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1百家争鸣优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1.1百家争鸣优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1.1百家争鸣优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a.以法治国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克己复礼解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则是诈谋的国君。这说明这位先秦思想家主张遵从周礼。答案:d孔子讲学图2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新局面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了大批人才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d.开创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解析:孔子开创了我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从而打破了当时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b、d两项与春秋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尚未形成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相矛盾。答案:c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材料意思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即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答案:c4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b.孔子“仁”和“礼”的学说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d.墨子“节用”“兼爱”主张解析:“绝圣弃智”“民复结绳而用之”等信息,体现了该思想家消极对待人类社会发展,是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反映,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a5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a6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学派有三个特点:第一,反对分封等级制度;第二,主张抑商;第三,反对学者,由此,可以判断该学派是法家。由“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否定道家;由认为商人“可有可无”否定墨家;认为学者“可有可无”否定儒家。答案:d7“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庄子的“齐物”观点d.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解析:“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等信息,强调依据社会变化调整治国政策,与法家“事异则备变”的主张相同,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d8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a.道德的重要b.倡导重义轻利c.无等级名分区别d.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学说的主旨,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孔子提出的“仁”及其内涵直接相关。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请完成:(1)上述材料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试指出不同材料所提出的核心主张。(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主张?(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四中核心主张的影响和演变情况。解析:第(1)问中的“中心问题”可依据材料中“王道之始”等信息进行判断,“核心主张”可结合材料中“列德而尚贤”等信息逐一进行说明;第(2)问应联系材料中“国安而暴乱不起”等信息,从社会变革、各自利益等方面进行思考;第(3)问应紧扣“影响”和“演变”的求答条件,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中心问题: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的方式。核心主张:材料一主张“仁”和“德”,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而治”,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2)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的剧烈变化,不同阶级和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