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稻作农业 干栏建筑 划桨行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 B. C. D.3、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 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4、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炎黄战蚩尤 B.黄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5、夏朝时候,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是A.尧 B.舜 C.周武王 D.启6、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黄帝大战蚩尤7、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B.国王迁都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攻破都城8、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9、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该馆。“中华第一鼎”指的是A司母戊鼎 B毛公鼎 C大盂铜鼎 D商朝虎耳铜鼎10、 甲骨文的发现意义重大,主要是因为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 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A B C D11、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12、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 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春秋、战国 B.春秋、秦朝 C.战国、西汉 D.战国、东汉13、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14、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请问公元前475年属于A公元前5世纪早期 B公元前5世纪晚期 C公元前4世纪早期 D公元前4世纪晚期15、右图是秦灭六国统一后书写的“马”字,这个“马”字的字体应是A、金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16、“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A. 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献帝刘协17、“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减轻刑罚 C兴修水利,奖励耕织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8、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19、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0、战国西汉三国东晋,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21、公元383年,哪一场战役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2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纸币“交子”的出现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D.筒车的广泛应用23、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A 顾恺之 B陶渊明 C王羲之 D司马迁24、 下列表述内容不属于杰出历史巨著史记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C.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D.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25、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二、材料解析题(共39分)26、思想引领行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材料二 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战国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三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2分)(2)材料二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春秋战国以来思想界活跃的什么现象?材料二中“书籍被烧”带来的 “致命打击”指的是秦朝哪一事件?(2分)(3)材料三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思想?(2分)汉武帝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27、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二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 ”,削弱诸王封地。材料三 三国鼎立形势图ACB(1) 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什么贡献?(2分)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2)材料二中空白处应填写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2)有何作用?(2分)(3)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3分)A ;B ;C 。28、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写出两点)(4分)(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2分)(3)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2分)(4)概括两次改革的共同影响。(2分)三、综合探究题(共11分)29、对外交往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汉对西域战争的胜利,西方道路的畅通得到了保证。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外文化的交流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有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就文化方面说,有乐器乐曲的传入。张骞传来摩诃兜勒一曲,乐府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朝廷用作武乐。 翦伯赞中国通史材料三: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称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不只是单纯的陆上与海上国际交往通道,而是一个借助历史符号构筑的全球联系网络,是一个彰显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构想,令世界各国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1) 在古代,我国陆地上就已经有了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