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简单层面审视.doc_第1页
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简单层面审视.doc_第2页
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简单层面审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简单层面审视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献中,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从而体现出了丰富的哲学思辨与道德伦理思想。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家训,简而言之就是父祖对家人和子孙后代的训示、教诲。同时,家训也是个统称,不同的人写的家训有不同的名称,有的叫家诫,有的叫家规,还有的叫家教、家范等等。在古代家训中,传统文化中修身至圣的观点被广泛阐述、提炼,并作为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给了子孙后代。古人家训中不仅总结了崇尚俭朴、注重名节等修养准则,而且列举了一大批堪为人师的贤达名士,从而为家庭和社会树立了道德榜样与楷模风范。 一古代家训文化的精华重德崇善 ”。希望通过道德教育塑造子孙的理想人格。家训以修德为宗旨引申出了一系列的修身规范,主要表现在立志勉学、审择交友、积德行善、孝悌忠信和勤俭节约五大方面。(传统家训十分重视人的自身修养,以修身为人生之本,而修德是修生的基本准则,古人认为“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后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另外,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传统家训中也提出了很多见解。在学而有则仕的传统社会,家训强调的勤勉思想显得是十分的必要,也正是由于古代家训如此重视学习,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知书达理的优良传统和学风。)(”勤奋学习是志向得以实现的基础,勤勉既是学习方法,又反映了一个人的优良品质。一个人若学问渊博,见识高远,“则其达也必能卓然有立,以示百僚之准式;其穷也亦将介然自重,以为一乡之表仪)”清圣祖玄烨认为“志之所趋,无远不屈;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明代姚瞬牧教育子弟做人当先立志,“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一,立志勉学。立志是指一个人的志向、志趣,志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奋发向上的动力。魏晋思想家稽康告诫儿子“人无志,非人也 ”良师益友对子女的熏陶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在子女的道德教育方式问题上,古代家训教育对)”人生活在社会中,交往的中心是人,随着子的逐渐成长,他们开始走出家庭,交友学习,开阔视野,选择具有高尚品质的朋友并与之交往是十分必要的。人在年少,“志识未定,记性偏清。一善言入耳,终身不忘;一邪言入耳,亦时时动念。(二,审择交友。审择,即谨慎选择。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熏陶对子弟成长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是构成子女道德发展环境的最基本因素,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熏陶作用也最突出,“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 于熏陶的强调突出了家庭道德教育的特点,也反映了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规律。 ”。这种因果轮回思想当然不值得提倡。但是这种做了善事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这种因果报应思想在古代帝王思想中也有反映,康熙庭训格言讲:“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二是爱惜生命,少杀生。袁采说如果人做坏事:“不在其身,则在其孙.)三,积德行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向主张护危济贫,历代家训中也反复灌输解囊相助、雪中送炭、助人为乐等美德。孟子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古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孟子这里所讲的行善就是做好事。对于如何行善,古人认为一是施舍,高攀龙讲“残羹剩饭,亦可救人之饥;蔽衣败絮,亦可救人之寒。 做了坏事就会受到惩罚的思想,则表达了一种劝人向善的美好愿望。 ”这种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一大精华。)”一个家庭能做到既勤且俭,那就决不可能不兴旺发达。司马光在训子孙文中再三叮嘱子孙要勤俭持家,切勿奢侈浪费,“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11(四,勤俭节约。中华民族具有勤劳质朴的传统,在家训文化中有不少先哲教育子孙要耕读并重,勤劳俭朴。“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五,孝悌忠信。这是和睦家庭之本,也是传统家训德教思想的精髓。孝是人伦之始,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仁孝文皇后内训中要求“孝敬者,事亲之本也。养非难也,敬为难。以饮食孝奉为孝,斯末矣。”教导后人要孝敬老人,尊重老人。礼记大传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重百姓。”可见,孝作为伦理道德的起点,所包含的范围很大,就基本内容而言是奉养父母,尊敬父母;从广义上讲是奉献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忠信是孝的延伸。孔子讲:“孝慈,则忠。”正所谓自古“忠臣出孝门”。这种孝悌忠信成为传统社会老少妇孺必须遵循的基本人际准则,并凝聚成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结构,从而对家庭和睦和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古代家训文化的普及缘由解析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根植于国人心中,并成为国人的行为标准和目标范式,从而深刻影响着社会进程。家训文化为何会在远远没有文字普及的国家这样普及,甚至老幼皆知呢?我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家训著述的连贯性、成熟化。自颜氏家训出现后,历朝历代都有家训问世。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的书目记载,上起魏晋南北朝,下至民国初年,中国家训一类的著作总共公开出版117种之多。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有这么多的家庭教育专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它反映了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同时也说明从封建社会中期开始,我国的家庭教育科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古代的家训,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历经两千余年,家训文化不曾间断,几乎每一时期都有名著问世,私家简撰更是不计其数,甚至还有口头世代相传的“训话”。这些著述虽有内容、形式上的差别,但其所体现和展现出来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底蕴却是一致的。 在诗词发展的长河中,陆游可谓是诗词教子的“大家”。)16(。曾国藩长年在外,也给家人写过许多家书,这些家书不仅给曾氏家人以直接的教育,对他人也是一个不小的启迪。利用诗词教育子弟历来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传统,如陶渊明、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都专门做过教子诗词,其中最突出、最有名的是宋朝大诗人陆游,他一生中写的专门教导子孙的诗词就达200多首。)从以上所列的书名中,我们即可看到其所具有的教强的针对性与通俗化,这肯定会对家庭内的子孙产生持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中国历朝历代的古人还撰写了大量的教子书信和诗文,以训示子弟这也可以作为广义的家训来看待。撰写教子家书最有名的是郑板桥和曾国藩。清朝著名诗人、书画家郑板桥在外做官时,经常给家人写教育子弟的家书,在郑板桥集中就收集了16封)14(二,家训著述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家训著作是家庭教育的通俗读本,其特点是语言通俗,浅显易懂,易记易背,常常引用名言警句。如唐朝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宋朝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包拯的包拯家训、明朝姚儒的教家要略、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李毓秀的弟子规、民初屈凤竹的治家要义以及专门为教育家庭里的女子所作的家庭教育读本,如女戒女儿经女小儿语等。 三古代家训文化的功能理性分析 ,详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7(首先,家训文化有助于家庭生活的健康进行和家业的兴旺。传统的家训的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向子弟、家人进行进德修身、带人处世的教育,又传授了家政管理的具体经验方法,这就使家庭生活的正常进行有了可以遵循的规条。如司马光的家范就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处理家庭成员及亲属关系的范本。再如被称为“世之模范”的袁氏世范中,关于持家兴业的经验就涉及到了防火拒盗、房屋起造、奴役仆隶、雇请乳母、假贷钱谷、植种桑果、养蓄饲禽等几十个方面 其次,家训文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由于中华民族长期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和长久以来宗法文化的熏陶,在传统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的宗族共同体也就成了封建国家对国民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实施统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家训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家族的族训。严肃的训诫、直接的控制加上通过“义庄”、“义学”等对家族成员的恩威兼施,保持了宗族共同体的稳定和延续。政府的统治通过宗族共同体深入到乡间基层,许多矛盾都化解了家庭内部,这一切都使得社会秩序的规范与社会环境的稳定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几乎论及家政管理内容的家训都还对家人、子弟进行奉公守法的教育,要他们按时完成国家赋税,这也给国家以经济上的支持。 再次,家训文化对良好世风的形成和维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训重视家德家风的养成教育、一个家庭较为稳定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及道德面貌,对培养家人及子弟的良好品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对社会风气也产生良好的影响。如江州义门陈姓家族,以33条家法做治家之本,曾创下了十九代聚族而居、3700多口人共食的世界奇迹,宋真宗赐匾“真良家”赠之。再如曾被明建文帝赐以御书“孝义家”的浦江郑氏家族,自宋建炎初开始累世同居,同灶而食,维持了十五世,历经宋元明三朝。该家族的家训郑氏规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像这些举家和睦相处、格守封建伦理的大家族,不能说不依赖于长期形成的良好家风。统治者正是通过树立这些典型样板,来达到所谓“正风敦俗”的目的。 当然,家训的德教思想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比如宣传名哲保身的中庸之道,抑制了个性的发展;以封建地主阶级的纲常礼教轨物范世,稳固了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秩序;宣扬孝亲尊长的同时,却要求晚辈对长辈的绝对尊重和服从,从而宣扬了上下尊卑的落后观念;他的长期濡染所积淀下来的重农亲轻商、家族认同、固守忍让等民族心理至今仍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着消极的作用。此外,家训的德教思想还渲染祸福轮回、因果报应的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