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合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合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合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合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合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合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9分)1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剥栗子b 祈祷 q 延绵 min 潜心贯注qinB含蓄 x 鞠躬 j 亘古 gn 义愤填膺yngC嗥鸣 go 赫然 h 哽咽gng 风悲日曛xnD郝叟 su 瞬息 shn 嫉妒 j 沥尽心血xu【答案】B【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A秕谷 锲而不舍 骊歌 谰语 博学多识B炽痛 锋芒必露 肿胀 崎岖 奋笔急书C轻捷 人迹罕至 踌躇 懊悔 回环曲折D筹划 马革裹尸 书塾 磐石 荒草萋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B中锋芒必露锋芒毕露;奋笔急书奋笔疾书。B错,故选B。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B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慷慨淋漓。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中“天伦之乐”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C中“慷慨淋漓” 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D中“吹毛求疵”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皆不符合句意,固选B。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的连猎狗也不咬我了!”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C然后它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D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D中土地,原野之间的逗号改成顿号。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B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D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答案】A【解析】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最后一课。作者都德,全名阿尔封斯都德,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小说集磨坊文札,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宋朝人。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誉为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C福楼拜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作者莫泊桑,德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代表作羊脂球、项链。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又名臧瑗望,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一篇新诗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各个选项,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判断。C中莫泊桑是法国。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7下列选项中短语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婉转悠扬 你和我 那根拐杖 学文化B赤壁赋 发言稿 经典作品 美好人生C会议结束 什么也不懂 成绩下降 天气转阴D醒过来 擦干净 跑得快 乐坏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首先了解短语类型有哪些,然后进行一一判断。B都是偏正短语,C都是主谓短语,D都是动补短语,A中“婉转悠扬 ”“你和我”为并列短语,“那根拐杖”为偏正短语,“学文化”为述宾短语。故选A。考点:理解语文语法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8默写。(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6分)山际见来烟,_。峨眉山月半轮秋,_。_,凭君传语报平安。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历代文人与黄河有着不解之缘,悠悠黄河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_, _。【答案】何人不起故园情 影入平羌江水流 马上相逢无纸笔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解析】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羌、逢、朔、柝、恋,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句关于黄河的诗句靠平时的积累。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9名著阅读。(3分)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 “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以上文段选自苏联著名作家_的小说_(1分)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分)【答案】高尔基 我的童年;这里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和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表现手法有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动静结合等,根据句子判断,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综合性学习(6分)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日里,大家生活的肯定很快乐。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明节有关知识吧!清明节主要有那些习俗?(2分)根据传统节日文化来对对联,要求能表现出节日的特色。(2分)示例: 上联:拄杖登山,重阳佳日天增寿。(重阳节) 下联: , 。(用清明节来对)请你写出有关清明节的两句古诗:(2分)【答案】祭扫烈士陵园(或扫墓)、踏青祭祖扫墓,清明时节人断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时的积累,进行作答即可。对联要注意字数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符合清明节等原则。写古诗,靠平时的积累。有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注意上下句,书写正确。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3分)1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3分)【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 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试题分析: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 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阅读诗歌,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诗句分析“不眠”的原因。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 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注释】外兄:表兄。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13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C时取旁舍儿书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14下面加点词语。(4分)(1)世隶耕 (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3)取而疾走 (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15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16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 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答案】13(2分)B 14(4分)1属于(2)相当,相称(3)跑(4)闻名,出名(每小题,1分)15(4分)(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渐渐地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父亲)。(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它书经的大意。(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语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16(5分)(1)泯然众人矣 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答:“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亦可)(2分,每处1分)(2)示例: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成,(1分)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2分)(只写启示给2分,只写事例给1分;写出启示,只联系“方仲永”或“陈际泰”事例的给2分)【解析】13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B中余闻之也,是完整的意思,久表示时间状语,应为余闻之也久。故选B。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本题中:疾:古今异义,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疏通甲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奇”“稍稍”“宾客”“遂”,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6试题分析:(1)疏通两文,把握文章内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答即可。(2)疏通两文,把握文章内容,结合相关的事例,写启示。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成,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翻译】【甲】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三)现代文阅读(4分)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17文中画横线的景物描写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18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在刻画丑小鸭这个形象时,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试分析表达效果?(2分)【答案】17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暗示了丑小鸭对美的向往。18心理描写,表现了丑小鸭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勇往直前,不懈追求的精神。【解析】17试题分析:在叙事文章中,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的环境、铺垫情节、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本文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暗示了丑小鸭对美的向往。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试题分析:了解描写的方法,根据句子一一点明,从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分析说明描写的作用。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丑小鸭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勇往直前,不懈追求的精神。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阅读下面的文章 , 然后完成后面题目。(16分)父亲张枫霞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然而 , 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 , 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 , 心里便有了比较 , 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 , 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 , 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 我考上了县一中 , 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 要不,别让妮子上了?”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 , 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 我第一次被感动了。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 , 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 , 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 , 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在心里默默发誓: 不学出个样子来 , 无颜面对父亲 。等翻过两座山 , 骄阳更加炽烈 , 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 , 还不及放到嘴里 , 便被父亲劈手夺去 , 他瞪我一眼 说 : “这是卖的 , 有你吃的。”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 , 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 : “ 这不一样吃吗 ?” 停了停又说 :“ 住校可不比在家里 , 动一动就得花钱 , 饭可以吃差点 , 但一定得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 , 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 , 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接着他自个笑了 :“ 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 , 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 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 , 兴许能挣几个钱 , 你要有本事啊 , 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 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 , 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到学校门口 , 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 ,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 , 父亲已经走了。我想 , 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 , 翻山越岭 , 还得走二十里地啊 !三年高中 , 我真的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 , 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子。冬天天短 , 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 , 见到我 , 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 , 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 , 硬邦邦的全是冰棱茬。中午 , 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 , 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 , 吃得有滋有味。夏日 , 父亲捎带着卖桃 , 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 赶到学校已近中午 , 我把早已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 , 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 , 三年里 , 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三年后 , 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 , 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 , 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学费了。父亲说 : “不要紧 , 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 ? 我用六年时间 , 六年不行十年 , 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 ” 我无言 , 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 : 我决不会让您用六年十年时间去还债 , 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行李送我上学 , 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 , 而是阴雨霏霏。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 , 我倒有些不习惯 , 怪他过于奢侈。C“你都成大学生了 , 吃个好桃子 , 配!” 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 , 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往下,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 ,我知道,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所以 , 也只好随他去了 。下过雨后 , 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 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太累了 , 躺在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突然 , 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 , 她说 , 我父亲为了省15 元的住宿费 , 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 , 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 , 抱住他 , 哭着求他 : “ 为了我 , 爸爸 , 请您爱惜自己。” 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 , 哽咽着说 : “就住在我们宿舍 , 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 ?” 刘老师还很年轻 , 和其他人一样 , 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 。”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 ! 他是父亲 , 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19文章第段作者就写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不懂得什么叫爱,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2分)20“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我”感动的具体内容。(4分)21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从文中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4分)22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请你结合上下语境,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之充分表现姐妹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2分)23其实每个家庭生活中处处充满父爱,只是我们缺少感悟的心,读完本文后,请从你与父亲的生活中选取一个感人的小片断写在下面的方格内,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吧!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4分)【答案】19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铺垫。20第一次感动:父亲不偏心,在家境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让我这个女孩子读书;第二次感动:父亲送我上学时,在烈日下,我看见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21A处:动作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节约克己的性格;B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因我考上县一中高兴的心情和对女儿的殷切希望;C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我考上大学心中的无比自豪和对女儿深切的爱。22“那又怕什么,因为他是父亲!”(意思切合上下语境,即可)23写出自我对父爱的感悟即可。【解析】19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后情节,即可知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说明其铺垫情节,行文曲折,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0试题分析:阅读文章,找到“我”两次感到的情节,注意情节中父亲的行为表现,体会作者的心情分析说明。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1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提示“言行描写”“性格或心理”,选一句点明描写方法,结合文中的有关情节,说明所表现的性格和心理。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