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MicrosoftWord97-2003Document.doc_第1页
立足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MicrosoftWord97-2003Document.doc_第2页
立足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MicrosoftWord97-2003Document.doc_第3页
立足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MicrosoftWord97-2003Document.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数学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在新的年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创新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结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上的表述更能体现了当今的教学 特别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 在情境中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源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是将它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它就是生动的、美丽的,难怪数学家杨乐认为“数学是一种追求真美的艺术。”作为数学老师,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创设趣味情境,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课始5分钟内,要想扣紧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通过小录像、小故事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例如:在探究“加法交换律”之前,我先播放“朝三暮四”的小录像来引入这节课,主人早晨喂给猴子们3颗枣栗,下午喂4颗,猴子们个个抓耳挠腮,于是主人早晨改喂4颗,下午改喂3颗,猴子们又个个手舞足蹈,神形逼真,学生兴趣旺,为下面的探究作好了准备。又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导入时,设计米老鼠妈妈分饼的故事情境:第一次四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孩子,第二次两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孩子,第三次只有一块饼干还是平均分给两个孩子,每人分得多少呢?学生说:“半个。”教师接着问:“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半个吗?”学生这下被问住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数,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就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发展,成为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需要。同时,激发学生对分数学习的需要,这样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在生动的情境中开始了。二、 在质疑中诱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我国古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翻觉悟,一翻长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是学习的开始,疑是思维的火花,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心理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后,我让学生尝试计算“7426”。大部分学生从个位减起,不够向前一位借一,我也通过学生的板演来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时,有一位学生产生疑问,站起来说:“老师,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吗?”我一愣,但马上说到:“那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随即学生投入紧张的学习探究中在这里,这位学生提出“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个问题是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和独特体验,是一种创新的表现。我通过对“从高位减起的计算法则”与“从个位减起的计算法则”的比较,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从个位减起的计算法则”的认识。同时体会最优化选择的策略。当时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骄傲。他们这种不唯师、不唯书,敢于打破传统框架,敢于提出独到的质疑精神值得提倡。又如: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分组活动,自己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论。这时,有的小组还提出了“一个梯形可以剪成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吗?”的问题,我抓住学生的这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思考: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吗?学生继续分组活动、操作、探索、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质疑,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三、在操作中探究创新途径。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注重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促进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一开始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每人任意摆成几排,并思考:你摆的每一排硬币个数一样多吗?你有什么办法使它们同样多?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每人拿15个硬币,第一排摆3个,第二排摆5个,第三排摆7个,然后请学生移动硬币,使每排的个数同样多。同学们承担任务后,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操作中,手脑并用,积极思维,探索规律。操作完毕,有的学生说:“我是从第三排7个里移2个到第一排,这样三排都是5个。”有的同学说:“我先把所有的硬币合起来,再每排摆5个。”还有的同学说:“我以最少的为标准,先假设每排都是3个,从第二排取出2个,从第三排取出4个,然后把取出的硬币每排再摆2个,这样每排也是5个。”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给这个“5”起名字。说明第一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第二种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第三种方法叫做“先假设,再调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推导出通常求平均数的方法先合并,再平均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增强了创新能力,品尝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四、在想象中激活创新思维。想象是人们对头脑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思索,有时甚至还会有奇思妙想。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如在教学“有趣的搭搭”一课,当学生通过“比比谁跑得快”的活动得出正方体、长方体不能滚的结论后,有的同学说:“我能使它们滚。”其他同学一脸的不高兴,我当时就请他上台演示给大家看。结果他在正方体后面放了一个球,这样就推动正方体滑了下来。在这个同学的启发下,其他同学的思维也逐渐“飞”了起来,有同学想出了在正方体下面放两根圆柱,象汽车轮子一样 又如一年级教材“分一分”中有这样一道题:有番茄、青菜、樱桃、苹果、黄瓜、豆角、辣椒、葡萄、萝卜、草莓等,请小朋友分分类。在教学时,教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