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测报质量考核办法.doc_第1页
地面测报质量考核办法.doc_第2页
地面测报质量考核办法.doc_第3页
地面测报质量考核办法.doc_第4页
地面测报质量考核办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面测报质量考核办法一、目的和要求质量考核的目的在于了解台站及测报人员的测报质量情况,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促进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水平和业务质量的提高。质量考核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照本办法进行考核,严禁弄虚作假。二、考核范围1、气象观测:中国气象局规定的各定时观测和省气象局增加的其他不发报观测,以及规定守班时段内的天气现象记录。2、各类气象电报:包括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规定的各类气象电报。3、各类气象报表(包括微机编制的报表)。三、对测报人员的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1、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伪造指根本没有进行观测,凭空捏造的记录或电报;涂改是指为掩盖错情而将观测记录、电报涂改,致使记录失真,每发生一次算15个错情。2、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观测簿、自记纸一张或一页以上),每发生一次算15个错情(包括阴天全天无日照丢失日照自记纸或漏换日照自记纸)。3、缺测:某次定时观测(含加密观测)全部未进行并在正点后一小时(基准站正点后10分钟)内未进行补测,每发生一次算10个错情。4、缺报:漏发整份电报(地面天气报、危险天气报、危险天气解除报、航空报、重要天气报、气象旬月报、气候月报及天气加密报、雨量报、台风加密报等),或错发电报挂号、地点、区站号,并在规定时限内(见附表)未补发更正报者,每发生一次,天气报、危险报算10个错情,其他报算5个错情。 5、早测:即不按规定时间,提前进行观测。每早测一次算2个错情。6、迟测:全部项目在(三)3规定时间内进行补测为迟测,迟测一次算2个错情。 因人为原因(如抽烟、烧荒等)引起的火烧观测场(及周围)草,每发生一次算15个错情。对于伪造、涂改、丢失原始记录、火烧观测场(及周围)草等,系严重违反测报纪律的行为,对当事者应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危害大小、本人态度等情况,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7、观测错情包括以下内容:(1)目测错情:经集体或上级业务部门检查,确定有明显差错的,错一项算1个错情。(2)器测错情:各类仪表读数有错,每读错一项,算1个错情。(3)自记纸读数:各种自记纸的读数达到下列误差的各算一个错情。项目气压计温度计温度计雨量计日照算错标准0.5hPa0.52%0.3mm一天感光迹线大于铅笔线0.2小时项目风向风速注明算错标准1个方位风速7.0米/秒时,0.3米/秒风速7.0米/秒时,V10%小于上述规定虽不算错,但须改正误差(4)漏测项目:某项或某几项漏测,每漏测一项算一个错情。最多不超过5个。(5)自记中断。在守班时间内自记记录中断,中断记录每满一小时0.1个错情,每影响正点记录(以作的时间记号为准,温、湿、压45分60分,雨量正点前15分正点后10分时段内无记录者)一次算1个错情。雨量自记在无降水过程中,中断记录者不计算错情。 “正点”的含义:对压、温、湿自记是02、08、14、20时四次定时观测; 风自记每天是24小时定时记录,每影响一个定时记录(含不正常),算0.1个错情。若中断记录时段又影响极值者,每次算1个错情; 雨量自记在有降水时,记录中断(含虹吸管滴水拉平线)每影响一个小时自记降水量,算0.1个错情。如中断记录时段又影响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挑取者,每次1个错情(该项错情统一记在每年三月份,但如影响连续“百班”、“250班”无错情时,应按发生中断的实际日期计算。无降水时,记录中断不计错情)。“中断记录每满一小时”是指自记记录连续(不是几处间断累加)中断满一小时。此类错情与影响正点记录(日极值)的错情不重复计算; 自记记录不正常者与影响正点记录的错情不重复计算。 自记记录不正常,因观测员责任心不强或操作不当,造成自记记录值失真,已不能作为正常记录使用者,应与记录中断等同看待,无论是否用实测记录代替,均应统计错情,列入质量考核。自记记录不正常,如因仪器质量原因,使自记记录中断,观测员已按时巡视仪器,发现及时,并采取了修理和补救措施(实测值代),可不计错情。(6)查算错情。在查算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按气象要素为单位,每次每个要素算1个错情,但影响错不统计错情。(7)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进行观测操作和进行仪器检查维护,每出现一次算1个错情,如:不按规范规定换湿球纱布、自记纸、安装地温表等等。 8、发报错情,包括以下内容:(1)多发报:多发单位或多发次数,按多发几个单位或几次计算错情,每多发一个单位(次)算0.1个错情。航空报应发“00000”时,按实况编报也只算0.1个错情;(2)过时报:各类气象报超过规定发报时间(但未达到缺报时限)的均作为过时报。天气报、危险天气报每发生一次算2个错情,其他报发生一次算1个错情;(3)编发电报(含更正报)中的错情:包括编错、漏组、多组、倒组、传递错等,按组数计算错情个数,最多不超过5个错情;错发指示码或报类指示组各算1个错情;一份电报同时发往几个单位,每漏发一个单位,算1个错情。同文电报有错,只按一份电报计算错情个数;(4)各类气象报,若编报有错,在规定过时报的时限内拍发了更正报者,每一份报只算0.5个错情。(5)如危险天气出现短暂,观测值班员大意,使“危险天气通报”和“解除报”均未按时发出,只要在过时报时段内发现,2份报可以同时发出,并按过时报统计电码错情。 各类地面气象报正点或过时的时限报 类正点时间过时时间更正报地面天气报HH+3或HH+6HH+3-HH+45HH+6-HH+45可发更正报补充地面天气报同上同上同上船舶天气报HH+5HH+5HH+45可发更正报航空天气报热带气旋加密观测报HH+00HH-HH+10不发更正报危险天气报HH+5(HH+5)-下次正点航空报同上危险天气解除报HH+20-HH+25(HH+25)-下次正点航空报之前同上地面气候月报每月4日09:00当日09:00-15:00可发更正报气象旬月报旬末次日03:00旬末次日03:00-09:00可发更正报重要天气报HH+10(HH+10)-HH+120不发更正报雨量报同地面天气报同地面天气报可发更正报天气加密报同地面天气报同地面天气报可发更正报水利秘密消息(水利部门)HH+30(HH+30)-6小时以内可发更正报注:1、HH表示观测时次的正点或天气达到标准时间,HH+XX表示交发完毕时间。2、航空天气报、热带气旋加密观测报、危险天气报、危险天气解除报和重要天气报不发更正报。3、水秘密消息的错情只在质量报告表备注栏注明错情数和水秘密消息重大错情的责任人,作为考核“百班”、“250班”的依据,该错情数不列入质量报告表中的“错情数”栏统计。 4、 通过分组交换网传报,另加8分钟的传报时间。10、其他:凡不影响测报质量,但未按规定填写或填写错误的项目,如:观测簿、月报表、年报表封面各项、封里年、月、日,计算项目中其结果正确而过程有误、未点或多点小数点、自记纸换上、换下纸时未注明时间或错对时间等,错漏一项算0.1个错情。 11、在错情统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各次定时观测同时又编发天气报、补充地面天气报、航空报和危险报等,如因缺测或观测、查算有误而造成缺报或编报有错情者,除统计缺测或观测查算错情外,还应计算缺报或编报错情。 “各次定时观测”,对国家基准气候站是24次定时,非基准站是02、08、14、20时四次或三次(无02时)定时观测。(2)非定时观测中因缺测或观测、查算有误而造成缺报或编报有错情者,只计算缺报或编报错,不计算缺测或观测查算的错情。(3)下一班对上一班的记录、报表抄算或编报错情等未校出而被第三者、预审员或检查员发现的,校对者和上一班各算错情的一半。四、基数和计算方法1、为使测报质量考核有相对的比较,规定各项工作基数如下:观测和发报的基数项 目基 数一、每一次定时观测(不含补充观测,但包含本省规定的不发报的正点观测,如加密观测等)1.0夜间不守班,02时的各要素订正1.0E-601B型蒸发观测,电线积冰每一次观测0.5每张自记纸换纸和挑取极值(除风自记外)0.5日照自记纸记录整理0.5雨量自记纸记录整理1.0风自记纸记录整理(含EN型风向风速处理仪的记录)2.0压、温、湿自记纸24小时记录整理时,每张(与换纸和挑极值不重复计算基数)2.0数据输入基准站输入一天的记录4.0其他站输入一天的记录1.5数据输入校对基准站校对一天的记录2.0其他站校对一天的记录0.8守班基数基准站每 天3.0基本站每 天2.0一般站每 天1.0若月末集中输入全月数据,基数日基数全月天数标准雨量观测,每次1.0一、编制逐日气表底本(包括抄录、校对、初算、复算)基 准 站3.0其 他 站0.5二、每一份 电报(包括水秘密消息)天气报、加密报2.0航危报1.2气候月报0-2段2.00-4段5.0其 他1.0三、酸雨观测及报表一次测定1.0一次校对0.5酸雨报表底本初算5.0酸雨报表底本复算2.0酸雨报表上报本抄录每本2.0酸雨报表上报本校对每本1.0各种气象记录报表的基数项 目初 算复 算输入记带(盘)或抄录一份校对一份一、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基本内容24.013.024.013.0机制报表封面封底5.02.5机制报表统计值抄入底本基准站10.06.0基本站、一般站4.02.0有曲管地温(包括40 cm)观测8.04.08.04.0有直管地温(80,160,320)观测0.50.40.50.4有电线结冰观测2.00.72.00.7有冻土观测0.40.20.40.2有积雪和雪压观测0.20.10.20.1有降水自记仪器记录4.02.54.02.5有风的自记仪器记录5.53.05.53.0海平面气压1.20.61.20.4二、有温、压、湿自记记录报表(气表-2)每份3.02.03.02.0三、气表-192.01.0四、年报表(气表-21)20.010.020.010.0五、气表-1(基准) 基本内容125.065.0125.065.0六、气表-21(基准)30.016.030.016.0各种气象记录报表预审工作基数项 目基 数基本(一般)站气表基本内容74.0有曲管地温(含40cm)24.0有直管地温(含80,160,320cm)1.8有电线积冰5.4有冻土1.2有积雪和雪压0.6有降水自记记录13.0有风的自记记录17.0有海平面气压3.6基准站气表1全部内容380.0基本(一般)站气表2160.0基准站气表2192.02、测报工作基数说明(1)同文电报发给两个或以上单位的,每多发一个单位,一份报加0.1个基数。(2)编制报表底本(包括抄录、校对、初算、复算),每天合0.5个基数,基准站每天为3.0个基数。(3)各种气象记录报表的基数中属于季节性的项目,如:电线积冰、冻土、积雪和雪压等,凡这类基数的计算均以月为单位,某月如有出现就计算基数,没有出现就不计算基数。(4)日照、雨量自记在使用期间不论有无日照、降水,均给基数。(5)周转自记纸按天计算工作基数。(6)计算压、温、湿、风每一张自记纸记录整理基数的,不能再计算每一张自记纸(压、温、湿、风)换纸和挑取极值的基数。(7)上一年内的错情在本年度中没有被发现,当下一年度中被发现时,则在下一年度发现错情的月份中合并统计。(8)预审基数仅参加“百班”、“250班”的统计,不参加质量考核。(9)凡采用计算机编制气表的台站,由于不进行初算、复算、抄录付本。因此,也就不计算这些项目的基数,而只统计封面和封底抄录、校对、统计值抄入底本的基数。3、测报错情及错情比的计算:(1)台站(组)应分别登记个人和站(组)的错情及工作基数。(2)观测、发报、报表的错情和工作基数应分别统计。(3)个人或站的测报错情比,是各项测报错情数与其对应的工作基数的比值。观测、发报、报表除分别统计其错情比外,还应统计其综合错情比。(4)测报错情比以千分率表示,千分率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计算公式是:注:每观测一次平均约有60项次,错情计算中,每次观测(或发报)定为一个工作基数。据此,各类报表也按平均60项次为一个基数,对外宣传时,为了便于社会理解测报质量,也可按此比例将基数换算为工作项次。若计算测报准确率(百分率、千分率或万分率),其公式为:五、台站(组)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1、台站(组)的测报错情,应是本站(组)无法更正的出站错情,它包括:(1)伪造、涂改、丢毁记录、缺测、缺报、早迟测等重大错情发生次数及折算的错情数;(2)各种发报错情;(3)个人观测错情在站内未被查出纠正,在省气象局发质量通报前被上级部门查出的错情(包括业务检查、资料审核、“百班”、“250班”验收中及组织集审、普查时发现的观测、发报错情,何时发现就统计在发现时的月份内,但验收“百班”、“250班”时,应按出错的实际日期计算),或站内虽查出又无法纠正的错情,如漏测,自记记录中断及违反操作规程等; 2、台站测报工作基数,是全站测报员观测、发报工作基数之和。 3、台站(组)的测报错情比计算见(四)、3、(3)、(4)所述。六、台站(组)报表出站质量情况由上级审核部门查审后评价和公布七、填报规定 1、测报质量考核应按统一表格填报。2、气象台站每月向地市业务管理部门填报全站(组)和个人的月报质量考核报表,于次月十日以前寄出。 地市业务管理部门向省气象局填报全地区和各站(组)的质量考核报表,每年7月和次年1月分别报送全市(区)所属台站上半年和全年的地面测报质量(加盖公章)。3、省气象局每年向中国气象局填报一次本省测报质量情况。上报的时间是,在每年的二月二十五日前寄出。为此,各地市局应在每年1月底以前向省局报送全年测报质量。 4、全国每年公布一次全年度地面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