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 河池市凤山县乔音小学 黄 锦 涛内容提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不仅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语言艺术。一节语文课能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好的教学语言,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语言接受能力,一味地泛讲或频繁地提问,就会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厌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呈现恶性循环状态。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创新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语言艺术性,增强趣味性,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教师的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也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从小学语文课来看,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学语文除了是一般科学以外,它更是一门工具学科。小学生本身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我们常说:“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除了担负传授知识的重任以外,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性呢?我个人认为:一、注重词句简明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简明,表面上看这似乎很容易做到,实际不然,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有些老师在上课时叙述混乱语脉不畅,说明不准确,层次不清,越想表达得清楚却越是表达不清。如有一位老师力图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故多用提问语,但因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安排,于是提出的问题难易不当,数量失控,频繁地使用“什么”“怎么”“为什么”之类提问,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又过多的使用“对吗”“是吗”等选择性问句,由于太容易,学生根本得不到思考。有人调查过一些教师使用提问语的情况,发现一教师一节课竟提了多达一百多个问题,毫无意义的提问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结果学生昏头转向,学无所获。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要做到上课时语言简明精练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能够考虑到每一个细节,需要对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行仔细地推敲,这又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从课堂教学的效率来说,教师语言的简明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常说要减负,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在这40分钟里只有简明的语句扩大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真正提高效率。从学生本身的注意力特点来说,简洁的语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常,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而且容易被无意注意所左右。教师的语言如果用许多的修饰语,沉长的句子,我怀疑这些句子中的重点、关键意思早就被抛掷后脑,课堂的效果不高。而简明的语言排除了注意对象以外的干扰,给出即时环境的主词,学生一听就明白了,何乐而不为呢?二、提高教学口语的儿童化水平作为教师都有一种愿望,希望自己的口语对儿童有吸引力,于是,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说的话具有儿童化的特征。儿童化的口语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出神入化地拨动着孩子的心弦,启迪着孩子的心智,只要教师一张口,就会“粘”住孩子的心。有人迷信的认为:“萤火虫是鬼火虫,钻进人的耳朵,人就会变成鬼”。使孩子很害怕,一天晚上萤火虫飞来了,孩子惊慌失措时,老师说:“这只小虫自己会发光,叫萤火虫。它不是来钻我们耳朵的,它提着小灯笼,是来给我们照亮的。萤火虫,小得像粒豆豆儿,和小朋友一样,专爱做好事,夏天的夜晚,它提着小灯笼,悄悄地飞来飞去,亮晶晶的,给行人照路呢!”这位老师将释疑融于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情画意之中,不仅使孩子摆脱了恐惧,也把他们带进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由此可见,儿童化的口语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语言,是小教的专业性语言,教师必须对语言的艺术性进行加强和提高。三、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天天要上课,教师的语言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光有好的教材,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语言,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1语言要生动形象。给小学生讲课,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色,可适当运用故事或谜语讲述,在教“碧”字时,我让学生猜谜语:“王大爷,白大爷,两人坐在石头上聊天”,教“公鸡”时,我让学生猜:“头戴红帽子,身穿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晨催人起”,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字的字形结构和事物特征。又如教“解”字,我编了个故事:有位屠夫用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就能解决许多人的买肉问题,生动形象地将抽象字“解”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记忆中。2、融入真情实感其实教师有时也是一个演员,只有演员入戏了,才能使观众被戏所吸引,不自觉的跟着演员投入自己的感情。古人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应当是发声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带着对事业,对孩子的热爱,精神饱满地登上讲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感染学生。这种真情实感除了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加以体现外,更主要的途径当然还是靠老师的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许多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着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我在教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世界多美呀一课时,自己就有很深的感受。因为自己对大自然很热爱,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很多喜爱之情,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融洽,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甚至在课余,许多学生只要发现自然界中的另外一些美景,就常常在操场上驻足,还拉着我一起欣赏呢!3表述要流畅动听。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悦耳动听,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回忆他小学三年级的老师蔡云芝先生“爱用唱歌的音调”读诗,以至“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的音调”。如果我们也像蔡老师那样,对孩子充满了爱,并用纯熟的普通话说话,掌握用气发声、归音吐字的技巧,注意选用节奏匀称、十分上口的儿童化短语,我们的语言也会具有音乐美感。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教师要熟练地驾驭自己的语调。句末语调的平、升、降、曲,整句语调随语势的高、低、起、伏,都会比直着嗓子用高平调说话更富有表现力。语言太快了,象放连珠炮一样,学生来不及听,太慢了,没精神,会抑制学生头脑里的兴奋点,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瞌睡,匀速的语流又常常调动不了学生的注意。语速要随表达对象、环境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表达不同的感情、创造不同的气氛,语速也有差异。紧张情节的叙述宜急促些,如一位老师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讲到“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这一句时,语速急促。讲刘胡兰一课时,读到:“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时,用沉稳有力度的语速创造悲壮气氛。读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时,用慢条斯理的语速说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话,具有一种渗透力。有时语流中断,留下点“空白”又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待,此时真是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四、增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这话并不过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欢迎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培养儿童的幽默意识。具有幽默感的儿童,心胸开阔,思维活跃,思路敏捷,富有摆脱窘境、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许多发达国家甚至鼓励孩子说些有趣的俏皮话。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用微笑和闪烁智慧的目光看待人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解释生活的现象,正是对儿童幽默感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这是很有道理的。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中的精彩片段: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可见,幽默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适度的,上品味的课堂幽默会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莎士比亚说过:“幽默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如何才能增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呢?1保持情真健康幽默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轻薄的耍贫嘴,引人发笑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笑后让人得到启迪。因此,幽默应该是一种健康、高尚情趣的流露。有位教师见到一男生和一女生在课上讲话,就说:“你们俩真是亲密无间啊!”这种格调低下的说法,已滑向无聊,是与幽默毫无共同之处的。2保持心境稳定幽默也是一种心态。只有心境稳定,才会以幽默的“趣味思维方式”对待一切。如果上文所举那位老师在不尽人意的现状面前恼怒起来,那就会急不择语,幽默感就会荡然无存了3保持浓淡适度不要为幽默而幽默,更不要滥用幽默。滥用幽默的结果是,在人们大笑之余对你作出“这人真滑稽”的评价。而“滑稽”与“幽默”并非同义语。成功的幽默不是浓墨重彩的渲染,而是最佳时机的疏笔点染;从表层看,不显山,不见水,但蕴藏着机敏、智慧与期待。作家魏巍在散文我的老师中写到他小学教师蔡云芝对他的仅有的一次“体罚”。“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落在石板上,大伙儿笑了,她也笑了。”这里,蔡老师用的是体态幽默,淡入淡出,教育内涵丰富,透出老师的善良,给孩子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可见,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