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实录.doc_第1页
师说教学实录.doc_第2页
师说教学实录.doc_第3页
师说教学实录.doc_第4页
师说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教学实录 上课前几分钟,视频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上课铃响起)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出了对老师怎样的情感? 生:(七嘴八舌地)尊敬,爱戴,理解,敬佩师:其实,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出示课题】 师:题目“师说”如何理解?我们以前学过带“说”的什么文章?生:(异口同声地)马说。师:马说者,说马也;师说者说师也(学生齐答),韩愈会告诉我们怎样的从师之道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了解信息。生:自由朗读课文几分钟后,学生读完停下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了几遍之后,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为谁而作? 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得知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年轻人的。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李蟠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生: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能行古道(多媒体展示)师: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师:这一段在文章的最后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是谁写给谁的?生:韩愈写给李蟠师:老师写给学生的,寄托着老师对学生怎样的情感?生:赞赏、期望、谆谆教诲师:如何读出韩愈的这种心理呢生:语速慢,语调稍高师:这样,我们齐读这一段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吧。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师: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怎样的?课文体现在哪里?生1:第一段生2:第三段生3:第二段师:集中描写古人从师之道的,再思考一下生:第一段和第三段师: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范读这两段?(片刻,有学生举手)好的,赵坤,有请!生:读(其他学生听读)师:好,请坐下。赵坤读得基本流畅,只是有点小问题,在哪里?生:(集体回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解决了这个小问题之后,我们思考这两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生: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 师:“学者”如何理解?生:求学的人师:因此这是一个生:(异口同声地)古今异义词师: 我们求学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老师呢?大家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原因来。生:大声地朗读师:谁能告诉我你的答案是什么?(几个学生举手)师:女士优先吧,来,张茈宁说说你的答案生:我认为有两点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概括的很全面,请坐。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同学们要结合一、三两段用原文语句回答 (学生讨论合作)(讨论结束)师:谁能展示你们讨论的成果?(几个学生举手)师:我们给没有发言的同学一个机会吧,刘凯你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成果。生:我认为择师的原则应该有两个方面: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他回答的正确吗?生:正确师:很好,(示意学生坐下)韩愈阐述古人从师之道,其真正的意图是引出对择师原则和标准的阐述,作者认为择师的原则是不分高低贵贱,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老师,同时,作者打破传统观念,认为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强,学生也不一定比老师差,只要他有我比不上的地方,他就是我的老师,详细地展现了择师的原则。 以上是古人的从师之道,也是韩愈对于从师的观点,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这种古道,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的。 师: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思考这个问题生:齐读师:读完了,发现问题的答案了吗?生:(集体回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作者为了论证这一观点,列举了哪些人,他们从师态度如何,结果怎样,同学们再次重读第二段,找出答案来,小组合作,争取概括的全面、准确。学生积极讨论、概括,老师巡查,不时地停下和学生交流。师:时间差不多了,大家的讨论也该有了结果了吧,哪一组先来师:好的,第一组,你们概括的人有哪些?生:一共有五类,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还有一个是童子之父师:对,童子之父是正确的,可是他在从事时态度却不同,对子和对己是吧?那就是于其身、对其子。(示意坐下)师:这些人的从师态度怎样呢?哪一组解决这个问题?(一三组都有举手)师:好,第三组来吧生:回答,完成下表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于其子 择师而教 小学 于其身 耻学于师 大遗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士大夫 群聚而笑之 师:作者在课文的第二段给我们展示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并通过三组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本段中的哪些句子表明了自己的对“耻学于师”这一社会风气的不满和痛心? 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生:读“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等,朗读时注意语气。 师:全文通过对师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师道不传”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 师:读到这里我们回头来看,这篇文章仅仅是写给李蟠的吗? 生:不是,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师:理解了这一点,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除此之外,韩愈还写给那些人呢? 生:也是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提醒我们要尊师重教。师:是呀,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袒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师: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同样读一篇好文,我们的灵魂也会得到一次洗礼。学过本文同学们有哪些感悟和启发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生:我认为我们做学生的首先要尊敬老师生:三人则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向所有强于我们的人学习,应该不耻下问。生:我们要认识到老师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老师有问题不能解决也是正常的。师:时间过去了1200多年,今天的我们仍能得到很多感悟和启发,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