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系列】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多题选作1.doc_第1页
【吹尽狂沙系列】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多题选作1.doc_第2页
【吹尽狂沙系列】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多题选作1.doc_第3页
【吹尽狂沙系列】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多题选作1.doc_第4页
【吹尽狂沙系列】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多题选作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题选作 【模拟文题】 1.以“人生如树”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心灵伟大的英雄”为话题,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序中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在今天这样一个不少人崇拜物质的时代,你还会去关注“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吗?你崇尚他们的“英雄精神”吗? 3.阅读下面的寓言,以“自身实力与外在诱惑”为话题,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从前有两个仙人,常到山上的一棵大树旁下围棋。一只猴子长年累月躲在树上观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有一个人是它的对手。这个国家的国王知道后,他想: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战胜不了一只猴子。于是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战胜猴子的办法。此时,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他说:“绝对有把握,但是,比赛时桌上一定要放一盘水蜜桃。” 比赛开始了,猴子与大臣执棋对弈,猴子总是盯着那盘鲜美诱人的水蜜桃,结果,大臣赢得了比赛。4.阅读下面的材料,以“人为设计与顺其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美国迪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精心施工,就要完工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人行道该如何设计,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案,格罗培斯为此大伤脑筋。 一天,他受到法国葡萄园的启发,决定在迪斯尼乐园的空地种上绿草,提前开放。半年过去了,草地被游览的人们踩出许多小道,宽窄不一,别致自然。这时,格罗培斯让施工人员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设计。5.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城市里,在“禁止停车”的标志下,常常停着大量的车;小巷中饱受乱停车之苦的居民,就在墙上写下这样的话:“此处严禁停车,违者车会被砸、被划、掀翻!”结果,此处再无人停车。 从所给的五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成文章。感情真实,内容健康,不得抄袭。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书写合乎格式要求。【题意解析】试题的总体设计颇见特色:一是选题的开放性。五个题目任选一个,在一般升学应试题尤其是高考作文题中,是少见的。作为作文竞赛题乃至平时的练笔题,选题面宽一些,我认为对于提倡自由作文有积极作用。二是写作要求中明确标示的“感情真实,内容健康”是正确的导向,且具有实际针对性。多年来,应试作文题很少直接明示这一要求,高考作文中虚假造作,思想内容不够正确、健康的现象也不鲜见,此次比赛提出这一要求具有警示意义。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五个题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给题目,另一类是话题作文,话题又多以具体材料作为导引。这些命题形式与全国卷保持一致。当然,在平时练笔中,中学生如果除了这两种题型外,其他的都不知道怎么写,那倒是要值得注意的。从题目本身看,这五题似乎更适宜于写议论性文章。很巧,所提供的五篇高分作文皆是议论文。从“文体自选”这一要求来看,题目本身似还应注意参赛者可以充分“自选”的可能性。 我不知道安徽省此次高中作文竞赛的评分标准,不知道每篇文章作者究竟是哪一个年级,也不知道对高一和高三的参赛作文的衡量尺度是否一样,如果从全国统考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看,我觉得这五篇作文评分总体偏高,有好几篇是难以达到一类卷(100分制90分以上)的档次的。我以为高一和高三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要求应有些区别。以中考和高考的不同标准来衡量参赛学生的写作水平,评分的宽严可能就会大不一样。这五篇评分总体偏宽,是否与此有关?请读者,尤其请安徽的同仁赐教。【等级作文1】人生如树 一棵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沐阳光、经风雨、历严寒;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勤奋刻苦,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所以,从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来看,人生从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来看,人生如树。人生如树。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对一切。从呱呱落地,到学话走路,再到长大成人,其成长就像树木一样,只要长出幼苗,就要面对风雨,而且这些风风雨雨根本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人和树一样,除了自身的条件外,还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树要不断地施肥、修剪,人生也要不断地历练方能有所成就。人生如树。诚然,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充实,有价值,成就一番事业,正像树苗一样,无论你把它栽在哪里,哪怕是在高高的山崖上,它都会努力地向上生长,希望长成栋梁之材。然而不是每棵树苗都能成材。所以,人生有的时候可能并不完美,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失意在所难免。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不需要继续前行,相反更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人生如树。每当我看到那些挺拔的大树,总会想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诗句。这些挺拔的大树,曾经是一棵棵的小树苗,默默无闻,却经受着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最终才成为参天大树。人生亦如树一样,任何平凡的人生都会有风雨,关键就看你如何去面对。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勇敢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决不逃避现实。那些事业的成功者,也无不有过一番“苦寒”经历。因此,谁如果想坐享其成,等着天上掉馅饼,到头来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人生如树。白杨树是“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是茅盾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里对白杨树的讴歌。他用挺拔的白杨树象征西北广大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其实不仅是白杨树,其它一切的树种又何尝不是普通而又不平凡呢?人生如树,就因为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普通的,而人生之路又总是充满坎坷和荆棘,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又都是不平凡的。人生如树。愿我们从树身上更多地看清自身,汲取力量和勇气,让我们的人生之树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本文原始得分:90) 【批阅意见】做这个比喻性题目,需要达到形象展现与理性思考的统一。在这方面,本文把握住了总体的形象特征,从历程、成材、平凡与不平凡的关系等方面,抓住了人与树的几个相似点,说明了“人生如树”的道理。全文语言通达,古今诗文的引用自然得当,各方面的比喻也都贴切,说明作者有较好的形象化说理的写作能力。稍感不足的是,对“从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来看,人生如树”这一主题的阐述中有关“价值”的内容还较薄弱,有些层次的意思还有些交叉纠缠,如二、四两段,都重复表述了经历风雨的含意,分段方面就显得不够干净利落。各层次形理相兼,都较得当,但于“理”却只是较一般地点到为止。全文有展开的层面,但议论纵深开掘的力度似有所欠缺。这是篇好作文,不过评90分稍感勉强,似可降几分。 【等级作文2】我眼里的真英雄常听说,某某伟大,因为某某成就了一番事业;某某伟大,因为某某升官并发了财。于是有人认为这些人就是英雄人物。其实,自古以来,就不是以成败得失论英雄的。真正的英雄应该是心灵的伟大与崇高者。回首中国革命走过的漫长历程,谁也不能否认毛泽东是伟大的英雄。他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指引中国革命走向光明,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果没有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毛泽东之所以成为英雄,原因就在于他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博大胸襟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历史上的“唐宗宋祖”,便“稍逊风骚”;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带领中国人民迈向富裕生活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是全世界公认的英雄人物。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中华儿女对这位老人的无限深情和敬意。邓小平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原因也在于他有放眼世界的博大胸襟,把中国这个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如果没有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民又怎能走上富裕之路? 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伟人,改变的是一个时代,他们拥有博大的胸襟,产生了博大的思想,而博大的思想又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英雄。 一部三国演义记载了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许有人会说,那里面的许多人物都是英雄。曹操不是英雄吗?当然不是,曹操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奸雄,因为他为了一己之私“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惜发动战争,屠杀生灵。周瑜是英雄吗?也不是,因为他心胸狭窄,气量太小,不能容人。诸葛亮是英雄吗?也不是,因为他充其量只是智慧的化身。关羽是英雄吗?更不是,他只是一介武夫。其他历史人物也都不能称为英雄,他们与真英雄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想的做的只与他们那个集团利益的得与失有关,而不是普天之下人民利益的得与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博大胸襟,从忧国忧民不为个人私利的角度来说,杜甫才是封建时代的真英雄。正如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序中所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总之,我认为:只有靠心灵伟大的人,才是真英雄。(本文原始得分:93) 【批阅意见】引述有关涉及国家大业材料的议论文,往往容易落入空套,甚至变成空洞的政治说教。本文的可贵之处,却正在于取材虽大,并不空泛,反而显现较为开阔的视野与大气,避免了枯燥的教条罗列,从而显出一定的文采与气势。作者紧扣住“博大胸襟”这一论说点,集中表达了对“真英雄”的理解,也表露了他真实的思考与感受。 当然,本文对历史人物的评说也有些瑕疵。以是否考虑“普天之下人民利益的得失”这个标准来衡量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许过于苛求,值得推敲。评价历史人物(更何况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是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想在一段文字中对几个人物都作出精当的评价,是很难的。尽管如此,作者如此直言他们不是英雄,还是值得鼓励,毕竟我们也不能苛求中学生如历史学家那样评说历史。作者着力表述“我眼里”的英雄,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和盘托出,表露真性情,毫不虚饰,倒是增强了本文的个性色彩。可评90分左右。【等级作文3】苦干巧干成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虽然做事很卖力,却总是不能成功。究其原因,是他们除了苦干之外,还没有掌握做事的技巧。我的一位邻居是做服装生意的,她很能吃苦,人也勤快,可几年做下来,赚的钱除了付房租外,所剩无几,而跟她做同样生意的几个朋友,却赚了个盆满钵满。经多方打听,她才明白,原来是自己进的服装赶不上时代潮流,销量就小,自然也就赚不到什么钱了。后来,她改变了经营策略,在进服装前,先摸清市场行情和当前流行的各种款式,然后再考虑市场销量,最终成了我们这一带有名的商人。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光有实干精神,而不考虑方法技巧,就会事倍功半;苦干加巧干,则会事半功倍。做生意如此,学习更是如此。我在学习上就曾经吃过这样的苦头:每天很早就起床背语文、背英语,晚上挑灯夜战,做的数理化习题不计其数,成绩却总是不上不下,这让我非常苦恼。经过班主任老师的一番点拨,我才知道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讲究方法和技巧,只能是欲速不达。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学会了总结和归纳,使知识更有条理化,现在我基本上做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成绩自然提高得很快。 或许你要问,你说的是经商和学习上的事情,能否“一言以蔽之呢”?答案是肯定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兴趣”就是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的“渔”就是技巧;“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技巧;“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技巧。只要我们在行事前,想想自己做事的方法以及怎样做才更有成效,你就能找到技巧。当然,如果没有实干精神,做事前一味地只想着有哪些投机取巧的“好”方法,你也不会成功。还记得那个“滥竽充数”的故事吗?光想着投机取巧而无实干精神的南郭先生,只能蒙蔽别人一时,但最终只能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之夭夭。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指的就是勤奋苦干,“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技巧。总之,只有苦干加巧干,学习才会进步,理想才能实现,事业才能成功。 (本文原始得分:92) 【批阅意见】写这个话题,需把握寓言的含义与导向,既可从大臣的角度来写,也可从猴子的角度来写。本文着眼于“大臣”的“实力”与“技巧”,由此阐说“赢得了比赛”(即“成功”)的因由。从这点看,本文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写这个话题,更要把握话题题干的意思,要抓住“自身实力”与“外在诱惑”两端,两者不可或缺,并要阐明其间的关系。写此类关系性话题必须注意这个“与”字。从这点看,本文欠切题意。全文几乎没有什么有关“外在诱惑”的内容,“技巧”、“巧干”均与“外在诱惑”的意思相去甚远,经商、学习、滥竽充数等实例皆与“诱惑”无关。因此,从题目到引文,本文对话题题意的总体把握不够准确恰当。另外,文中把“技巧”涵盖面扩大化,把“兴趣”、“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等都说成“就是技巧”,有些牵强。作者尚需提高审题的能力。审题有明显问题的文章不宜得一类卷92分,但此文又部分地合乎题意,全文语言也通畅,所举例证也能说明自述的观点,故似以降10分左右为宜。【等级作文4】天然去雕饰最近我去素有“长江三大矶”美誉之一的采石矶公园游览,发现里面的面貌焕然一新,尤其让我惊奇的是本来就不高的山顶上又树起一座巍峨的铁塔,并有索道与山下相连,游人无论是否乘索道游览,都必须购买包括索道票在内的价格不菲的门票。这不能不令我感到些许遗憾。我想自然美景如果能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该有多好啊! 现在各地的园林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本应是件好事,它让游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又领略到丰富的人文景观,从而提升了景点的旅游品位,扩大了景点的影响,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地方的景点建设,不是因地制宜,而是随心所欲,甚至以牺牲自然景点来“创新”。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到头来只能破坏了当地的旅游资源,让游人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不仅是园林建设中存在这种不顾自然条件而随心所欲的做法,现在的一些开发区的建设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弊端。明明这个地方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却千方百计把它开发成工业小区,从而使地方上的一些农民失去休养生息的大片农田;明明那个地方适宜植树造林,却硬要开垦成农田,从而使一些地方水土流失,频繁地发生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种种后果告诫人们,发展经济必须结合各地的实情,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这是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对苏州园林池沼设计的描述。“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它在设计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也就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别出心裁的雕饰。不难发现,凡是“天然去雕饰”的地方,都是人间仙境,黄山、庐山、张家界、九寨沟和桂林山水等景点,每天游人如织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景点开发的旅游业,还是发展经济的开发区建设,都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尤其对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更要讲究“天然去雕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本文原始得分:95) 【批阅意见】在这次提供的五篇参赛作文中,我以为这篇文章写得最好,可得95分。 本文的最大特点也是“顺其自然”,有“天然去雕饰”之味。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很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可谓从心而出,毫无刻意为文的矫作之态。而且,内容相当充实,视野相当宽广,不乏自得之见地。从采石矶公园说到全国众多景观,从园林建设、旅游开发说到经济发展,均有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的自然之感,且对开发利弊的分析也注意分寸,有辩证地把握。全文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各层次段落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些都说明作者有较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本文堪称参赛的上乘之作。【等级作文5】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现代社会里,谁都想做一个有素质的人,谁都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然而,一些人的行为与他们所标榜的素质却背道而驰。走上街头,不时看见有人乱扔垃圾,随处可见乱停的车辆,横穿马路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公交车时很少能见到排队有序的,能主动让座的更是不多见,即便自己身边站着年迈的老人和稚嫩的孩子。其实,人人都知道这些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有损自己的形象,但因为有人这么做了,所以“我”也就这么做,如果自己不这样,就好像吃了大亏似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试想,人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我们还谈何构建和谐社会? 奇怪的是,在一些管理比较规范的场所,上述现象就很少发生。你吐一口痰,罚你十元,看你下次还吐不吐?乱停一次车,也罚得你龇牙咧嘴,你下次还会再乱停吗?在一些居民区内巷子的墙上,你甚至能看到这样的话:“此处严禁停车,违者车会被砸、被划、掀翻!”结果,此处再无人停车。这些反常的举措足以说明,一些人素质的提高是需要外部环境或制度来加以约束的。而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时时都会规范自己的言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