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_第1页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_第2页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_第3页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_第4页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陕教科规办2013 鉴字第050号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题批准号 SGH12662 课 题 名 称 提高初中生钢笔行楷字书写水平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常秋梅 所 在 单 位 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3 年 7 月 20 日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5月修订声 明本鉴定申请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特此声明。课题负责人(签章)2012年 5 月10 日填 写 说 明一、本鉴定书仅适用于列入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鉴定。二、请认真如实地填写鉴定书中各项内容。无内容填写的可空白;所填项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三、课题成果鉴定申请经批准后,课题负责人须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以下材料:1.本成果鉴定书2份;2. 课题立项批复复印件5份;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5份;4.课题研究报告及必要的附件)5份。四、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69号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内。电话:(029)85370521;邮政编码:710061。一、基本情况提交鉴定的成果成果主件提高初中生钢笔行楷字书写水平的策略研究究课题研究报告成果附件成果集申请鉴定方式会议结题原计划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集、校本教材原计划完成时间 2013 年9 月 日通讯地址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中学邮编719014联系电子信箱553519814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姓 名工作单位职务和职称承担任务万志林岔河则中学教研员一级 研究报告刘金华岔河则中学校长中高 研究报告、校本教材张占飞岔河则中学教师 一级 工作报告康斌岔河则中学教师 一级 论 文刘莹岔河则中学教师 二级 论 文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榆阳区 岔河则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全体语文教师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实践、坚持研究、强化管理;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突出“提高初中生钢笔行楷字书写水平的策略研究究”课题的实施,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目的的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前期工作: (一)课题来源: 近年来,由于部分学校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滥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或繁体字,写错别字等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写字教学刻不容缓。加强写字教学,强调书法学习与欣赏,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如果说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就是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写字是巩固汉字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要求是这样的:1-2年级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写字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要认真教授学生写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结构和书写方法,由易到难地进行写字教学。教学生学习写铅笔字、钢笔字,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把字写得正确、匀称、干净、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教育学生学习写毛笔字,学会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使学生认识写字训练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下功夫练习,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 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是每个中国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学习正确、规范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并不注重学生的写字教学,而只强调考分。因此,多数学校没有专设写字课,使大部分学生只重视思想品德、文化教育,而忽视了习字及自身第二形象的根本教育。虽然学校开设了书法课、写字课,并搞得有声有色。但要继承和发扬汉字书写的优良传统,必须在学校这块主阵地上打攻坚战,持久战,应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把“双姿”教育作为写字教学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的字写得越来越丑,越来越不规范,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写字教学不大重视,写字课被随意挤占,教学中识写分割,重繁琐的字形分析,轻严格的书写训练,学生作业负担加重,导致了学生的写字水平低下。长期以来,书写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处于可有可无的次要地位。翻开学生的作文本、笔记本和试卷,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东歪西斜、面目不清、难以辨认的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且由于缺乏书写教育,学生握笔和坐姿的不正确,导致大量的学生近视。在学生的书面作业中,我们发现书写不良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有:错别字较多;字迹模糊不清;字体大小不一,不端正;页面不整洁;使用改正液现象普遍。通过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存在写字姿势的缺陷这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因此,必须尽快从小抓起,改变这一严峻的状况。 针对这种状况,我确立了本课题。 (二)成立课题组: 在刘金华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由业务校长康斌负责,张占飞等老师组成的课题组。榆阳区教研室长期指导课题工作。 1、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2012年10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从2012年10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2、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由区教研室督导,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研组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负责人:常秋梅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管理;刘金华负责研究后勤保障配给;康斌、万志林、张占飞、刘莹负责拟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搜集资料。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常秋梅、刘金华等负责研究的主体设计和指导、讨论、设计、分析、反思。 (三)确定课题方案: 1、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课题“提高初中生钢笔行楷字书写水平的策略研究究”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2、规范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障制度: 定期汇报总结制定计划。 每学期一至二次。 建立课题档案,认真积累课题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素材。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新课程理论,研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一至二次。 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各类考核、评优工作中突出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3、明确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课题组经过学习和研究,确立了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突出操作性、可行性、可能性。 本课题的研究,强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品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四)确立科研指导思想: 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反思积累、科研兴教 (五)建立科研工作常规制度: 1、培训学习制度:课题成员要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学习培训,自觉主动通过观摩、上网收集、自学书籍等途径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理论水平; 2、作好分析统计工作; 3、开学和期末分别召开一次课题工作布置会、总结会; 4、每学年写出阶段计划、阶段目标、阶段总结; 5、每阶段进行研究教育活动讨论、进行记录、分析。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大事记 (一)研究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 1、2012、10、23:召开小课题研究开题会议,公布课题实施意见和方案。 2、2012、10、25:讨论系列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的制定。 3、2012、11、2:中学生汉字书写问卷调查. 4、2012、11、15: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知识。 5、2012、11、20:对各种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 6、2012、11、25:公布校本课题研究组长及各自课题研究内容 ( 二)研究阶段:2013年1月20010年3月 1、2013年1月3日:召开研究提高学生行楷字书写方法研讨会 2、2013年1月4日:为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举行班级学生书法比赛; 3、2013年2月:教师科研知识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写创新论文; 4、2013年3月16:校本课题研究交流会; 5、2013年5月10日: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 6、2013年6月9日:学生书法展 8、2013年7月2日:刘金华校长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和指导; 9、2013年7月25:参观学习体会交流 14、2013年7月28:“提高初中生钢笔行楷字书写水平的策略研究究”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三) 结题整理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 1、2013年8月:把“提高初中生钢笔行楷字书写水平的策略研究究”作为学校工作的切入点,对全校各年级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教育。 2、2013年8月3:行楷字书写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3、2013年8月10日: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工作安排; 4、2013年8月15日:课题成果展示,表彰研究中工作突出人员; 5、2013年8月20:申请结题,汇编成果,撰写科研报告。 三、研究工作后期反思 在课题进展过程中,我请教了一些有做课题经验的老师,他们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学到不少做课题的途径、方法,深深感受到集体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陆续完成了小学低年级书写指导的一点做法、小学生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书写兴趣、我校学生书写现状及对策等成果,制定了议堂小学学生书写评价标准,并且转发学习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的意见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大策略,使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些都是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同时研究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文献著作,撰写了有关学困生的一点看法、关于评分的感悟、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等多篇读书笔记,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对课题的研究有了自身的很多理解,对以后的教学和教研会起到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经过一年的努力,课题研究虽将要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感觉需要继续探讨和实践。1、学生练字时间的保障方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的意见中强调小学阶段要保证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在时间上,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每周的写字训练时间不少于1课时。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在执行上还不到位。2、课外作业量的控制方面。作业量过大不仅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要搞好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实行不同学科家庭作业间隔布置,避免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书写压力。 3、写字教学评价的评价方面。我们可以按照意见中要求的在写字教学评价内容及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后续研究。为此,在今后的教学教研过程中我将不断努力,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把合适的问题转化为课题,通过研究课题来指导教学,以求更大进步!四、研究成果简介伴随着历时一年的“提高初中生钢笔行楷字书写水平的策略研究” 的开展,教师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研究中学生道德品质得到发展和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效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对全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们增强了科研意识,普及了教科研知识,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通过研究人的记忆规律,借鉴一些名人成功的经验,荟萃学习方法之精华而成的校本教材行楷字书写教程,在我校经过学生试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我校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其研究成果和带来的效益也相当明显。在三年的课题研究期间,闫乐林同志的开放式、研究式教学初探和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探索先后发表,先后有人5人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4人获得市级论文奖,。 4、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总评连续两年列全区同类学校之首,连续两年夺得福山区中考状元,08年普通高中升学率高达43.2%,“商洛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赢得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总之,结题工作结束后,拟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作推广性和发展性研究。“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有力提高学业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重要的阶段研究成果序号作者成果形式字数完成时间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1闫乐林德育教育校本教材5000字2008年校内刊物2毛加喜教学案例3000字2007年5月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3冯思军论 文3000字2011年8月山阳县教研室二等奖4朱艳超论 文3000字2011年8月山阳县教研室二等奖四、研究总报告(不少于6000字,可另附页)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研究报告陕西省山阳县户垣中学“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组引言:农村中学,现代化教育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缺乏父母的爱,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良好行为习惯很难形成,品德发展不健全,心里不健康。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品德发展研究的必然趋势。“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一、课题的提出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陕西省山阳县户垣中学作为农村中学,现代化教育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缺乏父母的爱,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良好行为习惯很难形成,品德发展不健全,心里不健康。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品德发展研究的必然趋势。我校领导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经报山阳县教体局审批通过,确立并开展“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组织教学骨干和相关人员确立课题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二、课题研究的宗旨、目标开发并利用学生的学业成绩,积累成功的经验,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一是时间价值。由于学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树立学生即资源的观念,平时多注意观察和记录,做个用心的老师,就可以获取丰富而有效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源比起教材、网络资源更具有持久性,能管若干年,时间效益十分明显。二是兴趣价值。思想品德教学最怕材料脱离实际、远离生活、成人化倾向,导致学生索然无味,老师陷入空洞说教的泥潭。我们把学生自己的经历、思想、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说,让学生评,把课本知识和亲身体验相结合,学生的兴趣就有了。三是效能价值。学生品德资源开发的最大价值是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内容发生良性互动,学生从中获取的知识将更加巩固,情感将更加真挚,能力将更加全面,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将更加有效。我们研究本课题的主要宗旨是“促进学生发展”,在思想品德上努力让学生的自身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我们研究本课题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主体意识显著提高。努力在思想品德中让学生的自身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主要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开发学生自身的资源,让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体验教育资源的内容,让教学“活”起来;二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教学的主体,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四是开阔教师视野,更新理念,扩展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从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智慧,以提升学生品德建设能力和智慧,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包括人的需要的满足、能力的提高、社会关系的丰富、自由个性的发挥、主体性的充分发展等。其核心是人的能力,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情趣等的全面性、普遍性的发展等,共同构成人的劳动力、社会力和潜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体的全面发展逐步趋向统一的过程,而个体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目的和归宿。 2.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本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仍然健在的著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这些著名人物除了借鉴前人的知识经验外,自身的潜能、个性、阅历、努力也是成功的关键要素。3.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郭思乐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的教育专家。他的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教育中“人的完满发展”问题,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实验,逐步形成了民族传统教育特色和现代教育特色相结合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体系。为教育改革提出了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使基础教育的许多问题,诸如“减负”,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两级分化,高分低能,学业失败,以及培养具有既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有很高学业发展水平的人的矛盾等等得到了很好的解决。3.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人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随着这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也获得了新的内涵,学科教学成绩和品德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化有赖于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合理应用。 因此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在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教学和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研究的步骤、措施和方法(一)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历时三年(2007.12010.12)完成,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5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实施计划。(2)研究阶段(2007年6月2010年3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教学研讨会,与学校教学科研处联手举办研讨课、观摩课,广泛交流,认真搜集,补充吸纳,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3)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并将专题论文、学生自身教学资源开发汇编成集,为作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二)主要措施:1.课题立项后,迅速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步骤,并作了明确分工。2.商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并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搜集相关材料,落实研究工作。3.与学校教学科研处联合举办了两届课堂教学优秀课及“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教学资源”研讨课活动评比,举办班主任主题班会大赛。4.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开展书法、征文、绘画、手抄报、歌曲等各类评比,广泛征集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汇总,去粗存精,便于使用。(三)具体方法:1、从学习的精神与良好的心理品质层面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新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影响着其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又往往容易在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产生某种认识、情感甚至行动上的“共鸣”。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学习目的性、价值观等,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享受快乐,增强幸福感。 (1)以“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为平台,交流学习感悟。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载体。学生可以在各类品德教育活动中畅开心扉,实话实说或总结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感悟,或谈论教师某个活动环节中的缺失和自己的期待希望,或展示自己的对某个问题的奇思妙想,或推介自己的学习高招良策等。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既可催化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又可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沟通。课题组根据研究计划,每学期都要在学生中举行丰富多彩的“感恩我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征文、朗诵、绘画、书法、摄影、音乐等多种形式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悦纳自我,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2)以“书香德育”创建为抓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书香文化”是我校的主体文化,由此而生成的“书香教育”是我校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为此,学校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以书香德育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将不同潜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初中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学生间在年龄、经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上有诸多的共性。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同学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效果。几年来的实践尝试,“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正是建构学习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在这个共同体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参与、表现、感受既能激活自己,又能感染别人,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自发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重新建构荣辱观。2、从学习方法策略上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1)注意捕捉和利用学生思维的瞬间亮点。民主开放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可能作出独辟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亮点,来自于学生,反映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原汁原味的思维轨迹,容易被教师忽视,却是教与学极其宝贵的德育课程资源。如教到珍爱我们的生命一框中有关伐木工人的这则材料时,我说:“当遇到如此艰难的抉择时,你能果断地选择求生吗?”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去答。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伐木工人采取截肢方法,真的能最终活着回去吗?截肢真的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突如其来的提问,使精心设计的教案搁浅了,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我打破了“预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进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2)不断开辟和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留地”,快乐学习。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教师要予以关注一个重要课题。开辟学生“学习园地”是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方法、成果展示交流的理想平台,是延伸课堂、拓展学习时空的一种好方式。学生可以在这块“自留地”上随意“耕作”,尽情发挥,充分展示个性心理品质。(3)借助优秀生的优势作用,让“小老师”的特长充分发挥,培优扶差。班级中的“优秀生”不用老师在学习上特别教育。优秀生道德品质往往被边缘化了。实际上,“优秀生”就是现实中的“小老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有时是大于“大老师”,有些还是“大老师”难于替代的。比如,课前预习这个环节,这是所有优秀学生的必做功课,也是他们上好新课的关键所在,是优秀生最大优势之一。可多数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环节,即使预习,也是蜻蜓点水,草草了事,这极大地削弱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效果。发挥优秀生预习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每节课上课前,我都要求班级的优秀生轮流要将自己预习的时间安排、预习的方法、预习的内容、以及预习中如何发现问题等方面介绍给大家,让其他同学知道如何进行预习,感受到预习的重要。久而久之,其他同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发挥优秀生的主导作用,巩固和提升全班同学的预习水平,课前让优秀生分组检查班级中其他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予以纠正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全班学生的预习水平,而且通过优秀生的主导引领和及时矫正,使其他学生的预习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并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既可“解放”自己,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班风建设。(4)收集和反馈源自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个学生的学习经历、方法、策略和结果等,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亮点、错思错解等等经过学生和老师的收集、整理、提炼和升华后,作为资料反馈给学生,这种资料便不失为学生间相互研究学习的好资源。“从错误中学习”学习中产生错误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免的,我们要深挖错误的教学价值,“从错误中学习”触及心灵主动矫治心理偏差。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结合体。实现教学任务生成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敞开心扉,倾诉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并在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教师很轻易发现、感悟和收集学生身上存在的情感态度新问题,对这些新问题加以分析,合理调节不良情绪,品德发展走向阳光大道。3、从师生关系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是被动的服从关系,而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和精深的学识以及学习生活中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重要的教学资源。(1)教学设计时,注重立足学生的基础。学生的经验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新的经验才有价值。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储备入手,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之中学习课程,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2)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成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如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甚至错误的回答等,都可以视为教学资源,这就是生成性资源。学生作为动态系统中的生命体,充满着激情和想象,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和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处于不断生成资源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透彻地理解材料,全面地看待问题,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和生机,让学生得以信服。 (3)教学总结时,抓住学习资源的延续发展。把学生的困惑、创意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在教学中得以再利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带着这个问题反思,使学生品德潜能得以再开发利用。五、课题研究的效果与分析经过近三年的实验,我们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转变了教学观念,教师理论与教学水平大有提高,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后进生的不良行为得到矫治。(一)对“学生品德”的分类有了新认识。研究认为:学生自身课程资源是指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凡可被教师利用的、课内外表现出的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育教学的资源。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学业成绩才能成为道德品质的杠杆发挥效益。 (1)学生课外知识隐藏着无穷的创造欲 。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得源于各种媒体、读物或生活积累,有不确定的因素和各种差异,“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问题学生”之所以调皮捣蛋,也说明他们的身上隐藏着无穷的创造欲。因此,需要充分挖掘并发挥他们最大的优点,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意愿,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可以通过查阅个人成长记录、与学生谈心等方式,走出固定的教科书,广泛地运用现代媒体等途径,进行自主研究、探索活动,把课堂情景与社会大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相互渗透、相互提高。 (3)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惑、矛盾、冲突。通过阅读青少年的有关杂志或问卷调查从宏观层面了解现代少年的思想困惑和需求;通过个别谈话了解个体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储备大量有效的关于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资源。明辨是非,使同学们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网络带来的乐趣。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一一列举,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学生动情践行,渐成修养,内化品格。(二)对“学生品德”开发和利用的原则的新认识。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切合师生和客观现实的实际,必须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必须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1)思想教育性原则。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和行为的主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要瞻前顾后,不要束缚学生的手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积极鼓励,竭力帮助学生实践受教育。 (3)最大限度利用原则。一个材料与多个知识点结合,既能提高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4)代表性原则和时代感精神。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毫无疑问,它要求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征。 (5)适切性原则。校情和学情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必须符合校情学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在课题刚开始推进时,对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理解比较浅显,只是单一的理解为对学生学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浮于表层。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的认识也在同步提高,在学习、教学中发现,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不仅仅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利用,它的内涵很丰富,其利用的资源更加广泛。1.课题主持人三年来主要成绩(1)闫乐林同志2008年县级受表彰。(2)闫乐林同志的开放式、研究式教学初探和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探索发表论文。(3)统计分析表明实验班毕业生在学科素质、成绩、竞赛以及各方面能力等项目指标上均已达到预期效果。本实验的研究,不仅从理论上探索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而且从实践上证实了开发并利用学生自身的教学资源是发挥学生特长、展现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校本课程的必然选择。2.课题组成员三年来主要成绩(1)康健斌中考成绩县级第一名。(2)发表论文(3)获奖论文(4)韩友斌执教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镇级二等奖。六、课题研究的启示与问题思考1符合本学科的教学需要。拟开发的学生自身思想品德有利于学生接受课本知识,有利于化解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消除学生“做”与“不做”的困惑。 2符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比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多开发自然资源;而城市学校可利用其人文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多选择人文资源来开发。这样既发挥了自身优势,降低了成本,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教学资源应具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教学舞台上的角色转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例如,生动的教材、有益的活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具有说服力的故事等,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体会到参与、合作、创造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4处理好与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1.本课题研究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学生学业成绩是一种教育资源!谁能利用好这一资源,谁就会率先取得成功。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而且能想、能说、能干,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行为,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把学生所显现的信息转化为教育的现实资源。2.开发学生思想品德资源的价值: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优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3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资源的过程性材料的建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备。课题实施和研究过程中,有些材料因不能及时归类、建档,造成原始记录和影像流失。课题研究的网络初具规模,但需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任务,强化建设。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优化利用学业成绩推动学生的品德发展,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点面结合,认真探讨和建构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不断思考,联系实际,及时校正,在实践中不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五、课题最终成果简介(1500字2000字,可另附页)“最终成果简介”是鉴定的必需材料,供介绍、宣传、推广成果使用。格式提示课题名称:课题批准号:课题负责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主要成员:正文内容: 1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重要论据; 3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课题名称: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批准号:SJJYB06071 课题负责人 : 闫 乐 林 主要成员:毛加喜 韩友斌 冯思军 朱艳超1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农村中学,现代化教育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缺乏父母的爱,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良好行为习惯很难形成,品德发展不健全,心里不健康。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品德发展研究的必然趋势。 (2)“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3)“促进学生发展”,在思想品德上努力让学生的自身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 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重要论据学生学业成绩是一种教育资源。谁能利用好这一资源,谁就会率先取得成功。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而且能想、能说、能干,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行为,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把学生所显现的信息转化为教育的现实资源。开发学生思想品德资源的价值: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优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对的学业失败现象,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敞开心扉,倾诉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并在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教师很轻易发现、感悟和收集学生身上存在的情感态度新问题,对这些新问题加以分析,合理调节不良情绪,品德发展走向阳光大道。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体的全面发展逐步趋向统一的过程,而个体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目的和归宿。 (2)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仍然健在的著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这些著名人物除了借鉴前人的知识经验外,自身的潜能、个性、阅历、努力也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3)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教育中“人的完满发展”问题,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实验,逐步形成了民族传统教育特色和现代教育特色相结合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体系。为教育改革提出了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使基础教育的许多问题,诸如“减负”,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两级分化,高分低能,学业失败,以及培养具有既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有很高学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