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 1 - 1.1 项目摘要 . - 1 - 1.2 项目区基本情况 . - 2 -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 4 - 1.4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 - 5 -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 - 7 - 2.1 项目建设背景 . - 7 -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11 -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 14 - 第三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 - 20 -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产地环境评价 . - 21 - 4.1 项目建设条件 . - 21 - 4.2 芦笋产地环境评价 . - 24 - 4.3 灌溉水质量评价 . - 26 - 4.4 环境保护条件 . - 27 -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 . - 28 - 5.1 建设内容 . - 28 - 5.2 产品方案 . - 31 -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计与技术评价 . - 33 - 6.1 示范方向和目标 . - 33 - 6.2 技术示范内容与技术流程 . - 34 - 6.3 主要辐射技术内容、方式及范围 . - 35 - 6.4 技术评价 . - 36 - 第七章 项目实施计划安排 . - 38 -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40 - 8.1 投资估算依据 . - 40 - 8.2 项目总投资估算 . - 41 - 第九章 财务评价 . - 43 - 9.1 财务评价依据 . - 43 - 9.2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 - 43 -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 - 44 - 9.4 财务效益分析 . - 45 - 9.5 不确定性分析 . - 46 - 9.6 财务评价结论 . - 49 - 第十章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 . - 50 - 10.1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 - 50 - 10.2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 - 51 - 10.3环境影响评价 . - 51 - 第十一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 . - 53 - 11.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 - 53 - 11.2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 - 53 -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 57 - 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 - 57 - 12.2存在问题与建议 . - 58 - 附表件: 1、附表 1)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 3)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4)生产期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6)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和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7)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2、 除件 - - 1 - -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摘要 1.1.1 项目名称: *县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1.1.2 建设地点: *县 吴家寨 镇 成会 庄村和 黄坝 1.1.3 建设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1.4 建设规模:建设 100 亩新品种育苗基地, 3000 亩高产高效新技术示范基地,辐射全县 2.5 万亩面积。 1.1.5 建设内容: 1.1.5.1 引进 5 6 个新优品种,筛选适合 *栽培,优质笋产出率高、抗逆性强的芦笋新品种进行推广。 1.1.5.2 完善培训体系,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组织和 实施,提高笋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1.1.5.3 根据芦笋的生理需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生产能力。 1.1.5.4 建立和推广应用无公害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使芦笋产 - - 2 - - 品达到无公害要求。 1.1.5.5 建立芦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施芦笋产地环境与产品质量的有效监控,提升基地芦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1.6 建设年限 : 2年, 2008 2009年。 1.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 205.34 万元,申请财政支持 100 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20 万元 ,农民自筹 85.34 万元。 1.1.8 项目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 项目的实施,可直接带动 吴家寨 镇 1.25 万亩芦笋的品种优化升级,生产技术的提升,产量、产品品质以及效益的提高。成果可推广辐射到整个 *县 2.5 万亩芦笋基地,并为 *县“十一五”期间顺利实现 5 万亩高产优质芦笋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保障支持。 1.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县地处 冀 南平原,汾水之滨,位于 *盆地南部,境内交 - - 3 - - 通发达,气候、土壤宜农宜林,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苹果、红提葡萄、瓜类、蔬菜、生地等,是全省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项目所在地 吴 家寨 镇,位于 *县城东, 东经 111 33,北纬 3544, 地处 *交通枢纽地带,面积 98 平方公里,属半丘陵地形,包括 35 个行政村, 4.18 万口人,劳动力 2.25 万人,耕地 8.5 万亩,其中 70的耕地具备灌溉条件,属浍河水库灌区,农业基础设施在全县属较好水平。大田作物以玉米、小麦、棉花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是大棚蔬菜和芦笋种植, 2006 年粮食播种面积 6396 公顷,农村经济总收入 31428 万元,人均纯收入 4024 元。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吴家寨 镇把芦笋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种植范围涉及全镇大部分村,以 成会 庄、东杨和 黄坝 规模最大,种植面积超过万亩, 2006年芦笋产量达到 750 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 6700 万元,项目实施地成会 庄村和 黄坝 共有人口 1363 人,劳动力 654 人,有耕地 5180 亩,全部具备灌溉条件,芦笋种植面积 2000 亩, 2006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 元。 - - 4 - -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3.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种植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1.3.3 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1.3.4 河北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1.3.5 河北 省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1.3.6 *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93-2000、 NY/T394-2000); 1.3.8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1.3.9 河北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 2007 年省财政支持支农项目立项综合指南的通知, 冀 财农 200719 号; - - 5 - - 1.3.10 河北 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2000 年); 1.3.11 河北 省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2000 年): 1.3.12 河北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 河北 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 河北 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 河北 省农业厅发布的 河北 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1.4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4.1 综合评价 项目区具有较好的环境条件、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力推动本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农民的持续增收,通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可明显提高项目区芦 笋种植水平、产品质量和笋农的技术管理水平,并有力带动全县 2.5 万亩芦笋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打造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并促进全县芦笋产业向更高的水平快速健康发展。 1.4.2 论证结论 - - 6 - - 该项目从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优势出发,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立足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并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和组织保证,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能力,技术可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对于促进我省芦笋产业发展,增强芦笋竞争能力,保持和提高芦笋产品市场占有率,建设区域特色经济带, 带动当地种植、运输、包装、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壮大区域经济都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 - 7 - -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芦笋原产地中海沿岸,以抽生的嫩茎作为蔬菜食用。我国种植芦笋的历史较早,但面积很小,直到七八十年代,世界芦笋的需求量猛增,加上我国南北各地的气候条件都可种植,我国芦笋生产的规模才逐渐扩大,以满足加工出口的需要。近些年来,一些研究报道绿芦笋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且风味更佳,所以绿芦笋的鲜销生产发展也极为迅速。芦笋的嫩茎既可鲜食也可加工 制罐,芳香鲜美,质嫩可口,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保健蔬菜。芦笋每百克鲜食部分中含有蛋白质 3.1 克,脂肪 0.2 克,糖类 3.7 克,纤维 0.8 克,维生素 C 33 毫克,维生素 A897 国际单位,维生素 B 0.17 毫克,钙 22毫克,磷 52 毫克,铁 1.0 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天门冬氨酸和天门冬酌胶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平均含量为 102.3 毫克。芦笋中的药用成分如天门冬酌胶、多种甾体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 - - 8 - - 胆碱、叶酸等在食疗保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缓解心脏病、高血压、肾炎、肝硬化等病症,并具有利尿 、镇静等治疗作用。芦笋在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及地区都是极受欢迎的蔬菜,近些年芦笋在我国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芦笋属于一种宿根型农作物,一次种植 10年采收,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有着明显的特定要求。欧美专家在总结了 300年世界芦笋种植历史后得出,南北纬 30-35度是芦笋最佳生长带。 河北 芦笋产区正处其中,南至 *北至定襄生长 的芦笋走红国际市场,赢得众多客户的青睐,芦笋 品质一直处于行业顶势位置,客观地讲主要得益 于河北 光、热、水、土的自然条件。另外,芦笋生产属于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采收过程的全人工 操 作和加工过程的手工去皮,目前还无法用机械所 替代,因此,国外经济学家预言,芦笋在未来的空 间里是中国一项垄断型产业。 由于劳动力价格、病害等原因,芦笋主产区近年来逐渐发生转 - - 9 - - 移,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国内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北方内陆地区转移。芦笋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笋至今不能机械化,只能依靠人工。在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都比较便宜,由于生产成本低,产品又主要用于出口,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于是 20世纪 90年代开始芦笋种植在中国和拉美国如智利、墨西哥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成为这些国家的一个主要创汇农业之一 。 我国芦笋产业自 80 年代以来开始迅速发展,到 90 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第一芦笋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种植面积目前已超过100 万亩。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省 *市率先从欧洲引种芦笋获得成功,经过 10 多年的 推广普及,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生产 基地,种植面积约 1.34万公顷,其产地主要分布 于黄河沿岸的 *、芮城、临猗、万荣、河津及清徐等地。目前我省芦笋产业基本上属于纯外向型经 济,芦笋产品几乎 100%出口。随着世界贸易全 球化、一体化的进程,各国越来越重视对进口商品 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严格把关。国内 外 市场将对芦笋的产品质量、品种类型等 - - 10 - - 提出更高 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以全新 的姿态迎接挑战,促进我省芦笋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全省种植面积约 18 万亩,总产量约 9 万吨。从种植面积及产量看,我省已跃居全国芦笋基地之首。 受 *地区芦笋生产加工和影响带动,以及芦笋种植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的推动, *县抓住有利时机,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 2002 年起开始规模发展芦笋种植,经过扶持引导、技术引进、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目前已发展成拥有 2.5万亩种植面积,涉及 4万多个农户,年产鲜笋 1.5 万吨,成为 *地区芦 笋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 *县又一主要的特色农业产业,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并在全县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高效农业的战略实施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 *县在芦笋快速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品种老化,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种植密度不合理,病害严重等等,这些严重制约了芦笋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规模。继续加强对芦笋 - - 11 - - 产业的培育和引导,扩大规模,提高种植加工水平和产出效益,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经济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产业的联 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做大做强芦笋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本世纪以来, *县把芦笋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和农业富县的一个主导产业来抓,到目前面积已发展到 2.5 万亩(仅 吴家寨 镇就达 1.25 万亩),年种植收入接近 3700万,成为 河北 省重要的芦笋种植基地之一,芦笋种植也成为了 *县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 *的芦笋种植在品种和技术上都存在着制约芦笋规模发展和效益水平的诸多因素,首先是品种落 后,当前使用的一些品种已是淘汰品种,优秀杂交品种使用率低,其次在生产技术方面,育苗技术不够科学,生产上病害较重,影响产品质量、产量,适时浇水、施肥技术掌握不够,种植密度不够合理等。这些将严重影响芦笋种 - - 12 - - 植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亟待引进更换新品种,加强管理,推广应用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芦笋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2.2 规范生产操作规程,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迫在眉睫 当前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健康饮食、绿色消费的重视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不 少芦笋进口国已连续提出越来越严格的农残检测要求,某些公司还派专人对我国芦笋进行农残调查。由于品种的改良,消费者对芦笋嫩茎的质量、颜色、口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芦笋生产向无公害化、绿色化、有机化方向发展已是以后的必然趋势。但我县目前芦笋生产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还未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进行生产操作,化肥农药的施用品种、数量未进行规范控制。另一方面,农民还没有适应国际市场要求,树立市场意识,进行规范化生产,致使芦笋品质差、产量低、病害严重,达不到绿色无公害要求,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我县芦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 - 13 - - 因此,从提高质量、数量入手,提高笋农整体素质,制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监测手段及病虫预警控制设施,并建设无公害绿色芦笋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加强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是提升芦笋产业,促进笋农增收的唯一出路。 2.2.3 引进新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是芦笋产业发展的需要 芦笋种植作为 *县的一个新兴农业产业,栽培历史较短,在生产上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病虫害防治不能对症下药,个别地方出现死苗,在肥水方面不能根据芦笋不同时期的生理需求合理施肥浇水,造成土壤板结与肥料浪费 ,在育苗的方式和栽植密度上还有待改进。在品种方面现有的品种质量差、产量低,大部分已被淘汰,严重影响种植效益,迫切需要更换新品种。 目前,我省芦笋种植品种多数都是 F2早已被 淘汰的种子和外省引进品种,继续发展下去就会 失去国际市场竞争力,应尽快在我省中南部芦笋 集中产区建设 1-2个优种示范基地,重点引进培 育美国 F1优种,为农民培育优良品种,提供种苗, 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进行技术推广服务。实现以品种升级换 - - 14 - - 代,靠科技促进发展。 因此,引进推广优秀新品种和示范推广先进芦笋种植技术,对于 *芦笋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在继续扩 大规模的同时,只有提升技术含量,生产芦笋精品和芦笋极品,通过质量和效益的推动,才能使全县芦笋产业健康发展。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芦笋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芦笋是一种具有较高保健价值和营养价值的特殊蔬菜和高档蔬菜,它以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功效,特别是消疲健胃,抗癌防癌功能,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欧美各国对芦笋的保健防癌作用认识较早,食用普遍,消费量日益增大。其他国家过去无消费习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结构的改进,芦笋也开始出现在亚 洲百姓的餐桌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需求逐年大增。近些年芦笋在我国大中城市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成为新的消费市场。可以说未来芦笋的市场需求,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会呈较大的 - - 15 - - 增长趋势。芦笋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昂贵,生产成本高,市场需求量增加而面积下滑,产量下降,促使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另外,因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生产国和出口国,而由于涝灾、原有芦笋田退化等原因, 2003-2005年之间,我国芦笋种植面积从 150 万亩锐减到 100 万亩左右,总产量下降,而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 ,导致国际芦笋市场供应和国内加工企业原料供应进一步紧张,价格一路攀升。据中国农业网综合测算, 2006 年我国年产出成品芦笋(含鲜菜、罐头、速冻等)约 20万吨,而市场对我国芦笋的年需求量约为 50 80 万吨。在价格方面,2005 年平均价格为 8 9 元 /公斤, 2006 年初收期就达到 10 12 元 /公斤,最高达到 16 20 元 /公斤。由此可见,发展芦笋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3.2 项目区具有优越的资源条件 *县地处 *盆地的南端,汾水之滨,东经 1112411137,北纬 35333551,据国际专家论证,芦笋在地球上的最佳生产带 - - 16 - - 分布在北纬 30 40度之间, *县的位置正好处于芦笋最佳生长的黄金区。 *南、北部为山区 ,东部绵岭延亘 ,其余大部分是平川盆地 ,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12.6,年降雨量 509mm 左右, 无霜期 190 天 ,气候温和,冬不高寒,夏无酷热,与同纬度海洋性气候相比,病害发生率低,更适宜芦笋的生产。全 县有耕地 37.59 万亩 ,且土壤肥沃,土质适宜,水利设施配套,灌溉便利,机械化耕作水平较高, 农作物以粮、棉为主,盛产小麦、玉米、瓜果、棉花、药材等, 是全省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和有名的富水县,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发展水平在全省均属较高水平,发展芦笋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2.3.3 芦笋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 基础条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 *县芦笋种植面积已达到2.5 万亩,涉及 4 万多农户,经济效益显著,并获得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农民对扩大芦笋种植的积极性高涨,县政府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十一五”时期规划芦笋 - - 17 - - 种植面积达到 5 万亩,并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项目所在的 吴家寨 镇目前是全县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拥有全 县近一半的种植面积,并成立了 2 个芦笋专业合作社,项目所在的 成会 庄和 黄坝 拥有 5000余亩耕地,且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全部具备灌溉条件。项目建设100 亩芦笋育苗基地,所需种子项目承担单位已与供货方联系,并达成供货协议,保证供给,所需其它材料当地市场供应充足。 区位优势: 河北 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芦笋种植区之一, 河北 芦笋又主要集中于 *、 *两地,特别是 *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和出口基地, *县地处 *、 *两市接壤部,地域开阔,信息通达,可接受来自两地的芦笋种植的技术辐射、市场带动,拥 有良好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网络,能够借助外部条件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 *县位于 冀 南 *盆地南端,境内交通发达,南同蒲铁路纵越县西, 余 月铁路横贯境内。公路有大运公路、 冀 韩公路、曲垣公路三条公路干线纵横过境, 冀 候高速公路穿越境内。乡 - - 18 - - 镇二级公路、村村三级公路全线贯通,交通便利,运输方便。 组织管理和技术力量: 近年来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围绕农民增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粮、果、菜、畜四大产业长足发展, 典型的有太子滩无公害蔬菜园, 已成为我省知名的绿色农产品品牌,在农业新产业发展和新技术推广中, 从组织实施、农民培训、技术服务到市场运作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芦笋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技术人员 58 名,其中高级职称 8 名,中级职称 20 名,技术实力较强。曾承担农业部粮食丰产“ 111”工程,获一等奖,苹果无公害管理技术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有芦笋专业技术人员 10人,多年从事芦笋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并培养了芦笋核心示范户 350户,为芦笋产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民素质: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县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普遍较高,再加 上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成效,农民对新技术、新产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高, 5 万亩蔬菜、 3 万亩 - - 19 - - 红枣、 3 万亩红提葡萄、 2.5 万亩芦笋,一系列农业调产战略的实施不仅使广大农民从中受益,而且 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进一步增强,目前 全县共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 50 余个,农民经纪人队伍 5000 余人,这些为芦笋产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了人力保障。 2.3.4 所产芦笋具有品质优势和竞争优势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 *县生产的芦笋以色白、皮薄、和腩脆构成了其优良的品质特征,营养方面不仅含有丰富的 氨基酸、矿物质,尤其硒的含量高于同类产品,食用时更以其芳香鲜美、质嫩可口、风味极佳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与青睐,大部分芦笋通过出口销往国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 - - 20 - - 第三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全民事业单位,是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职能是指导全县农业生产,从事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农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中心位于县城西大运路西侧,占地 20 余亩,建筑面积 2300 ,固定资产 203.2 万元。现有技术人员 48 人,其中高级农艺师 6 人,农艺师 20 人,助理农艺 师及其他 22 人。中心下设三站一室:即技术推广站、土壤肥料站、植保植检站和办公室。多年来,农业中心组织承担或承包农业工程项目 20余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科技成果项目 100余项,主要包括部级百县千村平衡施肥示范区工程、沃土工程、省级土壤肥力动态监测、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双千工程、双千创优工程、植保产业化工程、生物覆盖等项目,其中 40余项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承包奖。另外,每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或农民 100 余场次,每年培训人数达 8 万人次左右,在农业上靠农业科技每年为 *县农民增加收入达数千万元,受到 部、省、市、县级表彰 50余次, - - 21 - - 为 *县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力量雄厚,人员配备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服务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组织管理和技术优势,具备承担本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条件。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产地环境评价 4.1 项目建设条件 4.1.1 地点与地理位置 项目地点选择在 吴家寨 镇 成会 庄村和 黄坝 ,项目区位于 *县城东五公里 冀 韩公路南侧、曲绛公路东侧,交通十分便利,且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壤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又是目前*县芦笋的主要种植区,其基础条件 对项目的实施十分有利。 4.1.2 气候条件 项目区气候 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冬夏温差大。年均气温 12.6,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 - 22 - - 零下 3.3,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 26.4,无霜期 189 天,降水量 535mm,六至八月份降雨量最多,占全年降雨量的 49.5%,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最少,占全年降雨量的 3.7%。年均日照时数 2490 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 123.9 千卡 cm,光热资源极其丰富。其气候特征极利于芦笋的生长,特别是芦笋每年采收期为 4、 5、 6 三个月,正好避开雨季,采用留母茎采收方 式采笋期可达 4 个月,生产潜力极高。 4.1.3 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山前倾斜平原中下部,地势平缓,东高西低,平均海拔 485m,地貌为垣地 (吴家寨 垣 )。 4.1.4 水资源情况 项目区农田灌溉可同时利用浍河水和地下深井水,属井河两灌区,现有深井 8 眼,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浍河水渗透,地下水埋藏深度 70-80m。以上水源均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可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 - - 23 - - 4.1.5 地质情况 项目区北有滏河,南有浍河, 吴家寨 垣由两河切割而成。 4.1.6 土壤属性 项目区土壤为碳 酸盐褐土,母质为黄土母质,质地为重壤偏轻,土体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强,易耕易种,酸碱度为 8.3,经过合理施肥,十分有利于优质芦笋的生产。 4.1.7 基地现有生产规模与交通运输条件 目前 *县芦笋面积发展到 2.5 万亩,仅 吴家寨 镇就有芦笋种植面积 1.25万亩,是 *县种植规模最大的乡镇,项目所在地 成会庄村和 黄坝 有芦笋 2000 亩,目前已成为两村的主导产业,而且集中连片,便于示范。 项目区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北有 余 月铁路、阳 余 高速公路、 冀韩公路贯穿东西,西有曲绛公路连通南北。项目区内乡镇间二级公路,村村 三级公路全线贯通,交通便利,利于芦笋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能力强。 - - 24 - - 4.1.8 项目所在地政策支持条件 *县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把芦笋种植作为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点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土地、资金、人力、农机等方面都给予倾斜扶持,有力促进了本地芦笋产业的快速发展。 4.2 芦笋产地环境评价 4.2.1 空气质量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 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空气环境质量要求,绿色 食品生产基地应选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项目区是纯农业区,无工矿企业污染。2007年 5 月,我们对项目区 成会 庄村和 黄坝 农田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成会 庄村和 黄坝 农田大气环境检测结果的各项指标均未超过标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 TSP)、氟化物、氮氧化物( NOx)、二氧化硫( SO2)等含量均达到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位 0.31 和 0.33,小于 0.5,属于清洁级。 - - 25 - - 4.2.2 土壤质量评价 通过设立指标对项目区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参评因子有 8 个,除土壤 pH 值外,将其余 7 个因子分 为严控指标(镉、汞、砷、铬)和一般控制指标(铅、六六六、 DDT)两大类,评价标准采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采用多点采样进行化验,结果显示,项目区土壤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标准。 芦笋产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单位: mg/kg 采样地点 超标污 染物 单项污染指数 Pi 综合 等级 Cd Hg As Cr Pb DDT 六六六 P平 Pmax P综 - - 26 - - 成会 庄村 无 0.3 0.11 10.83 100.30 22.50 黄坝 无 0.28 0.13 10.85 100.60 22.70 4.3 灌溉水质量评价 通过定量指标对项目区灌溉水进行了评价,分为严控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两大类,铅、镉、汞、砷、铬为严控指标, pH、铜、锌、COD、氟化物为一般控制指标。评价标准采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各污染因素均未超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灌溉水质量评价 单位: mg/l 蔬菜区域 超标污 染物 单项污染指 数 Pi 铅 镉 汞 砷 铬 PH COD 氟化物 铜 锌 硫化 物 悬浮物 氯化 物 总磷 - - 27 - - 成会庄村 合格 0.088 0.0024 0.0004 0.0035 0.002 7.45 1.1866 黄坝 合格 0.084 0.0019 0.0005 0.0036 0.0016 7.47 1.1675 4.4 环境保护条件 通过对项目区大气、水质、土壤重金属含量三项多点监测分析,由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区大气环境属清洁级,农田灌溉用水和主要河流水质均属清洁级,土壤重金属含量各 监测点均属安全级,各项监测值均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91-2000) 中确定的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为我县发展特色芦笋产业,开发绿色无公害芦笋产品提供了良好的产地环境条件。 为了达到和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要求示范基地方圆 1 公里内没有污染企业,确保环境空气质量,地下水质达到灌溉水质标准;采用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化肥,确保芦笋品质得到绿色标准;基地周围不准倾倒生活垃圾。 - - 28 - -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 5.1 建设内容 5.1.1 项目规模 项目建设地点选在 吴家寨 镇 成会 庄村和 黄坝 ,建设 100 亩新品种育苗基地, 3000 亩高产高效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其中 成会庄村建设育种基地 100亩,示范基地 1500亩, 黄坝 建设示范基地 1500亩,并辐射全县 2.5 万亩芦笋面积,带动全县在未来 3 年发展到 5万亩。 5.1.2 项目建设内容 5.1.2.1 引试推广新优品种 引进示范欢迎、格兰德、冠军、阿特拉斯、阿波罗等新品种,筛选适合 *立地条件的,生长势强、品质好、优质笋产出率高、抗逆性强的 2 3 个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并对现有落后退化品种进行逐步更新。第一批引进优良品种 300 公斤。 - - 29 - - 5.1.2.2 完善培训体系建设 本项目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和农户的联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开发推广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制度,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根据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灵活多样、长短结合的方针,通过电视“金桥”讲座、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将芦笋新知识、新技术、病虫害预报与防治措施推广到广大种植户手中,并从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出发,严格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制作成技术光盘、书面资料发放给笋农,以规范生产,严格执行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强化笋农的产地环境保护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具体包括系统培训 150 个芦笋核心示范户 ,季节性现场培训农民 8000 人次,编制技术资料 2 万份,实现“一户一份明白历”。 5.1.2.3 改良土壤,提高生产能力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环境标准,对 100 亩育苗基地和 3000 亩示范基地进行全面的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首先对育苗地和示范地全面增施有机肥及有机复合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对于 - - 30 - - 育苗地,更要高标准进行土质的改良和治理。其次,根据芦笋不同时期的生理需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土壤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培肥土壤,协调土壤各种养份供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田及土壤生态系统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同时推广 芦笋专用肥、生物肥,提高产出效益和产品品质。 5.1.2.4 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高产高效新技术配套示范 根据立地条件和芦笋的生长特性,科学制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芦笋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全程检测和控制,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实施,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一方面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在防治上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使用无公害无污染农药,采取人工捕捉、灯光、糖醋诱杀、清除病株等方式,使芦笋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生产上进行芦笋高产高效新技术的引进配套和示范推广,包括 育苗、定植方法和密度、田间管理、适时合理追肥和灌溉、合理采笋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 - 31 - - 5.1.2.5 设施配套 按照高标准的育苗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进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50 亩育苗大棚,进一步完善田间路网,增加水利设施,包括水源和输水管系,育苗基地进行滴灌的配套示范,彻底解决春季干旱造成出笋难的问题,并起到节水和高产高效的示范作用。 5.1.2.5 芦笋质量监测检验 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依托 *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检测体系,加强芦笋质量检测,自身配置农药残留检测仪和相关设备仪器,增强自我 检测能力,使生产的芦笋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从而提高我县芦笋的市场竞争力。 5.2 产品方案 5.2.1 芦笋种苗方案 在 成会 庄建立高标准育苗基地 100 亩,其中建设 50 亩育苗大棚,以提高育苗质量,每年生产优质成苗 300 万株,示范种植 1500 亩,并向全县推广。引进芦笋新优品种欢迎、格兰德、冠军、阿特拉斯、 - - 32 - - 阿波罗等进行示范对比,筛选出 2 3 个适合 *种植的产量高、品质优的芦笋品种进行推广。 5.2.2 芦笋产品方案 通过采取高产高效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盛产期亩产芦笋由目前的 600kg/亩提高到 800kg/亩,质量 按三级划分,收获的一二三级芦笋产量比例由目前的 5:3:2 提高到 6:3:1,芦笋产品质量达到国家 A级绿色食品标准。 - - 33 - -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计与技术评价 6.1 示范方向和目标 6.1.1 示范方向 通过建立高标准育苗基地,引进筛选新优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减少群众选择品种的盲目性,并培育优良成苗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用短周期、低成本实现全县芦笋种植产量和质量的较大提高。通过芦笋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技术集成和组装配套,进行基地示范,提高全县芦笋的种植水平,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从而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 力,并促进全县芦笋产业化发展步伐。通过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笋农自身技能水平、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和推广,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以质取胜的效益意识。 6.1.2 示范目标 示范区实现由传统栽培模式的 3 年开始采收缩短到 2 年,二年 - - 34 - - 生笋田亩产 200kg,三年生笋田亩产 400kg,四至八年生笋田保持盛产期亩产 800kg 以上,平均产量提高 20。大幅度提高芦笋质量,一二三级芦笋产量比例由目前的 5:3:2 提高到 6:3:1。降低优种芦笋种苗成本,提高出苗率,每亩种苗费下降 2/3,采用节水灌溉实现节水 50。芦笋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要求。每亩芦笋增收 800 1000元。 6.2 技术示范内容与技术流程 6.2.1 主要示范技术 6.2.1.1 优种笋苗快繁技术 重点推广引进欢迎、格兰德、冠军、阿特拉斯、阿波罗等新优品种,应用日光大棚营养钵育苗技术,优种笋苗快繁技术。 6.2.1.2 芦笋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土壤综合处理技术,包括使用腐植酸铵调节土壤酸碱度技术、使用硫酸亚铁熟化土壤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肥力培肥技术,包括有机肥、生物肥、复合肥、专用肥施用技术,合理追肥 - - 35 - - 技术;优种推广应用技术;合理密植 技术、补苗和移栽技术;节水灌溉和合理灌溉技术,笋田整治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技术措施、生物农药和低毒无残留化学农药应用技术和物理灭虫技术;合理采笋技术。 6.2.2 项目技术流程 (1)优种笋苗快繁技术流程 苗床选择配制营养土制造营养钵种子检验晒种浸 种催芽播种苗床管理适时移栽 (2)芦笋优质高产综合示范技术流程 土壤改良土壤培肥移栽定植查苗补栽松土与锄草肥水管理促芽病虫害防治采收质检销售 6.3 主要辐射技术内容、方式及范围 6.3.1 芦笋辐射 技术、方式及范围 主要辐射技术为优种笋苗快繁技术、芦笋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辐射方式为宣传培训、示范带动;辐射范围为全县七个乡镇, - - 36 - - 重点为 吴家寨 镇、乐昌镇、高显镇。 6.3.2 充分利用可视技术、让农民对标准化示范技术看得见、学得牢 通过电视节目、现场示范引导、发放技术资料和光盘,让农民对芦笋标准化种植技术有直观的了解,并通过实践去熟悉掌握,提高我县芦笋种植水平和科技含量。 6.4 技术评价 项目区推广的高产高效示范技术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实用性、综合性和效益水平。 第一、应用优种快繁芦笋种苗,可在春、夏、秋三个 季节随时定植,并能大幅度提高成活率,确保单位面积苗壮苗足,为优质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使每亩种苗费用由 2250 元下降到 750 元,节约资金 1500 元,从而实现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第二、推广应用土壤改良和土壤培肥技术,建立规范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与标准。可以有效的提高芦笋的产量和质量,提高 - - 37 - - 种植收益,并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推广应用芦笋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