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每题4分,共64分)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缴纳租税的需要商品交换的需要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BCD3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5.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6相对于隋唐时期,两宋商业空前繁荣的独特原因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府放松对商品贸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 水路交通的便利AB C D7.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8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9.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10.西汉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从根本上说得益于()A封建经济的繁荣B丝绸之路的开辟C统治者的开明政策D实力雄厚大商人的出现11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稀疏而微弱 B发展非常缓慢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12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3.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5.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6.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第卷(非选择题 共36分)1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6分)(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6分)18.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选自论语材料二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选自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材料三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鱼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胡要价格等等。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四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请回答:(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2)归纳概括材料二的社会风尚,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3)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明清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分)(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6分)一选择题:1-5 ACADB 6-10 ACCAA 11-16 DCADDD二史料分析评价题:13.(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 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对社会起阻碍作用。(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4. (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2)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经营现象的内容: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谋取暴利,坑蒙拐骗。(3)基本特点:商品经济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