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自动识别安装试调指南.doc_第1页
车牌自动识别安装试调指南.doc_第2页
车牌自动识别安装试调指南.doc_第3页
车牌自动识别安装试调指南.doc_第4页
车牌自动识别安装试调指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牌识别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指南飞龙科贸车牌识别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指南车牌识别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流程图(即步骤):一、车牌识别系统设备安装1、出入口车牌抓拍系统中,相机普遍采取侧装方式,建议采用150cm以上立杆,直径58cm的不锈钢立柱;相机安装高度为120cm至150cm ,采取俯视角度安装,立柱安装在道闸前方;2、相机的安装位置距离来车方向触发线圈的中轴线距离为3.55米,以保证合适的抓拍距离;3、上述触发线圈的中轴线即为相机的对焦焦点位置;4、补光灯与相机在同一立杆上安装,安装高度为地面以上3060cm 的位置,灯光调试,注意正打在地感线圈来车的车牌与地面之间为宜;5、标准一进一出车牌识别设备安装示意图如下;6、 标准一进一出车道较好(进出车道均较直)的车牌识别设备安装平面图如下:二、地感线圈施工1、线圈材料在理想状况下(不考虑一切环境因素的影响),电感线圈的埋设只考虑面积的大小(或周长)和匝数,可以不考虑导线的材质。但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线导线的机械强度和高低温抗老化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议采用1.0mm以上铁氟龙高温软导线。2、线圈形状建议矩形安装最常用的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距窄0.3米至1米。入口控制器地感线圈长宽建议为2000MM*600MM,如下图:道闸地感线圈长宽建议为2000MM*1000MM,如下图:3、线圈的匝数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态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小地感100uH300uH之间、大地感在50uH1000uH之间。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一般可参照下表:线圈周长线圈匝数3米以下根据实际情况,保证电感值在100uH-200uH之间或50uH-1000uH之间即可3-6米5-6匝6-10米4-5匝10-25米3匝25米以上2匝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在实际施工时用户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电感线圈的电感值来确定施工的实际匝数,只要保证线圈的最终电感值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之内(如在100uH300uH之间或在50uH1000uH之间)。4、输出引线在绕制线圈时,要留出足够长度的导线以便连接到环路感应器,又能保证中间没有接头。绕好线圈电缆以后,必须将引出电缆做成紧密双绞的形式,要求最少1米绞合20次。否则,未双绞的输出引线将会引入干扰使线圈电感值变得不稳定。输出引线长度一般不应超过5米。由于探测线圈的灵敏度随引线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引线电缆的长度要尽可能短。5、埋设方法线圈埋设首先要用切路机在路面上切出槽来。在四个角上进行45度倒角,防止尖角破坏线圈电缆。切槽宽度一般为4到8毫米,深度30到50毫米。同时还要为线圈引线切一条通到路边的槽。但要注意:切槽内必须清洁无水或其它液体渗入。绕线圈时必须将线圈拉直,但不要绷得太紧并紧贴槽底。将线圈绕好后,将双绞好的输出引线通过引出线槽引出。在线圈的绕制过程中,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并确保线圈的电感值在100uH300uH之间或在50uH1000uH之间。否则,应对线圈的匝数进行调整。在线圈埋好后用沥青或环氧树脂将切槽回填。三、一体式摄像机设置、闪光灯设置及设备接线1、查看摄像机表面贴的IP地址。2、设置好本电脑IP地址,用网线把网络摄像机和电脑连接好。3、在IE里输入摄像机的IP地址,然后在电脑里设置网络摄像机:控制模式设置为:平台外部控制。启动出入口功能:勾选关联触发模式选:卡口单IO触发继电器号选:erlay1 继电器功能选:开道闸车辆信息管理:白名单车辆模式道闸操作设置为:开道闸。报警模式:继电器输出,布防上传,告警主机上传,都勾选。设置保存。其它默认摄像机触发模式为固定IO卡口触发(出厂设置为IO卡触发);省份简称(如粤),大、小车牌,设置一下。设置车牌识别区域(默认全屏)。设置保存。4:在电脑里设置频闪灯:(1):时间段高速频闪Io输出参数配置,Io起效状态设置为:脉冲。Io默认状态:高电平闪光灯工作方式:视频、卡口、违章,都勾选。倍频可以设置为4比较合适。是否启用闪光灯工作方式(24小时),设置一个时间段,开始时间,结束时间。(2):已压地感爆闪IO起效状态:低电平Io默认状态:高电平闪光灯工作方式:卡口,违规,都勾选。设置保存。5、摄像机、闪光灯及道闸接线地感线两条线接摄像机的GND和T1,闪光灯接摄像机的F1+,F1-(闪光灯:开关量棕+,黑- )。F3+接道闸的开闸,F3-接道闸的公共端。摄像机电源必须是12v,3A 摄像机脱机开闸接法:主板的输入5+接主板5V 主板输入5接摄像机F3+主板GND接摄像机F3摄像机地感接主板:主板输入4+接主板的5v主板输入4接相机TI和接地感处理器第3脚摄像机地感GND接地感处理器第4脚四、安装Sql2008数据库(详见附件文档)五、安装车牌识别一体机软件与设置参数(详见附件文档)纯车牌识别软件里的设置1:相机的制造厂商选ZSSPCLC140,识别模式选:内识别。2:抓拍触发方式选:地感触发异步上传。3:客户信息建立好(指固定,贵宾)在凭证下载信息里,选择设备列表,下载该信息下载到指定的一体机。下载完成后,提示下载成功。(出入管理界面需退出)4:删除一体机里面的白名单客户信息。首先在客户信息里把车场信息,选择不勾选修改保存后,再到凭证下载信息里,选择刚修改的客户信息,标识提示为删除后,并下载,提示下载成功,选到客户信息把白名单删除。5:客户信息下载到一体机里,软件脱机,车辆触发地感,抓拍图片,保存在SD卡。打开软件进入出入管理界面后,车牌信息会自动上传到软件脱机记录里,可查看。6:白名单下载到相机里,15分钟之内相机不能断电,15分钟之内断电白名单将保存不成功。7:不支持车卡任一或车卡合一。8:623主板与摄像机地感共用,623主板按正常接法接地感. 9:白名单下载到相机15分钟之内相机不能断电,进摄像机的IE可以看到白名单。10:车辆压地感脱机语音与显示屏播报信息为:欢迎光临或一路顺风六、摄像机角度与图像及补光灯调试如图地感线圈切割在减速带内测20cm 处(地感规格200cm*60cm)1、调整相机角度,使相机视场中保持合适的焦距:减速带应安装于来车方向地感的外侧2050cm处,减速带内侧距相机应足够可视一辆A 级轿车的距离;2、调整相机的左右倾斜度-保证车辆的车牌在图片中分别与4 边保持水平平行,若有倾斜角度会严重影响识别率;3、调焦时首先利用镜头的变倍功能把图片中的车牌调制到最小-对焦模式中可设置标尺的宽幅,识别算法一般要求车牌的宽幅在130150个像素点时是最佳的(可用WINDOWS自带画图工具查看);如上图:车牌宽幅像素点如果超过200以上,则必须通过调焦或将相机安装位置推后!4、对焦时可将印刷有车牌字体大小字符或数字的纸箱、袋子或标示物放置于地感线圈中轴上,进入相机调试客户端,打开对焦模式(可将焦点区域局部放大),微调镜头前端的调焦环,调致最清晰为止,拧紧镜头上的固定螺栓;5、注意事项(1)、镜头的使用:出入口应用场合一般选用高透光率1/2.5”/3.310.5mm可变焦镜头*(2)、立柱的固定最好选用铸铁法兰盘或埋地方式安装,以避免车辆经过时易产生的抖动;(3) 、当采用视频感应触发模式时,安装与调试有两个注意点:、相机与水平角度尽量大一些;、画面中车辆的识别区域尽量画在中间偏下的位置-这有利于车辆行进过程中的跟车过密时的抓拍与识别。同时应以工程手段拉开跟车距离-加装34条减速带(以2.7m3m的间距较适宜),并在出入口部署请勿过近跟车的提示牌。6、 摄像机抓拍图片要求日间抓拍效果1、要求车牌居于图片中央偏左下位置。2、车牌不能在整图中占比过大,过大会影响车牌的寻找。3、车牌图像尽量不要出现翻转角度。4、车牌图像出现顺逆时针的旋转角度必须控制在15以内。5、不让车头占据整个图像,图像中应该有环境元素,才有利于车身颜色识别。6、夜间抓拍需要注意闪光灯的配合,令车牌能够出现对比度较强的反光。7、夜间抓拍不能令车牌反光不够、文字发虚或者模糊。摄像机与地感的距离以实际的测试摄像机能获得以上理想图像的距离为准,网络摄像机的抓拍响应时间与网络的复杂度相关。网络线越长网络节点越多抓拍相应速度越慢,地感与摄像机距离应该越远,反之距离应当调近。7、抓拍效果示例图片1、白天效果(保证车牌与画面平行)用画图软件选择车牌窗口大小占比大概为:150*50像素左右为理想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