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手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诗圣”的名号,使得杜甫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以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忧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宏道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是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杜诗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诗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的当属杜诗。因为杜诗规矩井然,学有规范。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诗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意义。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c杜诗中“忧国忧民”思想是诗歌界主流理论。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2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到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b明清时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示其风雅。c科举考试常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杜诗中“五排”而产生的。d. 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项羽之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 军:军队。b田父绐 “左” 绐:欺骗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悬赏5、下面各项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愿为诸君快战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复斩汉一都尉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 b. c. d.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说明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美女和宝马。b.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迷信武力、寡谋自负的弱点。c.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d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后人的同情和敬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5分)(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倦 夜 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鬃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8、“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9、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_。_,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2)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3)三岁为妇,_。_,靡有朝矣。 (诗经.氓)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糊涂一世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我们都认为,生活中的丑恶比比皆是。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像是从非洲来的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6个人,中间也有俄国人,其中一个手里还拿着摄像机。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财源滚滚,好运连连。”我小时候地理学得不好,不知道非洲还有一个什么糊涂国,但听他说了那些好听的祝福,就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对着人家频频点头。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通过翻译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的老婆和孩子。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没发生过盗窃的事。”“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这次换了我们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100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在地上呢。”我的话让那个黑黑的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们偷国家的东西吗?”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文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您是糊涂一世”(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多次写国王的保镖们巡视墙角旮旯,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可悲结局;凸显“我”和家人的可笑、可怜,增强作品的讽刺意味。b因为平时节目上所见受访家庭都是做了准备的,所以,“糊涂二世”拜访“我”是想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的样子。c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谎称自己是富裕的“一口之家”,在场的岳父岳母和妻子都没有反对。d作者煞有介事,把一个虚构的事情写得像实有其事,并且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表达了对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呼唤着美好的人性。e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暗示主人公糊涂了一辈子,糊涂到了顶点;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早些年糟糕的经济状况。(2)文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国王送的礼物首饰盒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4)小说中的“我”在私下和家人说真话,但当着外人的面却一味编造谎言,对此,人们褒贬不一。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 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中“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在文章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郁达夫孤寂一生的叙述。b文章多处引用郁达夫的原作中的文字,目的是为了使语言华丽多彩。c文章中提到郁达夫的生活放荡、颓废,因此其作品消极因素过多,不值得当代读者去阅读研究。d文中对题目“一个人的旅程”有几处呼应(画线句),目的在于突出在漫漫旅程中郁达夫的孤寂。e郁达夫因沉沦成名,虽然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但在当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誉。(2)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4)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这种创作风格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目前“遮羞墙”现象严重,那光鲜的外衣与亮眼的数据背后,依然是残酷的贫困现实。民众对官员的这些所作所为深恶痛疾。b.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教楼大礼堂上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c.听见包第尖声吠叫,我就心有余悸,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d.大堰河多么渴望能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家的孩子进手术室,一会儿就出来了。我家宝宝进去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才出来,医生给他缝了17针,把我心疼死了。b.只有从体制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推动大部分国有文艺剧院成为演艺市场主体,才能发动国有文艺院团的活力与创造力。c.对初次见面的藏族朋友,切忌不得直呼其名。在称呼时,可以在后面加一个“啦”字,“啦”是尊称,可表达尊敬之意。d.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有关专家认为应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加大对老年人的培训力度,为延长退休年龄创造条件。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玉龙雪山脚下,道路分成了两条, , 。 , , 。 ,每天大清早把水闸打开,雪山融化的水就会冲过四方街,约一个小时后,所有的脏物都会被水冲入丽江。这也许是全中国唯一一个每天得到彻底清洗的广场 条继续顺着沟渠环绕小山 四方街是个大广场 当然,这是靠了大自然的帮助 另一条跨过一座小石桥进入四方街 中间用鹅卵石,四边用大石块铺成a. b. cd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我们在学习中接触了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5分) 橘子洲 雨巷 康河 易水 鸿门 褒禅山 兰亭 洞庭湖 岳阳楼 上联:赤壁之下豪放词人怀抱清风明月 下联:_ 17、 “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之外,还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了下面的一些话。请阅读这些文字,然后根据要求答题。(6分)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鲁迅认为政府的屠杀和反动文人的言论会有两种结果。请根据自己对文意的理解,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这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_一种结果是: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抄袭以0分计)。蒙自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c(杜诗 “忧国忧民”思想成为诗歌界主流理论是在“诗圣”名号产生之后。)2、b(a项只是交代学习科目。c项交代的是便利条件。d项交代杜诗对文士思想性格的影响。)3、a(b“必须”错。c“试帖诗”并非模仿杜诗中“五排”而产生。d文士性格的塑造受杜甫思想影响,但这并非唯一原因。)4、a 军,名作动,驻军,驻扎。5、b(说的是“麾下壮士骑从者”;未成为事实;是说项军伤亡少。)6、a(“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美女和宝马”不妥。)7、(1)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第一个“纵”1分,“王”1分,“彼”1分,“独乎”1分,大意1分。)(2)我听说汉王用一千斤黄金,一万户人家的封邑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给你吧!(“购”1分,“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状语后置1分,“邑万户”定语后置1分,“为若德”1分,大意1分。)8、(6分)衬托。用坐落在旷野之中的“孤村”,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来衬托环境的荒僻凄清;“一犬吠”更显环境的幽静。动静结合。“残月”为静景, “一犬吠”、“几人行”为动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孤村一犬吠”写诗人夜宿孤村听见几声犬吠,为实写,想象残月下走来几个赶路的人为虚写。(答出2种手法并具体分析即可给满分。)9、(5分)诗歌由夜宿荒村所见凄凉之景引出长夜难眠之事,想到自己常年在外奔波,鬃发已白,旅途之中却空有凄清的情怀,像络纬虚织一样一事无成。表达了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5分)10、(1)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靡室劳矣。夙兴夜寐11、(1)ad(选a得3分,选d得2分,选e得1分。b项,“糊涂二世”目的是行窃而非拜访。c项,妻子“撅起了嘴”表示不满。e项,主要是反映“说谎成风”的现实。)(2)虚伪(虚荣、爱面子);怯懦;盲目自大,自作聪明。开篇“我”和岳父母、妻子议论生活中丑恶现象时,慷慨陈词呼吁说真话,但面对来访客却处处说假话,并且还为自己由于内心的怯懦而不敢说真话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从而表现了“我”虚伪、怯懦、盲目自大、自作聪明的性格特点。(3)结构上前后呼应。前文写“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后文照应 “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 点题。首饰盒底部写着:“我是糊涂二世,您是糊涂一世”增强讽刺意味,深化主题:说谎者自食其果。(每点2分)(4)观点一:褒。不管祖国如何丑陋,如何贫穷,我们都不能嫌弃,“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编造谎言是想要掩饰问题。一味往外宣扬问题容易激化矛盾,造成社会不和谐、不安定。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国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国家的建设成就上,这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观点二:贬。实事求是,不说假话是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是一个国家正常维持与运行的基本元素。编造谎言是想要掩饰问题。但要看掩饰的问题是枝节问题还是本质问题,如果是本质问题,绝不能掩饰,只有揭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国家进步。如果一味地掩饰问题,就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言之成理即可)12、(1)a、d(选a得3分,选d得2分,选e得1分。b引用原作中的文字主要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好体现郁达夫的真实情感。c“不值得读者研究阅读”错。e有部分人赞誉,也引来了无数的误解和谩骂。)(2)童年和学生时代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回国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使郁达夫产生了一种幻灭感。经济上无法立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漂泊。早年丧子,孤苦零丁,境况凄凉。感情生活连连受挫,只身离开祖国,自我放逐。(答出其中3条即可)(3)呼应文章题目。“仿佛是一个人的旅程”“必须一个人走”是对文章题目的呼应。总结全文,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他有沉沦、颓废、自卑的一面,又有率真的一面;让人爱,也让人恨。他的一生是一个人的旅程。(每点3分)分析:句段的作用是常考的题型,学生应该建立一个语段作用的知识结构。对于传记类文章,最后的句段一般都有总结性、收缩性的作用,另外,结构上的呼应(内容呼应,文题呼应)也是重点。(4)文如其人,文章与作者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经历、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源泉。文章要率真赤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言之成理并有分析即可给分)13、c(“心有余悸”意为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想起来还觉得害怕。与语境不符,应改为“心惊胆战”。)14、d(a“大约”与“左右”赘余;b“发动”与“活力”“创造力”均不搭配;c“切忌”与“不得”否定不当,表意相反。)15、b16、(5分)示例: 康河桥边多情学子作别西天云彩/ 兰亭水边书法圣手体抒写茂林修竹(平仄不作要求,对仗工整即可)17、(6分)全民族在黑暗统治中悲观失望,沉默地走向灭亡。一切爱国者和人民将起来革命,推翻黑暗统治。18、写作提示:正面角度:君子善假于物、成功怎能无依靠、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学会“靠着”、善于“靠着”、何妨“靠着”反面角度:靠者必败、说说“靠着的一代”(“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综合角度: “靠着”并“立着”、亦“靠”亦“立”、立者何必不靠、靠者不可不立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