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萨提亚模式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运用萨提亚模式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运用萨提亚模式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运用萨提亚模式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运用萨提亚模式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0583运用萨提亚模式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实践研究摘要 我校是一所有近1800名学生的省示范初中,有少数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这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矫治有可能导致学生走向违法犯罪,这就促使我们去寻求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途径。本课题组将国外先进的心理治疗模式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寻找萨提亚模式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探索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良好模式,提高学生个人自尊、改善沟通,促使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在实践中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为同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关键词 萨提亚模式 矫治 学生 行为偏差 心理健康教育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标:学生行为偏差是指学生中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及攻击行为,但仍未达到违法程度,这种行为如能及早发现,给予正面教育,调整环境,可望得到纠正。如不能及时纠正则可发展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我校是一所城关镇初级中学,拥有学生近1800人,有少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他们或者是单亲和继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是暴力型家庭、溺爱型家庭的孩子;他们有的是压抑、逆反、对抗,有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蛮横;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出现行为偏差,如:放纵自流、夜不归宿、打架、辱骂他人、旷课、抽烟、离家出走、强行索要财物,在群体生活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对人冷漠、不能承受挫折等等;最糟的是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的现象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这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担忧,他们的人生之路将会怎样?他们是否能把握自我、珍惜自己?这些不良行为又有哪些会导致学生走向犯罪?这一担忧引发我们去寻求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途径。因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矫治学生行为偏差,预防学生心理疾患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对部分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发现他们的问题往往和家庭的变故、家庭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还和某一件事有关,仅凭一些表面的引导是无法真正解决学生问题的。如对他们运用强化法来增加其良好表现、减少不良行为就收效甚微,“该怎么来解决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直到2004年9月参加了英国心理学荣誉学士、香港资深心理咨询师、著名的训练导师蔡敏莉女士的萨提亚个性扩展/工作坊,初次接触了萨提亚模式,才发现如果能将这种模式运用于矫治学生行为偏差也许是一条捷径,兼于此,我们决定进行运用萨提亚模式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旨在将国外先进的心理治疗模式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寻找萨提亚模式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探索形成一套矫治学生行为偏差的良好模式,提高学生个人自尊、改善沟通,促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进而改进学校德育模式,在实践中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为同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行为偏差有时也写作行为偏异,一般指个体及群体存在偏离大多数正常人所具有的行为的反社会行为及攻击行为,但仍未达到违法程度。行为偏差学生的共同特征是不求上进,品德行为、学习成绩均较差;具体表现是夜不归宿、打架、辱骂他人、旷课、抽烟、离家出走、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经常进入法律规定不准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及歌厅等等。萨提亚模式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Virginia Satir)所发展的一套独特的学习和辅导模式为基础,检视人的深层感受,彻底了解自己,体验真正的个人成长和促进人际关系。萨提亚的家庭治疗认为来访者并不单单是一个“有问题的人”,而是一个“背负问题的人”这一说法正吻合了我们在辅导过程中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往往和家庭的变故、家庭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萨提亚模式倡导的信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关怀对象,她认为真正的人本主义看重的是“你和我”,而不是“你或我”,关心的是“我们”,她所做的是提醒人们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是可以改变的,希望每个人都能以更好的方式生存于世上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萨提亚的语录是“我和你的目标: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和你齐参与而不会伤害你;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离开你亦无须言歉咎;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并且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那么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 一种爱与关怀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流淌,这就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是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能从自己内在的根源与自我认可来界定自己。萨提亚的治疗理念(摘要):1、“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仍是可能的。2、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竭尽所能而为的。3、我们都拥有内在资源以成功地应对成长。4、“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5、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该事件对我们的影响。6、“应对方式”是我们自我价值层次的展现,我们的自我价值愈高,应对方式就愈完善。7、父母往往重复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熟悉的模式,即使知道这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8、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三、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运用萨提亚模式矫治学生行为偏差时,我们以个案研究为主,辅以调查、观察。1、确定对象、了解问题症状。采用调查表(见附件1),列举了24种行为偏差的表现形式,通过班主任及原毕业学校的小学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掌握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情况。经过调查,我们将行为偏差较为严重的7位学生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生5名,女生2名。2、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下学生均为化名)小木:男,家庭完整,由农村到县城已有4年,父亲据说曾做生意,但亏损了很多钱,现以放高利贷为职业,小时候经常打儿子;母亲现开了一家小小的机麻室,有两张机麻桌,一贯溺爱儿子,对儿子的信任远大于对老师的信任。小原:男,家庭完整,父亲下岗后再就业,现在一个私营外贸厂工作,在邻居眼中中对儿子很凶,经常把儿子拎起来打;母亲在私营企业上三班倒,性格温和,自己表示没有能力管儿子。古月:男,家庭完整,系近郊农民,父亲为小包工头,据说他自己说他小时候就很霸道,不爱读书(但现在看不出他有性格霸道的迹象),母亲比父亲小7岁。在儿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都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给外公、外婆带,直到孩子三年级时,老人表示实在吃不消带了,才回到家中。沐沐:男,父母离异已有5年,母亲已经买断工龄,时而打临工,时而在家玩;父亲已经下岗,现在外地打工。小易:男,父母离异,原先小易跟母亲,现在由于母亲觉得已经无力管儿子,将其交给父亲,自己外出打工,父亲一开始很有信心,最终也没了信心,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自己外出打工。红红:女,家庭成员有父母及哥哥,父母先做水产生意,生意越做越大,后增开了一家餐馆,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平时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女儿,多次将女儿寄养在别人家中。小兰:女,父母离异,父亲曾为军人,立过功,但打孩子很厉害,现下岗做小区保安;母亲开小饭馆,不愿意女儿跟她。3、分析导致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自身原因:缺乏成功、快乐地体验;缺乏责任心、诚信观念,缺少正确的是非标准。学习普遍较差,丧失了学习兴趣后,把精力转移到不正当的地方。不能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从小学升到初中,自控能力并没有增强,对独立性、自立性的要求不适当地表现为放任、不服从纪律约束;好“个人英雄主义”,讲“义气”,极易感情冲动,引发打架斗殴。家庭原因:家长文化程度低,自身素质差,家长行为不检点,好赌博;一些父母教育孩子时不考虑社会责任,甚至蔑视社会规范。家庭不稳定,父母疏于管理,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外出寻找刺激,被坏人利诱。社会原因: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使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严重扭曲,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教育、影响,正气力度明显不够;网吧、歌厅的负面影响。学校原因:学生人数多,疲于应付,德育力度不够,素质教育未能落到实处。4、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治。通过调查、交流等手段收集资料,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和家庭状况后,我们组织这7位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分组矫治。小木、小原、小易个子较高,考虑到他们对学习实在没多少兴趣,我们用迁移法,组织他们加入校篮球队,以此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要求是不能旷课,以是否让他们打球来进行奖罚。小兰、古月、沐沐、红红学习基础比他们略好,所以运用萨提亚模式,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心理辅导的作用和意义,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会有勇气去寻找途径解决自己的困惑;才会舍弃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才能够更好的驾驭自己”,从而自愿地接受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活史,展现家庭关系图,寻找使之行为偏差的家庭因素或重大事件,洞察本质,抓住主干,寻找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痛。通过情景再现,指导学生正确的交往策略,修复过去交往史中的失败之处,指导他们坦然面对家庭的某些不和谐之处,放下包袱,积极对待生活。坚定“我就是我,而且我是好的”的信念,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意志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强化其积极心理,达到矫治行为偏差的目的。四、研究的个案分析案例一:沐沐,男,16岁。易激惹、冲动;对别人向他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不合作;有攻击性行为,并常常抱怨别人,抵抗权威,人际关系孤立;经常出现旷课、强行向他人所要财物、夜不归宿、染发、与品行不良的人交朋友、顶撞长辈、老师,公共场所乱涂乱画等不良行为,经常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场所,曾被学校给予记过处分。据观察,沐沐能连续维持注意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左右,远低于同龄儿童,有多动倾向。因为曾受过处分,该生一开始对我们的心理辅导存在疑惧和逆反心理,对我们的辅导不予配合,所以我们首先是打消他的疑惧,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对他的认同,让他明白“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会有勇气去寻找途径解决自己的困惑”,通过几次疏导,终于使他自愿接受心理辅导。首先是自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尽管我们事先对他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但通过他的自述,我们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原来他的父母在离异时没有明确孩子归谁抚养,结果是母亲的管理不如他愿,他就到父亲这里,父亲的管理不如他愿,他又说要到母亲这里,而父母等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到他时又都不再追究他曾经有过的错误,就这样,他用这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在行为上越来越偏差,等到初中阶段,他犯的错误越来越多,经常在外游荡结交不良少年。每次夜不归宿后回家,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本事就不要回来。”但骨子里又很宝贝儿子。根据我们的判断沐沐应该是打岔型的,当我出示萨提亚模式中“四种沟通姿态图”(见附件2)让其选择时,他先选了超理智型的,但马上又说,等一下,选了打岔型的,与我们的判断是吻合。这类人容易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好动、易插嘴、会有不恰当的举动,身体姿态怪异而疏松,尽管他给自己的形容词是“开心、善良”,实际上他的心理状态是混乱的。接着我们让沐沐画出家庭图,如下:通过画原生家庭图,我们引导沐沐分析他的家庭三角关系,他认为父亲是一个较为内向的,每用、老实的人,在家庭生活中以“讨好”的姿态对别人的较多,尤其是在母亲面前;母亲则是一位固执已见且吹毛求疵的人,泼辣、很会骗人的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指责”别人,特别是对父亲。我就问他:“当你看到母亲指责父亲,希望控制整个局面时,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会不会也被指责?”他开始沉思,过后他告诉我,他觉得妈妈不像女人,太厉害了。由此可见,他的叛逆原由是来自他内心的矛盾,他一方面讨厌母亲的跋扈,但却看到生活中母亲总是赢的多,以为跋扈是占优势的,于是想效仿,但在母亲面前的效仿经常使他遭受挫折;一方面他不满父亲的软弱,但骨子里又很同情父亲。此后,我们尝试着开始引导他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将自己对父亲和母亲的不满发泄出来,让他明白实际上在父母起冲突时,他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看到父亲的“讨好”就已经觉得父亲很没有男人的骨气,很看不起父亲;同时也很讨厌母亲的跋扈,他对母亲的不满选择了抗拒来自母亲的力量的威胁,只是聪明的他从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将这份怨恨转嫁给无关的同学,这是他以前所忽视或不愿承认的 他默认。我们告诉他要坦然地说出你的感受,这就是与人分享,当他对着由老师扮演的父亲大声地说:“爸爸,你为什么这么没用,我恨你,我不要像你一样。”时他哭了。 我接着告诉他,父亲最终选着了别的女人而离开了妈妈,说明他还是个有主见的人,只是表达的方法不是你所想要的;而母亲现在也尝到了跋扈带给她失败的痛苦,她目前的自我价值感肯定是不高的,无助的她也需要别人的呵护;父母离异是他们之间出现问题,但他们对你的爱并没有改变,可以说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会为你竭尽所能的,对你的一些不良行为之所以放过也就是因为爱你。这样既对他展开亲情教育,又在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给予指导,通过引导他对自己及父母都略有了解,开始思考他更喜欢哪种沟通方式。 在对沐沐引导的同时,我还与沐沐母亲(他父亲外出打工,跟母亲较多)沟通,分析沐沐出现行为偏差的成因,指导她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此后,该生的亲子关系明显有所改善,有一次他母亲跟我说,自从我辅导后,儿子懂事了很多,能够和他平和的交流,甚至有一次她和别人起冲突时,儿子安慰她说“人家年纪比你大,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做好人际交往指导后,我们又着手进行学习指导,与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协商,为沐沐制订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先降低要求,从学习、纪律、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找出需要矫正的行为,进行分层次期望管理,达到期望效果后,马上予以肯定。目前该生成绩有所进步,并逐渐在学习中显示出其智力上的优势,尤其是作文获得了市二等奖。案例二:红红,女,16岁。易激惹,一般性刺激即引起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经常打架,喜欢以大姐大的身份去保护别人,穿戴极不符合学生身份,顶撞老师、家长,强行向他人借钱并经常不还,经常进入营业性网吧等。有一次初二年级的她把初三年级的一个男生打得趴在地上,嘴里还念叨着:“我不打得你不敢老为止,我就不姓某。”使正好赶到准备劝架的老师目瞪口呆。该生在初二时就已经和我有过多次沟通,对我已经有较高的信任度,她还在别的学生面前说她最佩服的就是我;在我追踪反馈时,班主任也认为她进入初三后,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各方面表现也有所好转。因为有这个前提,所以当我说要做一个心理游戏时,她很乐意地接受了,于是我也让她选择萨提亚模式中“四种沟通姿态图”(见附件2),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指责型的。接着画了一张原生家庭图如下:通过画原生家庭图及该生的叙述,了解到她父亲是一个指责型的人,面对压力时会指责别人的差错,还很会打架。而母亲是个和蔼可亲、勤劳且随和的人,在面对压力时会选择讨好别人,特别是对父亲。通过家庭图还意外地发现该生本来有个妹妹。于是进行了以下对话:“你还有个妹妹?”“恩”“现在在哪?”“5岁那年在船上(自己家开的水上餐馆)玩耍时落水死了。”“当时你在吗?”“我在,但当时好象没在一起玩,没注意到。”(眼睛开始红起来)“哥哥在吗?”“哥哥在家里,当时不在船上。”“爸爸、妈妈在吗?”“也都在,但当时很忙,谁都没注意到。”“那爸爸、妈妈肯定很伤心。”“是。那段时间,爸爸经常骂妈妈,还打我,说我没管好妹妹。”悲痛的父亲一边责怪母亲,一边痛打大女儿,认为都是她们的过错,母亲只有流泪的份。该生因为平时都是和妹妹一起玩的,一开始也很自责,觉得妹妹出事是自己没看好,可后来又觉得与自己无关;更糟的是,她认为妹妹的事情出了以后,父母不再像以前那么爱她了,她觉得孤单,被寄养在别人家里,更使她感到父母不爱她。任何孩子所表达的,明显地反映出这个孩子在家庭环境里所学到的东西,该生也是如此,她从父亲这里学到的处理威胁的方法就是指责,她的生存姿态像父亲一样也是指责型的,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暴力,每次觉得有类似童年时的威胁出现时,就开始抗拒威胁,攻击力外在表现就是打架、顶撞,她还错误的认为这是强者的表现。每次打架后把她叫过来时总是身体姿态僵直,还说“我又没做什么,都是他们”。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分析,妹妹溺水这件事情可能是影响该生的一件关键事件,于是我们制定了矫治计划。先分析她的生存姿态,让她明白自己的生存姿态和她父亲是一致的,而她对父亲的姿态并不是很欣赏;然后告诉她,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能改变的是该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引导她回顾,通过情景再现让她重温那段痛苦的回忆,一开始她有些抗拒,不想回顾,经过调整呼吸,慢慢引导终于那份潜藏在她的体内多年的痛苦爆发出来了。在她痛哭之后,她觉得心情有了变化,我们告诉她,8岁的她并不知道,那深深的失妹之痛已经真真切切存在身体里,深刻的童年轨迹造就她的外表及行为,如果不做处理的话它永远不会消除,还会继续影响她以后的人生。此后,我们又将萨提亚模式的一些基本理念向她渗透,将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这五种沟通姿态的特点、行为、主要情感及自我概念展示给她(见附件3)。人的沟通姿态:1、讨好型:不顾自我价值的感受,让步,无自信,容易忧郁。2、指责型:为保护自己,蹂躏、谴责别人或环境,只顾全自我,容易违法犯罪。3、超理智型:毫无人性的客观,不注意别人或自己的感受,无法显示真正的自我。4、打岔型:不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主题上,对自己、对方和情境都不在意,目的是分散他人的注意力,精神状态较混乱。5、表里一致型:明白自己的感受,并能与人分享,有较高的自我价值。前四种生存姿态都是不完美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无法长期忍受同一种姿态,我们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应对模式;如为了减轻讨好的痛苦,我们开始指责,在受够威胁之后,我们可能比对方还要大声,还要具有攻击力。但不管怎么变,如果只是下意识地使用这四种姿态,那么没有一种姿态是平衡而有益于健康的。我们如果能转换生存姿态,向“表里一致型”靠拢就好了,因为表里一致型的人能明白自己的感受,并能与人分享,同时还能关注他人和情境,有较高的自我价值;在没有达到“表里如一”的境界时,如果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意识地使用各种姿态,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当我们做错事,受到父母严厉的批评时,不妨使用讨好的技巧,此时,我们并没有贬低自己,而是在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利益而讨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该生在初中阶段不良行为基本得到控制,最后考上普高,新年来临之际还发短信祝福我们,说“谢谢,当初都是因为有你们那么关心我,我才没有误入歧途。谢谢你们,我会努力的。” 五、研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1、学生行为偏差往往具有复杂的心理及社会家庭背景,其中有些因素的影响是主观上难以克服的,运用传统的德育手段也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这就显示了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优越性。2、运用萨提亚模式对学生偏差的行为进行矫治有可行性,但前提是学生对辅导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