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修记录表【长沙县一中、二中学习小组】.doc_第1页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修记录表【长沙县一中、二中学习小组】.doc_第2页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研修记录表【长沙县一中、二中学习小组】.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培训长沙县一中、二中学习小组研修记录表在长沙县首轮高中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培训过程中,长沙县一中、二中学习小组在教育学院危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和开展了各项研修活动,在研修活动中不断了解、学习信息技术对于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深入地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现将我们教研课的备课、上课、评课情况记录如下:时间:2015年3月225月28日地点:长沙县一中备课室执教:陈涌湘评课:吴涤宇、向兰荣、李稳、米朝阳、吴昊、邹慧兰、吴利平课题:雨巷一、 备课讨论。1、 集体讨论选定雨巷作为研讨课课题。2、 集体讨论确定指定陈涌湘老师执教雨巷。3、 吴涤宇老师、向兰荣老师、米朝阳老师对教材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指导。4、 李稳老师、吴昊、邹慧兰、吴利平分别提出自己的授课设想、计划。5、 陈涌湘老师谈对该课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设想,集体讨论。6、 陈涌湘老师提交“教学设计”,小组集体讨论,修订。7、 吴涤宇老师、米朝阳老师组织、安排具体上课时间及其他事宜。 二、 教学实践。长沙县一中录播教室,上午第四节 ,351班学生,陈涌湘老师执教,邀请曹老师负责录像,组内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观察课堂: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李稳、吴利平】维度二:教师教学。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吴昊、邹慧兰】维度三:课程性质。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米朝阳】维度四: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吴涤宇】维度五:信息技术的运用,观察视角:PPT、音视频文件【向兰荣】 三、课后评价。 1、陈涌湘老师课后反思。 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则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的诗歌,是一幅写意画,是诗人意识流动中的一个境界。内容完整和明朗,形式不刻意雕琢。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在讲雨巷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巷作为背景,并配之以丁香姑娘的音乐烘托气氛。带学生走进雨巷,去探究诗人戴望舒的真实心灵。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师生双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是借助特定的课堂情境实现的,具有临时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 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目的是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唤起的最初的审美体验却是真实的、重要的。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展示课件,画面集中了江南各种形式不同的小巷,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描述心中的“雨巷”。 课堂我们探究了问题:“雨巷象征了什么?”“为什么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着。而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清丽不俗的丁香姑娘,不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的希望的象征吗? 我讲雨巷时一直在追求一种诗化的语言,总认为没有很好的语言,就难以把这篇朦胧诗讲到极致,但却掉入了另一个误区:语言过于唯美化,使学生无法很好的和课堂融会在一起,好像我是在自言自语,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力图避免上述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2、小组评课。李稳老师:雨巷的课堂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改变了以往常见的满堂灌的做法,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一开始老师先朗读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印象;随后又由学生朗读两遍,一遍是个人读,一遍是集体朗读,每读一遍老师都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感受;接着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的印象,较多的是“凄清”“迷惘”“寂寥”等,大都是摘诗中某个词语来表达;然后老师及时抓住学生的感受逐步往诗作的基调与氛围上引导。这些引导很自然,因为紧密结合学生的第一阅读印象,并非高头讲章,也不是一味灌输。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到诗歌氛围之中,阅读、感受和理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吴利平老师:诗歌教学,读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或朗读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核想象中得到熏陶,从而提升审美能力。诗词教学更加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情味是出不来的。陈老师这堂课强化朗读的效果,并力图以此调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是对路的,也符合新课标提倡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精神。邹慧兰老师:陈老师的启发式教学做得较好。抓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讨逐步加以解决,从而使感受力、理解力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陈老师在课的每一段都不断引发学生感受与思考,这节课是在不断的提问与引导中完成的。 吴昊老师:陈老师授课过程中,既放得开,又不面面俱到,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集中,整体安排干净利落,井井有条。课堂前半部分反复阅读课文,从中穿插引导学生感受诗作氛围,然后顺势提出探讨美的原因;接下来用细读的方法,重点分析油纸伞、丁香等意象,讲得很深入,又能结合学生的体会,把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引发出来了;最后则提升一步,重点解说形成诗作美的主要原因一一意境之美,并说明意境在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作用,这就把雨巷的艺术特色勾勒出来了,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诗歌中意境之美的重要。米朝阳老师:现代诗歌教学,有必要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去接触一首诗,特别是带有象征与朦胧色彩的现代诗。应当向学生提示,第一印象的获取必须通过整体感受。读一首诗,不要一开始就字斟句酌,不妨在整个作品一气读完后,体会一下其中给自己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吴涤宇老师:诗的欣赏不宜直解。课堂上,陈老师不止一次说到诗的多义性。也许是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在强调多义性时,是否还要像传统讲法那样,介绍一下创作背景和思想,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索其多义性。向兰荣老师:我觉得这节课的总的提升还不够。前面说了,陈老师的教学偏重启发,整堂课的安排大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