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桥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1页
204桥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2页
204桥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3页
204桥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4页
204桥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204)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桥梁工程混凝土的施工,不含水下混凝土的灌注、真空脱水混凝土及喷射混凝土等的施工。2 施工准备2.1材料配置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水泥、外加剂及掺合料等还应进行碱含量检测,砂、石子等应进行碱活性检测,碱含量或碱活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中的有关规定。2.1.1水泥 2.1.1.1配置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其它品种水泥。2.1.1.2水泥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和3d及28d的出厂试验报告,并应按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进场后应进行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1.2砂2.1.2.1混凝土用砂,一般采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砂。各类砂应按有关标准规定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方可使用。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2.1.2.2优先选用区砂用以配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砂应以细度模数2.53.5之间的中、粗砂为宜,砂的分类: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其含泥量应3%(C30混凝土)或5%(C30混凝土)。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宜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2.6。2.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15%。0.3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2.1.3石子2.1.3.1混凝土用的石子,应采用坚硬的碎石或破碎卵石,并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按有关标准规定分批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机械集中生产每批不宜超过400m3。2.1.3.2石子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择,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物最小边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泵送混凝土时石子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于破碎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2.5;同时应符合混凝土输送泵的使用规定。2.1.4外加剂: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使用前应进行复验,确认合格后使用,使用方法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及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混凝土外加剂必须进行现场复试检测。存储做好标记,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2.1.5掺合料:可采用粉煤灰、矿粉等,进场时应附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试,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2.1.6水:拌合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规定。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对其进行化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污水,ph5的酸性水、SO4-2超过水的质量0.27mg/cm3,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杂质的水均不得使用。存储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它粉状材料混淆。2.2机具设备2.2.1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计量设备、手推车等。2.2.2混凝土运输设备:混凝土运输车、机动翻斗车等。2.2.3混凝土浇筑设备:混凝土输送泵、汽车吊及吊斗、混凝土振捣器等。2.2.4其它设备:空压机、风镐、发电机、水泵、水车等。2.2.5工具:抹子、铁锹、串筒、漏斗、溜槽、锤子、铁錾等。2.3作业条件2.3.1配制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进场并经检验合格,数量或补给速度满足施工要求。2.3.2混凝土搅拌站已安装就位,并经验收合格。2.3.3混凝土浇筑作业面及搅拌站通水通电,混凝土运输道路畅通。2.3.4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经验收合格,具备混凝土浇筑条件。2.3.5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已经有关部门及监理审批。2.4技术准备2.4.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钢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275kg/m3,最大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00kg/m3,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350kg/m3。(2)混凝土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方面批准。2.4.2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并对班组进行培训及交底。3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2操作方法3.2.1混凝土搅拌3.2.1.1开始搅拌前,应进行如下准备工作: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有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规格、品种、产地及牌号等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 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如有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3.2.1.2计量: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保持准确;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 砂、石计量: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为3%。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的计量允许偏差为2%。 水泥计量: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其它材料的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采用散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为2%。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的计量允许偏差为1%。 外加剂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量,预先在外加剂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外加剂计量的允许偏差为2%。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的计量允许偏差为1%。 掺合料计量:对于粉状的掺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量,预先在掺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掺合料计量的允许偏差为2%。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的计量允许偏差为1%。 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为2%。3.2.1.3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注入搅拌筒。原材料汇集到上料斗的顺序如下: 无外加剂、掺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有掺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掺合料、砂。 有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或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外加剂。3.2.1.4混凝土应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可按表3.2.1.4采用。表3.2.1.4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搅拌机出料量(L)混凝土坍落度(mm)30307070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s)自落式4001209060800150120901200/15090强制式5009060605002109090注: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2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3.2.1.5首盘混凝土拌制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水倒净。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10%。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投料。3.2.1.6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除对搅拌时间进行控制外,还应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进行检查,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3.2.1.7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至少两次。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以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由搅拌机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按有关规定制作混凝土试块。A、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B、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3.2.2混凝土运输3.2.2.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并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3.2.2.2 当混凝土拌合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但容器必须不吸水漏浆。3.2.2.3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且运距较远时,途中应以每分钟约24转的慢速进行搅动,卸料前应快转23min,混凝土的装载量应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3.2.2.4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现象或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如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3.2.2.5采用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输送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顺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泵送前应该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内壁;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清理管内残留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留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而产生阻塞。3.2.3混凝土浇筑3.2.3.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分别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3.2.3.2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3.2.3.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表3.2.3.3的规定。表3.2.3.3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捣实方法浇筑层厚度(mm)用插入式振动器300用附着式振动器300用表面振动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配筋较密时150人工捣实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00配筋较密时150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3.2.3.4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振动器捣实,边角处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留有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拔出振动棒;振动棒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芯管和预埋件,如靠近模板处钢筋较密,在使用插入式振动器之前先以人工仔细插捣。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附着式振动器的有效作用半径和振动时间应视结构形状、模板坚固程度及振动器的性能情况,通过试验确定。每一振动部位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泛浆和不再沉落、不再冒气泡为度。3.2.3.5施工缝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应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和软弱层,凿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水冲洗或钢丝刷处理混凝土表面时,应达到0.5MPa;用人工凿毛时,应达到2.5Mpa,用风动机凿毛时,应达到10 Mpa。经过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应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使表面保持湿润但不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水平缝应铺一层厚为1020mm的同配比减渣混凝土或1:2的水泥砂浆。对于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结构,应在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做榫槽;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凸形或设置钢板止水带。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施工缝处理后,须待下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需要达到的强度不得低于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 混凝土时,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试验资料,可参考有关规范确定。3.2.3.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采取措施,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将泌水排除;继续浇筑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3.2.3.7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顶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3.2.3.8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改变稠度。3.2.3.9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3.2.3.10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如发现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浇筑,查明原因,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3.2.4混凝土养护3.2.4.1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混凝土应在终凝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d,可根据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预应力混凝土养护至预应力张拉。洒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采用塑料薄膜(要确保薄膜密封保水)或喷涂养护剂时,可不洒水养护。 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和用水要求相同。3.2.4.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温控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3.2.4.3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静放一段时间后再加温,静放时间为24h,静放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蒸养温度不宜超过80。升降温速度应符合表3.2.4.3的规定。表3.2.4.3 加热养护混凝土的升降温速度表面系数升温速度(/h)降温速度(/h)615106105注:配筋稠密,连续长度较短(68m)的薄型结构,升温速度为20h。33季节性施工3.3.1雨期施工3.3.1.1水泥等材料应存放于库内或棚内,散装水泥仓应采取防雨措施。3.3.1.2雨期施工中,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应增加,并及时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3.3.1.3模板涂刷脱模剂后,要采取措施避免脱模剂受雨水冲刷而流失。3.3.1.4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气预报信息,避免雨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必须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3.3.1.5雨期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支架及施工脚手架地基须坚实平整、排水顺畅。加强对地基不良地段沉陷观测,防止基坑被水浸泡,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分片施工。3.3.1.6应设置防雷措施,考虑防台风措施,电器设备应有可靠的防漏电措施。3.3.2冬期施工3.3.2.1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施工应采取冬施措施。3.3.2.2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搅拌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300kgm3,水灰比不宜大于06。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有氯盐类防冻剂。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混凝土的搅拌宜在保温棚内进行;应优先选用水加热的方法,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表3.3.2.2的规定。表3.3.2.2 拌合水和骨料加热最高温度()项 目拌合水骨料强度等级小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8060强度等级大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6040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入保温棚存放。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投料时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混凝土拌制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拌制时间应取常温的1.5倍;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3.3.2.3冬施混凝土拌合物除应进行常温施工项目检测外,还应进行以下检查:检查外加剂的掺量。测量水和外加剂溶液以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和加入搅拌机时的温度。测量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以上检查每一工作班应至少测量检查4次。混凝土试块除应按常温施工要求留置外,还应增设不少于2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3.3.2.4混凝土运输车应采取保温措施,宜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对泵管应采取保温措施。3.3.2.5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气预报信息,浇筑混凝土要避开寒流及雪天,必须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3.3.2.6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对其进行保温养护。3.3.3高温期混凝土施工:3.3.3.1混凝土配制和搅拌1)材料要求:(1)拌和水使用冷却装置,对水管及水箱加遮荫和隔热设施。在拌和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和水的一部分。(2)水泥、砂、石料应遮荫防晒,以降低骨料温度,可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2)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塌落度损失。3)可掺加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4)掺用活性材料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5)拌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拌和楼都要尽可能遮荫。尽量缩短拌和时间。经常测混凝土的塌落度,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塌落度。3.3.3.2混凝土的运输及浇筑1)运输时尽量缩短时间,宜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中应慢速搅拌。2)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3)高温期施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应有全面的组织计划,准备工作充分,施工设备有足够的备件,保证连续进行;从拌和机到入仓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4)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控制在32C以下,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温度进行。5)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钢筋的温度和改善工作条件;也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以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6)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洒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3.3.3.3 混凝土的养护1)不宜单独使用专用养护膜覆盖法养护高强度混凝土,除非当地无足够的清洁水用于养护混凝土。2)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湿养护应不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3)混凝土浇筑完,表面应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初凝后撤去塑料膜,用浸湿的粗麻布覆盖,经常洒水,保持潮湿状态最少7d,如有可能湿养期间采取遮光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构筑物的竖直面拆模后,宜立即用湿粗麻布把构件缠起来,麻布处整个用塑料膜包紧,粗麻布应至少7d保持潮湿状态,随后可用树脂类养生化合物喷涂。4)养生的其它要求可参照有关规定执行。3.3.3.4高温期施工应检查下列项目:1)砂、石料的含水量,每台班不少于1次。2)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时,环境温度每日检查4次,并作好检查记录;当温度超过高温期规定时,混凝土拌和时应采取有效降温、防晒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否则应停止施工。3)混凝土高温期施工,除应留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件外,还应增加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1组,检查28d的试件强度。4)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在最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筑覆盖时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5)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并检查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以防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危害。4 检验标准4.1 主控项目4.1.1水泥进场除全数检验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外,应对其强度、细度、安定性和凝固时间抽样复验。 检验数量: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不少于1次。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4.1.2混凝土外加剂除全数检验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外,应对其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抽样检验。 检验数量: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至少抽检1次。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4.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规范CJJ2-2008第7.3节规定。检验数量:同强度等级、同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各检查1次。 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选定单、试配试验报告和经审批后的配合比报告单。4.1.4 当使用具有潜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应符合规范CJJ2-2008第7.1.2条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一混凝土配合比进行1次总碱含量计算。 检验方法:检查核算单。4.1.5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检验评定,其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4.1.5.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4.1.5.3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4.1.6 抗冻混凝土应进行抗冻性能试验,抗渗混凝土应进行抗渗性能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的规定。检验数量:混凝土数量小于250m3,应制作抗冻或抗渗试件1组(6个);250500m3,应制作2组。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4.2 一般项目4.2.1 混凝土掺用的矿物掺合料除全数检验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外,应对其细度、含水率、抗压强度比等项目抽样检验。检验数量:同品种、同等级且连续进场的矿物掺合料,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至少抽检1次。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4.2.2 对细骨料,应抽样检验其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及规定要求的检验项,并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检验数量: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细骨料,每400 m3或600t为一批,不足400m3或600t也按一批计,每批至少抽检1次。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4.2.3 对粗骨料,应抽样检验其颗粒级配、压碎值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及规定要求的检验项,并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检验数量: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骨料,机械生产的每400 m3或600t为一批,不足400m3或600t也按一批计;人工生产的每200m3或300t为一批,不足200m3或300t也按一批计,每批至少抽检1次。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4.2.4 当拌制混凝土用水采用非饮用水源时,应进行水质检测,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检验数量:同水源检查不少于1次。检验方法:检查水质分析报告。4.2.5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检验数量:每工作班不少于1次。 检验方法:用坍落度仪检测。4.2.6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6的规定。表4.2.6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工地工厂或搅拌站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掺合料2%1%粗、细骨料3%2%水、外加剂2%1%注:1 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2 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1次。 检验方法:复称。4.3外观鉴定4.3.1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施工缝应平顺。4.3.2结构应外形轮廓清晰,线条直顺。4.3.3封锚混凝土应密实、平整。5 成品保护5.1.1在已浇筑的混凝土未达到2.5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进行施工操作及承受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5.1.2在拆除模板时不得强力拆除,以免损坏结构棱角或清水混凝土面。5.1.3不应在清水混凝土面上乱涂乱画,以免影响美观。5.1.4在模板拆除后,对易损部位的结构棱角(如方柱的四角)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蜂窝、麻面与孔洞6.1.1要求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以免水泥浆流失而造成麻面甚至蜂窝。6.1.2模板表面应光滑,均匀涂刷脱模剂并避免脱模剂流失,以免粘模而造成脱皮麻面。6.1.3一次下料厚度不得过大,以免振捣不实或漏振而造成蜂窝甚至孔洞。6.1.4钢筋较密时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小,骨料粒径不宜过大,以免混凝土被卡而造成蜂窝甚至孔洞。6.1.5混凝土振捣应适度,漏振易形成蜂窝甚至孔洞,过振易形成麻面。6.2露筋6.2.1按施工方案要求的间距将钢筋保护层垫块绑扎牢固,不得出现漏放及松动位移现象,垫块应具有足够的强度。6.2.2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振捣密实。6.3缝隙及夹层6.3.1施工缝处杂物应清理干净。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为1020mm同强度等级的减渣混凝土。6.3.2墩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基础顶按6.3.1条浇筑减渣混凝土,并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6.4烂根6.4.1墩台、基础及现浇护栏等结构混凝土浇筑前,要认真用高强度等级砂浆将底口封严,并采取措施避免模板上浮。6.4.2箱梁混凝土浇筑应先浇底板后浇腹板,浇筑腹板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底板及埂斜处的混凝土上涌。注意浇腹板混凝土后,不应再振捣埂斜处的混凝土。6.4.3箱梁、盖梁及预制梁等结构的侧模与底模的拼缝应严密不漏浆。6.5混凝土强度不足6.5.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进场后应按有关规定抽样试验,试验合格方可使用。6.5.2按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严格原材料的计量,混凝土应搅拌均匀。6.5.3混凝土经运输出现离析等质量问题时不得使用。6.5.4混凝土的养护应及时,养护措施得当,养护期满足规范要求。6.5.5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其入模温度,成型后视气温情况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在达到临界强度前不受冻。6.6裂缝6.6.1首先要求配合比设计要合理,水灰比不宜过大,单方石子用量不宜过小。6.6.2严格控制砂石杂质含量及针片状含量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级配应合理,并避免使用细度大的水泥。6.6.3混凝土浇筑前,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品严禁进行浇筑。6.6.4混凝土要振捣均匀,避免出现过振现象,以防局部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并严禁用振捣棒赶料。6.6.5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差,不得超过25,以避免出现表面温差裂缝。6.6.6模板拆除不宜过早,以免混凝土水分大量散失形成收缩裂缝。7 质量记录7.1.1 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的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测报告。7.1.2 水泥、砂、石子、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试验报告,水质化验报告。7.1.3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及通知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混凝土开盘鉴定。7.1.4 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7.1.5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7.1.6 预检工程检查记录。7.1.7 混凝土浇筑记录。7.1.8 蒸汽养护检查测温记录。7.1.9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记录。7.1.10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及抗渗、抗冻融试验报告。7.1.11质量验收记录。8 安全、环保措施8.1安全操作要求8.1.1混凝土拌制8.1.1.1搅拌站(机)设置的各种电气接线必须由电工引接、拆卸;作业中发现漏电征兆、缆线破损等必须立即停机、断电,由电工处理;需进入搅拌筒内作业时,必须先关机、断电、固锁电闸箱,并在搅拌筒外设专人监护,严禁离开岗位。8.1.1.2手推车向搅拌机料斗内倾倒砂石料时,应设挡掩,严禁撒把倒料;手推车运输应平稳推行,空车让重车,不得抢道;作业人员向搅拌机料斗内倾倒水泥时,脚不得蹬踩料斗。8.1.1.3固定式搅拌机的料斗在轨道上移动提升(降落)时,严禁其下方有人,料具悬空放置时,必须锁固。8.1.1.4现场机拌混凝土应划定作业区,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拌和机运行时,严禁人员进入贮料区和卸料斗下。8.1.1.5搬运袋装水泥必须自上而下顺序取放;堆放时,垫板应平稳、牢固;按层码垛整齐,高度不得超过10袋。8.1.1.6现场机械搅拌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站搭设应符合下列要求:现场混凝土搅拌站应单独设置,具有良好的供电、供水、排水、通风等条件与环保措施,周围应设围挡。搅拌机等机械旁应设置机械操作程序牌;搅拌站应按消防部门的规定配置消防设施;现场应设废水预处理设施。搅拌机、输送装置等应完好,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电气接线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要求。施工前,应对搅拌站进行施工设计;平台、支架、储料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搅拌站在拌和水泥混凝土过程中荷载的要求。搅拌机等机电设备应设工作棚,棚应具有防雨、防风功能;搅拌站的作业平台应坚固、安装稳固并置于坚实的地基上。现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布置混凝土搅拌机、各种料仓和原材料输送、计量装置,并形成运输、消防通道;搅拌站不得搭设在电力架空线路下方。搅拌站搭设完成,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8.1.1.7机械运转过程中,机械操作工应精神集中,不得离岗;机械发生故障必须立即关机、断电;搅拌机运转中不得将手或木棒、工具等伸进搅拌筒或在筒口清理混凝土。8.1.1.8现场使用起重机吊装搅拌机械设备等,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吊装中遇地基沉陷、机体倾斜、吊具损坏或吊装困难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了解现场环境、电力和通讯等架空线路、附近建(构)筑物和被吊机械等状况,选择适宜的起重机,并确定对吊装影响范围内的架空线、建(构)筑物采取的挪移或保护措施。现场及其附近有电力架空线路时应设专人监护,确认机械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距离必须符合下表的要求,构件吊运就位,必须待构件稳固后,作业人员方可离开现场。泵车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距离电力架空线路电压(KV)1115204060110220距离(m)垂直方向1.53.04.05.06.0水平方向1.01.52.04.06.0吊运作业必须设信号工指挥;指挥人员必须检查吊索具、环境等状况,确认安全。吊运时,吊臂、吊钩运行范围,严禁人员入内;吊运中严禁超载;吊运作业前应划定作业区,设护栏和安全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吊运时应先试吊,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现场配合吊运搅拌机械的全体作业人员应站位于安全地方,待吊钩和被吊机械离就位点距离50cm时方可靠近作业,严禁位于起重机臂下。大雨、大雪、大雾、沙尘暴和风力六级(含)以上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吊装。作业场地应平整、坚实;地面承载力不能满足起重机作业要求时,必须对地基加固处理,并经验收确认合格。8.1.1.9使用外掺剂应加强管理,外掺剂应在库房中存放,专人保管;使用外掺剂应建立领发料制度;使用外掺剂应专人负责,正确使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剩余外掺剂应回库房保存。8.1.2混凝土运输8.1.2.1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符合下列要求:作业后应先将内燃机熄火,再对料槽、搅拌筒入口和托轮等处进行冲洗,并清除混凝土结块。当需进入搅拌筒清除结块时,必须取下内燃机开关钥匙,并设专人监护。搅拌筒由正转变为反转时,应先将操纵手柄放在中间位置,待搅拌筒停转后,再将操纵手柄放至反转位置。搅拌运输时,混凝土的装载量不得超过额定质量。行驶在不平路面或转弯处应降低车速至15km/h及以下,并暂时停搅拌筒旋转;通过桥、洞、门等设施时,应确认运输车符合其限高和限宽规定。行驶中严禁超速,尽量选择平坦路面,避让坑洼、高坎、石块等,穿越明沟、铁路等处应减速。卸料时应听从现场指挥人员调度。在基坑边卸料应根据土质、坑深、支护和运输车载荷等确定与基坑的安全距离,且不得小于1.5m,并挡掩牢固。运输前,排料槽应锁止在“行驶”位置,不得自由摆动;作业中搅拌筒应低速旋转,不得停转。运输前应踏勘运输道路,检查路况、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和架空线路状况,确认安全;在社会道路上运输不得遗洒污染环境。8.1.2.2使用自卸汽车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通过危险地区、河道和狭窄道路、便桥、通道时,应先停车检查、确认可以通过后,由有经验的人员指挥通过。行驶中遇有上坡、下坡、凹坑、明沟或通过铁路道口时,应提前减速,缓慢通过,不得中途换挡,不得靠近路边、沟旁行驶,严禁下坡空档滑行。车辆临近基坑时,轮胎与基坑边距离应由坑深、土质和支护情况确定,且不得小于1.5m,并设牢固挡掩。运载混凝土等粘结性物料后应将车厢内外清洗干净。装卸车时应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令,将车停稳,确认四周无人员来往,不得边卸料边行驶,严禁在斜坡侧向倾斜。卸料后应及时使车厢复位,方可起步,不得在车厢倾斜状态下行驶。在泥泞、冰雪道路上行驶应降低车速,必要时应采取防滑措施。装料时,应拉紧手制动力器;停放时应熄火、制动,并锁闭车门;自卸汽车不宜在架空线路下方卸料,需在其下方卸料时,卸料前必须确认车厢顶升后其与上方架空线路的距离符合安全规定;下坡停放应挂倒档,上坡停放应挂一档,并将车轮楔紧。8.1.2.3使用机动翻斗车应符合下列要求:行驶前必须将料斗车锁牢,严禁在行驶中掉斗;严禁翻斗车载人;运转中或料斗内载荷时,严禁在车底下进行任何作业。装卸车时应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令;停车应选择安全地点,不得在坡道上停车;停放时应熄火、制动,并锁闭车门;下坡停放应挂倒档,上坡停放应挂一档,并将车轮楔紧。转弯时应提前减速,接近坑边时应减速,不得剧烈冲撞挡掩;制动时,应逐渐踩下制动踏板;避免紧急制动。多辆翻斗车纵队行驶时,前后车之间应保持8m以上的安全距离,在下雨或冰雪路面上,应再加大间距。通过危险地区、河道和狭窄道路、便桥、通道时,应先停车检查,确认可以通过后,由有经验的人员指挥通过。行驶中遇有上坡、下坡、凹坑、明沟或通过铁路道口时,应提前减速,缓慢通过,不得中途换挡,不得靠近路边、沟旁行驶,严禁下坡空档滑行;不得在料斗卸料工况下行驶。启动前应检查信号和指示装置、制动系统、轮胎气压等,确认正常。车辆临近基坑时,轮胎与基坑边距离应由坑深、土质和支护情况确定,且不得小于1.5m,并设牢固挡掩。在泥泞、冰雪道路上行驶应降低车速,必要时应采取防滑措施;重车下坡应倒车行驶。行驶时应从一档起步,不得用离合器处于半结合状态来控制车速。8.1.2.4现场使用斜道(马道)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斜道宽度应较运输车辆宽1m以上,坡度不宜陡于1:6。斜道脚手架必须置于坚实地基上,支搭必须牢固。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维护,发现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施工安全。斜道两侧应设防护栏杆,进出口处横栏杆不得伸出栏柱。斜道应直顺,不宜设弯道。施工前应根据运输车辆的载重、宽度和现场环境对斜道进行施工设计,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施工阶段荷载的要求。8.1.3混凝土浇筑8.1.3.1使用起重机吊运混凝土,装混凝土的容器结构应完好、坚固。 8.1.3.2采用泵送混凝土应搅拌均匀,严格控制坍落度。当出现输送管道堵塞时,应在泵送机卸载情况下拆管排除堵塞。排除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保持环境整洁。8.1.3.3使用手推车运送混凝土,必须装设车槽前挡板,装料应低于车槽至少10cm;卸料时应设牢固挡掩,并严禁撒把。8.1.3.4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稳定状况,且钢筋经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按施工设计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擅自变更。8.1.3.5使用混凝土泵车时,现场应提供平整、坚实、位置适宜的场地停放泵车,现场有电力架空线时,应设专人监护,保持泵车及其布料杆在作业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