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地球表面形态同步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2.2地球表面形态同步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2.2地球表面形态同步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2.2地球表面形态同步训练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1.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 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解析:图示表明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错动,形成断层(丙);而丁为遭受外力侵蚀后的地貌。答案:d读“地貌景观图”,完成第23题。2.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第2题,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断层是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也属于内力作用。第3题,石林为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而成,以化学作用为主;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答案:2.d3.c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第45题。4.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b.c.d.5.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解析:第4题,注意理解“岩层的埋藏深度”,需要自己画出该沉积岩层的实际埋藏剖面图,如下图所示。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中筛选出符合题意。处为向斜成谷;处为断层成谷。第5题,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应是断裂下降。答案:4.d5.c我国各省区的突出特点往往以苍劲的对联形式呈现。如“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石林自有高才生,群峰拔地”。据此完成第67题。6.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最可能多见于()a.地b.地c.地d.地7.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哪种外力作用?()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解析:第6题,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多见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第7题,石林等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溶蚀为侵蚀的一种。答案:6.b7.b8.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滩涂上开展种植红树林、修建堤防等活动的目的是()a.减小海浪对滩涂、海岸的侵蚀b.增加木材产量c.阻止台风深入d.增加入海径流量解析: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强烈,会导致海岸线倒退,致使滩涂面积减小,削减生产、生活用地,这在人口密集地区影响尤为严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多地少,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故种植红树林、修建堤防,削弱海水侵蚀。答案:a9.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处的地形属山地。(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字)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解析:本题以“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对地质构造的判断能力及地质构造对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意义。背斜在构造上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图示中处与此相符,背斜成谷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处为向斜,在构造上表现为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处为地垒,为岩块断裂上升。地层中最佳储水构造为向斜,即处。答案:(1)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块状(2)绘图略(注意内侧箭头向上,外侧箭头向下)(3)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10.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a.长江三峡;b.楼兰古城;c.天山一号冰川;d.西北“魔鬼城”;e.“鱼米之乡”;f.“黄土高坡”。(2)请你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a,b,c,d,e,f。(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的具体名称。是,是,是。(4)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图为流水侵蚀而形成的长江三峡;b图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我国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符合这种地貌;c图为分布在干旱地区的风力沉积地貌沙丘,我国的楼兰古城就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d图是冰川地貌,为冰斗,为角峰,为冰川运动中侵蚀而成的“u”型谷;e图是我国典型的黄土沟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f图是风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