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因素控制措施.doc_第1页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因素控制措施.doc_第2页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因素控制措施.doc_第3页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因素控制措施.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因素控制措施论文摘要:对住宅质量调查表明裂缝质量缺陷的成因,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即与结构设计有关的原因;与施工有关的原因;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原因;与使用及环境有关的原因。文中分析多层砖混结构的裂缝原因并从结构设计、工程施工和材料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措施。1 前言砖混结构多层住宅目前仍是我国中小城市及乡镇住宅的主要形式,其中又以现浇混凝土连续整体楼板和烧制砖墙承重为主。该种住宅因建筑材料当地化程度高、施工容易且成本较低,隔音隔热效果较好而广受欢迎,与框架结构相比,其建筑成本较低,所以仍是我国城市和 农村 建筑物所普遍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但砖混结构整体性较差,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比较容易产生裂缝。2 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砌体结构裂缝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在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砌体房屋的裂缝中变形裂缝约占80以上,其中温度裂缝更为突出。相对于受力裂缝,变形裂缝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复杂得多,现主要分析砌体结构的变形裂缝。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2.1 温差裂缝产生原因温差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温差小时裂缝就轻,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这类裂缝常在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混凝土平屋盖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门窗洞两边,以及砌体女儿墙根部。温度裂缝形态呈八字型或直线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又仅一端有。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在环境温差影响下,混凝土和砌体之间的变形差异导致构件中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当约束条件下作用于构件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超过砌体的抗拉或抗剪强度时就产生了裂缝,这就是温度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2.2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沉降差异是引起砌体结构建筑物裂缝的一个主要的因素。由于地基沉降差异引起的裂缝多为斜裂缝,此类裂缝一般情况下裂而不鼓,往往贯通到基础。尤其对于软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当地基处理不当时,很容易在底层墙体产生斜向裂缝和窗下墙竖向裂缝。在房屋纵横墙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将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稍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会导致墙体开裂。另外,当房屋层数相差较多而没有设置沉降缝时,容易在交接部位产生竖向裂缝,这类裂缝常伴有较大的地基不均匀下沉。2.3 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 计算 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力;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低,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破坏墙体。2.4 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 mmm0.45 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 发展 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3 住宅工程裂缝控制措施。3.1 施工措施3.1.1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拆装模板前一定要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强度达到75以上才能开始拆除底模。现场机械捣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符合级配要求的砂石料才能进场: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不准现场加水增加和易性:混凝土内最好能掺人起补偿收缩功能的外掺剂,对外掺剂和填充料(如粉煤灰)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搭设临时通道或布料杆,严禁直接踩在钢筋上施工。把好施工关,也就消灭了大多数裂缝的发生。尽量不要在已拆模板的混凝土板下支顶撑。如果不得已非要为之,那也要根据上部模板支撑的情况,经过仔细的 计算 找好支撑点,或将顶撑支于上层的垂直线上,不让改变混凝土板受力状况的情况出现。3.1.2 增设变形缝最好能一个单元设一条变形缝。使温度变化的长度从规范规定的50m缩小到20m左右,这样能使混凝土板(圈梁)与砌体之间的胀缩从15mm降低至6mm左右。如果一栋楼两个单元以上,由于至少有一面山墙(即收缩缝两边的墙体)不受太阳直射,这样能使得温差有所降低,胀缩差也会进一步降低,就有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将板缝宽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楼面板不大于0.3mm)。这样做会增加建筑造价约6,但比起以后处理裂缝,应付索赔所支付的金钱和付出的信誉代价要合算多了。3.2 材料控制3.2.1 加强砖墙砌体的强度既然混凝土和砖砌体的温差线胀系数存在巨大差别是客观事实,裂缝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时,宁可让裂缝在混凝土板上发生,而不让裂缝发生在砖墙上。这时加强砖墙砌体的强度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墙体砂浆的选择:对于7层住宅来说,底层选用M10级砂浆,25层选择M7.5级砂浆,67层回到M1O级砂浆。在67层的东西两端一户的范围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大角、转角及墙体宽度大于6m的墙体中部均设构造柱。女儿墙每隔3m设置构造柱,女儿墙下从屋面板处现浇混凝土反边120mm高,宽度与女儿墙厚度一致,并在女儿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压梁。 3.2.2 改变墙体材料用多孔混凝土砖或灰砂砖(Mu10以上)代替烧结粘土砖砌筑墙体,这样可以增大墙体的温差线胀系数,减少墙体和混凝土板(及圈梁)之间线胀系数的差值,从而减少砖混结构建筑裂缝的出现。恩 你有事先办事 论文摘要施工安全事故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一种事件。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却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进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预期目标。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 经济 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 发展 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三)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四)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一)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 科学 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 教育 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 企业 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二)材料因素控制措施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三)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四)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 科学 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2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3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五)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2加强 教育 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 企业 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六)应急管理措施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3 住宅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3.1 施工措施 3.1.1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 拆装模板前一定要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强度达到75以上才能开始拆除底模。现场机械捣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符合级配要求的砂石料才能进场: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不准现场加水增加和易性:混凝土内最好能掺人起补偿收缩功能的外掺剂,对外掺剂和填充料(如粉煤灰)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搭设临时通道或布料杆,严禁直接踩在钢筋上施工。把好施工关,也就消灭了大多数裂缝的发生。 尽量不要在已拆模板的混凝土板下支顶撑。如果不得已非要为之,那也要根据上部模板支撑的情况,经过仔细的 计算 找好支撑点,或将顶撑支于上层的垂直线上,不让改变混凝土板受力状况的情况出现。 3.1.2 增设变形缝 最好能一个单元设一条变形缝。使温度变化的长度从规范规定的50m缩小到20m左右,这样能使混凝土板(圈梁)与砌体之间的胀缩从15mm降低至6mm左右。如果一栋楼两个单元以上,由于至少有一面山墙(即收缩缝两边的墙体)不受太阳直射,这样能使得温差有所降低,胀缩差也会进一步降低,就有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将板缝宽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楼面板不大于0.3mm)。这样做会增加建筑造价约6,但比起以后处理裂缝,应付索赔所支付的金钱和付出的信誉代价要合算多了。 3.2 材料控制 3.2.1 加强砖墙砌体的强度 既然混凝土和砖砌体的温差线胀系数存在巨大差别是客观事实,裂缝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时,宁可让裂缝在混凝土板上发生,而不让裂缝发生在砖墙上。这时加强砖墙砌体的强度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墙体砂浆的选择:对于7层住宅来说,底层选用M10级砂浆,25层选择M7.5级砂浆,67层回到M1O级砂浆。 在67层的东西两端一户的范围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大角、转角及墙体宽度大于6m的墙体中部均设构造柱。女儿墙每隔3m设置构造柱,女儿墙下从屋面板处现浇混凝土反边120mm高,宽度与女儿墙厚度一致,并在女儿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压梁。 3.2.2 改变墙体材料 用多孔混凝土砖或灰砂砖(Mu10以上)代替烧结粘土砖砌筑墙体,这样可以增大墙体的温差线胀系数,减少墙体和混凝土板(及圈梁)之间线胀系数的差值,从而减少砖混结构建筑裂缝的出现。恩 你有事先办事 论文摘要施工安全事故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一种事件。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却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进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 经济 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 发展 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三)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四)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一)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 科学 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 教育 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 企业 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二)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三)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