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可编辑)_第1页
某某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可编辑)_第2页
某某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可编辑)_第3页
某某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可编辑)_第4页
某某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前 言 *项目区属 *,为长江支流的一级支流 *流域 ,位于 *省西部,地处 *和 *之间。地理位置东经 1101745-1102545,北纬 30045-31845, 国土面积 265.7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1.10km2,占国土总面积的 56.86%,由于项目区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地面坡度大,加之 *移民工程迁建,造成了大量的人为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逐年上升,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规划按照 长治工程调整 、改革指导意见 的要求和 长治七期工程布局方案批复 精神,迅速组织规划技术专班,对 *项目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绘,并按照 以治理生产用地为主,对生态用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的治理思路,采取分类防治,因需施措;集约利用,强化保障;沟坡兼治,生态辅助 ; 注重示范,强化监测的方式合理规划布设各项治理措施。共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3.17km2,其中坡改梯 568.21hm2,经果林 333.00 hm2,水土保持林 324.07 hm2,种草 647.26 hm2,封禁治理 9844.61 hm2,坡面水系工程:蓄水池 1.80万 m3/796 口 ,沉沙池 1390 口 ,沟渠 43.89km,作业道路 43.56km,塘堰整治50 座 ,溪沟整治 5km,谷坊 58 座,拦沙坝 14 座,种草 647.26hm2,共动用土石方量 253.11 万 m3,规划总投资 4793.73 万元,其中 央 投资 1249.52万元,地方配套 500.51万元,群众投劳折资 3043.70 万元。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达到以下目标: 1、农业人均标准生产用地达到 1.0 以上 亩,人均粮食达到 400kg。 2、治理程度达到 70%以上。 3、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 积的 80%以上,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4、到治理期末流域内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 30%。 规划各项措施效益 计 算期为 20 年, 计算基准年为 2004 年,社会折现率 为 12%, 实行动态分析, 经济净现值 为 3513.14万元 ;内部收 益率 22.0%,大于 12%; 效益费用比为 1.68,大 于 1.0,因此各项措施是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条件 1.1.1地质地貌 1、地质 ( 1)地质构造:项目区地质构造表现为北部抬升形成大巴山主峰 -华中屋脊的 *,北西与南东走向为小 *断层,南北是 *东西向断层河谷。 ( 2)地层岩性:项目区范围内的岩石以三迭系、二迭系石灰岩,泥质砂页岩为主,分布面积占项目区面积的 70%,其次为株罗 -白垩系紫砂页岩,多分布于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区。 2、地貌 项目区属鄂西南,由于受长江水系的切割,境内地貌特点: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梁相间。 1.1.2土壤、植被 1、土壤类型 项目区成土母质主要有三种:石灰岩、泥质岩、紫色页岩,发育成 黄壤 、黄棕壤、紫色土。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 26573.00 7058.72 26.6 440.09 1.7 8042.78 30.3 6368.55 24.0 4662.87 17.5* * * *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项目区 3 5 土地总面积( h m2)坡 度 组 成 5 5 1 5 1 5 2 5 2 5 3 5 表1 - 1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土壤随海拔高差呈垂直分布,海拔 800m以下主要为黄壤、紫色 土 ,PH值在 5.5-7.5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部分荒山荒岭均形成 2 5厘米的枯枝落叶层,土层厚度均在 40 80 厘米之间。土壤团粒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分坡耕地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养分含量较低,严重缺磷。土壤普查结果表明,全磷在 0.08%以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89.28%,速效磷在 5PPM 以下的占 44.23%,土体有障碍层 ,自耕作层厚度小于 10 厘米的占 14.7%,质地不良 ,过酸或过碱 ,致使农业基础条件差 ,产量低下。 2、植被类型 项目区地域辽阔,植物为西南、华东、华北、西北等植物成份汇合区,植物资源极 为丰富。但由于森林曾遭受到过度采伐,加上开荒种植的严重破坏,原生植被大部分已不复存在,造成有些地段构不成植物群落,仅零星部分。现有森林植被主要为栎类次生林,其次为松、杉、柏等人工林。天然林以杉木、马尾松、栎类、桦木、柏杨为主,少量为巴山松、青柳、珙桐、香椿等。人工林主要以杉树、巴山松、柏树、柳杉、杜仲为主。经果林主要以核桃、板栗、杜仲、茶叶、柿树、银杏、柑桔、苹果、樱桃为主。 有机质(%)全氮( % )速效氮(ppm)全钾( % )速效钾(ppm)全磷( % )速效磷(ppm)紫色土 35-60 1.35 0.5-1.2 0.1-0.5 65 1.5-3 95 0.03-0.06 6.5 6.2黄壤 60-75 1.46 0.7-1.4 0.06-0.15 75 2-2.5 65 0.04-0.05 5.5 6黄棕壤 70-100 1.37 1.2-1.5 0.03-0.12 120 1.7-2.3 85 0.01-0.04 8.5 5.5-6* * * * 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PH值土壤类型平均土层厚度(cm)土壤容重(t/m3)土壤养分含量表1 - 2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在植被分布中:灌草种类繁多,主要以盐肤木、杜鹃、马桑树、胡枝子、火棘、花栎为主;草本植物主要有五节芸、蕨类、龙须草、丝毛草、青蒿、红 三叶、野菊花、神龙香菊等。这些丰富的植被类型为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优越的植被生态条件。 1.1.3气象 、水文 一、 气象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暴雨区北缘,总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温暖湿润、雾雨日多、雨量充沛。 10 年一遇 3-6小时最大降雨量 68.54mm , 20 年一遇 3-6小时最大降雨量 79.2mm。多 年平均降雨量 1118mm,最大年降雨量 1522.4mm (1954年 ),最小年降雨量 694.8mm (1966年 ), 6-10 月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 70%,最大日降雨量 193.3mm,小时最大降雨强度 75.98mm;年平均径流深 836 mm, 最大年径流深 1281mm,最小年径深 485mm;多年平均气温 17.5,极端最高气温 41.4,极端最低气温 -9.4,年均日照时数 1700h,年均无霜期 293d;大于 10积温年平均为 4150h,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 2.7m/s,最大风速可达 16 m/s。 二、水文 年最高 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 41 .4 -9 .4 17 .5 1522 1954 69 4. 8 1966 11 17 .6 55 8. 5 54 55 13 .2 293 1700 410326表1 - 3年均日照时数(h )太阳总辐射量(J / c m2)* * * 小流域气象特征表观测站名气温 ( 0C) 年均降雨量(mm) 7 9 月降雨量(m m )暴雨天数10积温( 0C)无霜期 (d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项目区长江段多年平均径流量 4487.7亿 m3,最高洪水位 112.83m,最低枯水位 54.77m,*蓄水后枯水位为 66.02m,枯水期一般在 1-3 月 ,洪水期在 7-9月。 从总量上看,项目区的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高出全国平均值,但由于年内和年际间分配很不均匀,缺水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旱灾严重。石灰岩地区地下水 较深 ,生产、生活用水水源不足,项目区尚有近一成农户存在饮水困难。水资源利用情况见表 1 4。 1.2 社会经济状况 1.2.1行政区划 项目区涉及 5个乡(镇), 58 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 9.1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35 万人,农业劳动力 3.03万人,人口密度 345人 km2。 1.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建设区土地总面积 265.73km2,其 中:生产用地 8415.10 hm2,生态用地 16938.00 hm2,居民及交 通用地 1220.00 hm2。 从现有的情况看,耕种坡地面积较大、有一定量的荒山荒坡和大量疏林幼林地存在,导致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详见表 1-5。 数量( 座)年供水量(10 4 m 3 )数量( 座)年供水量(10 4 m 3 )数量( 眼)年供水量(10 4 m 3 )数量( 口)年供水量(10 4 m 3 )长度(km)年供水量(10 4 m 3 )装机容量(KW)年供水量(10 4 m 3 )水田(亩)果园(亩)梯坪地(亩)人口(人)牲畜(头)合计1 6 0 . 0 0 133 6 7 . 2 2 # 8 . 2 2 5012 # 469 # 5 6 . 5 # # # # #水井小流域名称表1 - 4蓄水池(窖)* * * * 小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表水源情况输水管(渠) 抽水站 需要解决灌溉条件需解决生活用水水库 塘堰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1.2.3经济情况 2003年,项目区农村各业产值 8721.4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 4938.99万元,占农村总产值的 56.6%,林业产值为 103.99 万元,占农村总产值的 1.2%,牧业产值为 3676.49万元,占农村总产值的 42.2%,渔业总产值2.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95 元 。 粮食总产量 2429.8万 kg,人均产量 383kg。 *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 详见 表 1-6。 1.2.4农村基础设施情况 : 项目区,交通方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组组通公路,农民生活燃料多以煤炭、电为主,部分居民用上了沼气,基本上没有 完全 以柴草作生活燃料的农户;流域内 3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人畜饮水基本得到解决。农田灌溉用水缺乏, 60%的农田属望天田;农田施肥基本上以农家肥为主;农户种植业主要以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 2水土流失及防治状况 2.1水土流失 2.1.1水土流失现状 面积(hm 2 )占比例(%)面积(hm 2 )占比例(%)面积(hm 2 )占比例(%)面积(hm 2 )占比例(%)面积(hm 2 )占比例(%)* 26573 # 2 6 . 2 1 # # 2 1 3 . 3 0 # # # 4 6 2 . 8 2 6 . 6 5 3 5 . 7 0 0 . 5 1耕地 耕 地 坡 度 组 成面积(hm 2 )表1 - 5* * * 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表项目区 占土地面积(%)3 5 土地总面积 ( h m 2 )总面积 总产量 总面积 总产量 面积 年产量大牲畜猪 羊其他养殖水面面积产量(hm2) (t) (hm2) (t) (hm2) (t) (头) (头) (头) (hm2) (t)* 9483.19 24297.99 1160.64 1674.45 210.69 1637.00 475 61838 2411 54.00 879.00渔业* * * 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表项目区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经果林 牧业表1 - 6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面蚀为主。根据野调和土管局对土地详查资料表明,该项目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达 150.98km2,占 土地总面积 的56.8%,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47.73km2,占流失面积 31.6%; 中度流失面积 63.48 km2,占流失面积 42.0%; 强度流失面积 30.94km2,占流失面积21.1%; 极强度流失面积 6.16km2,占流失面积 4.1%; 剧烈流失面积 2.68km2, 占流失面积 1.8%。 土壤侵蚀模数 2511t/(km2.a)。由于项目区 交通条件的影响 ,山上 交通条件差, 人口稀少,人为生产破坏程度较轻, 植被较好,而山下地区 交通发达, 人口稠密,人为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 特别是低山河谷地带 ,中度、强度流失面积分布广, 且 流失严重。据调查,项目区大于 35 的陡坡面积占国土面 积 0.6%,其中大于 25 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 7.6%,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 2.1.2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成因 1、水土流失的危害 由于林草覆盖率的下降,蓄水能力减退,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山洪、干旱频繁发生,对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极大。 1991 年 8月 6日我县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诱发 了 14 处泥石流,直冲县城,导致 3 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亿多元。 1992 年 ,我县 江北的一次山洪暴发,罗溪、罗坪、平阳三处防洪河堤破坏严重,板桥河、羊乳山两座电站全部 被 冲毁,淹没 1500 余亩良田,损失粮食 22.5 万 kg,致使全县 900余处塘堰淤塞库容 80 多万 m3。 大量的面蚀,造成土壤中大量有机质随地表径流而流失,使之土壤肥力减退。据调查,项目区每年的流失泥沙总量高达 233.52 万 t,其中:悬移质 77.84 万 t,按土壤标准剖面养分含量计算,每年损失氮 0.22 万 t,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磷 0.06万 t,钾 3.45 万 t,以农耕地土壤 肥力下降最为明显,致使农业生产投入大,农业纯收入低。 2、水土流失的成因 ( 1)自然因素 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相对高差大,坡面长,地形破碎,地形坡度小于 5 的面积 占总面积 的 26.6%,而大于 25 的占 41.5%。地表 出 露岩石以石灰岩,紫色砂页岩为主,其中以石灰岩 发育的 成土母质,成土过程慢,平均 100 年才发育成 2cm 厚的土壤,因 保水、保土措施少, 耕作方式落后,集约化程度低, 水土流失较严重, 所以石化面积大,约为坡耕地面积的 20%左右。紫色砂页岩发育的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快,质地松软,易于风化,加上降雨集中 于 5 9月 ( 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60 80%) ,地面坡度大,坡面长,土层疏松, 土壤抗蚀性差, 加上降雨强度大,水力冲刷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 2)人为因素 2003年项目区人口密度 345人 km2, 三峡工程的兴建,部分移民后靠, 人口急剧增长,粮食、燃料、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迫使人们采取一切手段 增加和 扩大耕种面积,以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占耕地 60.3%的坡耕地中,坡度大于 25 的占 16.6%,致使改造梯田工程量大,投入高,退耕还林相对困难。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新城镇的建设、工矿弃渣等, 造成大量弃土弃渣乱堆乱倒,破坏了地表植被,也是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2.2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2.2.1水土保持现状 1、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现状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项目区从 50 年代中期修建坡改梯开始, 70 年代涌现出泉口、税家等先进公社开展大规模的坡改梯工程,到 1982年止为一个阶段,表现为以行政区为单元,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主的单一治理工作。 1983 年,我县被列入全国八片之一的葛洲坝库区,开始了国家投资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作, 1989 年至 2004 年,相继完成了长治 一、二、三、五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重点治 理使我县的山河面貌为之大为改观,生态环境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但由于大量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如三峡工程、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枝万铁路、沪蓉高速、兰杭高速、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征占了大量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了一方治理,多方占用的局面。水土保持观点淡薄,为大型开发建设让路,使区域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同时,由于 国家投资少,我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大,而且流失十分严重,虽然通过一、二、三、五期综合治理,在治理上采取先 易 后难的原则,因此,该项目区一直没有 纳 入长治工程治理的范围。 *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 措施现状 详见 表 2-2。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2、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现状 按照水利部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 *县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通知、 *县防治水土流失若干问题的决定、 *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关于划定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通告、关于划定禁止开垦陡坡地的通告及一系列规范化文件;同时,我县水保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机构健全,落实了 3名专职监察员,兼职人员 18 人,成立了县、镇、村、组四级监督管理网络体系; 1993 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先进执法试点 县,先后有 9人次获全国先进执法个人称号;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和三权一方案的管理,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 80%,审批率达 100%;水土保持两费收缴规范、效果良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了根本性转变,确保了治理成果。 2.2.2管理机构 我县成立由县长为主任、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主任,农、林、水保、财政、计划、旅游、土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委员会,按照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格局开展项目区的共同建设。 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专门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 *县水土保持局,下 设规划治理股、预防监督股、办公室 3个职能股室。二级事业单位 2个,即 *县水土保持观测试验站、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 *县沿渡河监测站。现有在岗职工 25 人,其中:高工 3人,工程师 3人,助理工程师 14 人。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 7人,专科 15人,中专 3人。技术力量雄厚,具备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丙级资格证,拥有较先进的测量测绘仪器和计算机等专业设备。在各重点治理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乡(镇)也分别成立了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和专门办事机构,形成了水土保持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能抓落实的组织管理网络体系。 2.2.3主要经验和 存在的问题 1、 *县自 1983年纳入全国 八片 *重点防治以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搞好流域治理的关键。 ( 2)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搞好流域治理的基础。 ( 3)强化措施、狠抓工程质量,是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的 前提。 ( 4)坚持治管结合、强化预防监督是治理效益充分发挥的保障。 ( 5)部门配合、合力 攻 坚,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治理水土流失,是加快治理速度和提高治理程度的有效措施。 ( 6)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充分利用,是发挥投资效益的关键。 2、存在的问题 ( 1)单位面积投资少,治理程度不高。 ( 2)治理措施配套不完善,治理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 3)水土保持执法力度不够。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3 项目建设任务及规模 3.1 项目建设的 指导思想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单位面积环境容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在防治战略上,突出区域特点,在措施布置上,结合项目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优化措施配置,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分类防治,因需施措;集约利用,强化保障;沟坡兼治,系统推进;生态辅助,严格保护 ;注重示范,加强监测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3.2 项目建设的 目标 一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 1、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3.17km2, 其中建设基本农田 568.21hm2, 植物防护 1304.33hm2,封禁治理 9844.61hm2, 25 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2、 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小型蓄排灌工程体系,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 。 二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实施治理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 , 林草植被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 80%以上,减沙效益达到 7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 力 开发替代能源建设, 发展以电代柴、以煤代柴,扩大太阳能的普及率, 加大沼气推广,力争达 50%以上,省柴灶推广率达 100%。动态监测替代能源建设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林草覆盖率提高 4 个百分点 。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三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基本农田达到或接近 0.07 hm2, 人均产粮稳定在 400kg 左右,实现粮食自给,人均经果林 达到 0.03hm2以上 ,人均纯收入增长 25%以上。 四 、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目标 ( 1)建立健全水 土流失监测网络, 5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结合遥感影像,分析项目区实施规划措施后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趋势 。 ( 2)监督执法工作全面达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要求 。 ( 3)以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审批为突破口,全面落实三权一方案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 90%以上,审批率 100%。 ( 4)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管护机制 。 ( 5)依法征收两费,力争使两费征收率达到 90%以上。 五 、 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目标 ( 1)建立信息管理中心和示范工程数据库,应用 RS、 GPS和 GIS进行项目 的建标、规划、设计与管理,提高防治工程的科技含量。 ( 2)逐步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好的治理模式和成果在同类型区推广,加快防治工程步伐。同时应用试验成果,对引种的碰柑、脐橙、黑李、核桃等优质经果林进行推广。 六 、 宣传工作目标 ( 1)规定每年的 6月为水土保持宣传月,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车、咨询台等各种形式宣传水土保持法规和水土保持先进的治理经验。 ( 2)以流域标志碑为龙头,以刷写宣传标语为重点,形成大范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围的宣传覆盖网络,将水保法规与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 3.3 治理类型区划分及小流域划 分 根据项目区的特点,结合地理位置、地貌 、 岩石类型 、流失 强度及所占比例 等条件,将项目区划分二个 水土流失 类型区,即 鄂西南中低山紫色砂页岩、石灰岩轻中度流失区 , 鄂西南中低山紫色砂页岩、石灰岩中强度流失区 。根据治理 的需要和 类型区划,我们将*等 6个小流域划为 鄂西南中低山紫色砂页岩、石灰岩轻中度流失区 ,其水土流失面 积为 89.25km2;将黄家沟、 *、水獭坪、水洞溪 等 4个小流域划分为鄂西南中低山紫色砂页岩、石灰岩中强度流失区 ,其水土流失面积为 61.73km2。 3.4 治理措施总体布局 在项目区选定 *为两个治理类型区的典型小流域,按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暂行规定等规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一、 洞子沟 小流域 : 洞子沟小流域 作为 鄂西南中低山紫色砂页岩、石灰岩轻中度流失区 典型小流域 , 是 项目区 *等6 个小流域 的代表 ,水土流失 较为 严重,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治理区群众的意愿,得出 代表小流域的 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为: (1)坡面治理工程78.44 hm2,其中 坡改梯 38.44hm2, 蓄水池 69 口,沟渠 4.08km,沉沙池142口,保土耕作 40.00hm2,作业道 3.73km,植物护埂 188.38km; (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塘堰整治 5座,溪沟整治 0.5km,谷坊 3座 ,拦砂坝 1座 ;(3)植物防护 153.64hm2,其中 经果林 49.88hm2,水土保持林 33.89hm2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种草 69.87hm2; (4)封禁治理 772.33hm2。 二、 黄家沟小流域: 黄家沟小流域作为 鄂西南中低山紫色砂页岩、石灰岩中强度流失区 典型小流域,是项目区 *、水獭坪、水洞溪等 4个小流域 的代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我们通过实地调 查和治理区群众的意愿,得出 代表小流域的 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为: (1)坡面治理工程 129.92 hm2,其中 坡改梯60.42hm2,蓄水池 64 口,沟渠 3.99km,沉沙池 99 口,保土耕作 69.50hm2,作业道 3.99km,植物护埂 70.26km; (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塘堰整治 5座,溪沟整治 0.5km,谷坊 10 座 ,拦砂坝 2座 ;(3)植物防护 83.70hm2,其中 经果林 34.07hm2,水土保持林 40.69hm2,种草 8.94hm2; (4)封禁治理981.70hm2。 依据上述小流域初步设计结果,提出项目区水土 流失治理的方向、布局和措施配置为: ( 1)对 5 25土层深厚、距离村庄近的坡耕地实行坡改梯,大力兴建高标准基本农田,配套蓄水池、沟渠、沉沙池、田间作业道路等坡面水系,整修溪沟、塘堰和兴建拦沙坝、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条件,改广种薄收为稳产高产,提高粮食单产。 ( 2)对 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划为生态用地,促进生态平衡。在现有的荒山荒坡上营造水保林,减轻坡面径流冲刷,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对疏 林、 幼林地 和草 地实行封育治理。 ( 3)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栽植适合当地气候的坚果、茶叶 等经济果木林,增加和改变项目区农民收入结构。 ( 4)建设拦沙坝、谷坊和整治溪沟 塘堰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拦蓄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地表径流, 抬高 侵蚀 基准 坡面。 ( 5)配套建设农村替代能源、作业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土地利用现状调整 为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状况,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永续利用,根据黄家沟、洞子沟两条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调整结果,整个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应在优先保证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 (白柚、柑桔 ) 经济林,在不 断提高生产用地产出率的基础上保护和扩大生态用地。其土地利用调整重点是: 1、按照人均 1.5亩基本农田和产业发展用地的标准,通过坡 面整治使坡耕地由 4148.75hm2下 调到 2657.33hm2,在产业用地上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林,使经果林面积由 1531.65hm2提高 到 1841.17 hm2,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生产用地面积由现在的 8415.08hm2下 调到 7805.22 hm2。 2、扭转生态环境现状,对现有荒山荒坡和大于 25 度的陡坡地以及疏幼林采取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封禁管育等措施,增加植被, 使生态用地由 16937.93hm2提高 到 17482.76 hm2。 3.6 建设任务和规模 根据项目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的成果,结合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最终确定 *项目区建设任务如下: 5 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3.17km2, (1)坡耕地整治工程 568.21 hm2, 其中 石坎 坡改梯 471.17hm2, 蓄水池(窖) 796 口 , 溪沟整治 5.00km,沉沙池 1390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口 , 保土耕作 600.25hm2, 植物护埂 1629.44km; (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塘堰整治 50 座,溪沟整治 5km,谷坊 58 座 ,拦砂 坝 14 座 ;(3)植物防护1304.34hm2, 其中 经果林 333.00hm2,水土保持林 324.07hm2,种草647.26hm2; (4)辅助措施 600 口,其中沼气池 400 口,省柴灶 200 口; (5)封禁治理 9844.61hm2。 完成水土流失监测网络、仪器设备配备及站点建设;完成水土保持科技培训场所及设备配备 , 对项目区内小流域开展必要的监测与评价。 4 防治措施方案和设计要点 4.1 预防监督方案 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管理, 有效防治项目区人为水土流失有 着及其重要作用。 第一, 是建立和完善预防监督体系, 县 设立 了水土保持监督站,项目区每个乡、镇配备专职或兼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员 1 3人,各村聘任管护员或联络员 1 2人,并做到职责明确,措施具体,监督到位; 第二, 是确定预防监督的主要内容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草植被不受破坏,禁止随意倾倒弃土,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对水土流失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并定期公告等;第三,预防监督方法:定期或经常性对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巡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剧,查处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使用 监测 仪器设备 监测 项目区水土流失变化。 预防监督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宣 传教育工作,将水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全民水保意识,把水土保持工作变成项目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强化监督和检查,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三是搞好制度建设, 宣传好 各级政府制订的 法规和 规范性文件 ; 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本村关于水土保持的村规民约,做到有章可循,令行禁止。 4.2 监测方案 水土流失监测的目的在于探求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原因,监测水土流失各相关因子在水土流失中定量关系,寻求能够有效保持水土,提高耕地地力、产量和经济收益,促进 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监测机构网络 监测机构由 1个县水土保持监测站,每条治理小流域 10 个典型农户共 100 个典型农户,黄家沟小流域设 1个监测小区,洞子沟、红沙河小流域 2个样方观测点,从而形成覆盖全项目区的监测网络。监测站设在县水土保持局,承担相应的数据分析。 二、监测对象 1、 水土流失 因子 :包括 坡长、坡度、土壤、植被覆盖、降雨等。 2、治理措施工程效益:包括坡面整治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植物防护、辅助措施以及封育治理等工程措施所产生的效益。 3、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4、项目区气候:水资源等变化情况 三、监测内容 项目区的监测主要有两个内容:实施性监测和效益监测。项目实施性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梯田、谷坊、拦沙坝、塘堰、蓄水池、坡面沟渠、水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保林、经果林、植物篱、田间作业道等工程内容实施与工程质量等。对项目建设的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进度、质量标准、数量以及技术服务工作的实际效果 、各项治理措施的效益、生产用地中坡面流失变化、 农户收益、,典型地块变化以及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 四、监测实施方案 针对项目区内治理措施类别。效益类别监测: (一)措施、质量、进度监测。(二)蓄水保土效益监测。按 国家规范,利用现有的 气象站、 *水文站、泥石流监测点以及将小区监测点, 对 坡改梯 、 经济林、水保林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措施地域与未布设措施的同类地域对比,进行各单项措施保水保土效益监测。(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监测。在项目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100 户典型农户,进行跟踪监测对比,监测内容为人均产粮、经济收入 及结构变化 、支出和人均纯收入。(四)生态效益环境监测。对土壤的水、肥及理化性状抽样化验分析,对项目区内水资源定点、定时取样化验分析,对降雨、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进行观测。 五 、技术支持 运用 RS、 GIS、 GPS 技术,动态定性、定量分析项目区水土流失变化。 4.3 治理措施设计 4.3.1 坡面水土整治工程 一、 坡改梯 1、布设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综合配套,优化配置。 选择地面坡度在 8 20之间,土层厚度大于 50cm,土质较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好,距村庄较近,交通方便,便于经营管理的地块布设。 梯田的田坎应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做到田面平整 。 (4)梯田田坎的建筑材料根据当地土质和石料情况而定,以确保田坎稳定、尽可能降低造价为原则。当土壤粘性适宜、无建筑材料的,应选择修建土坎;土质 含砂量高、土层薄、而石料就近无法满足时,则不能修建坡改梯;建筑材料丰富、运距较近,可选用石坎,修建石坎坡改梯。土坎必须护埂,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 2、设计标准 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达 1118mm,流域内土 、石 坎梯田的防御标准为 10 年一遇 3 6 小时最大降雨量,截水沟、排洪沟、蓄水池等防御暴雨标准为 10 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降雨量。 3、断面设计 按 *省暴雨径流梯坪地埂高按 10 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量进行设计,保证此降雨标准不漫埂查算图表及图集提供的数据, 项目区 10 年一 遇 24小时暴雨为 146mm,初损 10mm,入渗 1.5mm计。 资质证号设计证号设计制图校核图号比例 日期巴 东 县 水 土 保 持 局核定审查 水 土 保 持 部 分初 步 设 计 阶 段1 、 标 注 尺 寸 单 位 :2 、 此 图 为 地 面 坡 度 为 2 0 , 田 面 宽 度 为 5 . 0时的石坎坡改梯田的典型设计图。3 、 比 例 1 : 5说明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1)形式: 土、 石坎水平梯田; (2)埂坎: 土坎梯田 :蓄水埂高 0.20m、顶宽 0.3m,内、外坡比约 1:0.5-1.0,坎高 1.0-1.5m 左右; 石 坎梯田 :顶宽 0.3m, 底 宽 0.5-1.0m,田坎侧坡 85 ,石坎高 1.0-2.0m; (3)布设:沿水平线顺山坡地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宽度 5m以上; (4)土层:活土层厚 0.5m以上; (5)配套工程:道路,从坡脚到坡顶的路面宽 1.0m、比降 15%,道路因地制宜布置。 4、施工要求 (1)测量定线 梯田的定线包括选基线、地坎线和挖填分界线 选基线:选定地坎线之前,首先要定出一条能控制整个坡面的基线。其方法是先进行实地踏 勘 ,测量地面坡度,然后根据规划设计适宜的梯田高度和田面宽度,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确定埂坎的基点。开挖方开挖方回填方原地面线说明 : 1 、 标 注 尺 寸 单 位 :2 、 此 图 为 地 面 坡 度 为 1 5 , 田 面 宽 度 为 5时的土坎坡改梯田的典型设计图。3 、 坡 改 梯 埂 坎 采 用 新银合欢护埂。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一般在坡度基本一致的坡面上,基线放在坡面中央,以便向两边定线。在坡度不均匀的坡面上,基线放到最陡的部位,以免出现田面过窄的现象。 测定地坎线:根据所划基线,按照规划用经伟仪或水准仪再在实地划出埂坎线。 定挖填分界线:确定埂坎线之后,定开挖线的目的是使挖填方能比较平衡,从而节约 劳力和机械功能。因此,施工前必须进行土方的平衡计算,在图面上求出挖填分界线,然后通过测量放到实地中去。 (2)修筑埂坎 在施工时沿田坎开挖线,按所修田坎的高度和宽度要求,将山坡上的表层土壤清理干净,使之出现底土层,然后将埂坎整修成倒坡形式,倒坡平台一般宽 0.5m 0.8m。对松土过厚、难以清到坚硬底土层的基础处理,要在适当加深的基础上,再进行夯实和其他加固处理。 (3)田面平整 采用中间堆土法。中间堆土法即把已定线的每台梯田从上到下划为三段,将上下挖填部位的表土全部堆 放在中间,然后开槽筑埂坎,先下切上垫, 里 切外垫,田面平整后,深翻生土部位,并将中间堆放的表土均匀铺盖在生土上。 5、管护要求 水平梯田的利用与管理应重点抓好生土熟化、田坎养护和利用,具体措施如下 : (1)增施厩肥、绿肥等有机肥及氮磷复合化肥,选种适生作物或套种绿肥,并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梯田生产力。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2)汛前、雨后及时维护,发现梯田有冲塌、下沉、裂缝、鼠洞等现象及时进行维修。 (3)根据当地情况,在土坎梯田的地埂上,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或草本植物,维护田坎稳定,增加经济收入。 二、 坡面水系 (一 )蓄水池 1、布设 原则 蓄水池一般布设在坡面局部低洼处,要求有一定的承雨面积,并与 田间 排水沟和沉沙池相连,以蓄积坡面径流,用于农作物、经果林的灌溉。 2、设计要求 蓄水池的大小按每亩用水量 1-2m3 设计,并有足够的承雨面积,保证正常蓄水的需要。根据流域实际,采用 矩形 浆砌 块石 蓄水池,容积一般在 30m3/个 ,蓄水池 断面为:长 5m,宽 3 m,深 2 m。在 进水口上 ,应修建沉沙 池沉积 泥沙。蓄 水池的典型设计断面图如图所示。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二 )坡面沟、渠 坡面沟渠的功能作用是拦截坡面径流、引水灌溉,排除多余来水、防止冲刷,减少泥沙下池,保护坡脚农 田,巩固和保护治坡成果。 (一)设计标准 根据水土保持国家标准 GB/T16453 1 16453 2 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排水引水工程的规定是:防御暴雨标准按 10 年一遇 24 h 最大降雨量设计。 (二)设计原则 ( 1)坡面沟渠工程应与梯田、耕作道路、沉沙蓄水工程同时规划,并以沟渠、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工程,形成完整的防御、利用体系。 ( 2)防治对象为坡改梯、经果林为主的坡面,根据降雨和汇流面积布设排水沟。 ( 3)梯田区域内承接背沟两端的排水沟,垂直于等高线布设,并 与梯田两端的作业道路一致,呈路边沟;土质排水沟应分段设置跌水,一般蓄水池平面图 - - 剖 面 图砼M 7 . 5 浆 砌 块 石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以每台梯面宽为水平段,每台梯坎高为一级跌水,在跌水处做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等防冲消能措施。 ( 4)主排水沟一般垂直于等高线,并作好跌水消能和防冲措施。 (三)断面设计 由明渠均匀流公式: RiACQ , 排水沟断面面积( A): 式中 :A 排水沟断面面积 , m2; Q 排水沟设计最大流量 , m3/s; C 谢才系数; R 水力半径; I 排水沟比降。 用 KFiQ 278.0 求流量 式中: Q 最大清水洪峰流量, m3/s k 径流系数 (在 0.6 0.9中选取 ),取 k=0.64 i 平均 1h降雨强度, mm/h F 山坡集水面积, km2 R 值的计算:AR式中 : 排水沟断面湿周, m。 谢才公式 :611 RnC 式中: n 糙率,石质排水沟一般取 0.025左右。 通过计算,排水沟的断面尺寸为: 40cm 50cm。 排水沟典型断面 详见作业道及排水沟断面示意图: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四)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放样 ( 1)选线定线 选线定线首先要了解设计规格和质量要求;其次要注意避开滑坡体、坡积物、危岩、外斜岩层、地面裂缝以及泥石流沟等,否则会造成沟渠垮塌或降低排水功能。 ( 2)施工测量 (1)野外工作。用水准仪、皮尺、测钎等工具,对选定好的线路进行纵、横断面测量,作好记录并钉好里程中桩,里程中桩一般 10-20m 一个,地形复杂的应适当加密。 (2)室内工作。 纵断面图 绘制是根据野外观测成果,以沟渠中心线上各桩号的水平距离为横坐标,以相应的高程为纵坐标;在坐标图上先绘出沟渠中心线各桩号的地面高程,联结成地面线;根据设计比降逐段绘出沟底线,最后根据设计洪水水位推算结果,由沟底向上绘制最高水位线。 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纵断面图的桩号通常从沟渠的出口处计算,图上应注明桩号、地面高程、设计水位、沟底及沟顶高程、沟渠比降、挖填深度或高度等,以便计算土石方量与施工放样。 采用套断面法计算每个桩号的应挖、填面积。即在各中心桩横断面图上,用横断面图相同比例剪成的沟渠设计标准断面硬纸片,根据设计高程,中线对 中桩套上去,便可得出沟渠标准断面内坡线(挖方沟渠)或外坡线(填方沟渠)与地面线的交点。量出交点距中心桩的水平距离,并列表记载,然后用计算机计算各桩号应挖、应填面积。 将横断面上的渠底宽度、设计边坡线的水平距离、堤顶宽度、堤顶外边坡线的水平距离相加,即为开边线。 ( 3)施工放样 检查中桩。 横断面放样。 弯道敷设。沟渠的转弯部位应用规则、光滑的曲线连结,使水流顺畅,不致冲 刷 凹岸,影响流速及其过水能力。 2、沟渠开挖 ( 1)挖土方 沟渠挖土方应由中心向外,先深后宽,分块分层开挖。 挖到设计深度前,应先 挖够深度,再挖够渠底宽度,最后才进行修坡。 沟渠的边坡不得有显著的凹凸现象,在同一个设计标准断面中,各桩号的渠底边线、堤顶线连起来应成一条直线,在弯道处应为一规律的曲线。 分段开挖的交界处宜挖沟为界,不得留埂子,避免前后段底坡不一知识水坝(豆丁网 pologoogle)倾心为您整理(双击删除) 致;应注意保留中心桩,以便随时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