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衣冠》第一期—文官武弁朝服【全】.doc_第1页
《大唐衣冠》第一期—文官武弁朝服【全】.doc_第2页
《大唐衣冠》第一期—文官武弁朝服【全】.doc_第3页
《大唐衣冠》第一期—文官武弁朝服【全】.doc_第4页
《大唐衣冠》第一期—文官武弁朝服【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文官朝服复原(一)武弁朝服 作者:九州牧 复原图:李翊 一、唐代的朝服 1、唐代流内官员服饰,按功用分,从高到低可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公事服和常服5大类。分别用于从祭祀到视事的不同场合。 2、其中,“朝服”用于陪祭、元日冬至大朝会及拜表等“大事”场合。而朔望朝和常朝并非朝服的穿着场合,所以朝服并不是大众理解的“上朝的服饰”。 3、文官的“朝服”。 所有官员的朝服,身服和足服都是一样的,差异仅在于首服和配饰。 (1)身服与足服: 所有文官的朝服,身服都一样,是绛纱单衣、绛纱帷裳、白纱中单、白裙、白襦;足服都是袜和乌舄(袜被白裙内裳挡住,故不予复原画出)。 关于绛纱帷裳的问题,存在一个矛盾,即:唐代所有文献记载都未提到朝服有外裳,但众多考古资料显示有与上衣同色的外裳。 这一矛盾是重大矛盾,关系到朝服究竟是单衣还是衣裳。 为探寻这一问题,笔者上朔周礼、汉魏,下寻宋明,发现实际上(按考古资料)“朝服”从南北朝开始就是衣裳制,但一直遮遮掩掩,直到宋代才在史料中体现出来。这一奇特现象的起源、演化与原因,恕不在此详述,敬请期待笔者的专题论文(汉至明代“朝服”的若干演变规律)论述。 使用“帷裳”一词,并非唐代语境,而是典出论语郑玄注:“帷裳,谓朝祭之服,其制,正幅如帷也”。 (2)首服: 首服有3类进贤冠、武弁(笼冠)和法冠。 武弁是少数近侍文官(中书、门下、殿中、内侍省等流内九品以上官员)所戴。 法冠为法官(御史台文官)所戴。 进贤冠则为除上述的少数文官外的大多数文官所戴。从大多数京官到朝集使再到地方诸州县、关津、岳渎的大小流内文官,都戴进贤冠。 (3)配饰: 所有官员朝服的配饰都有绛纱蔽膝、曲领、白假带、革带、钩暐和方心(其中钩暐和方心难以考证,故未能复原画出)。 而配饰的差异是按职事官品秩来的,一至五品文官朝服,配饰加后绶、玉佩、剑;六品至九品则没有绶、佩和剑。 4、历朝存在三种习惯:以冠来命名服饰、以功用来命名服饰和以服制来命名服饰。唐代也不例外。但唐代舆服志等典制,三种模式独立并存,不明晰,存在重复交叉。阎步克先生在官阶与服等中就指出了这一问题。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联合“以冠命名”和“以功用命名”这两种命名规律,采取“冠式+功用”的命名方式,将文官的朝服分为进贤冠朝服、武弁朝服和法冠朝服。 又结合穿着者身份与冠式的区别,进一步分为4大类:五等爵的进贤冠朝服,普通文官的进贤冠朝服,近侍文官的武弁朝服,以及御史台官员的法冠朝服。此次发布为近侍文官的武弁朝服。 5、对除御史台官员以外的文官朝服进行详细分类,共分出了17款,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冠式、冠的配饰及佩绶剑等配饰,如下: 【进贤冠朝服】 (1)进贤冠朝服-国公 (2)进贤冠朝服-开国郡公、县公、侯 (3)进贤冠朝服-开国伯 (4)进贤冠朝服-开国子、男 (5)进贤冠朝服-一品文官 (6)进贤冠朝服-二三品文官 (7)进贤冠朝服-四品文官 (8)进贤冠朝服-五品文官 (9)进贤冠朝服-六至七品文官 (10)进贤冠朝服-八至九品文官 【武弁朝服】 (1)貂蝉武弁朝服侍中、左骑散常侍 (左) (2)貂蝉武弁朝服中书令、右骑散常侍 (右) (3)武弁朝服三品近侍文官(普通) (4)武弁朝服四品近侍文官 (5)武弁朝服五品近侍文官 (6)武弁朝服六至七品近侍文官 (7)武弁朝服八至九品近侍文官 6、以上各款朝服,在前期和后期是有区别的,区别主要在下裳的高度和下裳的长度。如果是进贤冠朝服的话,前后期冠的样式也是有区别的。2、 【近侍文官武弁朝服】复原图及说明 (1)貂蝉武弁朝服侍中、左骑散常侍 【复原图】侍中、左骑散常侍,门下省官员,陪侍皇帝之左,所以貂尾簪在左侧。 侍中正三品(中唐升为正二品)、左骑散常侍从三品(中唐升为正三品)。 首服:武弁,加貂尾(左)、金蝉,簪白笔。 身服:绛纱单衣(黑色缘边)、绛纱帷裳(黑色褶皱缘边)、白纱中单、白裙、白襦。 配饰:绛纱蔽膝、曲领、白假带、革带,紫绶,水苍玉,玉首剑。 足服:乌舄。(2)貂蝉武弁朝服中书令、右骑散常侍。 【复原图】 中书令、右骑散常侍,中书省官员,陪侍皇帝之右,所以貂尾簪在右侧。 中书令正三品(中唐升为正二品)、右骑散常侍从三品(中唐升为正三品)。 首服:武弁,加貂尾(右)、金蝉,簪白笔。 身服:绛纱单衣(黑色缘边)、绛纱帷裳(黑色褶皱缘边)、白纱中单、白裙、白襦。 配饰:绛纱蔽膝、曲领、白假带、革带,紫绶,水苍玉,玉首剑。 足服:乌舄。(3)武弁朝服三品近侍文官(普通) 【复原图】 除侍中、中书令、左右骑散常侍这八位官员(史称八貂)之外,其他中书门下内侍等官员都不加貂蝉。 不加貂蝉的普通三品近侍文官,武德年间仅为从三品的殿中监,中唐大历年间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升至正三品,故亦进入此列。 首服:武弁,簪白笔。 身服:绛纱单衣(黑色缘边)、绛纱帷裳(黑色褶皱缘边)、白纱中单、白裙、白襦。 配饰:绛纱蔽膝、曲领、白假带、革带,紫绶,水苍玉,玉首剑。 足服:乌舄。(4)武弁朝服四品近侍文官 【复原图】 四品近侍文官,中唐大历以前为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殿中少监、太子左右庶子、太子左右谕德等。 首服:武弁,簪白笔。 身服:绛纱单衣(黑色缘边)、绛纱帷裳(黑色褶皱缘边)、白纱中单、白裙、白襦。 配饰:绛纱蔽膝、曲领、白假带、革带,紫绶,水苍玉,玉首剑。足服:乌舄。(5)武弁朝服五品近侍文官 【复原图】 五品近侍文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赞善大夫等。 首服:武弁,簪白笔。 身服:绛纱单衣(黑色缘边)、绛纱帷裳(黑色褶皱缘边)、白纱中单、白裙、白襦。 配饰:绛纱蔽膝、曲领、白假带、革带,紫绶,水苍玉,玉首剑。 足服:乌舄。唐代官员服饰分两大类,即礼服和常服。礼服又分四类,即祭服,朝服,公服,准朝服。此大唐衣冠一期文官进贤冠朝服与武弁朝服主要为礼服的第二类【朝服】系列之中。朝服又叫具服,由首服,体衣,足服和配饰组成。进贤冠朝服是唐代多数文官朝服。用于陪祭,朝飨,拜表等大事场合。三品以上文官进贤冠朝服前期与后期的对比 变化在冠,与裳的长短、公侯等进贤冠朝服进贤冠去白笔貂蝉武弁朝服,侍中,左骑散常侍 着 前期 九州牧_剑侠 【貂蝉武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