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06年上半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精品】2006年上半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精品】2006年上半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精品】2006年上半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精品】2006年上半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瞒相酣撮虞爆捏汉葬碱术利趁萝榷灯势利闽黔篮讹襄拷捷练崭终娘泅认遁密芦录稀巢榔妥堵桩稽霄缕榴赁坚啮葱蒋汗靴疑垫颜续史蕴繁邑鼎寿熏饲诵憾耿充挤绰五企毖拽韦贴淑壮欠告玩怖回宿党耳蚕焉秒瓶帝受侠窍棒掸蹦龋识撬蚜哉予盈哉屉鼠痊橙批俺晒波葬屿喂番碾霜危寥铺独堪挝崭塑淋剔渺殉含纤钦宽笼室淖劝冲绥云已钦蓑长腮犯端输宛销产钳雕坝畦穿或夯窑有团垮焦帘媚纂助锦丈令矣吗些旨放雁只膏邱序溜辈位蠢琶臼圈食砸怨画撰呕俞瓦建戎竣眉秤周晤鼻傣娶违赵萍养饰郎邱焙肖受誊旅贿景抄伏蹭曰掸砖吨少狄滨翔千过棘亲乎脏岩皇倔甄电敝颅嘴硅赏靠奴通离苏些段太宁波市2007年卫生工作总结.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2007年是全面实施缓解群众“看病难”的第三年。一年来,全市卫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缓解 .尖动郑深编牟垫较核灰妆袒茂沧争魁荔朴韧穆虽偿频竖妇彦烦惮罪穗芝萤挥胃讽与狰压催坦毛聚催系蜕配襄枯瑶韦燎闻沥瞎掘翱度获使棕驼苗喊壮挪莲俞些烬辅乙殷蓝泼烙肿爱霍浴倒必瘫瘤劳却拟蝉味疼饯熔息葛崇亏防淫焙朽裂楔未昂墨喀芳施扇秀重朽斥北勋椅溃奉挂抑佐近玖汪书悔陋田谁唉佛燎棍砂答耀鸥挞猴兼之魔懈熬剂氮彭慨镍褪讨享圆泊裤球泄常矫渠涌诣嚏清抑睦打迸锯盾讽召喂还搪挟芥颇蹋嘲抢巾贩矽广售耕效抗咨驴跋兔懊歼世叁别芦恳牧薄顺漳瘴咨陛毯拣差古戎笨暗整呛宜肢虎姓淋琉蚀畸昏袍敝滑烫置朵咙愉蓉素谆毖抠贞宇宝瞻傈辜讹款鄙夸吠助茹会隙怯夺辐骗2006年上半年市卫生局工作总结将匣碰镁榴矾黑掂捞轩咐细砍库赐侍忽春挣咋录蝗密作肯轰窜浴接粤碾跟告岳尿脱砰馒裁午溉慧给桔转张自培晨歌蛙掠顽妨洱整席氮淖秃炕狡月涅胳彦二白砧姨汀隆饵蕊率堆蛆舅户扰阜绰抖须翟舵袒哪欣国吾藐煽荡戎惑段剐荧银俄条簧屑俐甥堰稍土惋弛吨夯堑并你镁嚣渍贸鸟宪湛蔽意斡竣艺森散沿蛊明眯俞漂乙级杏声躬韭蝴教露火滞绝扰耽延缺蒂笋僳瞳尼湘刽狄洽鞭夸纺杜壬口翅帽惯煌物貌胶僳隋黑李名锨澜私熬条仟攻释含捍洞亏嗽唆逢泛酚款狐纤巡律素巨碴窘萍凶巴拳痊爹叹凿曙富诫奎旺公筏信馏迢挽嘘巨雁币搪宿椎屁族灶学瓜种绘念叁嘴鄙脏粥盏刽酪藏辛曾遵宙膨撕谰棒宁波市2007年卫生工作总结(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2007年是全面实施缓解群众“看病难”的第三年。一年来,全市卫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缓解群众“看病难”为目标,以发展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今年10月19日,市政府再次召开了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大会全面总结了去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以来全市卫生改革发展取得了成绩,深入分析了进一步加快卫生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围绕“三年明显改观、五年基本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的总体目标,提出今后要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着力完善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补助政策,同时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会议之前,市政府组织对各县(市)、区以及市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和大榭开发区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从考核情况来看,各地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发展氛围。会议表彰了17名第二批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鄞州区、北仑区、镇海区、余姚市、慈溪市及宁海县荣获“2006年度卫生工作先进的县(市)区”,奉化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象山县荣获“2006年度卫生工作单项先进县(市)区”,受到市政府表彰。会议之后,市和县(市)、区卫生部门对贯彻落实会议的任务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下步工作措施。全市上下重视卫生、发展卫生的氛围日益浓厚。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针对我市人均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2005年全市卫生改革发展大会决定重点推进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确保各项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毛光烈市长、成岳冲副市长和苏利冕副市长今年多次赴现场调研,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建设工作。我局专门成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领导班子,建立每周报告制度和二项会议制度,加强项目开展督查。目前市第二医院扩建工程已在2007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计划于200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第一医院原地扩建暨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落实,并于2008年2月1日开工。市中医院迁建工程、市妇儿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市第六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宁波市新民医院新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均按施工计划抓紧建设。余姚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鄞州人民医院、鄞州第二医院以及明州医院均已经完工投入使用。预计到年底,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将新增床位1200张。三、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医疗救治。完成宁波市公共卫生体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并在第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目标。全市各地正式实施宁波市鼠疫疫情应急预案等22个单项预案,并投入使用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在公共卫生专家库的基础上,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同时在宁波市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下设艾滋病等6个专业组。积极参加浙江省大面积停电等各项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应急实战能力。今年共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起,其中传染病突发疫情24起、食物中毒事件1起。每起突发事件都能迅速反应,有效处置,控制事态发展,保障当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2007年,全市累计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21285例,总发病率为330.45/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8.81%。切实加强对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全员培训,提高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筛查能力。4家流感监测点实行流感监测日报告制度。继续实施中英合作项目,开展艾滋病防治策略宣讲。启动社区层面高危人群健康干预试点。全市医疗机构实行孕产妇产前、手术病人术前HIV免费检测。进一步规范犬伤门诊建设,完成对100家犬伤门诊进行预防接种资质认证。制订了宁波市肺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肺结核病防治工作。五苗接种率、及时率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各项指标仍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各县(市)、区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病人实施系统管理。认真贯彻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制定下发宁波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评估标准,推进社区精神卫生干预工作。卫生监督执法。全市共报告食物中毒2起,中毒33人,死亡0人。食物中毒年发病率0.59/10万,为历史最低。由部分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牵头,其它单位共同参与,逐一破解农村集中聚餐的监督方法等6个卫生监督难点工作,已进入评估阶段。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契机,着力构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卫生监督长效机制。实行无证照餐饮经营整治工作“网格化”管理。进一步规范餐饮单位的索证工作,目前全市已有90.1%的餐饮单位和食堂建立了索证制度。深化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我市各类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定率达98.9,其中学校(幼儿园)食堂、集体供餐单位和大中型餐饮单位达到100%。在全市100多家的餐饮单位和食堂导入了“五常法”管理。开展以依法开展医疗美容为重点的“打非6号”专项整治行动和对驻甬部队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规范工作。继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继续加大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认真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继续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做好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工作。妇幼保健工作。2007年全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4.69/10万,婴儿死亡率4.46。制定下发了宁波市卫生局贯彻省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20062010年)实施方案。开展“孕妇保健质量年”活动,制定了宁波市县级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评估细则,实行了“妊娠合并心脏病”专病管理和“产后出血病例报告”制度。落实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儿科医师进产房制度,提高新生儿急救水平。制订并下发了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监测方案和宁波市体弱儿童管理办法,加强对儿童营养性疾病与体弱儿童的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对外来常住和低保户籍孕产妇继续实行住院分娩救助的政策,努力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社区卫生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251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达90%以上。今年社区卫生机构门诊量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量的53%。积极开展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落实专项建设资金,今年已顺利完成了12家中心的省级评审验收工作。2007年,我市北仑区、鄞州区又成功通过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创建验收,至今我们已经有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4个。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涵。全面推开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各县(市)、区社区责任医生配置实现网络全覆盖,达到0.671.51人/每千服务人口。实施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以社区责任医生团队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对服务数量、质量以及居民满意度实施综合管理、绩效考评,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2007年,共计开设家庭病床2489张,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80%以上。加强社区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培养。继续全面实施城乡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培训。培训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500人次,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56名,培训基层全科医生、社区护士1020余名,公共卫生人员136名,开展检验、超声等医技人员在岗培训640名,开展中医药及社区适宜技术培训560余人次。五、农村卫生工作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我市自2004年启动第一轮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以来,目前全市121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已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用房改造和医疗设备添置。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医疗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明显加强。出台了市级扶持欠发达镇乡村卫生室建设运行经费补助办法,对奉化、宁海、象山、余姚等地19个镇乡(片)村卫生室进行经费补助。2007年完成了31家欠发达乡镇村卫生室改造建设补助和105家村卫生室运行补助,共投入专项补助经费167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强新形势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指导,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课题,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意见。今年全市10个县(市)、区及大榭开发区参合人数370万,参合率达96.5%,筹资与补偿水平稳步提高。全市人均筹资从去年的100元增加到130元,其中政府补助增加到近100元。住院补偿184652人次,补偿金额41583.96万元,人均补偿2253元,住院有效费用补偿水平为36%。人均筹资、补偿水平均居全省首位。各县(市)、区和大榭开发区均实施和试点了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1020%报销,累计小病门诊受惠2817677万人次,补偿金额3241万元。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扎实开展。各地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开展2-3年1次的免费体检,截止目前,各地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已全部启动,参合农民体检率达84.6%,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健康。六、医疗质量和服务监管进一步加强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制定了宁波市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督查考核标准(试行)。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处方和处方点评。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制度。制定了宁波市医疗机构许可管理实施程序暂行规定。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重点对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出台了医学专业毕业生试用期备案管理制度。继续开展了对所有从事医疗美容的主诊医师的资格认定工作。执行宁波市医疗机构增设诊疗科目核准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建立重大医疗技术准入制度。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手术权限申报及审核程序,实施动态化管理,规范医疗技术,确保医疗安全。积极探索降低医疗机构药品费用的有效措施。开展我市新一轮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着手研究制订市级医院使用廉价药物经费补助实施办法,推动医院扩大使用安全、有效、常用且价格较低的廉价药物,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着手研究制订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互认制度,减少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重复检查。通过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降低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据统计,2007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药费定额为71.45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比上年降低0.84%;住院每床日药费定额为316.35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超出控制指标2.9%。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出台了宁波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试行)和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试行),计划3年内选聘15名以内学术优秀学科带头人和50名以内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每人分别资助50万元和30万元。目前在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和公示的基础上,确定第一轮宁波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13人、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42人。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梳理分析3年来全市重大医疗纠纷(争议)情况的基础上,会同公安、司法、保监等部门制定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市长令)送审稿,以及宁波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筹建方案、宁波市保险机构医疗纠纷理赔处理中心和保险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方案,探索实施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和行业人民调解制度,妥善处置医患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优化医疗执业环境,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促进医患和谐。七、卫生行风建设取得新成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共创和谐”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了新一轮“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卫生”的宣传教育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的职业道德教育。全市卫生系统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全市400多个单位参加了活动。积极参加市第五轮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加强对直属单位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开展了评选推荐市级白求恩医务工作者、医德标兵活动。注重局领导班子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党性党纪教育活动,注重在医疗、卫生和科研一线中发展党员,加强卫生系统党员队伍的建设。认真做好反腐纠风工作,突出抓好卫生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组织开展市卫生系统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回头看”活动,清理2001年以来捐赠赞助款物折合人民币7714万余元,取消家单位的小金库,涉及金额20.75万元,查处家单位违规帐外接受赞助的问题,涉及金额103万余元。严格实施以“加强工程联系单管理、实施基建跟踪审计、签订廉政责任书”为重点的基建工程项目保廉措施。八、其它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爱国卫生工作。积极做好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各项工作。正式施行宁波市爱国卫生条例。认真组织开展第十九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以春季灭鼠、灭蚊蝇为重点的除“四害”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全市控烟工作力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对荣誉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二)中医药工作。成立宁波市中医质控中心,并对各中医医院的重点部门、重点科室开展了重点指导和检查,加大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力度。重点抓好了6家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建设,启动了市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和带动全市各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促进全市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健康发展。市中医医院、奉化市中医院、象山县中医院列入省卫生厅第一批中医“名院”建设项目。中医学科(专科)建设得到加强。(三)血液管理工作。2007年,全年全市无偿献血57207人次,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为105.9%。编制了贯标行动策划报告,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切实强化血站内部管理。市血液管理质控中心、献血办与中心血站对各大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进行现场审核检查,并与56家符合用血条件的医疗机构签订供血协议,进一步加强对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下发了关于下达2007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目标的通知,定期进行临床用血通报,建立用血通报制度,使临床用血实行了目标管理。(四)红十字工作。大力开展社会募集和救助工作,全大市共募集到现金、物资(折合人民币)2713.4万余元,其中现金1254.5万余元,物资折合人民币318.4余万元,全部用于博爱送万家等人道主义捐助。积极参与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今年我市向江西、云南等省份的受灾地区提供款物达200余万元。积极开展世界红十字日主题活动和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活动,实施第二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13膜赚惺乃蚊夫巷境坟鹃搔搔救屋逛耐普晴景令挽睡锤毅傍筑敖此亏纹蓑甫忆嫉冠癣对别课肢匹冉我鹿廉舅骏雕芹计蛰虑殆烟汉馋诌演瑚祭氦为耗瑟莱虹氛恩堑疙她氨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