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数学复习第十三章系列4选讲13.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课时绝对值不等式学案文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2019届高考数学复习第十三章系列4选讲13.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课时绝对值不等式学案文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2019届高考数学复习第十三章系列4选讲13.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课时绝对值不等式学案文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2019届高考数学复习第十三章系列4选讲13.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课时绝对值不等式学案文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2019届高考数学复习第十三章系列4选讲13.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1课时绝对值不等式学案文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坐标系最新考纲考情考向分析1.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2.了解极坐标的基本概念,会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3.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表示的极坐标方程.会求伸缩变换,求点的极坐标和应用直线、圆的极坐标方程是重点,主要与参数方程相结合进行考查,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中档.1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的作用下,点P(x,y)对应到点P(x,y),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2极坐标系(1)极坐标与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自点O引一条射线Ox,同时确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点O称为极点,射线Ox称为极轴平面内任一点M的位置可以由线段OM的长度和从射线Ox到射线OM的角度来刻画(如图所示)这两个数组成的有序数对(,)称为点M的极坐标称为点M的极径,称为点M的极角一般认为0.当极角的取值范围是0,2)时,平面上的点(除去极点)就与极坐标(,)(0)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设定,极点的极坐标中,极径0,极角可取任意角(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设M为平面内的一点,它的直角坐标为(x,y),极坐标为(,)由图可知下面关系式成立:或这就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3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曲线图形极坐标方程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的圆r(02)圆心为(r,0),半径为r的圆2rcos 圆心为,半径为r的圆2rsin (0)过极点,倾斜角为的直线(R) 或(R)过点(a,0),与极轴垂直的直线cos a过点,与极轴平行的直线sin a(00)设圆的圆心为O,ya与x2(y2)24的两交点A,B与O构成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由对称性知OOB30,ODa.在RtDOB中,易求DBa,B点的坐标为.又B在x2y24y0上,2a24a0,即a24a0,解得a0(舍去)或a3.题型一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1(2016北京改编)在极坐标系中,已知曲线C1:cos sin 10,C2:2cos .(1)求曲线C1,C2的直角坐标方程,并判断两曲线的形状;(2)若曲线C1,C2交于A,B两点,求两交点间的距离解(1)C1:cos sin 10,xy10,表示一条直线由C2:2cos ,得22cos ,x2y22x,即(x1)2y21.C2是圆心为(1,0),半径为1的圆(2)由(1)知,点(1,0)在直线xy10上,直线C1过圆C2的圆心因此两交点A,B的连线是圆C2的直径两交点A,B间的距离|AB|2r2.2(1)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线段y1x(0x1)的极坐标方程(2)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1和C2的方程分别为sin2cos 和sin 1.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曲线C1和C2交点的直角坐标解(1)y1x化成极坐标方程为cos sin 1,即.0x1,线段在第一象限内(含端点),0.(2)xcos ,ysin ,由sin2cos ,得2sin2cos ,曲线C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2x.由sin 1,得曲线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1.由得故曲线C1与曲线C2交点的直角坐标为(1,1)思维升华 (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的前提条件:极点与原点重合;极轴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取相同的单位长度(2)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比较容易,只要运用公式xcos 及ysin 直接代入并化简即可;而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则相对困难一些,解此类问题常通过变形,构造形如cos ,sin ,2的形式,进行整体代换题型二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典例 将圆x2y21上每一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曲线C.(1)求曲线C的标准方程;(2)设直线l:2xy20与C的交点为P1,P2,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过线段P1P2的中点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解(1)设(x1,y1)为圆上的点,在已知变换下变为曲线C上的点(x,y),由题意,得由x21y1,得x221,即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x21.(2)由解得或不妨设P1(1,0),P2(0,2),则线段P1P2的中点坐标为,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于是所求直线方程为y1,化为极坐标方程,并整理得2cos 4sin 3,故所求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思维升华 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步骤(1)建立适当的极坐标系,设P(,)是曲线上任意一点(2)由曲线上的点所适合的条件,列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极径和极角之间的关系式(3)将列出的关系式进行整理、化简,得出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跟踪训练 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为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两种坐标系中的长度单位相同,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x2y0,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射线OM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圆C和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2)已知射线OM与圆C的交点为O,P,与直线l的交点为Q,求线段PQ的长解(1)2x2y2,xcos ,ysin ,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x2y0,22cos 2sin 0,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又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消去t后得yx1,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sin cos .(2)当时,|OP|2sin2,点P的极坐标为,|OQ|,点Q的极坐标为,故线段PQ的长为.题型三极坐标方程的应用典例 (2017全国)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4.(1)M为曲线C1上的动点,点P在线段OM上,且满足|OM|OP|16,求点P的轨迹C2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点A的极坐标为,点B在曲线C2上,求OAB面积的最大值解(1)设点P的极坐标为(,)(0),点M的极坐标为(1,)(10)由题意知|OP|,|OM|1.由|OM|OP|16,得C2的极坐标方程4cos (0)因此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2y24(x0)(2)设点B的极坐标为(B,)(B0)由题设知|OA|2,B4cos ,于是OAB的面积S|OA|BsinAOB4cos 22.当时,S取得最大值2.所以OAB面积的最大值为2.思维升华 极坐标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的前提条件:极点与原点重合;极轴与x轴正半轴重合;取相同的长度单位(2)若把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求极角时,应注意判断点P所在的象限(即角的终边的位置),以便正确地求出角.利用两种坐标的互化,可以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3)由极坐标的意义可知平面上点的极坐标不是唯一的,如果限定取正值,0,2),平面上的点(除去极点)与极坐标(,)(0)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跟踪训练 (2017广州调研)在极坐标系中,求直线sin2被圆4截得的弦长解由sin2,得(sin cos )2,可化为xy20.圆4可化为x2y216,圆心(0,0)到直线xy20的距离d2,由圆中的弦长公式,得弦长l224.故所求弦长为4.1(2018武汉模拟)在极坐标系下,已知圆O:cos sin 和直线l:sin.(1)求圆O和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2)当(0,)时,求直线l与圆O公共点的一个极坐标解(1)圆O:cos sin ,即2cos sin ,圆O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xy,即x2y2xy0,直线l:sin,即sin cos 1,则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x1,即xy10.(2)由得故直线l与圆O公共点的一个极坐标为.2在极坐标系(,)(02)中,求曲线(cos sin )1与(sin cos )1的交点的极坐标解曲线(cos sin )1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y1,(sin cos )1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yx1.联立方程组得则交点为(0,1),对应的极坐标为.3在极坐标系中,求曲线2cos 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曲线2cos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1)2y21,且圆心为(1,0)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x,因为圆心(1,0)关于yx的对称点为(0,1),所以圆(x1)2y21关于yx的对称曲线为x2(y1)21.所以曲线2cos 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4(2017贵阳调研)在以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将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2)过极点O作直线l交曲线于点P,Q,若|OP|3|OQ|,求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解(1),sin y,化为sin 2,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4y4.(2)设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0(R),根据题意3,解得0或0,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R)或(R)5已知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2sin40,求圆C的半径解以极坐标系的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以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2240,化简,得22sin 2cos 40.则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x2y40,即(x1)2(y1)26,所以圆C的半径为.6在极坐标系中,P是曲线C1:12sin 上的动点,Q是曲线C2:12cos上的动点,求|PQ|的最大值解对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进行转化,12sin ,212sin ,x2y212y0,即x2(y6)236.对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进行转化,12cos,212,x2y26x6y0,(x3)2(y3)236,|PQ|max6618.7以原点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方程为sin,C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 2sin .(1)求直线l和C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直线l与圆C交于A,B两点,求弦AB的长解(1)直线l:sin,yx,即yx2.C:4cos 2sin ,24cos 2sin ,x2y24x2y,即x2y24x2y0.(2)C:x2y24x2y0,即(x2)2(y1)25.圆心C(2,1),半径R,C的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AB|22 .弦AB的长为.8(2016全国)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a0)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4cos .(1)说明C1是哪一种曲线,并将C1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2)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0,其中0满足tan 02,若曲线C1与C2的公共点都在C3上,求a.解(1)消去参数t得到C1的普通方程为x2(y1)2a2,C1是以(0,1)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将xcos ,ysin 代入C1的直角坐标方程中,得到C1的极坐标方程为22sin 1a20.(2)曲线C1,C2的公共点的极坐标满足方程组若0,由方程组得16cos28sin cos 1a20,由已知tan 2,可得16cos28sin cos 0,从而1a20,解得a1(舍去),a1.当a1时,极点也为C1,C2的公共点,在C3上所以a1.9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C的圆心C,半径r3.(1)求圆C的极坐标方程;(2)若点Q在圆C上运动,点P在OQ的延长线上,且2,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解(1)设M(,)是圆C上除极点外的任意一点在OCM中,COM,由余弦定理,得|CM|2|OM|2|OC|22|OM|OC|cos,化简得6cos.极点也适合上式,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6cos.(2)设点Q(1,1),P(,),由2,得,1,1,代入圆C的方程,得6cos,即9cos.10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C1:x2,圆C2:(x1)2(y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C1,C2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R),设C2与C3的交点为M,N,求C2MN的面积解(1)因为xcos ,ysin ,所以C1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2,C2的极坐标方程为22cos 4sin 40.(2)将代入22cos 4sin 40,得2340,解得12,2.故12,即|MN|.由于C2的半径为1,所以C2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2MN的面积为.1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1:24cos 30,0,2,曲线C2:,0,2(1)求曲线C1的一个参数方程;(2)若曲线C1和曲线C2相交于A,B两点,求|AB|的值解(1)由24cos 30,可得x2y24x30.(x2)2y21.令x2cos ,ysin ,C1的一个参数方程为(为参数,R)(2)C2:43,43,即2x2y30.直线2x2y30与圆(x2)2y21相交于A,B两点,且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AB|2 2.12已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sin cos )1,求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解(1)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x2)2(y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