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民版(1).doc_第1页
【步步高】(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民版(1).doc_第2页
【步步高】(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民版(1).doc_第3页
【步步高】(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民版(1).doc_第4页
【步步高】(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民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讲两次工业革命考纲要求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2表现3影响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5.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思维导图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全球通史史料二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大国崛起解说词解读两则史料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因素,如图:史料三英国就业人口比重1851年,英国全国1 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这一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解读史料表明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史料四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解读史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具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具有广阔的世界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史论1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1)从纵向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条件都具备情况下的必然发展。同时,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从横向发展来看,欧美进行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史论2工业革命过程流程图首先开始于纺织业(标志是“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新蒸汽动力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和汽轮)向欧美大陆的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论3多视角审读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时代到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地理结构和分布,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政治上,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到19世纪中期);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关系变革,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产生。(3)外交上,改变了世界形势,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了全球化时代。1 (2013天津高考)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解题关键在于“1820年”,19世纪初期的欧洲在经济领域的大事是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5、16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形成。2 (2013上海高考)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答案c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激化。工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因经济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改善,相反却更困苦,工人阶级为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而进行不断的斗争,于是出现题干中所说的情况。故应选c。3 (2012福建高考)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中的时间信息。该图反映了英国从1841187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此时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故b项正确。奴隶贸易在16世纪兴起,故排除a项,c、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以后)的成果及影响,故排除。4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答案b解析中国明代被清代取代,依然是封建王朝;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两者在社会形态转变上存在本质区别,故b项符合题意。5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背景的理解,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理解其主要观点。题干主要说明工业革命的发生及扩展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本质上反映了市场的需求及扩大是推动工业革命开展的主要动力,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2.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瓜分世界的狂潮思维导图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史料一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基础上增长了80%,到1860年增加了一倍,1900年又增加约一倍。解读史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提高了人民收入,但存在着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矛盾尖锐的隐患。史料二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史资料汇编解读史料表明殖民掠夺使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带来巨大灾难。史论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史论2用多元史观全面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新史观具体影响革命史观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国际工人运动兴起文明史观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在奴役东方国家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文明全球史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的形成社会史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进步,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史论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线索阶段推动事件主要特征重大作用雏形出现新航路的开辟萌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改造全世界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进一步拓展早期殖民扩张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史论4综合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二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1 (2013上海高考)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一般认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其内容有: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故应选d。2 (2013上海高考)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答案c解析考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应选c。3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答案b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4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最终改变欧洲的传统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中“三个金融中心”分别出现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8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b、c备选项均不能同时符合时间阶段信息,故答案选d。5 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论文隐含了“物资、人员、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及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内涵一致,故d项正确。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凯伊的飞梭。错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2“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错误。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3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错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而电力的广泛应用则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1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4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5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 有学者把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d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解析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a项排除;从时间上看,b项符合,而从范畴上看,法国大革命是政治变革,英国工业革命是经济的变革,b项正确;从时间上看,c项符合,但从范畴上看,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c项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d项排除。2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的需求答案d解析a、b、c、d四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3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项正确。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项不正确。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项不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项不正确。故选a。4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继畜牧和农耕之后,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始于()a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发明b15、16世纪商业革命的出现c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d20世纪兴起的生物工程技术答案c解析把握材料的“物质生产史”,人类文明在物质生产上可分为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故选择c项。5 2012年11月1621日第十四届高交会在深圳举办,该次展会倡导从节电、节气、回收等几环节改变生产、生活细节。低碳针对的现象不包括()a工业革命煤b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c现代交通汽车d当代航天太阳能答案d解析紧扣“低碳环保”内涵思考,太阳能属于绿色新能源,不可能成为低碳针对的目标。6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答案a解析由重工业成为当时社会生产最主要的部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可知工业生产结构最大变化应为a项。7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a bc d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8 “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作者的意图是()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b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c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概念理解。“资本数额的巨大”“消除竞争”“有计划”“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无政府经济。a项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计划的生产”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d项。所以答案应该是c项。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答案c解析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10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西方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其中的“起飞阶段”指()a手工工场阶段 b工业化阶段c国家干预经济阶段 d福利国家阶段答案b解析“传统社会”指传统农业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指资产阶级革命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起飞阶段”指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故b项正确。11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以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切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a项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也不是倡导贸易自由化的共同原因;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因这有利于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b项正确;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以排除,这并不是根本原因,d项排除。12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罗斯福新政c中国改革开放d二战后苏联改革答案a解析采用排除法。注意提取信息“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可以排除b、d,“掺杂着罪恶”可排除c。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材料二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单位:蒲式耳/英亩年份小麦稞麦大麦燕麦166012.814.113.913.1176025.525.030.938.3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圈地运动。新贵族。(2)大土地所有制。粮食产量大幅增加。(3)影响: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借鉴: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16世纪初”,牧场较多可知是由于圈地运动。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说明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第(2)问,“四区轮作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是有大面积的土地,才能够轮作。因此其土地关系是大土地所有制。“四区轮作制”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并结合图表可知,粮食产量大增。第(3)问,结合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