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邕宁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1页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2页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3页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4页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宁市邕宁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一、邕宁区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评价(一)基本情况2004年10月,原邕宁县获得国家批准为第二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479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6号)文件精神,撤销邕宁县建制设立区,把原邕宁县的21个乡镇的15个划入其他城区,余下6个乡镇划入新设的邕宁区。新设立的邕宁区位于南宁市的东南面,距市中心16公里,辖原邕宁县的蒲庙、新江、那楼、镇龙、百济、中和等6个乡(镇),2005年6月撤销镇龙乡并入那楼镇。邕宁区现有5个乡(镇)、74个村(居)委会、455个自然屯、2475个村民小组。邕宁区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原邕宁县政府办公所在地蒲庙镇。城区总面积为12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28万亩。城区总人口为31.6万人,民族以壮族为主,约占人口95%,农村人口占83%。邕宁区是典型的农村型城区,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邕宁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为1243毫米,年均气温22.3。年平均日照时数1598小时,年无霜期平均日数356天。地貌以丘陵为主,森林面积56.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境内流域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邕江、八尺江等4条。土壤主要是红土赤红壤、砂页岩赤红壤,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四季宜耕,利于南方农作物的生长。土地利用率及复种率比较高,素有“粮蔗之乡”美称。全区总耕地面积20190公顷,水田13795公顷,保水田9196公顷。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大宗农产品主要有优质谷、甘蔗等,优势特色农副产品主要有蔬菜、蚕茧、淮山、西瓜、南瓜、水果以及畜禽等。邕宁区是壮族的起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姿多彩。有清水泉、英雄水库、徐汉林烈士陵园、五圣宫、雷婆岭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区。其中顶蛳山贝丘遗址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二)经济发展基础1、具备较强的经济规模总量。2004年,邕宁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6%,其中工业增加值6.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9亿元,财政收入1.1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3元。2、工业经济形成较好的发展基础。工业经济在城区经济总量中居主要地位,初步形成建材、造纸、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制药、茉莉花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也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城区培育出华宏水泥、蒲庙造纸、八鲤水泥、银泉化工等较大工业企业。2004年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年销售收入4.62亿元,年增长率达到7.09%。工业经济步入增幅较快的发展阶段。3、农业经济向产业化经营迈进。农业经济在总量中居主导地位,且其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区基本形成粮食、甘蔗、养殖、蔬菜、林果五大农业主导产业,是国家和自治区粮食、甘蔗、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6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形成了甘蔗、优质谷、桑蚕、蔬菜等4大农业基地。大力发展效益型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农产品发展较快,整个农业经济呈现稳定、健康发展态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4、第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蓬勃兴旺,规模不断扩大。通讯、物业管理、房地产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5亿元。电信产业蓬勃发展,邮电业务总量年增速达到22.7%。以社区服务、保险、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成为第三产业新的生力军。(三)社会发展基础1、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教育“两基”达标通过验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9%。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了一所国家级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职业教育领域不断拓宽,全城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发展到26所。2、城镇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邕宁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等优势,主动、全方位、多角度接受南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按照“融入大南宁、谋求大发展、建设新邕宁、实现新跨越”的发展战略和“一桥一路三区三带”的发展思路,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重要举措来抓,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实现了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较快发展。邕宁区以城区政府所在地和沿交通干线的建制镇为重点,初步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产业支撑,商贸繁荣,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如蒲庙、新江等城镇。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不断增多,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为全区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经验。3、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环境质量逐步提高。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沼气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退耕还林、速生林建设有较大发展,林业生态屏障作用进一步显现。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39。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空气质量明显提高。4、地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政府信息网、科技信息网节点、红土地网节点、中小企业信息网等信息网络,城区、乡(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已经建立。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23个,建成32个多媒体教室,85%以上企业建立独立网页。区域信息化进程已成为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新的推动力。5、卫生医疗、计划生育水平逐步提高。全区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卫生机构覆盖城区所有乡镇,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所、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3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4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064人。乡镇卫生院5个,农村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率达85.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5。二、邕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一)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突出。邕宁区位于南宁中心市区的东南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丘陵面积较多,利于连片开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宜耕。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随着南宁市推进城市建设“以邕江为轴心,完善西扩,决意东进,南北两翼扩张”的城市发展新格局。邕宁区将是承接南宁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产业搬迁的重点区域,将更好地接受和利用南宁中心市区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辐射和带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加快邕宁区科技进步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2、区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一是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2004年,优质谷产量7.8万吨,蔬菜产量11.02万吨,肉类总产量2.64万吨,水产品产量0.72万吨,甘蔗产量71.4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8亿元,增长6.93%。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比如,南糖集团拉动了邕宁19万亩甘蔗产业发展;南宁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实行集约化一条龙服务发展养鸡模式,带动725户农民养肉鸡,2004年出栏肉鸡达870万羽,农民增收1300万元;广西金泉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与5000多农户签订保价挂钩收购花生原料合同,发展2万亩花生原料生产基地。三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好。如那楼2.6万亩优质淮山,新江2万亩品优南瓜,蒲庙3万亩茉莉花,还有年产0.31万吨的高等级蚕茧等等。3、科技进步工作基础扎实,成效明显。(1)抓技术、良种推广树农业品牌。2004年累计推广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26项,推广农业新品种24个,其中有20个品种成为当家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3%。(2)抓十项科技示范促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实施“甘蔗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带动19万亩甘蔗产业发展;二是实施无公害水稻、蔬菜、西瓜、南瓜项目,带动20万亩水稻、4.5万亩蔬菜、2万亩西瓜、2.5万亩南瓜产业发展;三是引进南宁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养殖项目,实施小区养鸡技术示范,发展肉鸡养殖户725户,年出栏达870万羽,农民增收1300万元以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四是实施“纯天然茉莉花精油提取”项目,带动3万亩茉莉花产业发展;五是实施“本地塘角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项目,促进500亩本地塘角鱼养殖业发展;六是实施“单性罗非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项目,促进2000亩罗非鱼养殖产业发展;七是实施“秸杆处理及利用技术”项目,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八是实施“小蚕共育技术”项目,推动8万亩种桑养蚕产业发展;九是实施“良种猪杂交改良技术”项目,带动养猪业发展;十是实施科技示范村、示范户项目建设,初步建成了中和乡的中和社区、那楼的罗马、新江的那云等3个科技示范村,示范户320户。(3)抓技改促进工业发展。共组织实施技改和创新项目26项,其中2003年完成技改项目11项资金17520万元,同比增长43.52%;2004年完成技改项目15项资金27500万元,同比增长57%。截止2004年底,邕宁区通过ISO等系列认证的企业有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76亿元,同比增长8.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7.09%。(4)抓科技信息增强服务功能。邕宁区共投入650万元建立了“邕宁区政府信息网”和“邕宁区招商网”,连接了“广西科技信息网”和“红土地农业信息网”。各乡镇建立了信息网节点,城区建立和完善了1个农业实用技术配送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及农村技术信息数据库,储存各类技术信息6000多条,为各级领导、中小企业及农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12650多条,从网上招商落实的项目20多项,总投资3.2亿元,通过网上实现工农业产品销售收入近3.6亿元,降低了招商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提高了服务水平。(5)抓科技普及服务“三农”。坚持科普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开展“广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大行动”和科技“三下乡”服务“三农”活动。两年来,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250期,培训群众23万多人次,接受农民技术咨询18万多人次,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170多项,有3500多名农民通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4、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逐步得到加强。工业逐步形成以水泥、造纸、化工、制药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有了初步的发展,优势农产品肉鸡、淮山、蚕茧等初具规模。交通、通讯、城建、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完成了乡镇交换点的用户电缆线工程及农话继光缆和接入网光缆工程。2004年,电信、邮政、移动通讯、联通、铁通等企业开展电信(邮政)业务量达1.8亿元;消灭了无电村,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砂石公路;累计建成生态示范村63个,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31802座,沼气入户率达56.3%;电视、电话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5、“一桥一路三区三带”的加快建设,将快速提升邕宁区综合实力。邕宁区党委、政府根据邕宁的实际,提出了“一桥一路三区三带”工作思路和建设要求,即:“一桥”就是加快建设仙葫大桥。拉近邕宁区与南宁市市中心的距离,激活龙岗新区的开发建设;“一路”就是建设蒲庙外环路。依托自治区规划建设南宁到灵山的二级公路,建设蒲庙外环城市一级道路,连接龙岗新区、东部工业集中区和蒲庙旧城区,拉开邕宁区的城市建设框架,带动商贸、房产、餐饮、休闲娱乐、运输等第三产业发展;“三区”就是新建龙岗新区、东部工业集中区和改造蒲庙旧城区。龙岗新区是邕宁今后重点发展的片区,主要规划建设成为行政中心区,集教育、科研、休闲娱乐、商住和高新技术无污染的工业新区。“三带”就是建设邕宁邕江南岸、“蒲庙新江百济”和“蒲庙那楼中和”三条经济带。经济带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进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形成邕宁区独具特色的新兴农业经济带。加快“一桥一路三区三带”建设是推动邕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要紧紧抓住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改善投资环境,加快龙岗新区、东部工业集中区建设和蒲庙旧城区的改造,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兴办工业和服务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二)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1、资源利用不尽合理,区位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行政区划调整后,邕宁区是典型的“农村型结构新城区”,虽有直接接受广西首府南宁市经济、科学技术的辐射,发展城郊型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不能统筹合理地发挥农业综合资源优势,县域经济服务“三农”、解决“三难”、加速“四化”的能力不能快速提高。一部分农村资源相对过剩,特别是农村急需的技术、信息显得尤为短缺,一些短、平、快的科技项目难实施,地方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邕宁区农产品丰富且品质优良,但由于城区工业基础薄弱,致使大量优质的农产品积压或销售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较为突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不高,尤其是深加工能力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如淮山、桑蚕、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缺少深加工。3、科技投入不足。发展经济,科技是关键。近年来虽然邕宁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技事业,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各方面科技投入相对较低,加之信息闭塞,科技人员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广大群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不畅,一些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4、科技能力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需整体增强。科技发展相关机制还需加强,如科技进步运行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中介服务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等尚待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较弱,技术进步缓慢,缺乏技术储备,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缺乏高科技方面经营管理人才,技术骨干。5、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强区”战略目标落实缓慢。“农业稳区、工业强区”是邕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邕宁区虽然经多年的努力,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不够大,工业化的进程还比较缓慢,工业创新能力不强,而且产品的升级换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等有待加强。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比较低。6、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质量普遍偏低。邕宁区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粗放式经营管理阶段,农业产业化水平还较低,科技含量不高,优质高效农业比例少,农产品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的品质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的首要问题。7、环境污染有待整治,环境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邕宁区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对环境污染采取了抑制措施,但由于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大,污染面广。加上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污染,环境污染整治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三、邕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及科技支撑能力分析(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重点和关键问题1、发展城郊型“两高一优”农业,满足城乡人民的需求问题邕宁是典型的农业城区,充分利用邕宁科技资源优势,以科技示范为切入点,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发展城郊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型农业,满足城乡人民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是邕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2、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目前邕宁的科技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影响到邕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邕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又一个重点和关键问题。3、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并实行产业化经营,解决广大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产品销售难及效益差的问题目前,邕宁区的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单家独户为经营实体的小规模、分散型的经营模式,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需创新经营模式,培育和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优势产业规模化经营。4、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解决农业生产和经营中信息不多、不准、不到位的问题邕宁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应用范围不大、水平不高,与形势的发展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解决农业生产和经营中信息不多、不准、不到位的问题是邕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又一个重点和关键问题。5、打造邕宁科普示范城区,解决城乡人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邕宁区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如何依托首府城市的科普资源优势,打造邕宁科普示范城区,提高邕宁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邕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一个重点和关键问题。6、建设生态型的文明城区,解决环境污染、农产品有害物质污染和农村脏、乱、差的突出问题邕宁的城区或农村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生态及环境问题,因此,依靠科技有效地解决农村的生态能源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问题,解决农产品有害物质污染问题和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邕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二)邕宁区科技能力分析1、人力资源2004年城区总人口31.6万人,从业人员16.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48万人,第二产业1.25万人,第三产业1.87万人。在校初中高中应届毕业生9618人。外来务工人员约1.13万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68人,其中高级职称106人,中级职称1120人。此外,还建立了一支由农民技术员、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能人、乡土拔尖人才以及种养专业户组成的总数达3342人的科普队伍,他们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构成了发展城区科技、振兴城区经济的主力军。2、科技经费近年来,城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注重建立科技投入和风险投资机制,形成政府投入、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群众集资等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格局。2003年、2004年城区本级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分别为135.71万元和195.23万元,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分别为1.04、1.05%。安排科技项目分别为31项和42项。同时,建立科技发展资金, 2003年1.5万元、2004年2.5万元;安排科普经费2003年16.18万元、2004年17.71万元。企业技改项目投资,2003年完成技改11项、投入17250万元,2004年完成技改15项、投入27500万元,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多方筹集310多万元资金投入科普基地建设。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邕宁区经济发展。3、科技基础设施和机构邕宁区科技部门单独设立,办公设施较为齐全。科技局现有在编人员7人,其中配备局领导2人。内设机构有局行政办公室、综合管理股、科技情报所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办公室有6间,面积达159。配有小汽车2辆、摄像机1台、投影机1台、数码相机2台、复印机一台、传真机一台、电脑8台、打印机6台等一批现代化办公设备,为开展科技管理工作和实施项目提供了后勤保障。邕宁区现有农业各类技术服务机构7个,6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技术中心或信息服务部,5个乡镇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74个行政村设有农民技术员;建立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个。以城区为中枢,企事业单位和乡镇服务中心为主体,村委和各类农村技术协会为基础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已建立完善。城区各级科技服务机构均配备有电脑及部分科研设备,5个乡镇建立红土地信息网点。近年来,邕宁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按照“十五”科技工作发展的思路,以加快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着力点,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2003至2004年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3项,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6项(个),总投资1.34亿元,实现新增产值3.8亿多元。4、科技信息科技信息服务能力日渐增强, 2003年完成了政府信息网的建设,连接开通了“广西科技信息网”和“红土地农业信息网”;建立了农村技术市场信息数据库,为农村群众和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技术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5120条;5个乡(镇)建立了信息网点,建立和发展各类技术中介服务组织或技术服务型企业7个;完成了那楼镇罗马、新江镇那云、中和乡中和社区等3个村级信息节点的建设,培训信息员11名。利用科技信息网上网发布信息551条,促成交易910多宗,成交额达到2776万元。邕宁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15家中小企业信息档案,并与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信息技术服务联系。5、制度政策环境邕宁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工作。近年来,根据党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精神,结合城区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出台和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邕宁区科技进步奖励暂行办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开展科技活动奖励暂行办法等推动城区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和科技工作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的政策环境,各级党政领导不断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并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城区人大常委会经常组织开展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科技法律法规的贯彻学习和执法检查,听取和检查有关部门实施和执行科技法律法规的情况汇报,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科技法律法规的实施。6、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城区设有科技情报所、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机技术服务中心、水产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甘蔗糖料技术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有6家规模企业设立技术中心或信息服务部,5个乡(镇)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这些机构积极为科技人员和企业牵线搭桥,组织、联系辖区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村和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如邕宁区科技情报所,2003年至2004年间共采集各种科技信息5200多条,编印邕宁科技信息24期5000多份,科技快讯16期4000份,科技决策参考12期1200份,分别发给原县四家班子领导、各企业、各乡(镇)政府、各村委及种养专业户,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为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为农村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难题等提供了参考依据。四、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领域和任务(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导思想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紧紧结合本城区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区、高新技术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坚持用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促进邕宁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建设目标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优势产业突出,比较优势集中的经济格局,城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加,科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实现宽裕型小康,力争把邕宁建成广西重要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使邕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通过建设,培育5家科技型龙头企业,建立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农业生产基地,培育2个工业小区,建立2座星火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立2家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兴办1所星火学校,建立1个农村星火信息化示范基地,构建甘蔗、淮山、桑蚕、花生、畜禽、制药、食品加工等产业链。力争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15.03亿元,2009年达到21.22亿元,年均增长9%,三次产业比重2005年为42:31:27,2009年达到36:39:25;财政总收入2005年达到1.29亿元,2009年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5年达到6亿元,2009年达到12.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到3.8亿元,2009年达到5.98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达到6070元,2009年达到830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达到2433元,2009年达到3200元,年均增长 7%以上;全区总人口达到32.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三)重点领域和任务1、建立10个科技兴农富民产业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1)在那楼、蒲庙、新江、中和等乡镇,建立8万亩桑蚕生产基地;(2)在那楼、中和等乡镇,建设3万亩淮山生产基地;(3)在蒲庙、新江、那楼、中和等乡镇建立2万亩花生生产基地;(4)在蒲庙、新江、那楼、百济、中和等乡镇建立19万亩甘蔗生产基地;(5)在蒲庙、新江、那楼、百济、中和等乡镇建立年出栏2000万羽肉鸡养殖基地;(6)在新江、那楼、蒲庙、中和等乡镇建立2000亩罗非鱼生产基地;(7)在蒲庙、新江、那楼、中和等乡镇建立10万亩优质谷生产基地;(8)在蒲庙、新江镇建立3万亩无公害化蔬菜生产基地;(9)在蒲庙镇建立年出栏12000头野猪养殖生产基地;(10)在蒲庙、百济、新江、那楼、中和等乡镇,建立年出栏500万羽肉鸭养殖生产基地;2、培育5家科技型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1)以南宁糖业股份公司蒲庙造纸厂为龙头,通过对甘蔗的综合利用与开发,促进邕宁年种植19万亩甘蔗产业发展。(2)以广西南宁市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为龙头,实行集约化经营,实施小区养鸡技术示范,带动农民大力发展养鸡产业,年出栏肉鸡达2000万羽以上。(3)以广西邕宁金泉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实施花生深加工技术联动开发,采用“公司基地”模式,拉动邕宁2万亩花生产业发展。(4)以邕宁飞戈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 8万亩桑蚕业发展和3万亩淮山产业发展。(5)以桂柳肉鸭加工厂为龙头,采用“公司基地”模式,带动500万羽家禽养殖产业发展。3、建立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高效农业。在蒲亩镇建立以种植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4、培育2个工业小区,促进“工业兴区”实施。在蒲庙东部工业集中区建设化工、造纸、建材工业小区;在蒲庙龙岗新区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制药、高新技术工业小区。5、建立2座星火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在那楼镇罗马村建立“种桑养蚕专家大院”和“肉鸡养殖专家大院”。6、建立2家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广西南宁温氏集团畜牧养殖技术创新中心”和“广西南糖集团蒲庙造纸厂技术创新中心”2个。7、建立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那楼镇建立“种桑养蚕专业技术协会”1个,在蒲庙镇建立“野猪养殖专业技术协会”1个。8、兴办1所星火学校。在邕宁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一所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9、建立1个农村星火信息化基地。在那楼镇建立“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水稻信息化示范基地”。(四)科技经济发展指标通过创建“科技进步示范区”,编制适应新形势下的科技进步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相应的发展措施,争取自治区、市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强化城区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创造和优化科技进步政策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加快城镇化进程,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邕宁经济、社会、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示范区三年建设期间,邕宁科技经济发展指标逐年递增。五、示范区建设发展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体系1、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委、政府主要工作部门领导和重点科研机构、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邕宁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协调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科技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对各成员单位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奖罚分明。领导小组和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具体的议事规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决定重大发展战略、重要任务,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时调度和协调有关部门的工作,解决示范区创建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组织领导的重点转移到预测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争取项目、协调服务、强化管理、狠抓落实上来,加强宏观指导,坚持科学决策,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发展速度与提高效益、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并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条件,使其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科技工作的总参谋部。对城区、乡镇、村领导实行科技工作任期目标、任期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实行一个项目、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工作制度,实行项目责任制,并认真进行考核,严格奖惩措施。2、建立和健全专家决策咨询组织,城区政府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了邕宁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顾问组,积极发挥科技顾问团、专家智囊团的作用,强化示范区建设发展战略和软科学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监督和检查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搞好思想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邕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的精神上来,把各行各业的行动统一到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上来,不断提高示范区管理工作水平。(二)政策措施保障继续完善科技进步政策措施,健全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邕宁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邕宁区科技进步奖励暂行办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五”规划、开展科技活动奖励暂行办法等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和科技工作发展规划。对于新出现的情况,相应制定新的科技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科技工作环境。鼓励、支持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有志之士,以技术、信息等各种形式投入科技项目,对产生研究成果的项目给予奖励,探索建立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投资与分配的政策,促进技术资本化,鼓励部分科技人员先富起来,增强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活力。(三)资金投入保障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确保城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三项经费达到财政支出的1%以上,并按照财政收入增长水平逐年递增。同时按期落实每人每年0.4元的科普经费;增拨一定数量的科技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政府财政投入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一般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要达到年销售额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鼓励社会民间、团体等组织,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进行科技活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以加大对成长中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投入。(四)人才队伍保障针对邕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缓解人才匮乏的矛盾,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城区政府关于放活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的若干政策规定和邕宁区科技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采取措施,实施“英才”工程,引才留才。通过创新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激励机制等措施,在稳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培养适用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结合示范区建设,在邕宁创造一个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和施展才能的最佳环境。一是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全面推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实行自主择岗、评聘分离、自主聘任、自主管理及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以岗定酬,做到奖罚分明、人才共享;二是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每年选派510名有发展潜力、在实际工作中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赴外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技术带头人;通过高职带低职结对帮带,强化扶持措施,促使中低职人员尽快锻炼提高。三是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拓宽渠道,引进区内紧缺的各类高科技人才、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加工高技术人才等,强化城区 “筑巢引凤”措施,搞好配套服务,采用多种形式吸聚人才。(五)运行机制保障1、一把手负责制。城区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一把手对科技进步工作负总责。围绕发展第一要务,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工作,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科技进步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2、目标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将科技进步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城区科技进步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研究促进本地区科技进步的办法。城区党委、政府将科技进步工作列为对各乡镇、部门的目标考核重要内容。3、科技副职责任制。明确科技副职对科技进步负有重要责任。区委组织部把科技进步工作作为选拔和任命乡镇科技副职的主要依据。完善科技副区长、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主任三级科技组织网络,形成一条科技工作的行政通道,促使科技工作的层层落实。4、领导协调制。区里成立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协调。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尤其是科技、发改、财政、金融、经贸、农业等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市的科技进步政策规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科技发展。5、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重点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一个项目明确一位城区班子领导干部专门联系,负责指导协调,确保项目的组织实施。六、科技示范区建设优先项目与工程邕宁区党委、政府为推动城区科技进步,根据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决定组织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