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oc_第1页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oc_第2页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oc_第3页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oc_第4页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 民和县地处青海省最东部,相对全省具有气候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二五”以来,全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思路,大力发展以马铃薯、油料、玉米、精细蔬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增收渠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区域经济 发展 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45-01 1 发展现状 1.1 比重不断提高。2015年全县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6394顷,其中,冬小麦311顷,春小麦242顷,油菜450顷,胡麻156顷,玉米4015顷,马铃薯980顷,蔬菜400顷,以马铃薯、油料、玉米、精细蔬菜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面积达到了6001顷,比重达到93.8%,较“十一五”末面积增加了1358顷,提高了20.9个百分点。 1.2 布局渐趋合理。建立了以古鄯、马营、满坪、甘沟、峡门、西沟、李二堡七个乡镇为主的优质油料产业带;以古鄯、大庄、联合、北山、新民、转导、西沟七个乡镇为主的优质马铃薯产业带;以总堡、古鄯、中川、官亭、马场垣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带。以山旱区为主的全膜双垄栽培玉米产业区,基地化生产的雏形初步形成。 1.3 产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全膜双垄栽培玉米在山旱区的大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产量,2014年全县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5.9万吨,较“十一五”末增加了7.46万吨,对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4 基础不断夯实。20102014年,全县实施50多项国家“支农”项目,总投资达到5.03亿元,较“十一五”增加3.8亿元。通过设施农业、旱作农业、农机化服务、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特色农业发展基础得到不断加强,发展后动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2 制约因素分析 2.1 条件设施落后。全县6330顷耕地中,水浇地面积仅1280顷,浅脑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9.8%。年平均降雨量350700毫米,年蒸发量为13001800毫米,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且自然灾害频繁。部分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长,渠系配套不完善。“水变旱”的现象日益突出。 2.2 组织化程度低。全县虽成立了683个专业合作社,但运作不规范;龙头企业建设滞后,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政府部门参与的多,市场主体与与农民签约的少。农民经纪人社会诚信度不高,农民的产品没销路,经纪人手中没货源,农产品“卖难”现象日益突出,既使农业增产了、农民也难增收。 2.3 队伍建设滞后。基层机构改革后,乡镇农业服务机构隶属乡镇管理,农业科技人员搞事务性任务多,干业务工作少。县级农业部门面临技术、年龄“双断层”局面,年龄偏大,而且知识严重老化,传统技术丢掉了,现代技术没学会,严重制约着服务水平的提高。 2.4 规模化程度低。传统的核桃、西瓜、萝卜、大蒜、葱、花椒等在周边享有名气的特色农产品,至今都没有形成规模,甚至消失。全县特色农业是“一棚萝卜一棚蒜,数量不多品种全”,“左手一篮辣椒、右手一框芹菜,装不满车上不了市”,特色农业规模化程度低,难以达到规模效益。 2.5 机械化水平低。截止2014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6.77万千瓦,各类拖拉机达到19088台,农用运输机械达到7937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马铃薯、玉米、油料等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且“有机械的没地种,有地种的无机耕”的矛盾也日渐突出,特色农业生产还没有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的传统模式。 3 发展对策 3.1 明确产业布局。结合全县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形成特色,湟水河流域要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果品;黄河流域要大力发展露地蔬菜及蔬菜套种,在浅山地区大力发展全膜双垄栽培玉米为重点的旱作节水农业,在脑山地区大力发展油料和马铃薯产业。 3.2 促进规模生产。立足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小切口,高起点,大力度,持续推进,不断壮大”,从“一村一品”抓起,进而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几乡一业”规模化生产迈进。最终打破“小而全”、“多而散”的种植形式,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发展道路。同时,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工作,做到成熟一个、认证一个、注册一个,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3.3 提升科技含量。一是支持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二是支持围绕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农田鼠害防治、植保防雹工作;三是支持先进实用等农业科技的推广。四是支持全膜双垄栽培玉米、马铃薯、温棚蔬菜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农业部门和乡镇加大配合,结合区域性特色产业,采取试验示范的方式,展示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并将服务从产中向产前、产中两端延伸,力促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4 强化队伍建设。按照“稳定队伍、创新体制、提高待遇、激励机制”的方针,以“科技入户,服务到农”为宗旨,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为基本取向,不断改革创新农牧业服务体系。每年有计划的吸收涉农专业毕业生,为农技推广补充新鲜血液。每年适当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农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同时,加强内部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 3.5 加快产业化进程。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积极帮助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农民建立紧密而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调结构与建协会、建基地与育龙头、创品牌与创市场统筹兼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 3.6 凝聚发展合力。牢固树立抓特色就是抓发展 ,抓规模生产就是抓市场的观念,把发展特色农业当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把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品”的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