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床制作工艺规范.doc_第1页
针床制作工艺规范.doc_第2页
针床制作工艺规范.doc_第3页
针床制作工艺规范.doc_第4页
针床制作工艺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B/KDS-DC-I-001-1997 针床制作工艺规范第一部分 资料准备与标点1.资料验收:1.1电路板验收待标点的光板两块. 与待标点光板一致的实装板一块. 待标点光板与实装板定位孔(所有孔位)要完全一致,若定位孔属特殊孔(如:过大或过小:定位孔5mm以上,定位孔1.5mm),不能太长(2mm).3. 1.4.所标测试点尽量均匀分布,测试点的距离尽可能分开.3.1.5.所标测试点要保证测试准确,如下列情况,测试点应标在( )处.见下图: 3.1.6保证印制电路板每条印制线上都设点,包括孤立点.3.1.7集成电路空脚要设针. 3.2所标测试点与待选用的测试针之间的关系:3.2.1.若用大于1.7mm的针座,相邻两点不能标在2.54间距上,若用1.7mm的针座相邻两点可标在2.54间距上,但尽可能避开小于2.54的管脚,尽量不标,密度太高时可选用1.7mm的针座.3.2.2.能用粗针尽量选用粗针.如:两点间的间距为2mm,此时不能用1.7mm的针座,但可用1个1.7mm和1个1.3mm的针座,而不必用两个1.3mm的针座.3.2.3.较长的地线和较长的电源线可标两至三点,其他链路都标一点,不能重点.更不允许丢点.3.2标点:3.2.1单面板:A.标点:参照实装板1号针,从A区(焊接面右上角)标起,按3.1注意事项,选好一测试点,用红色油性记号笔标在光板上,并给出针号,将此针号所接的元器件按针号,位号,脚号或极性,区号,(例:68.IC101-12B1,76.R523-B2,85.C326-+C3)的格式顺序记录下来,然后仍按此格式顺序记录此针号上连接的其他元件,每记录一个元件用非红色(兰色最好)的水彩笔将此元件的焊盘作出标记,直到链路上所有焊盘都被标完,再进行下一条链路板上的焊盘都被标上颜色,整个板即标点完毕.B.连线:各区的针号要用S形线连接,小针号的点应高于大针号的点.见下图: 3.2.2双面板:A标点参照实装板从A区(焊接面右上角)标起,按3.1注意事项选好一点后,同样也用红色记号笔标记,并录入它所接的元件(格式同单面板),然后找链路上的其他器件,录入并将焊盘用非红色(最好是兰色),作出相应标记直到链路上所有元件都录入完,双面板两面都有线,其链路不象单面板一目了然,所以要通过借孔,仔细地将其所接元件一个不漏的找完,同时板上所有焊盘(包括借孔)都被标记完,点即标完.B连线参照 3.2.1.B3.2.3计算机标点:A. CAD数据:(1).将图中方焊盘改成圆焊盘,若Y方向是长边,则要将图转成X方向为长边.(2).参照实装板,按3.1注意事项在PCB图上标点,每标一点,将此点所在连线删除,当所有连线全被删除时,点即标完.B.光绘数据 :(1).先将光绘数据转成TANGO的数据.(2).同3.2.3.A中(2)项.根据计算机标出的针位号图将所设的点标到光板上,并做出针号图.3.3数据录入:a :在计算机上用EDIT编辑软件录入清单,其格式为 :(针号位号-脚标区.)b :转换出元器件针号表,检查元器件针号表,修改错误.c :确认无误后,转换成针号分配表.4.数据考贝:将修改无误的数据转换成SRC2001数据并复制到1.44M软盘上.5.数据打印:为顾客提供元件针号表一份和针号分配表一份.第二部分 针床制作1.打孔准备 :1.1钻头选用:以SRC2001针床为例,一般一副完整的针床需准备以下几种钻头:植针孔2.4mm 2mm 1.7mm 1.3mm 挡板底孔2.5mm 挡板螺纹孔3mm托针3.5mm 上压杆3.2mm上压杆沉孔12mm沉孔7.5mm通孔支撑柱4.2mm支撑柱沉孔7.5mm定位孔4.2mm零号针螺钉6.2mm零号针沉孔12mm打孔时,可根据打孔针号图所注标记,选取不同钻头.1.2托针设置一般原则:首先应保证被测板的平横,受力均匀.将以标好点的光板与光板焊接连线图及元件面针号连线图准备好.以光板分区线为基准设置托针.(但应注意托针不应设在十字交叉分区线上,以免引起托针弹簧守阻而受到损伤.)1.2.1 :托针间距一般保持在4mm6mm为一点,并将托标记画在以标好点的光板焊接面,以光板分区线为座标,在每一区域的中心或中心左右将以选中的标记画好,直至每一区域都画上标记.1.2.2 :其次在每一定位销左右要设置12个托针,以保证被测板平稳.可靠.1.2.3 :托针设置应避开器件管脚,以免引起被测板翘起,下压不平等现象的发生.1.3定位销的设置与选取:每收到一副针床资料以后,首先检查光板与实装板定位孔是否一致,如有差异,应立即向顾客申明,定位孔如属特殊孔,过大或过小应立即安排加工制作事宜.定位销设置原则:1.3.1 :一般一副针床如四角都有定位孔,以三个定位为标准,针床面对测试者放置两个,然后右上角或左上角放置一个,左上脚或右上角放置时应以定位销不被高器件挡住视线为原则放置.1.3.2 :如有四角定位不足34个,那末应以对角放置为原则设置,且在其他位置须在补齐一个为好. 1.3.3 :椭圆孔也可用于定位,但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左右方向以圆孔定位,上下可选用椭圆孔定位.B.前.后(上.下)以圆孔定位,那末左右方向可选用椭圆孔定位.1.3.5 :定位销与被测板的配合,应以0.2mm公差较为合适.1.4 支撑柱作用及选取:以SRC2001针床为例,一副针床应以配置56个支撑柱为标准,均匀放置,以承受摸板下压强度,并以摸板中心为基准不得挤压绕接线.2.上压板制作 将光板元件面向上,放置在已打好孔的植针板上,取其光板四角已标好点的孔将针座插于四角孔中,以其做定位用,然后用宽胶带将光板固定在植针板上,这时可将定位针座取下,再将上压板放置在光板之上,光板四边应与植针板四边垂直.对齐,这时可用记号笔作出相关打孔标记.2.1压杆的设置2.1.1 :取标好点的光板,将焊接面分区线返到元件面,按元件面分区线 座标在每一交叉点设置,同时也将四边在每一分区线上设置,照此做法如压在器件上可将压杆适当调整,如遇高重器件可在每一交叉点的座标的中心增设压杆.2.1.2 :将上压板取下,按照压杆所示标记打3.2mm透孔,再用 7.5mm钻头将其沉孔,然后用清洗剂将板面油污清洗干净,并将水渍擦试干净,这时可将压杆用螺钉紧固好.2.1.3定位销边应设压杆,一般每1520针设一压杆。23.针床绕线 3.1板面处理一块植针板按照打孔标志图将所有孔打完后,检查有无漏打孔,如有漏孔及时将孔补打齐,然后将植针板取下,进行挡板孔攻丝,这时可将植针板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并用面巾将水渍擦试干净.3.2 绕线准备 3.2.1 :将已加工好的针板清理后,再将托针,定位销安装好。然后用植 针冲将针座植入植针板. 最后将挡板安装,调整好。3.2.2 :根据标点的总点数,领取DC2-34 芯直针式插座( 每座32 点,第一插座为31 点 . 零号针为第一点) 用RJV0.04 单芯导线绕接到插座上 . 剥线长度为18mm . 圈数应大于6 圈 .而且要将带有塑料皮的线绕1.5-2 圈 . 导线要用2 种以上颜色线 ,使之有规律的排列以便区别相邻针号 .3.2.3 将34芯指针式插座安装在针床后侧板,插座排列应均匀对称, 34 芯插座中带有“” 标记的为奇数行第一针, 应绕在零号针上 . 与第一针平行的针为偶数行第一针,以此类推将植针板针座按一个奇数行针一个偶数行针这样进行绕制 . 针座绕线圈应大于8 圈 . 全部绕接完毕后,进行针号校验 , 确认正确无误后, 将绕接线用尼龙线扣固定好.4 装针整理 4.1 : 在针座上将针装好 . 100 点以附两根备用针 . 100 点以上附三根备用针 . 备用针要用塑料袋包好, 贴在针床后内侧 .4.2 : 在后侧板上贴好针座顺序号 ,前侧板右上角贴被测板名称标签及公司标签 ,上压板正中贴压板放置方向 ,并带有针床名称标签 .4.3 :将支撑柱及压杆装上并紧固好,支撑柱不得压绕接线,压杆杆不得压器件.4.4 :填写顾客清单及制作资料清单,登记针床制作记录.5 做样板 5.1 : 所选被测点用红色记号笔描清晰 5.2 : 样板两面应划分区线 ,分区线用黑色记号笔描清晰 ,并标上 A.B.C.1.2.3.等分区标志 .5.3 : 单面样板焊接面应划针号连接线 ,双面样板焊接面和元件面应画上针号连接线 . 针号连线用黑色记号笔描清楚5.4 : 每隔 5 个点及各区首尾连接针号 5.5 : 用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