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地理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地理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地理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地理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地理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地理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地理 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一 内容及其解析一 内容及其解析 1 1 内容 内容 本节教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表现 紧接着介 绍了改革开发前后城市化发展情况 探讨了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 2 解析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的地区之一 该 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问题也日益突出 教材选择该地区讲述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 续发展 极具代表性 本节内容以 区位优势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对策措施 为 主线 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人地协调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第一目 经济发展快 教材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入手 介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 展现状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 立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基础上 改革开发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另外 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相邻 侨乡优势 人口稠密 都为该地区 利用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侨乡优势 教材设置了知识窗 侨乡 说明侨资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目 城市化水平高 教材运用资料和城市分布图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 化的进程及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原因是 第一 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第二 工业的迅 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一般来说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即经济 发展水平越高 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前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教材设置了较开放的活动题 能够使学生更好 的理解历史 政策 区位和侨乡等因素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目 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教材通过实例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人地矛盾加剧 重复建设突出 提出相应的对策 活动 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过程 随着该地 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 布局和农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进一步理解农业结构调整 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2 二 目标及其解析二 目标及其解析 1 1 目标 目标 1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 理解工业化 城市化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能够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过程 2 2 解析 解析 1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 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认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应 采取的对策 2 学会收集和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 分析区 域发展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探求其解决的措施 学会案例分析 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的学习 方法 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3 品尝探究 讨论的乐趣和成功展示的喜悦 进一步培养因地制宜 人地协调 可持 续发展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3 3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部分内容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教材案例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 学会 分析相关问题的方法 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发展的原因 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及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四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四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分析 使学生更容 易理解相关的内容 五 教学过程设计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教学基本流程 一 教学基本流程 2 2 教学情景教学情景 导入 鼓励学生列举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 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地区 如京津唐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多媒体打出高楼林立的深圳 引 复习上一 节内容 珠三角 经济发 展较快 的原因 珠三角城 市化发展 进程 发展中 的问题 与对策 小 结 3 导学生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 经济水平高的原因有哪些 一 经济发展快一 经济发展快 1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引导学生读图 4 3 2 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鼓励学生发言 最后总结如下表 条件优势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南部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相邻 地形面积大 平原广阔 气候热量丰富 降水丰沛 自然条件 水源河流纵横交错 水资源充足 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 城市密集 历史因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 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历史经济基础 比较好 在此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社会经济条件 国家改革 开放政策 1986 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得以接受 海外先进的技术 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 成 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 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 分析图 4 3 3 从图中可明显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第一产业比重 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知识窗 前店后厂 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 重点掌握图 4 3 4 前店后厂 的合作模式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 讲述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以轻工业为主 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 系 2 工业部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部门中 家用电器 电子 纺织 服装 食品 医药 玩具 日 用商品等轻工业均居全国前列 金融 商贸 旅游 房地产 通信等第三产业也很发达 3 经济发展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 人缘优势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尤其是改 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外贸为导向 经济发展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二 城市化水平高二 城市化水平高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讲述 从根本上说 城市化水平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历史时 4 期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城市化进程也有不同的特点 读图 4 3 5 1 改革开放以前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规模小 城市 密度低 鼓励学生思考发言 2 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城市化速度快 水平高 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形成了以广 州为中心 包括深圳 中山 珠海等大 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2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其原因 鼓励学生发言 工业化 1 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 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吸引人口 科技 文化 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 动向城镇积聚 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以阅读为主 知识窗 侨乡 掌握两个知识点 1 侨乡众多的原因 2 华侨和港澳同胞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 组织学生讨论 活动 代表发言 最后做总结 1 甲观点是不正确的 早在 16 世纪初 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但直到建国前 该地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2 乙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言 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有利的区位和政 策优势 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大量资金 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3 丙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主要得益于它的区位优势及国家的改 革开放政策 受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辐射影响也能促进其经济发展 但不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 内在动力 4 丁的观点是正确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桥乡众多 许多华侨 港澳台同胞已拥有极雄厚 的经济实力 他们爱祖国 爱家乡 在改革开放后 大量的侨资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 交通 能源 旅游以及兴办教育 医疗等公益事业 有力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三 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三 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组织学生讨论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但也存在一些突 5 出的问题 归纳总结 1 生态环境形式严峻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 1 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2 部分城市和地区缺水严重 2 人地矛盾加剧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人均耕地急剧下降 3 重复建设突出 一些城镇为了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 未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 盲目扩大规模 重复建 设现象突出 严重影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4 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读图 4 3 6 青山蓝天碧水工程 是广东省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 即通过一系列 措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 明媚的阳光 清新的空气 清洁的水 赏心悦目的绿色户外空间 5 优化产业结构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强第一产业基础上 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第三 产业 2 对于第二产业 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 成本高 污染大的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 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 6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1 在城镇规划中 要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 展形态 2 城镇规模要适度 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尤其是根据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 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 3 为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 城镇应合理布局 加强不同地域 的城乡规划 建设和管理 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活动 1 改革开放以后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业结构进行了相 应调整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 人缘优势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在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中 农业生产和布局也做了相 应的调整 农产品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6 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大 占用大量农业用地 城市对农 村人口吸引力 工业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等 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 由从事 第一产业发展到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 进而也会引发农业生产和布局的调整 3 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相应调整 传统农业种植业比重过大 劳 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都比较低 而现代农业结构合理 农 林 牧 渔全面发展 并以国际 和国内市场为导向 发展迅速 并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结构趋向合理 农 林 牧 渔全面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 而且 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 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 生态农业发展 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效益可观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的调整也使粮食等作物生产受创 粮食 甘蔗产量下降 由 商品粮基地变为粮食调入区 这将影响到本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题回归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之路 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也是任何国家不 可逾越的过程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带来了环境污染 交 通拥挤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 为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 城镇进行 了合理布局 加强了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 建设和管理 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2 搞好城镇规划 要防止建成区膨胀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 形态 城镇的规模要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a 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b 优化产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强第一产业基础上 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积极 发展第三产业 对于第二产业 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 成本高 污染大的企业 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 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 1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 美国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a 信息产业 b 轻纺工业 c 旅游业 d 精密仪表工业 2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并不是因为 a 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 b 优越的自然条件 c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d 能源 矿产资源丰富 7 3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 第一 第三产业都上升 b 第一产业上升 第三产业下降 c 第一 第二产业都上升 d 第三产业上升 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4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的基地是 a 轻工业基地 b 商品农业基地 c 外贸出口基地 d 重化工业基地 5 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 农村劳动力过剩 b 受港澳台经济辐射 c 工业化迅速发展 d 华侨 港澳同胞的促进作用 6 1999 年末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 a 49 b 33 c 70 d 90 7 珠江三角洲能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a 煤比较丰富 石油 天然气比较 b 交通不便 调运困难 c 大部分能源支持了港澳地区 d 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能源需求量大 小结 小结 问题 问题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配餐作业配餐作业 一 基础题 一 基础题 a a 组题 组题 1 与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城市不相关的因素是 a 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b 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 c 人口众多 消费市场巨大 d 历史悠久 文物古迹众多 2 为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 2003 年 6 月 8 日 杭州湾跨海大桥破土动工 建造这座 大桥 经济发展受益最大的城市是 a 上海 b 杭州 c 南通 d 宁波 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出现了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京津唐和 辽中南等大城市群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迁移 b 人口增长 c 自然环境 d 经济发展 4 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 平原广阔 热量丰富 降水充沛 b 地理区位优势 c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d 矿产资源丰富 5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 第一 第三产业都上升 b 第一产业上升 第三产业下降 c 第一 第二产业都上升 d 第一产业下降 第二产业上升 6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位居全国前列的工业部门是 8 a 家用电器 b 电子 c 纺织 d 钢铁 7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多大关系 b 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问题突出 使人们不愿到城市居住 c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 以后发展将趋缓 d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8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历史上 珠江三角洲就是经济发达地区 b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主要受港澳的经济辐射影响 c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d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侨资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9 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继续降低第一产业比重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b 要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以保护生态环境 c 巩固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d 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 成本高 污染严重的企业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根据本节相关内容 对其作同等水平或降低水平的练习 让学生弥补课堂教学中 对基本概念理解的不足 2 2 巩固题 巩固题 b b 组题 组题 10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商品粮基地转向花卉 蔬菜 水果等产品基地的因素是 a 气候因素 b 地貌因素 c 劳动力因素 d 市场因素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环境污染加重 人口出现负增长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产业布局不合理 劳动力素质太低 a b c d 12 当前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处于转型期 知识 技术密集型工业有很大发展 但也造 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原因是 a 知识 技术密集型工业属于严重的污染工业 b 可能是外来的 洋垃圾 输入过多随意堆积 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c 从事知识密集型工业的人员多 其生活废弃物多 d 知识 技术密集型工业废旧产品或次产品多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主要对习题a组题中的难度进行提高选择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中的概念及地 理事实 三 三 提高题 提高题 c c组题 组题 13 t 公司初期在 a 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 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其后 t 公司将生产厂迁至 b 地 随即又在 c 地建了新厂 图 4 3 4 1 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指向型 2 t 公司将家具厂由 a 地迁往 b 地 可获得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 些 图 4 3 4 9 3 试从工业联系 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 分析在 c 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14 读 珠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城市名称 2 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20 年来逐渐形成了外向型工业体系 主要部门 有 食品 电子等 现在以 密集型工业为主 3 该地区上我国生态农业区 其农业生产模式为 从农业地域类型看 该地 属于新颖的 业 4 由于 能源缺乏 国家在此建立了 核电站 在图上用字母 a 标出 位置 5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 属于特大城市的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根据本节相关知识 主要对教学中已涉及的问题作提高水平的联系 让学生能灵 活深刻地理解本节中涉及的知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教材中有关资料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推进过程 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教学以导学 导读为主 达成了教学目标 10 高一地理学案设计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一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 2 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及二者关系 识记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 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 2 2 问题与例题问题与例题 1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 基地 基地 基地 中心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的比重呈 第 三产业的比重明显 趋向活跃 占据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的比重 目前 珠江三 角洲已经发展成为以 为主 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发展历史悠久 等城镇均有上千年的历史 改 革开放以前 珠江三角洲缺乏 型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 大大带动了城市化 进程 1999 年末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达到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整治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方法规律技巧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条 件优 势成就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自然 条件 水源 人口与城市 历史因素 社会 经济 条件国家政策 3 3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 1 与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城市不相关的因素是 a 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b 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 c 人口众多 消费市场巨大 d 历史悠久 文物古迹众多 11 2 为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 2003 年 6 月 8 日 杭州湾跨海大桥破土动工 建造这座 大桥 经济发展受益最大的城市是 a 上海 b 杭州 c 南通 d 宁波 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出现了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京津唐和 辽中南等大城市群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迁移 b 人口增长 c 自然环境 d 经济发展 4 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 平原广阔 热量丰富 降水充沛 b 地理区位优势 c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d 矿产资源丰富 5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 第一 第三产业都上升 b 第一产业上升 第三产业下降 c 第一 第二产业都上升 d 第一产业下降 第二产业上升 配配 餐餐 作作 业业 请从下列三组题中任意选择两组题完成 时间 20 分钟 a a 组题组题 1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位居全国前列的工业部门是 a 家用电器 b 电子 c 纺织 d 钢铁 2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多大关系 b 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问题突出 使人们不愿到城市居住 c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 以后发展将趋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