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教案.docx_第1页
《踩高跷》教案.docx_第2页
《踩高跷》教案.docx_第3页
《踩高跷》教案.docx_第4页
《踩高跷》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平二(三年级)(民间传统体育踩高跷)课的设计福州市洪塘中心小学 姓名:梁平原指导教师:阮雅芳 袁龙辉 徐志胜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的精神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挑战等掌握民族民间体育踩高跷(各种方式的踩高跷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二、教材分析本课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踩高跷,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水平二(3至4年级)教材内容之一,也是我校校本特色教材,这是一项既能发展灵敏、平衡、力量、耐力等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优秀文化的体育游戏项目。本单元根据我校学情分为5次课,本课为第二次课。通过挑战任务,让学生由易到难掌握各种方式的踩高跷,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控制高跷的能力。辅助教材“跋山涉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灵敏性。三、学情分析本课是水平二(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对于说得过多、技术要求高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单是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但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迁移快,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本课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示范以及学校高跷队队员的示范、挑战诵读古诗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采用几个简单的字的口诀来贯穿整课来解决踩高跷的重难点。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身心特点制定以下3个教学目标:(一)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80%的学生能完成独立双脚上跷并挑战2个高跷的距离不下跷,通过学习,60%的学生能完成8人一组左右换位并挑战3个高跷的距离不下跷。(二)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协调性。(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顽强拼搏的勇气。五、任务分析由于我校是“踩高跷”的特色校,很多孩子已经是对高跷有很大的兴趣,并且在二年级已经对双脚依次上高跷有了较好的基础,平衡能力、协调性已经有了较好的提高,如果课堂上单纯的学习踩高跷,没有花样变化学生很快就失去兴趣,因此我利用双脚上跷和各种自编花样,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简单的踩高跷技术,又提高了踩高跷的难度技术,也发展了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六、环境分析1、体育场地本课需要平整的塑胶场地一个,虽然在其他平地也可以进行,但是本课有一定的安全因素,因此需要软硬适宜的场地,对学生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2、高跷高跷是学校统一提供,是螺丝旋紧的,出于安全考虑,教师要在课前做好高跷的检查,并多备几副以防不时之需。七、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本课目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一)开始热身部分在开始热身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分组热身跑,选择了学生各小队的队歌音乐奔跑吧兄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做关节活动高跷热身操,既活动了各关节又充分利用了教学器材。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本节课的专项辅助练习。(二)学习提高部分本课主要是学习各种方式的踩高跷,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和高跷队员的示范,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直观了解。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练习:集体复习双脚上跷并通过读古诗进行踩高跷挑战以及自我评价再通过评价进行分层教学,挑战到金牌的同学进行换位学习。最后教师先讲解“跋山涉水”的游戏方法和规则,强调游戏中应注意的安全,学生按教师要求进行分组比赛,在增加游戏趣味性的同时,来增强学生的练习负荷,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等身体素质。(三)整理恢复部分1、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做放松舞蹈,让学生尽快从兴奋状态恢复安静,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2、教生共同小结,再次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难点。八、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教学策略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置身于踩高跷活动中以掌握各种方式的踩高跷、发展身体能力。2、“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踩高跷动作的探究,获得各种方式的踩高跷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3、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踩高跷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所展示踩高跷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二)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教师和高跷队员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并利用诵读古诗、口诀等手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教学方法踩高跷的教学要从兴趣出发,通过循序渐进、巩固提高、互动该配合,在初学阶段采用更直观教学法、语言法、口诀法、完整示范和分解练习法,在巩固阶段采用探究学习、精讲多练的教学法。在提高阶段采用重复练习法、展示法与比赛法。九、教学效果预计1、预计8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本课所学的动作技术。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25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40%45%。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1、课前做好安全教育,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及自我保护方法。2、充分做好热身准备活动,避免运动损伤。3、教学示范时要考虑到每个孩子观察的角度是否适宜,观看前强调注意力要集中。4、练习过程中,各组保持间距,避免互相碰撞。5、课前检查高跷螺丝是否紧,多准备几副备用高跷,以防高跷出现问题。6、游戏时强调脚不能踩到高跷,遵守游戏规则,注意游戏安全。十一、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 1、场地器材布置:体育场,高跷55副,音响设备一套,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布置。2、器材回收:课后小队长带领学生按顺序将器材放到指定位置。民间传统体育踩高跷教案教师:梁平原班级:三年4班人数:48课次:2时间:2018.12.4.教学内容民间传统体育:踩高跷重点:脚底心踩跷, 身体挺直,跷贴紧身体外侧不摇晃。难点:手、躯干、脚配合协调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80%的学生能完成独立双脚上跷并挑战2个高跷的距离不下跷,通过学习,60%的学生能完成8人一组左右换位并挑战3个高跷的距离不下跷。2、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协调性。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顽强拼搏的勇气。课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次数、时间、强度开始热身部分一、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检查服装,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4、安排见习5、强调安全第一二、热身1、热身跑:各显身手2、高跷操1)头部运动2)上肢运动3)体侧运动4)体转运动5)全身运动6)踝关节运动3、专项准备活动组织队形:教学方法:1、师生问好。2、各小队汇报出勤人数。3、导入本课主题。要求:1、学生集合做到“快、静、齐”。2、见习生随堂听课。组织队形:教学方法:1、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先绕高跷热身跑然后做行进间的热身操.2、学生跟随教师热身跑后进行热身操3、教师带领学生做专项准备活动。4、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做专项准备活动。要求:1、在跑动过程中保持距离不开玩笑。2、积极热身。3、各动作舒展优美。1次1-2分钟小4*8拍/节5-6分钟中学习提高部分一、踩高跷动作方法:1、预备姿势:双手反握跷置于体侧,贴紧大腿外侧,跷脚相对,跷尾夹于腋后,身体直立。2、上跷技术:双手握紧跷用力撑住,双脚同时蹬地上跷。3、平衡技术:上跷后,脚底心踩高跷,身体保持直立,抬头挺胸立腰,以手提跷带动跷小步走动保持重心平衡。4、走动技术:直线走、侧身走或者前后走(8人左右换位)5、下跷技术:在平稳的地方单脚先落地,不要双脚同时下地。动作要点:抓(双手抓紧跷)、撑(双手用力撑跷)、蹬(双脚用力蹬地)、踩(双脚脚底心踩跷)、提(双手依次提动跷)、控(身体立直控制重心平衡)教学重点:脚底心踩跷, 身体挺直,跷贴紧身体外侧不摇晃。教学难点:手、躯干、脚配合协调易犯错误:1、身体前倾易下跷2、2人换位易相撞纠正方法:1、双手握跷位置调整好,2、先练习徒手的换位,熟练了配合默契了再上跷,并且喊口令进行练习。二、游戏:跋山涉水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6组,按照做热身操的方式将高跷摆地上变成云梯,学生在云梯用小步跑云梯的方式跑过去再左拐从空地跑回来与下一位队友击掌,下一位队友再依次进行。以最后一位队员完成举手为胜。规则:1、小步跑不能踩梯,梯被踢坏了要重新整理好再进行。2、击掌注意不能故意打组织队形:图(3)教学方法:1、教师导入2、学生认真听讲。3、教师宣布本节课学习任务并讲解动作要点。4、学生练习(1)根据口令复习双脚上高跷(教师巡回指导)(2)8人一组,听节奏上跷并踩动高跷(利用古诗静夜思)(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8人一组进行挑战5、队长汇报掌握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并分发挑战卡6、展示点评,集体纠错6、分组再次互助练习后队长再次汇报掌握情况。7、选取获得金牌的同学进行换位练习,其他同学继续挑战。8、换位展示,教师鼓励要求: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动作2、练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提示。3、读古诗要朗诵有激情,节奏分明4、学生喊口令要声音洪亮。组织队形: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并做示范。2、学生尝试练习。3、学生进行游戏比赛。4、教师点评5、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小结。要求:1、学生认真听讲,并按要求分组练习。2、练习中,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并遵守游戏规则。反复练习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