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孟浩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1).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孟浩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1).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孟浩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浩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基础知识,落实字词。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人物评论写作方法,掌握主次。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原初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搜集资料、人物评点。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文本的质疑、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孟浩然的人品,品味其诗歌淡的特点。把握闻一多对孟浩然人品与诗品评价内涵,理解和学习孟浩然高洁的志向和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节操。【教学过程】导入:如果说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那孟浩然则是点缀其上的一滴晶莹露珠,其充满魅力与特色的诗风在盛唐独树一帜,也为其在人才济济的诗史上刻下了永恒的印记。同学们能否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孟浩然的诗歌有哪些?(春晓、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我们常说中国古诗写胸襟,是人格美的自然流露,那么孟诗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和感受?整体感知:本文作者闻一多先生也是一位诗人,所谓英雄惜英雄,相同的志向与情趣使闻一多似乎带着我们在与孟浩然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那么同学们在快速阅读文章之后,能否先找出作者是选择了一个怎样的角度对孟浩然评价的?(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分析理解:围绕这个评价的核心,那我们先来读文识人,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孟浩然的句子,看看闻一多是从他哪些方面来写这位诗人的?(、相貌:颀而长,峭而瘦、白袍、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精朗奇素。)我们能否闭上眼镜想象一下,孟浩然正向我们走来,他好请一位同学具体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孟浩然好吗?(落实淑清散朗具体含义,为下面诗歌风格铺垫。)(、他的信仰与家乡的紧密关系)你找到了几点依据?正是这样一个瘦高飘逸之白衣书生,外貌温和俊朗,气质清远超俗;怀着一份对古人隐士无限仰慕的情怀傲视凡尘,超然物外。常言道:有怎样的人品就会有怎样的文品。那么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为我们评价孟浩然的诗歌的呢?(果然,他的诗是不多,量不多,质也不多。)学生分小组研讨,孟诗量和质不多的原因,结合具体文句交流分析。(淡到看不见诗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那么闻一多所说的这类真正孟浩然的诗,都有哪些鲜明的风格和特点呢?你认为作者最欣赏的是诗的什么?小结提升:最后作者得出了一句总结性的评价: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忘掉孟浩然的诗。看似很简单而普通的一个句子,其间却蕴藏着闻一多的一颗诗心,也是闻一多唐诗研究的独到之处。作者更欣赏得是孟诗中蕴含的那种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的神韵。正是一份温和俊朗、清秀超俗的外形,与傲视凡尘超然物外的修养气度,才得以形成孟诗的淡。 无独有偶,清代也有一位文学评论家沈德潜曾这样评价过孟浩然的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孟诗的淡并不是单纯的语言直白。最吸引人的恐怕还是他貌似平淡的言语下,却有着令人玩味的神韵。对比阅读:为了更好的感悟孟诗其中的淡,那么我们对比同一题材的诗歌,一个是诗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个是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今天所谈到的诗如其人,人如其诗的道理,品味一下两首诗的不同之处,以及孟诗之中的淡味。结语:在别人诗是人的精华,而孟浩然最好的诗则是孟浩然本人。诗言志、诗言情闻一多先生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了诗人心灵的微妙感受,从而把握其诗歌艺术风格的精髓。最后让我们用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的佳句来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