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优秀ppt.ppt_第1页
地球的运动优秀ppt.ppt_第2页
地球的运动优秀ppt.ppt_第3页
地球的运动优秀ppt.ppt_第4页
地球的运动优秀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学习目标 1 记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方向 周期 并能正确演示和解释自转 公转的基本的运动规律 2 理解地球自转是如何产生了昼夜交替和解释时差现象 3 比较二分二至日时 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说明四季的变化 4 记住五带的划分 名称 界限 特点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五带 一 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是天转 还是地转 正如大地是一个球体那样 地球在一刻不停地自转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 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了 但如果要你对此作出证明 或许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托勒密与地心说 地心说 古时候 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 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 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 恒星 行星 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 公元2世纪 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 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 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 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声望 加上这种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 地心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 哥白尼与日心说 日心说 16世纪初 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将近40年的观测 研究 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 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 地球和别的行星一道绕太阳运转 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 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 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 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 第一次透过表面现象 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它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客观规律 发现了真正的太阳系 哥白尼的 日心说 推翻了 地心说 证明了上帝的不存在 这对当时宗教的利益造成了巨大威胁 哥白尼怕受到迫害 直到临死前才敢赶发表这一学说 布鲁诺为了宣传这一学说 遭到迫害 被活活烧死 连加利略也被教会迫害 后半生在牢里度过 二 地球的自转 做一做 早上 傍晚 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叫做地球自转 1 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 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 在北极上空俯视 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观察讨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顺北逆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假定它是静止的 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 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观察讨论 太阳光 由于地球自转 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为白天 背向太阳的一面为夜晚 不同的地区会产生时差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小结 一 地球的自转 绕地轴转 1 方向 自西向东 2 周期 约为24小时 一天 3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差 复习 1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 正确的是 B 三 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自转的同时 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的公转 周期 一年方向 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观察地球公转 思考下列问题 1 地球公转的方向如何 与自转方向相同吗 2 地球公转时 地轴的方向如何 地轴是直立还是倾斜的 3 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为一年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 地轴总是倾斜的 且方向不变 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 所以我们在一年内有了四季变化 观察比较 A B 66 5 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一年 一天 思考 同一天中 早中晚三个时段相比 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太阳光照射最厉害 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大 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线能量越多 反之越少 中午最厉害 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 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90 6月22日 夏至日 前后 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日前后的6 7 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9月23日前后 秋分日 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 秋分日前后的9 10 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12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冬至日前后的12 1 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3月21日前后 春分日 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 春分日前后的3 4 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地球公转示意图 A B C D 春分3月20或21日 夏至6月21或22日 秋分9月22或23 冬至12月22惑23日 做一做 演示地球的公转 小结 二 地球的公转 绕太阳转 1 方向 自西向东2 周期 一年3 特点 地轴倾斜 指向不变 4 产生了 地理现象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动画图 地球的公转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 5 之间有规律地移动 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 5 N纬线叫北回归线 23 5 S纬线叫南回归线 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 一年得到一次直射 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得到太阳直射 地面获热就多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 5 N 23 5 S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夏至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 5 之间有规律地移动 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 5 N纬线叫北回归线 23 5 S纬线叫南回归线 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 一年得到一次直射 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得到太阳直射 地面获热就多 23 5 N 23 5 S 0 夏至 6月22日 太阳直射北半球 南半球 3月21日 9月23日 夏半年 9月23日 次年3月21日 冬半年 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 往北移动 6月22日 12月22日 12月22日 次年6月22日 地球的公转 观看动画并讨论 1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时 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 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 填写下表 地球的公转 讨论 1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时 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 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 填写下表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移 南移 南移 北移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一天 约24小时 一年 地轴倾斜 指向不变 昼夜交替 时差 四季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五带 想一想 1 一年之中 当地每天中午太阳都升得一样高吗 什么季节升得高一些 什么季节比较低 2 一年之中 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 什么季节较长 什么季节较短 3月21日 赤道 南回归线 由短向长过渡 由少向多过渡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最高 最长 最多 9月23日 赤道 由高向低过渡 由多向少过渡 由长向短过渡 12月22日 由低向高过渡 最低 最短 最少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规律 下一页 23 50N 23 50S 00 1 已知太阳直射点由A点向B点移动 请问图中各点的分别是哪个节气 日期是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今天太阳直射点处在哪两个节气之间 在哪个半球 向哪个方向移动 2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向南移的时段是 3 在元月1日至元月10日这段时间内 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 并向北移B在北半球 但向南移C在南半球 但向北移D在南半球 并向南移 4 下列日期中 太阳直射点距离北回归线最近的是 A4月2日B6月2日C5月2日D7月2日 6月22日 9月23日 C D 地球五带的划分 赤道 赤道 00 23 50 23 50 66 50 66 50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900 900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热带地区 北寒带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南寒带 1 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D地球公转是地轴的方向保持不变 2 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A潮涨潮落B冬去春来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D一年有365天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