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doc_第1页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doc_第2页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doc_第3页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矫正反馈”走进自我 -谈学生写课后反思的几种形式 桃林小学 吕小雷内容提要 当前学习推广“三案六环节”的热潮,正如火如荼地在我市展开。其科学性,实用性不言而喻。笔者对“六环节”中的矫正反馈有点肤浅的看法。矫正反馈环节,往往只要求在课内设计反馈途径、反馈问题,其实不然,完全可以将其向后延伸,直到课后,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矫正反馈”不一定总是做题、订正、讲评,完全也可以是一种反思。让学生写一些课后反思正是学生在课后的一种反馈途径。我们需要反思的人生态度,因为任何智慧都起源于省察。为了让学生们学会主动思考、自我省察,我让“矫正反馈”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写多种形式的反思,如:感悟式、赏析式、自省式、评论式等。 关键词 学生 写 课后反思 形式目前,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写教学反思。我认为学生更需要反思。因为学生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体,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群会思想的人,而不是一堆“知识容器”。所以笔者提倡在我们的语文课后也让学生多写写“课后反思”,对学习材料、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等进行再次的省察。学生的“课后反思”可以写成:感悟式、赏析式、自省式、评论式。1、 感悟式这是学生“课后反思”的主要形式。它与“课外读后感”相似,但是较之“课外读后感”至少有两方面优势。其一,因为课文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入品味与咀嚼的,较之课外阅读,必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体会,便更易于引起他们的心灵震颤与认同,所抒所写必定会是学生真情喷发。其二,“感悟式课后反思”更便于指导反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因为学生“课外读后感”的写作材料,其他同学并不一定看过,在课堂中指导点评,作用比较小。但“感悟式课后反思”则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有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非常留意给学生提供撰写这类“课后反思”的机会。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我便着力对学生进行了“感悟式课后反思”的撰写指导。首先,是激起情感浪涛。这是调动学生写作欲望的关键环节。上课时,我抓住“呜咽”,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词义,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因为人们痛悼为人,悲恸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再抓住“痛悼”和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涛声中你们好像听到大海在说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精读时,我再适时点拨: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含着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之深远,缅怀其丰功伟绩之意在其中。此外,还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平同志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课堂上笔者就这几个教学生发点,积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着力进行了细致的打磨与挖掘,力图使他们有深刻的情感冲击。当老师讲到“水天一色”是说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时,孩子们泪如雨下,声声呼唤与叹息感人肺腑。其次,是提供材料支持。这是学生把“课后反思”写丰满的必要条件。本课末,笔者对学生课外相关材料的搜索提供了必要的引导,提醒同学们查找一些邓小平的生平事例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并向图书室借阅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参阅,之后在本周的阅读课中交流、分享。其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及时反馈、修改指导是提升“课后反思”质量的必由之路。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深度的审视与批判。在修改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优秀之作。如班中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名叫感动中国的文章。他在文章中不仅讲述了邓小平的动人故事,还历数了一位位古今中外的官员,有清正廉明的,也有令人唾弃的,并进行了统计,得出财富与功绩成反比的结论,的确发人深省。尤其文末的那句话“有些人一生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却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些人一心追名逐利、苦心经营,却无法在人民心中留下痕迹。”实在堪称经典。 提倡学生写“感悟式课后反思”有助于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一次反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活。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二、赏析式“赏析式课后反思”相当于时下的“文艺评论”,即对所学课文的作者风格、写作特色等进行评析。这对小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孩子是极具灵性的,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示范,完全可以掌握这种写作手法。我们不要求学生的“赏析”有多么精深,文笔有多么华丽,只要他们有所感、有所得,便是成功的。如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我们着重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了细致的推敲与品味。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就专门留下了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根据课堂中的了解与感受,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赏析。首先,让学生梳理本文的写作特点,这是对第一课时教学的回顾与总结,也是为学生写“赏析”提供“素材”。其次,写“赏析”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还是有难度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准备必要的“拐棍”。于是,事先我专门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断及写作点评,给学生提供了参考范例,让学生模仿着这些材料的写法来创作自己的“课后反思”,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也就不会觉得写“赏析”是一件难事了。学生们的文笔虽然稚嫩,内容也少有新意,但其中却彰显了他们学习的成果、智慧的痕迹。或许孩子们的文章只不过寥寥数语,或许孩子们的叙说经不起细细推敲,但笔者深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孩子们写写“赏析”,孩子们的写作表达能力、语言审美能力定能得到长足的进步。第一,让学生写写“赏析”有助于学生对课堂中所学习的汉语言写作手法与规律进行再一次“反刍”与提炼,尝试进行迁移运用,并且在作文书籍中“名家点评”的引领下学会更理性地审视文本,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习得写作技法。第二,让学生写写“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通过写“赏析式课后反思”,学生学会了如何审视文章,从而“反刍”自己习作上的不足,这样便有助于他们理性地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再修改,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第三,让学生写“赏析”更是在培养一种人格魅力。学生尝试写“赏析”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咀嚼分析,并把自己的研读成果呈现在大家眼前来交流探讨,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胆量与能力,养成文学争鸣的好习惯。三、自省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省察自己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养成省察自身的习惯,这无疑会对他们的人生起到积极的作用。“自省式课后反思”便是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学习行为进行省察而成文。学生可以写自己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的收获,也可以写自己在课堂上走神遐思的错误,也可以写自己在课堂上胆小失语的尴尬从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行为中,得到思考与启迪,这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与警示。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会定期地让学生写写“自省式课后反思”,专门针对本周某一节课中自己的表现作一下自我剖析。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这虽是唯心主义的论断,但也确有它的现实意义。思考自己的言行,等于是在为自己的道路铺下一层层的碎石,能令自己的人生之路更为平顺。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学习不能“死读书”,一定要善于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而“自省式课后反思”的写作,正是为学生的反思总结提供了一个平台。倡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并不是教师在教育上的“敷衍塞责”,实则是缘于教师对批评教育效果低下的思考。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发现对学生大量地说教提醒,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甚至很是反感。而学生的自我反思却能有效避免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四、评论式“评论式课后反思”即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点评。但是学生们的评说没有太多系统性的思考,有的只是发自于他们内心的看法。我们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但是有多少时候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呢?学生们到底喜欢怎样的课堂呢?我们不能想当然!所以笔者主张让学生写写“评论式课后反思”,可以写写课堂上自己最喜欢的场面,也可以写写对老师的建议等等,做到把在课堂上想对老师说的话,及时地用自己的文章描述、记录下来。我们很多老师都会指导学生写周记,但是我们常发现学生的周记内容总是那么重复、枯燥,这都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单一、素材匮乏所致。久而久之,学生也好,教师也好,对于写周记也会十分厌烦,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让学生写写“教学评论”则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只要你是一位懂得创新的教师,那么学生的“教学评论”也永远是新的!让学生写写“评论式课后反思”,也更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我们的语文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