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远程研修第五组D段视频脚本.doc_第1页
2013年远程研修第五组D段视频脚本.doc_第2页
2013年远程研修第五组D段视频脚本.doc_第3页
2013年远程研修第五组D段视频脚本.doc_第4页
2013年远程研修第五组D段视频脚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远程研修第五组D段视频脚本发布者:李起争 发布时间:2013-06-25 21:26修改时间:2013-06-25 21:26 李起争大家好。感谢大家继续关注2013版课课标的深入学习与实践。到现在我还记得在研究之初,我们围绕如何制订研究主题进行的讨论,是吴老师和郑教授的高端引领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了行动的方向。王冬梅对,我们很多一线老师一直以来都是更关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显重视程度不足,而这次课例的研究过程让我们对这一点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的一种有效方式。李仁霞还有一点,通过这次研究我们还感受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宝贵,在学习过程中,抓住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就等于打开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高速通道,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为抓手,以研究为乐趣,从而让学习充满快乐,也让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周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应该更充分地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成为课堂中最鲜活有力的素材,让“天马行空”般的生成,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大家一起附和一下)段的21.1.2.3.王燕凌:1.2.一句“圆一中同长也” 3.4.看得出,两位上课老师在这次磨课中有不少感悟。我们这次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方式,在研究主题相同的情况下,老师们各显其能,两节课也各有特色。接下来,让我们其他的听课老师从不同的维度也来谈谈自己对这两节课的观课体会。2.)通过观课量表进行横向分析以上。本节课老师的提问侧重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断的追问探究。本节课老师的提问侧重于学生自主发现。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两位老师在导入环节都是通过出示从古到今交通工具,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探究的愿望。这一问题,两位老师在后面都很好地进行了回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完整。在赏圆环节王玫老师又通过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问或者想说的吗?”让学生自主提问。而王燕凌老师提出在操场上画一个大的圆还能用圆规么?如果可能的话,两位老师彼此之间进行借鉴,让优势放大,既注重知识训练还要注重能力培养。曲美玲:节课我观察课堂中自主问题。师执教的发现和提出 14 发现问题9个、提出5发现问题值看:9问题值。从观问题来源于教别是1轮为什么是这是一个课的经历了一终回题,学生运用所学知够对这个释。其他过程中动质疑,有一定的价王燕玲老这节课学生自主提出和问题这些环节中,在情景车轮为什么是环节画过程中,学生为什么画的为什么有的师抓住问题,引从解决师的问题是在学生动交流中解决的。师的发现的础上由全班学生合作交流解决的。大多数问题都经过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在合作中,通发现的。由此可节课是一维的课堂。通节课的学课标为什么把原来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过主们深深的体会到如何把课程习深入到教材上、落在教动上,课堂上,最实在学生身上,使学生养成一种问题的好让学生我想从学生课堂生成性问题这个维度谈谈我的感受:在王玫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这节课上,有一个孩子的发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学生用的是画正方形的内切圆的方法,同时还用十字找出正方形的中心,也就是圆的中心,慢慢地画出内切圆。孩子是了不起的,这时考验的是教师的水平,教师让学生互相质疑,你是怎样找到这个中心的?在一系列的追问中,教师让学生体会圆出于方。这个知识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的,是孩子在思考、在观察、操作中生成的,教师没有把这个资源放过,而是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你有什么要问的?在追问中,在教师随手的几笔添画中,学生深刻地理解这种无限的切割的思想。通过观课量表我们可以对课例进行清晰的横向比较,两节课各具特色。下面我们请指导专家对每节课进行纵向的分析,看看老师在课例研究中的变化与发展。(2程涛: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的过早介入就容易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失去学生发现问题的时机。在随后的磨课、试讲的过程中,两位老师面对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就成熟了许多,王老师在正式录制时这一环节就处理得恰到好处。从开始的出现突发情况教师就急于去接学生的“球”到巧妙地把球抛给学生。教师学会了等待,学生就有了机会,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观点才会不断迸发。当然,教师的课堂生成性智慧并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练就的,它需要我们把每一节课都当成自我挑战的阵地,在与学生不断地“切磋”中把握“进”与“退”的最佳时机,从而更好的驾驭课堂,实现预设后的精彩生成。王冬梅、从知识积累入手,为提问提供丰富的知识条件。、从兴趣入手,培养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从教具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圆”。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跨越时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例如课的开始,多媒体呈现“从古到今的车轮”,课的结尾“欣赏生活中的圆”都让孩子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得到极好的培养。、从实践操作活动入手,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的过程。、从创设情境入手,有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入手,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数学问题。我们组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方式,请专家介绍一下这两节课同与异的地方在哪?。1.)教学研究主题是相同的:都是围绕“。)教学流程的设计整体上是相同的。都是先在导入部分创设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这一情境,而后组织学生在充分的画圆、折圆过程中发现圆的特征,最后再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学策略方面也有三个明显相同点。都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问题。特别是在画圆环节,两位老师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并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理解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等知识点。而且都在折圆的环节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想象中发现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圆是对称图形、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问题。二是三是程涛2.(1圆规画圆。)在课堂的最后环节,王玫老师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圆形图片的欣赏中,领略圆的美,感悟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给学生一种视野的开拓,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而王艳凌老师课上最后是让学生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好奇心。)在对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联系这一环节的处理上。王玫老师是从那个小男孩“的方法解释中,生成地进行处理,让学生想象得出;而王艳凌老师的这个环节是通过教师的丰富的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圆是曲线图形,当他成为正一亿边形,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竟然又完美地交融在了一起!两节课不是要比较高低,而是共同研究,现在来看,因为我们很多理念是相通的,我们拥有共同的教学理想和教学标准,相同的地方越来越趋同,。每个老师的个性和风格不同,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期待我们的老师,在共同的理念下,上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让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这也是我们这次课例研究的期待。收获:李起争王玫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机。比如两节课中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圆,在体验和交流中学生就会产生怎样画才能画得更标准的疑问等等,学生的学习正是在不断的发现、提出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中推进的。亮点:李起争(1)充分发挥同课异构的研究方式的优势。在郑教授的引导下开展的同课异构研究方式,一开始让我们感觉很难,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深入其中,同样的一个研究主题,甚至在框架基本相同之下,一样体会到教学中“异”的魅力。特别是我们的研究,借助同课异构,既有课例研究中横向的分析,通过对比在“同”中寻“异”,在“异”中求同,同时还有纵向的基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分析,如何借助课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信经历这个过程的两位老师深有体会。(3)感受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力量。在我们开始课例研究之前,对学生能否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存在一定的疑问。特别是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上,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琐碎,又是以概念为主。但是通过实践,我们被学生开放的思维,灵活的方法和积极的状态所深深打动,也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这样的教学是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