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ppt_第1页
变态心理学.ppt_第2页
变态心理学.ppt_第3页
变态心理学.ppt_第4页
变态心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变态心理学 2 本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学问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初步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帮助他们学会分辨正常和异常心理现象 重症和轻症 增强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识别 分析 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要求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了解常见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 熟悉关于心理障碍的各种理论观点 掌握常见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着重回答 是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和如何 HOW 等问题 3 变态心理学的一般概念 4 1 学科定义研究异常心理现象或异常行为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1 学科性质 带有应用性质的基础学科 20世纪中叶以后 分化出许多领域 如临床心理学 康复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等 2 相关学科 普通心理学 精神病学 临床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心理卫生学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5 2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异常心理现象或异常行为及其发生 发展和变化规律 包括异常行为的表现和描述 分类与解释 异常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及其应用 传统的研究课题有 行为异常的实质 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异常行为的表现特点与分类 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心理学理论 6 几个基本概念 异常行为 abnormalbehavior 心理障碍 psychologicaldisorders 精神障碍 mentaldisorders 精神疾病 mentalillness 神病 psychosis 神经症 neurosis 神经病 神经疾病 心理疾病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diseases 心身症 psychosomaticdisorders 7 3 变态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各种异常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预言其发生 发展变化过程及可能的后果 揭示异常心理发生的原因 影响因素和机理 为预防 评估 诊断 和治疗心理障碍提供基本依据 8 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9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主要涉及异常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 发病机理以及关于预防和治疗的主张等基本问题 这些理论观点对于心理卫生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设计预防和干预计划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有心理动力学观点 人本 存在主义观点 行为主义观点 认知观点以及人际 社会文化观点和生物学观点 本章先讨论心理动力学观点 人本 存在主义观点和人际与社会文化观点 10 一 心理动力学观点 一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1 深层次假说和无意识决定论意识 conscious 无意识 unconscious 潜意识 unconsciousproper 前意识 preconscious 11 12 2 三部人格结构说本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13 3 防御机制理论自我为摆脱由不可接受的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的威胁所引起的焦虑和其他消极情感的手段可以按照对现实的歪曲程度或出现的先后 同心理障碍间的联系 加以分类 14 4 心理 性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 阳具欲期 俄狄普斯情结 Oedipuscomplex 阉割焦虑 castrationanxiety 爱勒克特拉情结 Electracomplex 阴茎妒忌 penisenvy 潜伏期生殖欲期 15 5 梦的理论和错误心理学梦是 受到抑制或压抑的 愿望的 伪装的 满足梦的外显内容 显梦 和内隐的内容 隐梦 梦的工作 将隐梦变成显梦的过程 4种主要的工作方式 凝缩 置换 象征和润饰 16 梦是进入一个人的无意识的 皇家之路 释梦 经由同梦的工作相反的路线 由显梦进入隐梦的过程 进入无意识的另一种方法 错误分析 6类常见的错误 口误 笔误 误读与误听 遗忘 失物 误置与误取 以及累积与混合的错误 17 6 关于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与治疗主张在人的内心深处经常存在着本我 自我和超我间的斗争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不合理性的本能冲动激发的和驱动的 正常人和异常者间的区别基本上是程度上的 正常同异常是连续的 18 正常人三种人格结构是平衡的 而心理失常者是失衡的 人的大多数心理障碍有童年期的根源 病人的症状是有深刻含义的 症状仅仅是一种伪装 必须揭穿症状的真面目 为此可采用催眠 自由联想 释梦 错误分析 阻抗和移情分析等手段 通过解释与 修通 过程 使病人领悟 心理分析疗法 19 二 后弗洛伊德思想家及其对经典心理分析理论的修正1 由强调本我转向强调自我的作用 由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2 由强调性驱力或力比多 转向重视个人实现与社会关系3 由注意童年期的精神创伤转向当事人的现状和进行中的发展 20 三 对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评价1 对变态心理学的贡献在消除心理障碍的神秘性和超自然解释 确立心因性理论中起重要作用 为心身医学和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奠定基础 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和深层次心理疗法指出正常与异常行为之间存在连续性 创造新的心理评估技术 例如投射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心理问题的概念 21 2 局限性缺乏实验支持 仅依赖推理 仅研究没有代表性的病人 文化偏见 对人性的悲观看法 22 二 人本 存在主义观点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1 对人性的积极看法2 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与治疗主张自我实现的需要或驱力受阻所致 受阻的原因 一是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同其真实的自我之间不一致 二是因为不能满足基本需要 23 人有自我指导能力 只要真诚地对待 通感地理解和无条件地积极关心与尊重来访者 耐心地加以引导 来访者便能恢复自我指导能力 心理治疗家不仅要帮助心灵受到伤害的人 而且应当帮助功能正常的人过上更丰富的生活 3 代表人物 马斯洛与罗杰斯 24 二 存在主义心理学观点1 R May的本体论 不能依据强加于人的理论观点来了解人而只能依据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主观感觉来了解他 变态行为往往是个人为防范知觉到的威胁伤害这种主观自我感觉的策略 2 V Frankl的意义疗法 人行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快乐或权利 而是寻求意义 只有通过估价 人才能发现意义 人通过工作 爱他人 爱世界 通过面对自己的痛苦才能发现价值 3 Laing的假我与真我 25 三 关于心理干预的基本主张1 采用现象学方法 心理学家必须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为此必须怀着最大的 通感 empathy 倾听 通过来访者的眼睛看待他的内心世界 2 强调个体的独特性 由于每个人都用特殊的方式看世界并投入自己的自我创造活动中 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26 3 重视人的潜力 人生是通过经验而成长的过程 个体有能力成为他理想中的人 实现其能力 4 强调自由与责任 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 人有自我意识 这使人能驾驭冲动和自主作出选择 如此 人便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不管真实不真实 我们的生活都是我们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 27 四 对人本 存在主义观点的评价得到一些研究的支持 对心理咨询有较大影响 批评 对心理问题的判断与探究方法缺乏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心理疗法缺乏可操作性 28 三 人际与社会文化观点这两种观点均强调群体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 人际观点关注小群体 例如家庭 而社会文化观点将心理障碍视作广泛的社会力量的产物 29 一 人际观点1 对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和治疗主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一半在于个人 一半在于人际关系 在许多心理障碍者的后边 往往有一个病态的家庭 至于造成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 则又有不同的理论解释 有人强调不良沟通 有人注重家庭结构方面的问题 寻求治疗的人只是被人视作有病的人 而实际上有病的是人际结构 在大多数情况下 指配偶或家庭 因此 心理治疗应将重点转向这个病态的人际结构 30 2 对人际观点的简要评价有些看法未能得到后来的研究的支持 适用范围有限 主张同时治疗病人的配偶和家庭 并密切注意治疗家和病人间的关系 具有指导价值 31 二 社会文化观点1 心理障碍同社会病态密切相关基于流行病学研究 提出 心理病态是社会病态的结果 的论断 主张探讨心理障碍的社会文化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社经地位同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有关 32 2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治疗方式和预后有些心理障碍仅见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3 精神疾病诊断标签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心理学家对于给有心理障碍的人作出诊断并给出一个诊断学名称或标签的做法持审慎态度 因为这种做法有可能变成 自我实现的预言 将一个其问题本来不甚严重的人推入重病的深渊或者使他难以摆脱社会强加于他的病人角色 恢复病前的生活 33 4 社会阶层和民族影响精神疾病的诊断异常行为的定义依定义者而变 同一场合 同一时间发生的同一行为 在甲看来是完全正常的 而在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乙看来却是异常的 例如 幻觉 贫穷居民患病率高且重病率也高 可能同医生诊断标准的不一致有关 NewHaven 1958 1968 和Luepnitz 1982 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34 对社会文化观点的评价指出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和影响诊断的社会文化因素 以及诊断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这些观点对于全面地认识心理障碍 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更加合理地预防与治疗精神疾病 都有指导意义 社会文化因素同心理障碍间的因果关系尚须进一步探讨 35 四 行为心理学观点 一 对异常或适应不良行为的解释 习得论行为理论家在人性问题上采取自然主义的哲学观点 将人的行为视作是由环境控制的 他们将心理障碍症状看作适应不良行为 maladaptionalbehavior 人的异常行为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 不是缺乏适当的学习 便是有毛病的学习得来的 人类获得异常行为的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条件反射和观察模仿 36 二 基本的学习方式及其规律1 基本的学习方式 经典的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2 基本的学习规律 行为 包括变态行为 可因正负强化而增强 因正负惩罚而减弱 其它的学习机制包括消退 泛化 分化 习惯化 塑造与示范 37 操作条件作用的示意图 38 愉快刺激 不愉快刺激或厌恶刺激 给予 取消 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正强化 行为加强 奖 消退 行为减弱或消失 惩罚 行为减弱或消失 负强化 行为加强 39 主要适于不随意反射 如各种生来便有的反射和情绪 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参与由条件刺激诱发条件反应 为应答反应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先后呈现 受接近律支配没有条件刺激或非条件刺激时不产生反应 主要适于随意反射 如各种随意行为和思维等 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自发反应受奖赏或惩罚控制 为操作反应随意反应导致奖赏或惩罚 受效果律支配即使没有特定的刺激也可产生反应 辨别刺激只具有改变反应的时机与频度的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作用 两种条件反射的不同点 40 三 学习获得的异常行为同适应行为一样 适应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 所不同的是 后者通常是在人无所觉知的情况下 通过条件作用和观察方式习得的 华生的 小艾伯特实验 恐怖症的习得模式 Seligman的 预备性条件作用说 41 内脏器官的活动可以通过两种条件作用加以改变 例如 胰岛素休克试验人造玫瑰花哮喘化疗病人的条件反射性呕吐内脏器官的操作条件作用及生物反馈疗法 42 四 治疗主张1 再学习或再条件作用 relearn reconditioning 帮助求助者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 2 废学 unlearn 帮助求助者通过学习来减少或消除先前所习得的适应不良行为 3 对抗性学习 counter learn 通过学会一种新的行为来对抗适应不良行为 43 主要特点 1 主要关心来访者当前的问题 重视外显行为和症状 而不是内在的病理变化或基本的疾病 2 特别强调治疗效果的科学研究 44 五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评价批评意见 过分简单化 无视内在的心理活动 环境决定论贡献 客观的研究方法 为异常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45 五 认知心理学观点 一 认知观点在变态心理学领域内的兴起行为主义的 S R 模式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 为什么同一刺激可以在不同的人身上引发截然不同的反应 在行为观点的营垒内出现了认知行为派 到了20世纪70年代终于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运动 46 其核心主张 人的行动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不如说是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的结果 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 主张采用各种认知疗法来帮助病人摆脱心理障碍 47 二 A EllisABC理论 不合理信念的重要作用治疗主张 RET 三 A T Beck认知歪曲 思维方式存在问题 例如选择性概括 武断推论 过度普遍化 以及夸大和缩小等 认知疗法 48 四 其它认知因素及其同认知有关的因素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1 认识评价与归因方式 归因风格 著名的希腊哲学家Epictetus 困扰人精神的 与其说是各种各样的事物 不如说是人对它们的看法 著名的应激研究专家 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 HansSelye 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 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它 49 归因 为自己身边发生的生活事件寻找原因的过程 三个归因维度 总括的 具体的稳定的 不稳定的内部的 外部的 50 2 预期班都拉区分出两种预期 后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3 信息加工与注意认知理论家将人的信息加工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动加工 另一种为控制加工 许多心理障碍可以视作不适当的自动加工的结果 有些心理障碍可能是选择性注意的失败 例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51 4 自我概念 自我图式 自我概念 即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自我图式指一套关于自己的认知观念 它能够组织和指导同自己有关的信息的加工过程 消极的自我图式或自我概念会削弱我们的斗志与动机 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失败 从而使我们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 52 5 对认知心理学观点的评价批评意见 误将继发原因当作原发原因 因果倒置 无视其它因素的作用 方法欠科学 贡献 为心理障碍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和有用的治疗方法 53 六 生物学观点由于生物学研究手段日新月异 脑成像技术 脑电生理检测技术 遗传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新技术相继问世 为行为异常或心理障碍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该领域研究已成为当今前沿研究的热点 生物学观点强调生物学因素在心理障碍发生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生物学因素有遗传因素 躯体 特别是大脑 疾病 神经生化 神经递质 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变化等 54 一 心理障碍的遗传因素家族 双生子 寄养子遗传因素调查及细胞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 许多心理障碍具有遗传倾向 例如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者 患病率为17 5 较一般人群高6倍多 父母双方均是精神分裂症者 子女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80 100倍 血缘关系愈近 心理障碍同病率越高 同卵双生子心理障碍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 55 细胞或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 绝大多数心理障碍属多基因遗传方式 并且已发现了某些心理障碍的易变基因位点 遗传性是先天的既得性和后天获得性两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 决定了某些心理障碍的易感倾向的大小 遗传性是否显现还取决于某时段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而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 56 57 二 脑损伤与心理障碍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脑 脑在先天或后天受到损伤后 会表现出异常行为或异常心理变化 且不同部位或性质的脑损伤 异常心理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近年来神经心理学在这一领域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58 三 神经生化与心理障碍理论上 异常的心理活动应该具有相应的脑的生化物质改变的基础 近年来研究已取得许多证据 1 乙酰胆碱 Ach 脑内Ach浓度异常可引起运动 本能行为 情绪 学习与记忆及睡眠障碍 也与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及攻击行为等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关 2 多巴胺 DA 是生物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 DA和DA受体在脑内有广泛分布 DA能系统广泛参与情绪 思维等心理活动 精神分裂症的DA学说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发病学说 59 3 5 羟色胺 5 HT 中枢与外周的5 HT系统相互独立 5 HT参与个体本能行为 睡眠调节 与情绪活动关系尤为密切 抑郁时脑内5 HT含量降低 4 去甲肾上腺素 NA NA参与个体睡眠与觉醒 学习记忆 情绪等心理活动 NA系统活动增强时可出现躁狂症状 减弱时可导致抑郁 5 氨基丁酸 GABA 系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在心理功能方面主要具有抗焦虑作用 6 脑啡呔 具有神经活性的多肽类神经递质 与情绪活动 学习记忆过程有密切关系 60 61 四 神经内分泌与心理功能大脑本身就是一个内分泌器官 机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 统一支配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联系有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异常可导致许多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也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异常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应激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62 五 对生物学观点的评价1 贡献 为人类探索心理障碍发生的奥秘及提供快速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3 2 批评意见 基本的思路主要是还原论方法 从研究单一的脑内结构或生化过程来推断人的复杂心理功能 或把动物的研究结果照搬于人类 结果往往相互矛盾 欠严密科学性 少数采用整合论方法的研究 因未打开脑内 黑箱 活动 始终未能揭示心理活动的脑内机制 还原论与整合论的结合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目前还刚开始 同时许多心理障碍的生物学研究存在着伦理问题 如脑移植问题 64 七 生物 心理 社会模式上述诸种理论观点分别强调了心理因素 社会 文化 人际 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 它们都有优点和可取之处 也都有片面性 没有哪种观点能够为所有心理障碍提供完整的理论解释和全部有效的防治原则 各种理论观点不应当相互排斥 而应当相互补充 只有将它们整合起来 才有可能为心理障碍提供一个较完整的理论解释和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