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本主义.doc_第1页
第六章 人本主义.doc_第2页
第六章 人本主义.doc_第3页
第六章 人本主义.doc_第4页
第六章 人本主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1 人本主义的产生背景v 时代背景: 对后工业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反思。 反战和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 v 哲学背景: 人道主义和人性论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v 反对传统科学心理学理念的弊端 对行为主义的批判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v 人类潜能运动的影响v 现代心理学领域内其他学科的影响2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内容v 哲学观点:存在主义v 方法论:现象学人们的行为是由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决定的。同样一件事,人们知觉反应不同,反应也各异。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反映了这种现象。从这种意义上,所有人都生活在自己知觉的主观世界中,主观的现象世界和客观的物质世界有着一致性,但一致性的程度却因人而异。v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v 核心观点: 强调个人的责任 强调此时此地 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 注意自我与个人的成长 l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及其应用1 生平简介 190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冰冷孤独的童年 放弃法律,选择动物心理学 193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博士,指导教师为哈洛(Harry F. Harlow, 1905-1981) 1937年1951年执教于布鲁克林学院,后转到伯兰第斯大学任心理学系主任,直至1969年退休。 行为主义转向人本主义 196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0年因心脏病逝世2 人格理论v 关注点: 人的积极向上的潜能和能力 人格中的积极层面 心理学如何能够促进人的快乐和健康v 研究对象:正常的、最健康、最优秀的人弗洛伊德提供了心理病态的一半,而我们必须补上健康的另一半。马斯洛2.1 人性观人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 承认世界上有邪恶和神经症,但他认为这并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由于不好的、不合适的环境造成的。 好的环境,就是那些有助于人的内在本质实现的环境;否则就是坏的或变态的环境 。 坏环境并不一定使人出现精神疾病,因为人的本性中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倾向,这种倾向会使人健康地发展。 2.2 人格动力与需要层次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类是由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需求所驱动。人格出现病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提出了需要的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11v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的种类 基本需要(basic needs)也叫缺失性需要(deficiency needs) 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 needs)也叫成长性需要(growth needs) 需要的层次 :最初将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来,他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归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形成最终的五层次说。 生理需要 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对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和休息等的需要 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 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具有保护自我和种族的意义 安全的需要 要求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未来有保障 具体表现:(1)、物质上: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2)、经济上: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3)、心理上: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 归属与爱的需要 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可具体表现为:社交欲,即希望和他人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归属感,即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 D-Love(缺失爱)与B-Love(存在爱)前者为被爱的需要,满足之后则会有能力爱别人,即后者爱人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包括两种基本的类型: 自尊的需要,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 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渴望名誉与声望 自我实现的需要(高级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是最高等级的需要。这种趋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能成为的人,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目的是扩展经验,充实生命,而不是补偿不足。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解释 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但有例外。 层次越低的需要满足的愿望越迫切,但满足之后的内心体验不足高层次需要强烈。 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时,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 在不同文化中,满足每一种需要的方式不同。 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3 焦点研究3.1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马斯洛认为只有研究人类最好、最健康、最成功的反例,才能发现人类最好的状态。他通过研究49名杰出者(包括林肯、爱因斯坦等),最终得出了自我实现者的15条人格特征。对活着的人,它采用了谈话、自由练习和各种投射技术。对往生者则是研究区传记和各种材料。v 15条人格特征: 能完整准确地知觉现实 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 内心生活、思想、行为自然率真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有独处的需要 具有独立自主的特征 接受并欣赏新事物且不厌烦平凡的事物 具有高峰体验 热爱人类并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 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持久而深入的人际关系 有民主的性格,能尊重他人人格 道德标准明确,分辨目的与手段的区别 有卓越的幽默感 富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 具有批判精神,不容易被社会诱惑v 马斯洛的建议: 要坦白自己的感情,不要使心胸象瓶颈一样狭窄。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试着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考虑问题。 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抱怨;即使有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尽力想办法解决;多一份实干,少一份空谈。 定积极可行的生活目标,并且要全力以赴; 但不要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成功。 要坚持真理,即使众人反对,也要挺身而出,为正义而奋斗。 不要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留一份宽松的空间;偶尔的身心放松,有助于潜力的发挥。 与人交往要坦诚,既要让别人了解你的优点和缺点,也要与别人分享心中的快乐和痛苦。 3.2 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的定义:是一种超越一切的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 高峰体验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创造活动,欣赏自然,对艺术的感受,参加体育运动,与友人的亲密关系,做父母的经历等。 概括后得出,大学生们谈到的高峰体验的认知有下列一些特征:完整性、完美性、活力、独特性、自发性、自足性以及真、善、美的价值。 例如一位学生的反应:在高峰体验的情绪反应中有一种奇妙的、敬畏的、虔诚的、谦逊的特别滋味,并且像臣服于某些伟大事物那样臣服于这种经验之前。(Maslow,1962) 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几乎都有高峰体验,且次数频繁。 高峰体验中高涨的情绪和美妙的感觉能更好地愈合心灵创伤,使人振奋向上。4 研究方法v 整体分析方法 整体研究方法把人格的综合特征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整体,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整体各个部分的关系,以及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v 问题中心法马斯洛反对以方法为中心,强调要以问题为中心。 5 理论应用5.1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生是一个自由的、能够自我选择的,能够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禀赋与天性,促进学生成长和成熟,达到自我实现。 教育者要照顾学生,使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使他们快乐,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美好。 要创建好的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好的环境会污染人的心灵,而良好的环境会使学生受到激励。要帮助学生学会鉴别环境的优劣,并学会做好的选择。 5.2 管理6 理论评价v 优点: 对健康人和人性积极面的研究极大地超越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已获得广泛应用 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概括了一般人在不同层次上的需要 肯定了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v 不足: 经验概括和构想较多,实证不足 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模糊 研究方法和材料收集缺乏科学性和普遍性l 卡尔罗杰斯及其人格理论及其应用1生平简介 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郊区的橡树园。 1919年,威斯康辛大学主修农业,对宗教兴趣非常高;后转修历史,1924年获文学学士。 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临床心理学。1928年,获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成为纽约罗切斯特市一家儿童指导诊所的临床心理学家,在那工作了十年。 1945年,芝加哥大学任心理系教授和辅导中心主任,推出来访者中心疗法 。 1964年后,罗杰斯始终致力于把他的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到教育和其他领域。 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 1956和1972年分别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和杰出专业贡献奖。 1987年逝世。 罗杰斯在二战后最有影响的100名心理学家中名列第四位 2人格理论2.1 人性观 人性本善,人都存在一种自然成长的力量,即朝着健康、自我实现、自我了解的人格的方向前进。 人的主观性,行为是带有主观目的,是进行主观选择的结果。 恶来源于社会,文化的影响才是造成恶行的主要因素。正是企图控制人类的欲望使人“变”坏。 罗杰斯的在人性观上的两种态度: 对于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问题罗杰斯表现的就很奇特:当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出现的时候,他坚持决定论,相信人的行为有规律可循;但当他以一个治疗者出现的时候,他有感觉到人的确享有自由。2.2 人格结构v 自我(The self) 自我是一套有组织的、可观察的知觉型态。 一个健康成熟的人,他的自我概念应当是与他本身的情况相符,也就是与他的真实自我(real self)相符合或者相接近。 v 理想自我(ideal self) 理想自我是一个人希望自己所具备的样子,是一个人认为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是个人努力追求的发展目标。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是相当接近或相互符合的。 2.3 人格动力v 人的基本动力就是谋求自我的充分发展,即自我实现的倾向(actualizing tendency)。 v 自我实现的倾向会促使个体发展: 使个体由一个简单的组织成长为一个复杂的组织 由一个依赖的个体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从一个固执、呆板的状况发展为可以变化的、能够自由表达的状态2.4人格发展v 一个人的自我的发展是在与他人的互动 中和在对自身存在的体验中发展起来的,一 个人的自我评价主要取决于他所经历的社会评价。v 相关概念: 积极关注的需要:一个人在生活中,对得到重要人所给予的关爱、同情、尊敬和认可的情感需要。 价值条件:认为自己只有在做了别人所期望的行为后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有条件的关注内化良心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自我的一致性和威胁:2.5 人格适应v 目标:一个健康成熟的人,其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之间,自我概念与实际经验之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应该是相符合或相接近的。v 自我协调 指自我与实际经验的一致性。 是功能完善的人,心理健康的关键v 自我不协调 个人感受到自我概念与实际经验之间出现差距 。一种内心紧张、纷乱、焦虑的状态。 自我是保守的、保护性的,会采用一定的防卫(defense)行为使自我不受到威胁 。 否认 曲解3. 焦点研究:机能完善的人的特征 对任何经验都开放 自我与经验相协调 利用自身的机体评价过程 无条件的自我关注 与他人和睦相处4 研究方法4.1 Q分类法 实验: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一个四十岁女性来访者改变真实与理想自我的Q-SORT 该项技术是由斯特芬森创立的。其基本程序应用于评价多种心理概念,包括亲子依恋,防御机制,气质和恋爱关系强度。罗杰斯也发现这种技术很适合人本主义的人格模型,就采纳了这一技术。心理学家经常编制一些Q分类材料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其中布洛克编制的加利福尼亚Q分类卡片被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师广泛使用。这项测验共包括100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印着一句自我描述的话。例如,“我是一个健谈者”“我从他人那里寻求支持”“我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治疗师会先认他阅读这些卡片,然后把它们分类。开始,你须根据卡片内容与自己的符合程度把它们分为9类,绝对不符合,很不符合,相当不符合,有些不符合,吃不准,有些符合,相当符合,很符合,绝对符合。这9类代表正态分布上的9个点,在两个极端的类就代表那些最符合你和最不符合你的特征。每一类中的卡片数量是有限制的,因此参加测试的人就必须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卡片。用这种方法,治疗师和来访者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访者自我概念的轮廓。在第二次分类时,要把卡片全部弄混,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要求按时“理想”瞬息万变我来对卡片分类。在完成了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类描述之后,你和治疗师就可以比较它们之间的差距。根据卡片在每一类中的位置,给它们赋予1-9之间的值,就可以计算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相关系数。从Q分类卡片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非常相似。如果两类的分值完全一致,就可以得到1.0的完全相关,但是很难想象有人会在每人个方面与他们的理想自我完全一致。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完全不一样的来访者就会得到零相关。如果来访者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在许多描述上都完全相反,那就是负相关的。很明显,如果相关系数离1.0越远,这些人就越不接受自己,也就越不可能成为心理健全的人。4.2 语义分析法运用语义量表来研究事物意义的一种方法,最早是用来测量态度和概念的意义,后来成为人格的测量工具。 50年代有两位精神医生辛篷(Corbett Thigpen)和克莱克利(Hervey Cleckley)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治疗个案“三面夏娃”。 根据语义分析法对多重人格案例进行的简要人格描述 4.3 个案研究 罗杰斯是第一个对个案进行有计划研究的人。他对治疗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纪录,以供研究之用。罗杰斯开创了研究心理治疗的先河,在他之前,没有人把心理治疗当作一向科学研究来对待。他还是第一个对治疗的有效性或无效性进行测量的治疗家。 5治疗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心理治疗是“释放一个人的一种已经存在的能力,而不是在专家操纵下的人格的被动改变。”罗杰斯5.1 治疗目的:帮助当事人减少人格的内部冲突,整合自我与人格,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变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人。 5.2 治疗手段v 基本假设 来访者是自己最好的专家,他们有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 治疗者的任务是促进来访者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地了解,以找到解决办法。 强调引导当事人的方法,而不是指示或者灌输。治疗者的任务不是改变来访者,而是要努力启发来访者的自我指导能力。 v 对治疗师的要求 治疗者不给劝告、不作评价、不给资料,也不给予指导或劝说,只是倾听,避免作解释、作批评。 治疗者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他到底在说什么?他要表达的最特殊的信息是什么?在当来访者语言中断时,给予鼓励,支持对方继续下去。 治疗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当事人澄清(clarify)、反映(reflection)自己的认知特点和感情,使他们能发现被扭曲、被束缚的自我。 5.3 治疗条件建立适当的咨访关系:v 共情(empathy)定义:能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内心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类似于“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Empathy的不同翻译方式: 共情、通情、同理心、同感、神入等v 真诚定义:开诚布公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治疗师的想法。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治疗者要真实地对待自己; (2)、治疗者要真诚地对待来访者。v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有条件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当一个人做了别人期望他做的事情时,他才被接受,才得到尊重,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无论他做什么都可以得到尊重和关爱,这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积极关注的需要(need for positive regard)一个人在生活中,对得到重要人所给予的关爱、同情、尊敬和认可的情感需要。积极关注要具体,紧扣主题,以事实为基础,避免空泛、表面及盲目乐观。“要知道你还有很多长处,一切都会过去,都会好起来的”他人对罗杰斯工作的评价:“第一眼看上去,你可能会认为前来寻求帮助的人没有任何长处,没救了。但是,Rogers似乎总能在某个个体身上发现某些积极的东西,并且通过对情感的反应和直接的个人反馈使那些积极的东西突出出来,帮助人走出令人沮丧的阴暗的沼泽地。”5.3 治疗效果6理论应用6.1 教育中的“以学生为中心”v 教育的目标: 学生成长,而不是教学方法v 实现目标的条件 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self-initiated)。 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态度。 对学生要产生共情式的理解。6.2婚姻v 罗杰斯认为婚姻是一个自由的、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充满固定不变的规定的契约。v 婚姻中的威胁因素: “我关心你甚于自己” “我们发誓永远在一起一直到死”v 婚姻中的建设因素: 公开面对出现在当前关系中的困难 相互倾听,真诚开放地交流 认识到独处的重要性 角色平等,女性独立,为丈夫所尊重7理论评价7.1 贡献: 积极取向,对真理、善良、美好事物的追求 将许多人格研究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人格的方面,例如创造性、快乐、身心健康等 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巨大影响 对教育和企业管理的巨大影响7.2 缺陷: 对人性本质作出过多的假设 抹杀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忽视人格发展的矛盾斗争 治疗技术的有效性质疑 研究方法过于主观l 罗洛梅及的人格理论及其应用1 生平简介 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 1930年,获得欧柏林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来以巡回艺术家和教师的身份游历欧洲。 1938年罗洛梅获得神学学士学位 1946年罗洛梅自己开业,从事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 194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焦虑的意义。 1948年成为怀特心理研究所成员,1958年任所长。五六十年代,罗洛梅曾在许多大学任教,曾任纽约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的兼职或专职教授。他曾担任存在心理学与精神医学协会会长,纽约心理学会会长。 学术成就 最著名的是1969年的爱与意志(Love and Will),是美国的畅销书,并且这本书使他因此而获得爱默生奖。 1958年,出版了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全面介绍存在主义心理学,这本书被认为是美国存在主义学方面的权威书籍。 自我的追寻(1953) 存在心理学(1961) 心理学与人类 的困境(1967) 权利与纯真(1972)2 人格理论2.1 人性观 人性兼有善恶的潜能 原始生命力(daimonic)是人性中的基本潜能 2.2人格定义 人是自由的 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整合 宗教紧张感 2.3人格结构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一书,梅论述了人格的六个基本因素。(1)以自我为中心指个体在本质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存在。梅认为,中心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物都具有这一特点。他认为存在即是保持自我中心,以自我的存在为中心点,而使自我与其一切区别开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占有他人的自我。梅认为接受这点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之一。(2)自我肯定人的自我中心并不能自然地发展而成。为了达到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必须不断地鼓励自己、督促自己。这种自我促进作用就是梅所说的自我肯定。所谓自我肯定,意指一种保持自我的中心性的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人的存在有赖于他的勇气自我肯定的勇气;倘若由于疾病、或外在环境的压力,使他缺乏这种肯定的勇气,则必然逐渐损害他的存在。”(3)分享与参与虽然人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的个体。但由于他生活于世界中。必然与其他个体,特别是人发生关系。在与他人他物发生联系的过程中,个体与他人或他物分享这一世界。罗洛梅认为,个体必须保持独立,以维护自我的中心性,但个体又必须加入到这个世界中去,与他人分享这一世界。独立和分享是人格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双方必须配合得当。过分强调独立。以致封闭自我的内在世界,会导致病态的心理现象。同样,过度地参与和分享。则必然离自己的中心太远,反而会损害自我存在,最终导致空虚和生活的无意义。(4)觉知梅以为觉知是发现外在威胁或危险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不过在人身上,可以转化为焦虑。(5)自我意识觉知为人和动物所分享,不过在人来说,则有一种特殊意义的觉知,即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最显著的特性,人的其他特性均由自我意识发展而来。梅认为:“唯一属于人类的知觉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与觉知有很大区别,因为自我意识不仅可以觉知外在危险。它也是认识到我是被威胁者的一种认知能力,自我意识使人有能力超越直接具体的世界。而生活在可能的世界之中,面对这个世界。自我意识给人类启示了许多种选择的途径,它是意志自由的基础。”(6)焦虑梅认为,焦虑是人的存在面临威胁时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状态。他认为焦虑是人格的基本特征之一。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的体验。因为在生命的旅途上,人处处面临选择,并需要为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再者,死亡的来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焦虑的产生是必然的。一定程度和数量的焦虑是正常的、无可回避的。2.4人格发展 依据人格发展特征将人的成长化分为四个阶段: 天真的人格此时婴儿还没形成自我意识,人格尚处于朦胧阶段 内在力量的反抗 它发生在2-3岁和青年时期。此时反抗是他们获得独立型、发展自我意识的一个必要步骤,但我们不能把反抗与自由相混淆。罗洛梅认为,反抗是对父母或社会规则的轻蔑、否则或拒绝,它是属于自发的、激烈的和反射性的行为;而真正的自由则包含着一种“开放性、成长的准备状态”,自由表现为灵活性,随时准备为了获得更大的人生价值而进行改变。 寻求发展的自我意识 它和上一阶段在时间上有某些交叉,大体上从儿童时期之青年前后期。此时通常能够力为我们自身的某些不足,认识到我们的某些偏见,能够从失误中学到一些东西,并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但是罗洛梅认为这种意识状态绝不是真正的存在,也不意味着人格的成熟和健康。如果这一阶段出现问题,也会导致人格障碍和心理变态 自我的创造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人格发展才镇长达到成熟。在罗洛梅看来,这是一个超出通常意识界限的阶段,我们能够毫无歪曲的看到真理,产生深刻又令人愉快的顿悟,尽管这种情况只是偶然才会发生。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说这种创造意识和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是相类似的。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即自我实现。3. 焦点研究 3.1 爱与意志 爱(love)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力,自由是爱的前提条件,健康的爱是健康人格的一部分。 爱可以分成性爱、爱欲、友谊之情或兄弟之爱和博爱、爱是与对方在一起时的喜悦以及对自己和对方价值和发展的肯定。把爱降格为性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性应该作为爱的基础之一,但是却不应该是爱的全部。把爱降格为性只能是两者都变得越来越了无生气,越来越缺乏个性和原发性。单纯靠性维系的关系,在激情退去之后,只会感到空虚。性行为中最正常最基本的要素,是通过给予对方,来获得自我肯定的体验和乐趣。在爱与性行为中,自发性都是很关键的因素,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正是体现在这种自发性之中,没有个性的爱和依赖于技术的性活动都只能把人变为千篇一律的机械,这正是工业文明最大的危害。爱是连接存在和生成(becoming)的桥梁,爱情依赖于过去,但更应该指向未来,指向双方在未来的更大的可能性。意志则以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为基础。意向性首先意味着延伸,其次是计划和目的。意向性是含有意义的。它是指在理解客体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主体的价值判断而产生对客体的某种趋向,产生一定的计划和目的。而意志则把某种意向性具体化为行动。愿望是意向性和意志的先决条件。个体需要对自身的愿望有明确的意识,才能产生意向性,进而通过意志而付诸行动。意志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强力意志,强力意志很可能是建立在扭曲人性的基础之上的。3.2 焦虑20世纪的人失去了三种传统的价值观:1、失去了健康的竞争观,代之以不健康的卑鄙掠夺式的竞争方式。 2、失去了理性解决问题的理性功效的信念。 3、失去做人的价值感和尊严感。 因此,对焦虑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焦虑是对存在受到威胁的一种反应,这种存在包括人的生命和与生命有同等重要性的信念,如个人的职业,名誉和地位焦虑是对人的基本价值受到威胁的一种反应。罗洛梅认为价值观是一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的基本支柱,个人是把这种价值观与作为一种自我的存在相认同的,威胁了价值观,就如同威胁到本人的存在一样。焦虑是对死亡的恐惧。人终有一死,这是每个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当死亡近在眼前时,恐惧是必然的,而当死亡的威胁不那么强烈时,这种对于死亡的恐惧就会转化为焦虑。罗洛梅区分焦虑和恐惧的标准是知觉清晰性。两种焦虑:正常焦虑和神经质焦虑。正常焦虑是与威胁相均衡的一种反应,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人的成长过程必然伴随着对原有意义结构的挑战,伴随着向更大的可能性的开放,向未知领域的探索,这些都会产生焦虑,如果人可以正确的理解挑战和变化中包含的意义,能够合理的调动自身的力量来应对这种挑战,能使价值观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逐渐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那么在此过程中的焦虑就是正常焦虑,它是人走向成熟的动力。而神经质焦虑则是一种与威胁不均衡的反应,它包含着心理压抑和其他形式的内部心理冲突,并受各种活动和意识障碍的控制,是不能合理的应对挑战和变化的结果。如果个体采取遵从他人的意见,放弃自由,放弃个人成长的可能性的方式来进行应对,此时焦虑并不会真正消失而只是转变为神经质焦虑,它依然会困扰个体。相应于正常焦虑和神经质焦虑,也就有了两种应对焦虑的方法,积极的和消极的。罗洛梅认为现代人的焦虑有两个主要根源,一是价值感的丧失,二是空虚与孤独。3.3自由、责任、勇气和创造性的生活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非常看重个体的自由,所以他对古典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决定论以及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都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自由意味着人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也正是因为个体是自由的,他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感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基础,一个只有自由而没有责任感的人,其实对自己行为的意义并不清楚,对于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不会有好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自由,个体还必须具有勇气,因为做任何事情,在结果尚未出现的之前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罗洛梅把勇气分为四类:身体勇气,道德勇气,社会勇气(与冷漠相对)和创造的勇气。罗洛梅认为创造的勇气是最重要的。运用这种勇气,人们就可以发现新的形式、新的象征和新的模式,而一个新的社会就是建立在其上的。人如果可以向更大的可能性开放,通过自己的判断,做各种有益的尝试,在参与社会与关照自我中获得行动的方向,从而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那他就可以不断的发展自身的存在感,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就在趋向于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的道路之上。4治疗理论4.1 心理治疗的目标 使当事人明白自己目前的处境 协助当事人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使当事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协助当事人面对抉择时的焦虑 4.2 心理治疗的原则 理解性原则:强调理解而不是技术 体验性原则:治疗师的作用不在于“治愈”症状,而是要帮助来访者体验到存在 在场性原则:治疗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此时此刻和来访者相逢 付诸行动原则:只有患者确定了生活的方向,并沿着这一方向做出初步的决策时,它才能促使自己寻求知识,探索真理和过去。4.3 心理治疗的过程 愿望阶段:和人的感知有关,为意志和决心提供内容 意志阶段:使认识变为自我意识 责任感阶段:走向自我实现呢、整合和成熟人的特有的意识形式,使来访者认识并实现着自己的潜能。每一个维度代表一个治疗阶段,一个阶段可以被另一个阶段所超越,但不能被其所取代。 5 理论评价5.1 贡献 创建美国本土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推进人格心理理学的理论研究,强调人格的完整性和自我意识 促进心理治疗的深化5.2 缺陷 具有主体化的本体论倾向 具有非理性主义倾向 具有神秘主义倾向l 乐观体验的心理1. 乐观体验乐观体验者的八个特征2. 日常活动中的乐观体验和快乐关注此事此刻的体验才能活动真正的涌动体验l 人本主义人格流派的相关研究1. 自我表露1.1 透明的自我罗杰斯,马斯洛和许多其他人本主义理论家在个人适应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关注到了自我表露的作用。罗杰斯(1961)提出,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关系背景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另一个人是逐渐地理解自我的重要一步,并且,人因此而会变得更富有成效。随后,另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也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经常地自我表露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标志,是改善个人适应的主要方式。因为当人们压抑自我的时候,人的自我也就停止进步了。把自己变成一个适应良好的,富有成效的人的最终方式是使自己“透明-允许别人来理解自己。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我们才能真实地逐步认识自己。我们不把思想变成语言文字,隐藏我们真实的情感和观念于一堵否认和扭曲的墙后是很容易的,而把我们的所思所想讲给另一个人听的行为却使我们能公开地看待我们的感觉。人本主义治疗基于以上的观点,认为自我表露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当来访者者进入一个与治疗师真正的自我表露的互动中时,他就会从治疗中获益非浅。1.2 表露互惠原则在自我表露的日常行为过程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现了“一对一效应”,即一个人在一次交谈中展示自己的私人信息时,另一个人几乎总是回报,后来研究者把这一效应称为“表露互惠原则”,即人们在参与一项已习惯的交谈来展示有关自己的信息时,其私人性大体在同一水平。详细地说,就是只要你能同等水平地把自己类似的私人信息展示给我,我就会把我自己的私人信息告诉你。如果一个人只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有关自己的事一点也不讲,那他人不可能会把自己非常隐秘的信息告诉此人。互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吸引和信任感。我们一般把自己表露给我们喜欢的人,并且我们喜欢那些把自己表露给别人的人。a) 朋友和恋人的自我表露表露互惠原则也适用于好朋友之间。然而,当两人的亲密关系达到一定的水平、相应信任建立后,其中一个会根据对另一个已达到的接受程度的理解进行自我表露。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则没有为尽量使他或她的朋友对关系性质放心而进行自我表露以互换的必要。然而,这并不表明陌生人比朋友间有更多的表露。研究表明,朋友之间的表露更有可能涉及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性经历等私密话题。 对长期恋人关系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结论,婚姻中自我表露的数量是婚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一方觉得对方越重要,那么表露的就会越多,同时双方的婚姻满意度也越高。但研究者同时也指出。如果夫妻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有更多的浪漫史,这种表露则是没有必要的。b) 表露的男性和女性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自我表露的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在适合自己的社会性别角色范围内,女性比男性倾向于更深层地,向更多的人表露。c) 自我表露和个人适应适应性好的人可能是那些自我表露弹性高的人,这些人知道什么时候论及自己,什么时候相应地调整表露水平。d) 表露创伤性经历对于创伤性经历,很多人不愿意表露,但研究发现,表露创伤性经历的好处不只局限于身体健康,那些倾向于隐藏自己消极信息的人更可能遭受抑郁和焦虑2. 孤独罗杰斯认为,当一个人为生存而挣扎,不知道下一顿饭有没有得吃的时候,就没有时间或倾向去体会他与其他人情感疏远这样的深层感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也指出的,当人们不再需要为住所和工作安全而感到担心时,发展富有意义的,持久的关系的需要就变得更为重要。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流动性的增大,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短暂,从而人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孤独。例如,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在抱怨自己有许多熟人和不熟的人聚在一起,但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在一个新的城市或新的地方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孤独可能是某种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的特定感觉,但有些人也会表现出对孤独感有相当稳定的敏感性,会是这些人身上一个相当稳定的人格特征。2.1 孤独的定义和测量孤独不同于孤立,涉及我们对射虎交互作用的感觉和评价测测你的孤独感 根据每个句子是否准确的秘书了你或你的情况,指数T(是)与F(否)。如果一个题目因你目前还没卷入这种情况而不实用,请答F(否)1.我对家人感觉亲近。 2.我有一位能与其讨论我的重要问题和烦恼事的恋人或配偶。 3.我觉得自己确实与生活于其中的更大团体没有多少共同点。 4.我很少接触家人。 5.我与家人相处得不好。 6.我正卷入一种恋爱或婚姻关系,双方都衷心努力合作。 7.我与直系家族中的多数成员有不错的关系。 8.我认为当需要时,我不可能向生活在周围的朋友求助。 9.我生活的团体中没有人关心我。 10.我让自己亲近朋友。 11.从恋人和性伙伴那儿我很少得到所需要的安全感。12.我对生活中的团体及街坊有归属感。 13.在我居住的城市中,我没有许多朋友。14.当我需要时,没有任何邻居会帮我。15.我从朋友那儿得到许多帮助和支持。16.我的家人很少真正听我讲话。17.只有少数朋友以我希望被理解的方式来理解我。18.当我有麻烦时,我的恋人或配偶能感觉到并鼓励我说出来。19.我觉得在目前的恋爱或婚姻关系中自己有价值并被尊重。20.我知道团体中谁理解及分享我的观点和信念。如何计算你在上量表中的得分? 当你的答案和下面相一致时就加1分 友谊亚量表: 8-T,10-T, 13-T, 15-F, 17-F, 家庭关系亚量表: 1-F, 4-T, 5-T, 7-F, 16-T, 恋爱-婚姻关系亚量表: 2-F, 6-F, 11-T, 18-F, 19-F, 更大群体关系亚量表: 3-T, 9-T, 12-F, 14-T, 20-F2.2 孤独的原因v 对自己和他人的消极评价孤独是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经常有的消极评价。研究发现,孤独者可能个性内向,焦虑,对拒绝敏感;孤独者与朋友共度的时间更少,有更少的亲密关系;孤独者在信任他人方面困难并倾向于认为其他人不信任自己;孤独者比非孤独者更加注意并更容易回忆那些消极反馈。v 缺乏社交技巧。孤独者在与人交谈时,所问的关于谈伴的问题较少,常常不能对谈伴所说的话作出评价,他们更喜欢谈论自己,也更多地引起与谈伴兴趣无关的新话题;孤独者更喜欢给陌生人提建议,更倾向于去扮演“被动的人际交往角色,即他们不会做太多的努力去加入谈话;孤独者在不需要的时候自我表露得太多,或者在别人期望其自我表露的时候不能充分地表露自己。总之,由于对进入谈话抱有消极的期望,也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技巧,孤独者无法发展亲密的友伴。与这些人的交往往往是乏味的,因此他们也很难建立起可能会帮助他们发展社会技巧,从而打破其孤独循环的社会关系。人本主义治疗师对孤独者进行基本的社会技能训练以帮助他们脱离这一循环,经常通过帮助病人用富有意义的交朋友法来克服孤独。 总之,由于对进入谈话抱有消极的期望,也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技巧,孤独者无法发展亲密的友伴。与这些人的交往往往是乏味的,因此他们也很难建立起可能会帮助他们发展社会技巧,从而打破其孤独循环的社会关系。人本主义治疗师对孤独者进行基本的社会技能训练以帮助他们脱离这一循环,经常通过帮助病人用富有意义的交朋友法来克服孤独。3. 自尊人本主义心理学贯穿始末的研究是关于自我感觉的研究。他们一直关注的是个体的自尊。自尊是指你对自我概念的评价,其实质是你是否喜欢你所认为的这个自己。3.1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研究发现低自尊的人经常体验消极情绪,低自尊者不需要真正地体验失败,仅仅是想象一下失败就可以产生消极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因为低自尊者可能有更多的失败预期,相信自己是那种失败多于成功的人,更倾向于接受那些与他们的消极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馈。消极反馈引发了与之相关联的其它消极想法,让低自尊者想起了自己的其他缺点和弱点。而高自尊者是通过发展一种个人策略来减弱消极反馈的影响,包括将对失败的反应集中在注意到他们具有的好的品质上, 而不是集中在他们所做的错事上,因此,与消极反馈引起低自尊想到自己的错误和失败相反,同样的反馈会让高自尊的人想到他们的能力和反馈。3.2 自我提高和自我保护动机在高自尊和低自尊者之间还存在这样的差异:高自尊者的行为动机来自对自我提高的关注,即高自尊对提高自己的尊严和公众形象感兴趣,他们希望别人认为他们很好,钦佩他们,并且当他们某事做得好时赞许他们。低自尊的人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