德国大学校长怎样当?组图.doc_第1页
德国大学校长怎样当?组图.doc_第2页
德国大学校长怎样当?组图.doc_第3页
德国大学校长怎样当?组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ww_qiang_so 德国大学教授德国大学图书馆杨佩昌教育部门无权任命大学校长十余年前,我负责德国奖学金项目。一次,德方负责人特鲁沃博士问我,是否有兴趣共同举办一次“中德人力资源研讨会?”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了。各项准备工作顺利,会议如期召开。特鲁沃带来了两位德方人员,一位是德国无纺布公司的人力资源顾问,另外一位是德国一所大学教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授格林纳先生。当时,教授在我心中并未有多高的地位,所以也没有特别接待,更记不得他当年讲了什么内容。奇怪的是他对我印象却很深,回国后给我来信,对我的会议主持工作表示满意,并说,喜欢我平等待人的态度和方式。我给他回了信并希望今后保持联系。从那开始,我们之间的联系十几年从未中断过。一次,格林纳教授来信说,他已经转到德国东部地区一所以林业专业著称的大学任教。再过三年告诉我,他是这所大学的校长了。我对其高升表示祝贺。后来去德国留学,我到他的学校拜访。格林纳请我在市政厅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在私下场合我以朋友身份和他聊天。我问其当选校长是否因为和勃兰登堡州教育部有很好的关系?他不解地问:“为何要和州教育部有关系?”格林纳说,在德国,根本不需要和联邦或州的教育部搞特殊关系,因为大学校长不是教育部门任命的,而是由教授独立选举产生,这叫教授治校。我问:“既然教育部门没有任命大学校长的权力,那它如何管理学校?”听了这个问题,格林纳更为不解:“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门存在的目的并不是管理学校。”我问:“那管什么呢?”他说:“教育部门的职责是负责给学校拨款、制定教学规则和标准、给学校提供其他必要的支持。”我问:“照此说来,那德国的教育部门岂不是冤大头?”格林纳回答:“大学并不欠教育部门什么,因为资金来自纳税人而不是教育部门。”不经政府任命的大学校长权力会过大吗?既然大学校长并非由教育部门任命,我便有理由担心校长权力过大并且不受约束。对于我的担心,格林纳解释道,德国大学校长并没有特别大的权力,因为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下面教授的手中。比方说,任何一个教授都可以在本领域和外国大学开展项目合作,不需要校长的签字批准,当然,涉及到校级层面的合作除外。教授的权力很大,他自行决定做什么科研项目,有权雇用和解聘工作人员、决定资金的具体运用,任何人均无权干涉。我这下才明白,原来大学的权力分散在教授手中。后来的事情证明他所言不虚,我代表国内一所大学和凯姆尼茨理工大学就项目合作事宜进行洽谈。洽谈对象是系主任朗格教授。我原先的理解是,我们先进行初步协商,等有一定眉目后再找校长盖章签字。和德国人做事情需要耐心,并不是谈一次就能搞定。我们断断续续见了几次面。没有多久他就不当系主任了,我以为这个项目泡汤了,这让我非常失望。我给他写信,询问这个项目是否还继续谈。他反问为何不谈了?我说:你不是系主任了,说话还算数吗?他说:过来谈吧,一样有效。果然,他在协议上签字了并且项目运作得很顺利。校长职务是否会拖累本人的教学科研工作?国内一些教授走上行政岗位后,常常忙于行政事务和应酬,基本上把教学科研工作荒废了。虽然不少科研项目由校长挂名,但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格林纳说,德国大学校长不能随便去吃喝,更不用天天去应酬。原因很简单:德国公立大学的经费均由政府拨付,没有必要像其他国家的校长那样到处化缘。此外,由于大学的运作被各种法律法规约束,所以校长做事的空间有限且权力下放给教授,所以校长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讲课,做科研。后来格林纳转到柏林的一所艺术类大学当教授,随后被选为校长。任期结束后继续当教授。我问他:“当校长和当教授有什么区别?”他回答:“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因为一直在给学生上课,也在持续发表论文。如果非要说出区别的话,那就是当校长后知名度更高了,因为校长是大学评议会选举出来的,而评议会的成员都是学校的教授。能够当选校长,说明教授们对你的肯定,如此而已。”当然,德国私立大学校长的选聘、任职和公立大学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德国私立大学并不多,只是德国教育体系的补充而已。杨佩昌(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中新网9月4日电 香港大公报4日刊文说,在中共十八大代表中,两院院士超过20位,既有来自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也有的来自各大学院,还有来自解放军有关部门。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曾在海外留学或工作,都是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学科领导人。他们的当选显示了中共对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称号。在十八大的40个选举单位中,院士最多的是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这是因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都被划为中央国家机关系统,这几大机构的“当家人”也都是院士。这些院士包括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副院长詹文龙、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赵宪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陈宜瑜等。除了周济、赵宪庚是工程院院士之外,其余都是中科院院士。而在地方各省,超过一半的省份都有院士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如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曦(上海),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陕西),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侯凡凡(广东),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申长雨(河南),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上海),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湖北),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将军院士当代表而分别在陕西、黑龙江、湖北当选为十八大代表的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等,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值得关注的是,解放军的十八大代表中,也有多位拥有院士头衔,如总装备部副部长刘国治少将,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学军少将,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于起峰,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张学敏等。他们的当选,代表了解放军加强科技建军的方向。年富力强成就突出从经历上来看,这批院士代表的最大共同点就是绝大多数都曾在海外留学或工作,后又选择回国报效,成为了国内相关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成批入选十八大代表,显示中共在党建方面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是中共重视人才、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如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曾在牛津大学等国际教学、科研机构工作长达十年,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同时还是德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长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组研究,他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年龄分布来看,这批院士代表形成了“40、50、60”的梯次。既有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陈宜瑜、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等一批60多岁的院士,也有众多“60后”的年轻科学家,如出生于1966年的材料科学学家王曦,2009年43岁时就当选为中科院最为年轻的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申长雨院士今年也只有49岁。(马浩亮)(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央视主播王志人民网北京8月30日综合报道 昨日,记者从中国红基会证实,原央视名嘴、红基会原副理事长王志目前已经从红基会离职,赴中国传媒大学工作。红基会工作人员表示,此次人事变动属正常工作变动。“央视名嘴王志已到中国传媒大学任职”的消息昨日在微博上被多次转发,有网友称,王志此行到中国传媒大学将担任校长助理一职。记者在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学校领导一页看到,校长助理一栏目前还没有出现王志的名字。据北京晨报(微博)报道 昨晚,记者联系了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的裴鸣,他表示已经有不少媒体向他核实过此消息,但目前学校还在放假,消息还有待进一步核实。另据透露,中国红基会新任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来自北京红十字会。网曝康辉爱妻照片倪萍陈凯歌分手内幕毕福剑走红背后隐情李维嘉吴昕亲密照小撒首回应与子怡恋情央视新人徐卓阳遭挑刺曝李咏哈文夫妇亲密照谢娜含泪下跪致歉湖南卫视主播"糗事"朱丹倪萍周涛离婚真相哈文调侃李咏掺乎爱女华鼎奖红毯刘晓庆性感传媒沙龙新锐网站CEO系列访谈(本文来源:人民网 )从“公选校长”的新试点,到选拔标准的新变化,再到校长头衔的“职业化”中国高校干部体制改革正在稳步前行。细数近一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多所高校的新举措,不难发现,“公开化、专业化、职业化”已成为贯穿这一改革进程的最鲜明的标签。(8月21日中国新闻网)长期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通常由上级部门决定,今年教育部的“公选校长”试点,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由上级任命的惯例,成为大学校长人才选拔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笔者看来,作为一种教育探索本身其价值毋庸讳言,但也必须要承认和正视,“公选校长”距离校长职业和高校去行政化其实还有遥远的一万米,要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我无意质疑“公选校长”的积极初衷和程序正义,也无法否认从上级任命的“惯例”到“公选”的确是一种突破,但在现实的语境下,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行政管理体制,都决定了“公选”的校长与任命的校长只是换了包装的“两朵玫瑰”,并无本质的区别不信,请问“公选”的大学校长是什么级别?部级的还是部级,副部级的还是副部级,任职方式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大学校长官员化的“内涵”属性的改变还不仅是大学校长,在大学内部,层层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对应着的是一级一级的官员队伍,让没有级别的大学校长去管理和领导厅级的院长、县处级的系主任,也忒不现实。大学去行政化,首先要确保大学校长的非官员化,成为与职业经理人相似的、忠诚于学校而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业校长。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教授治校”和“教育家办大学”的目标。而有了这个前提,才能继续倒逼整个高度行政化的高等教育体制逐步脱离权力之手,走向学术自由和独立。只要大学校长实现了职业化,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中小学校长官员化的现状就会得到改变。再专业的学者只要戴上了“级别的官帽”,都会受到体制的制约和束缚,官员的本色会远远超过教育家的激情。这几乎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去行政化还是要从根本的体制入手,不能将大学去行政化简单地理解为大学校长去行政化,更不能把大学校长去行政化操作成大学校长去“任命化”。否则,关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种种“探索”都会沦为形式主义和空中楼阁,中国第一所“教授治校”模式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各种困境和被“招安”的现状,就足以证明一切。 陈一舟“公选”的大学校长是什么级别?(本文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由香港李兆基基金会和培华教育基金会共同出资8000万元与教育部合作开展,计划2012年到2016年间,资助千名中西部地方公办高校领导干部赴海外进行研修培训,旨在提升中西部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领导的办学治校综合能力。首期项目将遴选100余名高校校级领导赴美、英、澳、德等四国,围绕大学治理、高校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等专题开展研修。(焦 新)(本文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中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记者车丽 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提到“大学校长”,我们会想到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他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说明,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其实,梅贻琦还有一句有趣的名言“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这是说校长如何对待教授、对待大师。那么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校长呢?更重管理还是科研? 大学校长能否放弃教学科研,专心从事高校管理?7月份,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校长董奇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四个不的承诺"。任职期间,"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个人不申报院士"。不少评论认为这是大学校长向职业化迈进的表现。董奇谈到,"四不"不仅仅是个人承诺和对学校新一届班子成员的要求,也是下半年新一届中层行政干部的应聘条件。董奇: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从事教学科研的一些人员,当我们的规则很明确了,如果你有兴趣就来,如果没有兴趣可以不参加,这是一个双向自愿的一个选择。我也知道,做这件事真正百分百的做到有难度,但是这个方向我不但要坚持,关键我们要尽百分之一千的努力去做这件事情。在董奇看来,这个即将推行的制度既是高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的根本要求,也是改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边界不清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董奇:高校领导干部党政加起来也就10来个人,占全校教职工的人数不会超过1%,有的学校大的才占5%甚至才占3%。就算这些所有干部都是教学科研的能手,他的作用也很有限。如果我想这些人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中,可以将全学校的不仅99%,可能有的高校99.5%的广大的老师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