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一) .doc_第1页
【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一) .doc_第2页
【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一) .doc_第3页
【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一) .doc_第4页
【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一)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广东六校第四次联考)下列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组随葬品图片,据此可推断该墓主人生活时的社会状况是()a青铜农具已经得到广泛使用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确立c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d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解析】青铜农具很少被使用,而且墓葬出土的青铜农具并不能说明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图片主要涉及的是礼器、贝币、青铜农具和陶器,都是属于奴隶社会的物品,因此可以推断该墓主人生活的社会状况是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商鞅变法时才确立,儒家思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d两项错误。【答案】c2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可以说明()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古代史官主张轻徭薄赋得到统治者的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张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的进步【解析】材料中“司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故c项错误;周朝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人类战胜自然能力提高,从而促进了神职官吏的削弱,从事记事的史官地位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3“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与她相比的一种内聚性。这种内聚性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导致这种“内聚性”形成的因素有()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abc d【解析】所谓内聚,就是稳定、不分散。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因而小农经济的发达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内聚作用非常大,故正确;商品经济虽然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但其流动性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内聚作用不大,故错误;中央集权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凝聚作用非常大,故正确;儒家思想服务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正确,选择c项。【答案】c4“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a分封制 b个体农耕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解析】分封制是周天子为巩固自身统治,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意思无关,故a项错误;早期农业属于集体劳作,而非个体农耕,个体农耕是在土地私有制出现后,故b项错误;据材料“早期农业”“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奴隶在田地上集体劳作,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应该属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而非早期农业生产,故d项错误。【答案】c5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有()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 bc 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不断普及使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故正确;井田制瓦解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向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转变,故正确;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代出现的,故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出现,故正确,选择a项。【答案】a6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并且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答案】b7打破特权和垄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是()a战国实行军功爵制 b汉代盐铁专营c隋唐实行科举制 d孔子创办私学【解析】军功爵制是按照军功授予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故a项与题意不符;盐铁专营属于政府对盐和铁进行专卖,属于垄断商业经营,故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控制,故c项不符合题意;孔子创办私学,开创学在民间,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8(2014江苏百校大联考)“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解析】题目中的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兼并”体现了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封制下的割据混乱的局面,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统一后,秦之后的历朝对其进行不断加强,与题目中的时间“夏(至)秦”不符,故a、d两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b项错误。【答案】c9(2014枣庄调研)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a实行冶铁官营 b开创了郡县制c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解析】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可知汉朝“实行冶铁官营”,故a项正确;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秦朝时在全国推行,故b项错误;“铁官代行地方政务”和“铁器成为官方专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a10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解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是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制,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郡县制普遍推行,郡县长官由任命取代奴隶社会的世袭,标志着贵族政治基本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c项错误;“工商食官”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4濮阳二模)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口不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魏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有利于魏晋最终完成统一,故b项正确;三国时期蜀、吴确实促进了当地的开发,但这和全国的统一相比,不是主要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不足以解释三国何以形成对峙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b12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a秦国实行军功制b科举制度兴起c实行察举制选官d程朱理学兴起【解析】从字面上看士指的是知识分子,卿大夫指的是官员,士大夫阶层就是指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士大夫阶层的含义无关。【答案】b13(2014湖南十二校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有()西汉设立中朝文臣任知州,设通判“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 bc d【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主要包含两对矛盾,皇权和相权,中央与地方。材料中钱穆的观点显然是说的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政府)不断削弱的历程。是宋朝加强中央对地方统治的措施,显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答案】b14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清代【解析】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北宋统治者长期推行“崇文抑武”政策,防止武将夺权,武将们长期被轻视和防范,故c项正确;“崇文抑武”政策与汉、唐、清三代的史实不符,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15(2014宜宾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反响强烈。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解析】“忠”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但与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孝”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即与宗法制紧密相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耕”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而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读”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即考科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16“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解析】根据材料“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c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以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答案】c17(2014天津南开区一模)现代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其选择的理由应该包括()偃武修文,文明昌盛君弱臣强,政治开明科举完善,教育普及经济繁荣,重心南移a bc d【解析】宋代重文轻武,社会发展很快,故正确;宋代采取了很多措施削弱了宰相及地方的权力,有效地维护了君主的权力,不能说君弱臣强,故错误;科举制在宋代获得很大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书院的出现就是证明,故正确;宋代经济很发达,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宋代完成,故正确,选择c项。【答案】c18下图是南宋时期为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绘制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另一人则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下列解读正确的有()此画可说明南宋已出现商业广告杂剧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此画可用来研究宋代市民的娱乐活动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讲属于风俗画a bc d【解析】从题干中的“宣传杂剧”可知,这是商业广告,符合题意。说法过于绝对,且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说法均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项。【答案】c19(2014珠海质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太平广记钞中写道:“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该材料体现了()a小农经济下“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b明朝时期已经有了计划生育思想的萌芽c冯梦龙受到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d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膨胀现象【解析】由材料“日增不减,何意养之”可以看出其并不认为“多子多福”,故a项错误;由材料“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意识到人口增加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而要缓解该问题,无疑需要适当的控制生育,故b项正确;“小国寡民”意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国家退回到原始社会,与材料所处时代明显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前景所产生的忧患意识,并非真正出现人口严重膨胀,故d项错误。【答案】b20(2014枣庄调研)史学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这说明这一时期()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入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海禁”政策被废止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a bc d【解析】根据材料“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可知正确;中国走向世界以及“市场经济的萌发”,有利于中国向近代转型,故正确;“海禁”政策是指禁止民间出海贸易,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故错误,选择d项。【答案】d21宋代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张载和顾炎武的主张,结合宋代与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历程,理解两者的主张反映的本质特点。结合材料可知,宋代理学家张载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重要使命及责任,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也是在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故a项属于二者的相同点。b项是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思想主张;c、d两项都是宋明理学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答案】a22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 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工商业市镇兴起的原因在于经济和交通的发展。b项指的是唐朝,排除;c项指的是宋朝的“交子”,排除;d项发生在明朝中后期,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此题选a项。【答案】a23(2014南京三模)“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梭伦改革之前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故a项错误;“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查士丁尼时期汇编的民法大全构建了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b24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贵族群体的利益b保护平民的利益c限制贵族的特权 d维护罗马的民主【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奴隶主贵族斗争的结果,主要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是主要目的并不是保护平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限制贵族的特权题中不能反映,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维护罗马的民主,题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a25(2014长沙一模)“要么我留在这里同特洛亚苦战,虽无法生还,却可获得永恒的光荣;要么我返回家园,健康长寿,但光荣和名声会离我而去。”深受古希腊人喜爱的荷马史诗中的这段话说明了()a古希腊人对于战争的狂热b古希腊人对于离开家园的痴迷c古希腊人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视d古希腊人对于文学的热爱【解析】材料“可获得永恒的光荣”“光荣和名声会离我而去”体现了古希腊人重视人的价值,故c项正确。“对于战争的狂热”“对于离开家园的痴迷”与材料不符,故a、b两项错误。仅从材料中古希腊人喜爱荷马史诗不能判断出古希腊人对于文学的热爱,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2014濮阳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裁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帝纪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由“置御史大夫”“设置丞相司直”“设置司隶校尉”可以看出,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等监察官职;第二小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看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第(2)问的第一小问由“承袭宋元旧制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以看出,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由“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以看出,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由“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可以看出,有立法的保障;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明代监察制度的极大发展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第(3)问所谓评价,一般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积极方面,监察制度服务于君主,有利于君主专制,同时也有利于这个社会,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限制官员的贪腐,所以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而设置了许多监察机构,容易导致人浮于事,为了加强监察,往往给予监察官员很大的权力,而这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官吏的腐败。【答案】(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等监察百官。关系:承袭秦制。(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积极方面: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消极方面: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初在分封的各国中,普遍推行周礼,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件大事。因为,这使得周代的各国中,文化、思想、制度相互之间接近与统一了。这就在整个周王朝统治所及的各国,形成了一种文化认同状况。这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巩固,极为重要。秦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原,就其本质而言,实因整个中原地区已经实现了这种文化认同之故。周天廉政监察:秦汉皇帝如何防止官民造反材料二中国古代并非没有法律中国古代法律的对象是臣民,任何法律都不足以约束君主,君主是超越法律的。君主不仅本身的行为不受法律制裁,而且还常以命令改变法律的裁判,尤其是接近末代的君主多属昏庸或暴虐,更常发出违背法律的不良命令,遂使法律失去其公正性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质材料三古代雅典人有着和现代人非常不同的关于“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体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自由和民主不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说民主是第一位的,自由是第二位的。一旦个人自由与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民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代推行周礼的作用。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方面的哪些现象?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8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雅典思想观念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念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在思想文化上的共同特征。(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概括即可;第三小问注意周礼的核心特征与君主专制、“人治”之间的关系。第(2)问的第一小问要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力求准确;第二小问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公民之间的关系和活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等方面进行概括。第(3)问注意对材料体现的共同性的提炼,从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角度概括回答。【答案】(1)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现象: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治”特征突出。联系:周礼强调尊卑等级关系,是君主专制和“人治”局面出现的历史文化基础。(2)特征:公民有充分参与政治的权利;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影响:公民平等参与城邦事务;重视集体决策;极力维护民主制度。(3)共同特征:重视集体利益;以集体利益规范个人行为。28(2014衢州质检)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