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1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2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3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4页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逐点突破情感类鉴赏题的三个常考角度学生用书p88诗歌是抒情的艺术,鉴赏诗歌的情感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常见的考查角度有三:体会情感类型;分析情感变化;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一、体会情感类型1(2014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我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答案: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2(201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我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以隐居为乐,不再让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提示:抓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愁”“怨”“喜”“悲”之类。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上词中的“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抓住诗歌的题目和注释等。二、分析情感变化3(2014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我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要在文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古戍 刘基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注。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云垂草, 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注】笳:号角。本诗后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我的理解】解析:最后两联描绘的景象可抓住“天迥”“江空”和“荒草”“白雪”“黄沙”概括出荒凉之气。诗人的情感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前途的忧心,但并不绝望,“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又显示出一丝坚韧与希望。答案: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怎样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提示:首先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切分诗歌的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穿起来,大致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波动情况,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三、评价观点态度5(2014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我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诗人的热情,从而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诗人虽远在天涯(海南)却不必有伤怀之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皙言志的典故,借曾皙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感受。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2014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我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理解词人的情感。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如果写“悲”就要抓住“卷帘尽放春愁去”的忧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的孤独,“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香”的惊喜,“梨花雨”的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答案:(示例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3)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提示:体悟要深入。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乃至标题、注释、背景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分析要细致。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三要避免用今人的眼光苛求古人。重难特训学会多维度鉴赏评价学生用书p89一、评内容主旨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对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解析:这首词可以多角度解读,不同的角度抒发的情感不同,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角度,解读内容,得出自己的看法。答案:(示例1)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示例2)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示例3)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二、评思想观点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注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解析:这首诗写了范成大居住环境的幽静,无人打扰,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这是确定的。但对于“人不到”三字,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答案:(示例1)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示例2)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三、评情感态度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词人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答:解析:解答此题,要把握两人强调的侧重点。范成大的这首词是说“相逢草草”后离别时刻的伤感,而秦观强调的是“若是久长时”。据此可答。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四、评矛盾处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家乡已无兵马战乱,但归家之路仍愁绪万千。愁是因为战争。诗人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突出了诗人对战争留下的悲痛及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寻找规律把握古诗中情感需五个“关注”学生用书p90解答有关诗歌的思想情感类的题目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关注诗歌的标题。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题目的“要害”。如:杜甫水槛遣心、马戴灞上秋居、司空曙江村即事、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等,题目似乎显露着情感。2关注作者的背景。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如:2014年江西卷明确要求“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关注诗中的意象。抓住诗歌的意象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体现的情调、表现出的意义和感染作用,就能准确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梅、兰、菊,常比喻高洁的情操;石、竹常比喻坚韧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4关注诗歌的题材。不同题材的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不同,虽然相同题材的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情感与题材很多情况下具有关联性。如: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等等。有些题材其实就是情感的暗示。5关注注释的作用。命题者之所以给注释,就是为了给考生一些提示: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再如2014年江西卷的两个注释“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对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有重要作用。【考场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注 虞集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注】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答:【答卷抽样】这首诗表达了亡国之悲,“江山信美非吾土”加重了这种沉痛的情感。(2分)【失分原因】考生没有关注标题、注释和意象。在解答此题时,要抓住诗歌题目中的关键词“改元”和“寒食”“示弟及诸子侄”分析情感。本诗的情感是复杂的,不仅是“亡国之悲”,诗歌下面的注释也补充解释了这一点。【解答规范】1审准题目,题目有两问,一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是“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依照答题思路,从诗歌的标题、背景、意象、题材和注释等角度,分析诗歌的情感。特别是抓住诗歌题目中的关键词“改元”和“寒食”“示弟及诸子侄”,结合注解,可知其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流离之苦,思乡之悲,也有怀念故国之痛,还有教育子侄勿忘故土之情。3组织语言,规范作答。答案:这首诗表面上是教育子侄们不要忘记祖宗故土,表现了殷切的思乡之情,但字里行间又处处婉曲地流露出兴亡之感。“江山信美非吾土”,面对大好河山,作者突然意识到这已不再是宋朝的天下,亡国之隐痛顿时涌上心头。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二首(其一) 李贺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注】李贺写此诗时,因不得举进士而赋闲在昌谷家中。长卿:司马相如的字。司马相如在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武帝时拜孝文园令,都是闲职,与他的才华、抱负极不相称。后来他弃官而去,闲居茂陵家中。一简书:汉武帝在司马相如去世后才把他的封禅书奉为至宝,躬行实践。(1)“惟留一简书”中的“惟”字有何表达效果?答:解析:此题鉴赏诗歌中虚词的妙用,可从“惟”的含义和表露的情感角度综合分析。答案:一个“惟”字表明满腹经纶的司马相如,其全部才华只体现在一篇封禅书上,反映了司马相如生前的落寞,批判了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行为。(2)本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从诗歌后面的注释看,李贺是借司马相如的不得志来表达自己的“不得举进士而赋闲”,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手法应为用典。答案:用典。诗人借咏司马相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2(2015肇庆市毕业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注 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答:解析:上片中选用的意象有落花、飞絮、垂柳等。描绘的图景是暮春时的西湖景象。结合意象略加分析即可。答案: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了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意趣。(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答:解析:这首词表面写暮春西湖“群芳过后”的景象,联系注释“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可以知道虚写的是人生的繁华过后的略有寂寞又略有清闲的心情。符合这层意思即可。答案: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注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1)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解析:词的一开始写“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是具体描写海棠形色的,解答时要据此分析。答案:“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花朵虽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2)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注释中的“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词中的“雨洗风吹”有双关义。答案:下阕将“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对风雨无情吹打海棠的惋惜与不满,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特型补训关注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学生用书p91在2014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采用比较鉴赏的有6套(山东卷、课标卷、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福建卷),占全部试卷的三分之一。因此,诗歌的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1(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答案: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是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201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都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答案:猿声(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3(2014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此曲句句用“山”,连用十五个“山”字,层见叠出,写出了隐居山林之乐。诗人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评价“山”字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可从突出“山”的多、对“山”的情等角度作答。答案: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解析:分析起因和表达效果,需要把握诗句的基本意思,然后结合诗歌主旨回答。“扫山云惊散林鸦”通过写因云朵掠过山林而使林鸦受惊四散,反衬了树林的寂静,属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写月亮升起,惊动了山林中的小鸟,也是以动衬静。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