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养猪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稿环评)121页已通过评审_第1页
某养猪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稿环评)121页已通过评审_第2页
某养猪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稿环评)121页已通过评审_第3页
某养猪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稿环评)121页已通过评审_第4页
某养猪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稿环评)121页已通过评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总则 1.1 项目由来 *,于 2005 年搬迁新建,系由林万容先生投资兴建,其位于 *镇上甲村,距 *区 13 公里,是一个从事种猪、仔猪、商品猪生产,服务于“菜篮子”工程的农业企业。公司占地面积 110 亩,总投资 3250 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100 万元,目前达存栏生猪 7000 头、年出栏生猪 18000 头的规模,公司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产品已获农业部、福建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省环境局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殖技术示范基地、 *重要的副食品基地、2006-2007 年度三明市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被列为省控城市无公害生猪基地。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集约养猪场的生产方式发展迅速,虽然这种集中饲养方式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带来畜粪和冲栏废水的高度集中,若未能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势必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造成可利用的能源物质(畜粪)的大量流失,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在发展养殖的同时也要重视实施污水、污物的治理与利用,这才更符合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公司拟增加投资 1750 万元扩大规模,扩建后项目年存栏量为 13000头,出栏生猪 3 万头,沼气发电 120kw, 集中供气 600 户,沼液管道 9 万米,供给竹林,果林、菜地 4800 亩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8 年 11 月 29日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等有关规定, *养猪厂扩建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 *于 2009 年 1月 10 日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承担其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在接受委托后,组织科研人员对项目现场进行了踏勘,在充 2 分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和主要评价内容,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依据有关环评导则和技术规范,编制完成了 *养殖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以供建设单位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2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2.1 评价目的 项目的施工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拟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该扩建项目的工程内容和工艺路线进行分析,明确污染源和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计算 污染物的排放量,掌握该项目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确定拟扩建项目影响环境的要素和主要保护目标; 2、通过扩建前项目工程现状调查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了解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结合扩建工程污染分析的结果,预测扩建工程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3、根据扩建工程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评价的结果,对扩建工程的工艺方案和所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论证和评述,提出进一步控制污染,减缓和消除不利影响的替代方案和对策建议。 4、根据上述评价结果,从环境保护角 度出发,明确给出项目选址可行性结论。 5、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在评价工作中贯彻“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等基本原则。 1.2.2 评价原则 本评价坚持整体性、区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力求做到: 3 1、 评价工作总的原则是 “ 清洁生产 ” 、 “ 达标排放 ” 、 “ 污染预防 ” 和 “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 。 2、 通过工程分析,核算 扩建前后 建设项目污染物的 “ 产生量 ” 、 “ 削减量 ”及 “ 排放量 ” 情况;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有可能会产生的环保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在达标排放及总 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评的明确结论。 3、 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取得的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 编制依据 1.3.1 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条例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月;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3 年 9月 ;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0 年 9月 ;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991 年 5 月;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 法 , 2008 年 6 月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 年 3月;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5 年 4 月 ;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7 年 3 月 ;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2002 年 6 月;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2008 年 1月; (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1998 年 11 月; ( 1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 管理目录 , 2008 年 10 月; ( 14)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 1996 31 号文); ( 15)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 9号令 2001 年 5月); ( 16)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002 年 5 月; ( 17)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81-2001)( 2001 年 12 月 19 日); ( 18) 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海域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函 4 2003530 号)。 ( 19)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发 200628 号, 2006 年 2 月; ( 2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第 13 号令,2001 年 12 月。 ( 21) 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2 年 5 月; ( 22)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 年; ( 23)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项目环评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监 2009 8号), 2009 年 3月。 1.3.2 技术导则 (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 (HJ/T2.1-93) ;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T2.4-1995) ;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2.2-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面 水环境 (HJ/T2.3-93);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19-1997); (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 1.3.3 环境保护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3)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2008); (7)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 。 5 1.3.4 产业政策 (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发展改革委令 2005 年第 40 号 2005.12) ; (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1.3.5 其他技术文件 ( 1) *年出栏生猪 3 万头生态养殖及沼气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 年 1月; ( 2)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委托书, *, 2009 年 2 月; ( 3) *兴养殖场扩建项目投资备 案表,闽发改备 2009CD3011 号。 1.4 评价方法 1、 污染源分析: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具体情况和类比同类项目情况进行污染源分析。环境现状评价: 2、 主要采用现场勘察、进行必要的现场监测,并进行数据统计,对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3、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价:采用数学模型、类比实测等技术方法,分析项目污染物排放的达标可行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环保措施及建议。 1.5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的确定 1.5.1 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 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的规定,大 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评价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确定。 通过对建设项目初步分析,选择 H2S 及氨为废气主要污染物,根据 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的规定的公式计算 H2S 及氨的等标排放量,其等标排放量计算结果见表 1-1,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 1-2。 6 表 1-1 大气评价等级判别参数 污染物名称 单位时间排放量 kg/h 空气质量标准 mg/m3 等标排放量 m3/h H2S 0.36 0.01 3.6 107 NH3 1.806 0.20 9.03 106 表 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 地形 Pi Pi 2.5 109 2.5 108 Pi2.5 109 Pi2.5 108 复杂地形 一 二 三 平 原 二 三 三 本项目处于丘陵地区,属于复杂地形,由表 1-1 可知, Pi 2.5 108,按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拟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评价范围:根据项目的评价级别,同时考虑评价区内的地形多为丘陵。因此选取以拟扩建项目为中心, 边长 4km 区域为大气评价范围。 3、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 H2S 和氨;预测分析因子确定为 H2S和氨。 1.5.2 水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 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中的要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主要依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规模的要求确定。 本项目 对养殖场的污水实行污水资源化利用,总污水产生量为 207.5t/d,经红泥塑料厌氧发酵工艺 处理后全部 用于竹林、蔬菜及农田灌溉 。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废水,水体污染物主要为 CODCr、 BOD5、 SS 及动植物油等。外排废水进入白沙溪,最后流入益溪。 从水域的规划功能来看,白沙溪为地表水类功能区,执行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根据 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划分原则,本项目的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评价范围: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流域白沙溪 7 排污口上游 100m 到下游 20000m 范围。 3、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 PH、 COD、 NH3-N、 SS、 BOD5、 粪大肠菌群数 ;预测评价因子确定为 COD。 1.5.3 声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生产特点,本次评价对项目周边环境噪声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价,并进行项目设备噪声排放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 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中有关声环境评价等级划分基本原则,新扩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属 中 型,项目地处 *镇上甲村 ,声环境属 1 类标准地区,其受影响人口较少,新建前后的噪声级影响很小(在 3 dB(A)以内)。因此,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为三级。 2、评价范围: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建设项目厂界及周围噪声敏感点。 3、评价因子:现 状评价因子确定为机械噪声及猪叫声;预测评价因子确定为机械噪声及猪叫声。 1.5.4 风险评价 对照 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 A.1 中表 1物质危险性标准及 GB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 ,确定本项目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为易燃物质(临界量(生产场所 1t 即 1050m3,贮存区 10t 即 10500m3)。根据工程分析,项目日产沼气约 539.4m3,其贮存罐最大贮存容量为 270 m3,其小于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的临界量,其环境风险评价确定为二级。 1.6 环境 评价标准 1.6.1 环 境质量标准 (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城镇规划中确定的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空气质量执行 8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当 GB3095-1996 无相关标准限值时,采用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相关标准。具体标准见表 1-4。 表 1-4 大气环境执行标准 污染因子 环境质量标准( mg/m3) 依据 小时平均 日均 年均 H2S 0.0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NH3 0.20 ( 2)水环境 本项目附近水体为白沙溪,根据 *水环境 功能规划要求,目前该河段水质执行 GB3838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具体见表 1-5。 表 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标准浓度限值 mg/L 标准来源 pH 6-9(无量纲) 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 COD 20 BOD5 4 SS* 30 NH3-N 1.0 总磷 0.2 总氮 1.0 粪大肠菌群 10000(个 /L) *: SS 参照水利部标准地表水资源标准( SL63 94)。 ( 3)声环境 项目所属区域声环境功能为 1类区, 声环境执行 GB3096 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 1类标准,见表 1-6。 表 1-6 声环境质量标准 执行标准 标准值 dB(A) 昼间( 06-22 时) 夜间( 22-06 时)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 类标准 55 45 9 1.7.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运营期: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恶臭气体、饲料粉尘气体和食堂油烟废气。 本项目 恶臭气体 H2S及氨分别执行 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 1、表 2 中所列二级排放限值和厂界排放浓度限值,具体数值见表 1-7。 表 1-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标准来源 排气筒 高度( m) 排放量 ( kg/h) 二级 厂界浓度( mg/m3) H2S 15 0.33 0.06 GB14554-93 NH3 15 4.9 1.5 本项目设有 16 间独立厨房供员工使用,其 油烟执行 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中的表 2 “ 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率 ” 大型标准。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2.0mg/m3,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率为 85。 项目饲料加工产生的粉尘执行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表 2的二级标准(颗粒物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为 120mg/m3,最大允许排放速率为3.5kg/h,排气筒 h=15m)。 ( 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经 沼气法 处理后全部 用于周边竹林和农田灌溉 ,不排入水体。废水排放执行 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 表 4、表 5的标准 及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表 1 中的标准, 见表 1-8、表 1-9、表1-10。 表 1-8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 种类 猪( m3/百头 天) 鸡( m3/百头 天) 牛 ( m3/百头 天)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标准值 1.2 1.8 0.5 0.7 17 20 10 注 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的单位中,百头、千只均指存栏数; 春、秋季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按冬、夏两季的平均值计算。 表 1-9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控制 项目 BOD5 ( mg/l) COD ( mg/l) SS ( mg/l) NH3-N ( mg/l) T-P ( mg/l) 类大肠菌群数 (个 /100ml) 蛔虫卵 (个 /L) 标准值 150 400 200 80 8.0 1000 2.0 表 1-1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项目 标准浓度限值 水作 旱作 蔬菜 pH 5.5-8.5(无量纲) COD( mg/L) 150 200 150 SS( mg/L) 80 100 100 BOD5( mg/L) 60 100 40 粪大肠菌群(个 /L) 4000 4000 1000 ( 3) 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噪声执行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 中的 1 级排放标准,见表 1-9。 表 1-9 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厂界方位 执行标准 标准级别 指标 标准限值 单位 厂界 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排放标准 1 昼 55 dB(A) 夜 45 dB(A) ( 4) 固废排放标准 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 用于直接还田的 畜 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废渣、应符合 表 1-10的规定 。 表 1-10 蓄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控制项目 指标 蛔虫卵 死亡率 95% 粪大肠菌群数 105个 /kg HJ T81 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规定畜禽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并且须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后,才能进行土地利用,禁止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施入农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堆肥应符合表 1-11。 11 表 1-11 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 编号 项 目 卫 生 标 准 1 堆肥温度 最高堆温达 50 55 以上,持续 5 7 天 2 蛔虫卵死亡率 95 100 3 粪大肠菌值 101 102 4 苍 蝇 有效地控制苍蝇孳生, 粪 堆周围没有活动的蛆,蛹或新羽化的成蝇 1.7 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重点 1.7.1 环境保护目标 建设项目选址于 *镇上甲村 ,其厂址 西南面 690 米处为上甲村,约有 50户居民, 280 人,南侧为富民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木耳基地,东侧隔一片竹林为瑶田村,约有 1500 人,项目北侧和西侧为山地。 据初步调查,该厂建设项目厂址附近有 5 处环境保护敏感点,具体详见表 1-12。 表 1-12 建设项目厂址附近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性质 敏感类别 相对于项目 所在地方位 距项目长期边界 最近距离 (米 ) 1 白沙溪 水体 施工期的水污染物 西面 500 2 上甲村 居住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及噪声污染、营运期的大气污染物 西南面 690 3 瑶田村 居住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及噪声污染、营运期的大气污染物 东北面 750 4 增田村 居住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及噪声污染、营运期的大气污染物 东南面 1210 5 鳞隐石林风 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 区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及噪声污染、营运期的大气污染物 西南面 1860 1.7.2 评价重点 根据建设项目排污特点及周围地区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工作重点: 1、分析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环保政策; 2、厂址选址合理性分析; 3、清洁生产分析; 4、 废水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 5、猪粪及沼渣 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 12 6、总量控制; 7、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1.8 评价工作程序 本次环评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 1 1。 13 委托书 收集资料、现场踏勘 内部 编制 工作 方案 内审通过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 调查、分析 自 然 环 境 调 查 社 会 环 境 调 查 工 程 分 析 区 域 污 染 源 调 查 大 气 环 境 监 测 水 环 境 监 测 环 境 噪 声 监 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综合分析 结论、建议 编写报告书 图 1 1 评价技术路线 总量控制 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监测计划 环保措施评述 其 它 永 14 第 二 章 区域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镇位于 *北部,东邻贡川镇和三元区岩前乡田砂溪村,南接茅 坪乡,西南界曹远镇和安砂镇,北与明溪县胡坊乡溪源村毗连。地理位置详见图 2-1。 扩建项目位于 *镇上甲村,其西南侧隔农田为上甲村,其东南侧为石林木材厂和富民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木耳基地,东侧隔竹林为瑶田村,及瑶田机砖厂和瑶田活性炭厂,北侧为及西北侧为山地。具体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 2-2,具体周围环境现状图见附图 2-3。 2.1.2 地形地貌 *位于新华夏闽西隆起地带和闽西褶皱带的“晋江大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明显,断裂发育。主要构造体系受华夏和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呈北东向、北西向展布。地质构 造是由扬子和加里东,华力西和印友、燕支、喜马拉雅山等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现处于稳定状态。侵入岩较发育,出露面积930.8km2,岩性以黑云母岩为主,次为花岗闪长岩。地层较发育,除前震旦系、震旦系、中下泥盆系第三系缺失外,从寒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且分布井条,是福建省内少见的几个地层发育较全的地区之一。 *地处闽中谷地南端,东部和西南部属于戴云山脉,西北部属于武夷山脉的东南坡,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境内群山连绵,山体多呈东南西或北西南东方向展布。地貌形态为山地、丘陵与山间盆地交错分布,呈现出规律的高度分层,即由河谷平原山间盆地低丘高丘低山中山的不同高度面。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90.87%,河谷平源和山间盆地仅占 9.13%,最大的盆地是城关盆地,南达桂口,北至飞桥、南北长约 15 20km,东西宽约 5km。 2.1.3 气象气候 *镇地 属中亚热带气候,昼夜夏长冬短,温热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 1670mm,多年平均气温 19.1 极端最低气温 -8.5 极端最高气温 40.5。年霜期为两个月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872 小时,多年平均雾日 数为 79 天;冬季盛吹东北风,夏季盛行东风,年均风速 1.2m/s。主要降雨为锋面雨和台风雨,主要降雨集中在 4-9 月。 2.1.4 水文状况 *主要河流有 5 条,河流具而坡雅陡、落差大、江河日下多、含沙量少等特点,每年 3-6月为丰水期, 7-9 月为平水期, 10 月到第二年 2 月为枯水期。 境内最大河流为九龙溪(城区下游为沙溪),发源于建宁,流经宁化、清流,经安砂水库(电站),至 *城西与第二大河流文川溪汇集,形成沙溪。随着沙溪河梯级水电站的开发,沙溪河的水位提高,流速减缓,回水可达 *区内。 2.1.5 生态状况 根 据 *生态功能区划, *镇地处 *北部低山丘陵为主,属于益溪和湖贡溪的中上游地区。在溪流两岩有广泛的耕地分布,个别地方水田比较集中:山地森林资源较丰富,主要作为商品林经营,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益溪源头及支流地区;湖贡溪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自然落差 90m,平均坡降 3.6%,中上游达到 7.8%,现已开发两级电站,并规划在新冲新建梯级调节电站,益溪源头地区也有水电站,闪溪还为该地区农村居民提供部分饮用水源;该区域的西部有较集中的可供地质修学的典型地层,可供旅游资源开发。该区域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可持续农业 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永 16 2.2 社会环境状况 2.2.1 *镇社会环境状况 1、行政区划 *镇 是 *辖镇。 *镇别名湖山,位于 *西北部,总面积 190 平方公里,辖18 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总人口 1.9 万人 。 现有耕地 2.1 万亩,林地 18.4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78%,森林蓄积量 87.9 万立方米。地表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达 6000千瓦。 2、经济、产业 *镇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成绩显著。 2006 年实现工业产值 7.56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6亿元,农业总产值(现价) 1.42 亿元,完成一般财政收入 930 万元。目前,全镇拥有大小企业 6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6 家,产值超千万元的 14 家。现有总规划面积 5 平方公里的 “ 金银湖 ” 工业园区一个。建立了 *、 *元沙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燕晟木业有限公司、 *金象木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建材、林竹、机械铸造等产业的聚集。农业方面,形成了岭后片2000 亩烟叶、 *片 3000 亩淡水鱼、新冲片 4000 亩茶果、增益片 5000 亩蔬菜 “ 一片一品、四业同步 ” 的产业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环境优越,地税、 邮电、通讯、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生活设施配套完善。 3、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概况 上甲村:位于 厂址 西南面 690 米处,约有 50 户居民, 280 人。 瑶田村:位于厂址东北侧 750 米外处,约有 15000 人。南侧为富民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木耳基地,东侧隔一片竹林为瑶田村,约有 1500 人,项目北侧和西侧为山地。 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鳞隐石林位于福建省 *区西北 13公里处的 *镇境内,由鳞隐石林、洪云山石林、十八洞等景区组成,总面积 1.21 17 平方公里。这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了众多的怪石、奇峰和异洞 。鳞隐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宫;得天独厚,鬼斧神工,为华东独有,全国第二。景区内耸立着石芽、石锥、石柱、石笋 400 多座,最高 36 米。怪石拟人状物,千姿百态。主要景点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镜、接笋峰、石猿抱桃、黑熊护笋、石龟探洞、接吻石、鳞隐书院等 50 多处。 2.2.2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关规划 为了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分三步走。按照城镇的产业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调整、推进和成熟三个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产业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2005-2010 年产业调整阶段 ) 重点是构筑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全镇 工业化、城镇化开始推进,农业产业化取得进展,第三产业取得突破,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至 2010 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达到 5.3 亿元,年均增长 18.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达到 2.2 亿元,年均增长 5.5%左右,第三产业总值达到 2.2 亿元,年均增长 13.5%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 22:55:23,财政总收入 1500 万元,年均增长 8.0,城镇人口 1.3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6890 元和 5894 元,年均增长 6.5%和 6.0%左右。 2、中期目标 (2011-2015 年产业推 进阶段 ) 到 2015 年基本建成健全的产业经济体系,全镇工业化、城镇化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全镇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至 2015 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达到 10.8 亿元,年均增长 15.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达到 2.9 亿元,年均增长 6.0%左右,第三产业总值达到 4.1 亿元,年均增长 13.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 16:61:23 ,财政总收入 2215 万元,年均增长 8.0,镇区人口 1.5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9670 元和 7887 元,年均增长 7.0%和 6.0%左右。 3、远期目标 (2016-2020 年产业发展成熟阶段 ) 永 18 到 2020 年, *镇经济发展水平居 *乃至三明市前列,实现主导产业规模突出,龙头企业优势明显,产业区域布局合理,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至 2020 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达到 19.1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13.0%以上;农业总产值 4亿元,年均递增 6.5%以上;第三产业总产值 7.3亿元,年均递增 12.0%以上,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到 13:63:24,财政总收入达 3255 万元,年均增长 8.0;全镇人口达到 3.5 万人,镇区人口 1.8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14200 元和 11063 元,年均增长 8.0 %和 7.0%左右。 2.3 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所在区域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其功能区划为 2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声环境质量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 1 类标准。 项目附近小溪白沙溪,其环境功能为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2 第 三 章 工程概况与 工程分析 3.1 扩建前项目工程回顾 3.1.1 扩建前项目概况 1、基本情况 *于 2005 年 4 月 20 日建设并投入生产,其总投资 500 万元,占地面积73333.7m2,主要从事生态猪的养殖。其养殖规模生猪存栏量为 2000 头,出栏商品猪 8000 头。 根据 2009 年 2月 7日环评单位现场勘察,其建设规模达到存栏生猪 7000 头,年出栏生猪 18000 头。 项目已于 2005 年 3 月 25 日通过 *环保局审批,其审批号为 2005-16,并于2007 年 7 月 13 日由 *环境监测站对其环保设施进行环保验收,其批复如下:其项目根据环保要求建成了: 沉淀池、沼气池、氧化塘、沼液输送管道等环保设施,废水全部综合利用于养猪场周边果园、竹园、农田和菜地的灌溉,无外排;采用干清粪工艺清理猪粪,猪粪综合利用于果山和菜地施肥无外排。根据 *环境监测站提交的该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表明该项目基本具务了环保竣工验收的条件,*养猪场项目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通过竣工验收。 2、生产规模 根据 2009 年 2月 7 日环评单位现场勘察,项目现已投资 325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700 万元,其建设规模达到存栏生猪 7000 头,年出栏生猪 18000 头。 3、生产情况 扩建前项目职工为 40 人,工作时间为 365 年, 24 小时连续生产。项目投入运行以来,生产均为正常,未发生污染事故或投诉事件,基本能做到安全生产。 3.1.2 扩建前项目建设内容 1、主要建筑物建设情况 23 项目现有养猪场区内设有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饲料生产车间和生活区等功能区,其主要建设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3-1。 表 3-1 建设项目主要功能区一览表 编号 功能 间数 占地面积 ( m2) 建筑面积 ( m2) 备注 1 养 猪 区 域 公猪舍 1 幢 3500 21000 (其中生物发酵舍3000) 公猪生活区 2 保育舍 8 幢 幼猪被卖出前在保育 舍养育 15 30 天 3 育肥舍 8 幢 4 分娩舍 13 幢 母猪产育的生活区 5 妊娠舍 9 幢 母猪进入产育期前生 活区 6 周转舍 1 幢 运输猪只的区域 7 隔离舍 1 幢 对有嫌疑染病的猪进 行隔离观察 8 综合楼 1 幢 500 2000 共 4 层, 1 层为饲料生产车间和仓库, 2 层为员工宿舍, 3 层为办公室 9 沼气发电机房 1 幢 100 10 档案室和药房 1 幢 2、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 项目现有设备主要是 1台 3000A型饲料粉碎搅拌机,其主要原辅材料见表 3-2 表 3-2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一览表 原料 名称 用量 玉米 1560t/a 麦皮 120t/a 豆饼 600t/a 矿物质 120t/a 能耗 水 58597t/a 用电量 2 万 kw/a 3、公用工程及设备 项目现有的公用工程设备主要包括给排水,供电及环保工程。 ( 1)给排水工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4 给水 本项目现有一个过滤池,规模为 1000m3,沉淀池,规模为 1000m3,其项目养殖用水和生活系统用水水源均由山上的山泉水引流至过滤池,经过滤沉淀后使用。 排水 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排水方式。雨水经收集后和生活污水统一排入氧化塘处理,冲洗废水排入沼气池处理。污水经处理达到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后, 排入农田 中的 田间储存池 ,作为果园、菜地、竹林的灌溉用水。 ( 2)供电系统 本项目建有一间 100m2 的配电房,其用电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采用双回路供电,从 *镇电网接入,容量为 80KVA。同时,自产沼气发电装置为 60KW,可以满足部分自用。 ( 3) 环保工程 项目现有环保设备见下表 表 3-3 现有环保设备一览表 名称 规格 数量 沼 气池 1200m3 1 个 氧化塘 16000 m3 1 个 沼气储存罐 70 m3 1 个 沼液储存池 600 m3 1 个 3.1.3 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1、主要生产工艺( W废水, G废气, s 固体废物) 配种 车间 妊娠 车间 产仔哺乳 车间 保育 车间 育肥 车间 4 周 12 周 4-5 周 5 周 上市 W1 G1 S1 W2 G2 S2 W3 G3 S3 W4 G4 S4 W5 G5 S5 25 图 3-1 项目现有生产工艺流程 表 3-3 养猪工艺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污染源名称 主要污染物 产生量 产生规律 备 注 废水 W 1-5 猪舍路面 清洗水和猪尿 COD、 SS、 BOD 51100m3/a 间断 废气 G 1-5 各个猪舍 H2S 0.20kg/h 连续 无组织 NH3 1.0kg/h 连续 无组织 固废 S 1-5 各个猪舍 猪粪 8621t/a 间断 2、水平衡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分析,现有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用水和污水排放情况见下图3-2: 新鲜水 图 3-2 现有项目给排水平衡图(单位: t/a) 冲洗水 51100 51100 1947 猪饮用水 猪 粪中 体能消耗 猪 尿中 猪粪出售 蒸发消耗 冲洗水 沼气池 生活用水 氧化塘 果园、菜地灌溉 5550 5550 2042 2042 788 788 2720 2720 1752 58597 55572 损耗 19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6 3.1.4 现有项目污染源及环保工程完成情况 1、扩建前项目环评报告中规定的环保措施 由 *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 *养猪场环境影响报告表( 2005 年 3月),对扩建前项目规定的环保工程措施有: ( 1)废水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项目废水通过沼气池 厌氧处理后,沼气作生活燃料使用,沼液设置暂存池暂存,全部用于蔬菜基了施肥,不外排。 ( 2) 废气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对于猪圈产生的 NH3和 H2S等恶臭气体,要求项目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时清除猪舍粪便,最大限度减轻恶臭气味的产生。 ( 3)噪声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扩建前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粉碎机和搅拌机,其噪声级在 90-100dB 之间,根据永测报字 2008第 B051 号,对现有项目周围厂界噪声进行监测,昼间噪声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 3-4 现有项目厂界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 dB) 监测点位 监测值 背景值 实际值 评价结果 1# 48.0 42.8 46.0 达标 2# 43.4 42.8 34.5 达标 3# 46.5 42.8 44.5 达标 4# 48.4 42.8 46.5 达标 5# 46.3 42.8 43.3 达标 6# 44.3 42.8 38.9 达标 ( 4)固体废物 现有项目猪粪和沼渣,经处理后外售给当地农民用作肥田和果园肥料。 ( 5)生物污染 为了防止蚊、蝇滋生,该养殖场应对猪舍定时采取漂白粉消毒,养殖场场区 27 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消毒剂消毒。 对于病死猪应采取安全填埋井 的方法处理,养殖场应设置两个以上的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 2m,直径 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病死猪时,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 10cm 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2、扩建前项目环保措施建设及运行效果分析 ( 1)废水 项目废水处理工艺见下图: 沼气 生活燃气 粪便、猪舍冲洗水 初沉池 沼气池( 1200m3) 氧化塘( 16800m3) 灌溉 污泥 农田施肥 根据 *环境监测站 2007 年 7月份的 *养殖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的验收内容:现有项目废水经沼气池 +氧化塘处理后全部用于灌溉,实现零排放。 ( 2) 噪声 根据扩建前项目环保验收报告,监测结果见表 3-5,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厂界噪声可达到 GB12348-2008工 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 1 类标准。 表 3-5 扩建前项目厂界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 dB) 项目 监测点位 1# 2# 3# 4# 5# 监测值 53.9 41.3 48.3 38.3 4.5 (3)固体废物 根据扩建前项目环保验收报告,项目猪粪和沼气池污泥经地面晾晒后外售或用于上甲村农田施肥。 3.1.5 现有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 表 3 6 现有项目三本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8 项目 产生量 ( t/a) 削减量 ( t/a) 排放量 ( t/a) 达标情况 废水 冲洗废水 废水量 53820 53820 0 达 标 CODCr 349.8 349.8 0 达标 BOD5 166.8 166.8 0 达标 SS 118.4 118.4 0 达标 NH3-N 43.1 43.1 0 达标 生活废水 废水量 1752 1752 0 达标 CODcr 0.7 0.7 0 达标 BOD5 0.35 0.35 0 达标 SS 0.39 0.39 0 达标 NH3-N 0.07 0.07 0 达标 废气 H2S 0.2kg/h 0 0.2kg/h NH3 1.0kg/h 0 1.0kg/h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7.3 7.3 0 达标 猪粪和沼渣 8621 8621 0 达标 病死猪和分娩物 1200 1200 0 达标 生物发酵舍垫料 - - 0 达标 3.1.6 存在的环境问题 通过对现厂区的工程分析,现厂区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项目沼气池容量为 1200m3,属于超负荷运转。 2、项目冲洗废水进沼汽池处理前,没有经过前处理,不符合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3、项目氧化塘环保管理不当,其废水处理后达不到排放标准。 3、厨房油烟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外排 。 4、干化场设置不合理,没有防渗措施,猪粪和沼渣没有经过消毒处理后直接用于施肥。 29 3.2 扩建项目概况 3.2.1 项目基本情况 ( 1)项目名称: *养猪厂扩建项目 ( 2)法人代表:林万容 ( 2)建设性质:扩建 ( 3)占地面积:占地面积不变,这 66667m2,其中 14893m2为项目自有土地,另外 51774m2系向 *镇上甲村委会租赁。 ( 4)投资总额:扩建项目拟增加投资 1750 万元,扩建后项目总投资 5000万元,资金来源:企业筹 3450 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 2970.3 万元,建设期利息 29.7 万元,用于 铺底流动资金 450 万元;银行贷款 1550 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贷款 500 万元,用于流动资金贷款 1050 万元。 ( 5)环保投资: 1114.16 万元。 ( 6)职工人数:人数不变为 40 人,其中 10人为技术管理人员。 ( 7)工作时间: 365 天,白天制 3.2.2 项目选址及周围情况 项目选址于 *镇上甲村,其西南侧隔农田为上甲村,其东南侧为石林木材厂和富民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木耳基地,东侧隔竹林为瑶田村,及瑶田机砖厂和瑶田活性炭厂,北侧为及西北侧为山地。 3.2.3 场区平面布置情况 项目养猪场区内设有公猪舍(配 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饲料生产车间和生活区等功能区,详细分布情况见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各功能区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 3-7 扩建后建设项目主要功能区一览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30 编号 功能 间数 占地面积 ( m2) 建筑面积 ( m2) 备注 1 养 猪 区 域 公猪舍 1 幢 3500 45000 (其中生物发酵舍15000) 公猪生活区 2 保育舍 8 幢 幼猪被卖出前在保育 舍养育 15 30 天 3 育肥舍 13 幢 4 分娩舍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