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冢(zhng)何可胜(shng)道漫(mn)灭b盖音谬(mi)也 窈(yo)然 懈怠(di)c安上纯父(f) 无物以相(xing)之 孰(sh)能d咎(ji)其欲出者 瑰(gu)怪 罕(hn)至解析a项,胜shng;c项,父f;d项,咎ji。答案b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解析c项,观:景象。答案c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不出,火且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a和的“然”相同,和的“且”不同b和的“然”不同,和的“且”相同c和的“然”相同,和的“且”也相同d和的“然”不同,和的“且”也不同解析的样子;这样;将要;尚且。答案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8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息。b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极少。c夫夷以近 夷:平安。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解析a感慨;c.平坦;d.谁,哪一个。答案b5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解析b景象,acd为动词,观看,观察。答案b6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而人之所罕至焉褒之庐冢也遂与之俱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厌之有a/b/c/ d/解析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句中“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句中“之”做代词,指“他们”;句中“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答案b7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作者认为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问心无愧了。b本文第一段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能看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志、力、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d本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解析d未采用托物言志。答案d8翻译下面三个句子。(10分)(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译文:_(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4分)译文: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译文:_答案(1)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达到目的地。(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3)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和谨慎择取的原因。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尚志斋说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注】正鹄:靶心。准的:标准。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b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谕:超过。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 慑:屈服,改变。d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 党:同类。解析谕:通“渝”,改变。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作师说以贻之b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d援笔书所欲言 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a项两个“以”均是表目的的连词,“来”。b项是助词,表语气;是兼词,“在那里”。c项是助词,表判断;是助词,用于句中,表示语气略顿或延缓。d项所字结构;表被动。答案a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志向的必要性或重要性的一组是()(3分)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济也,尚思立志乎哉abcd解析阐明了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作者对黄济的劝告。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b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者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c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也“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d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题阐述得精辟有力。解析并非强调“善教”的重要性,而是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答案c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4分)译文:_(2)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3分)译文:_ (3)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4分)译文:_答案(1)起初没有固定的目标,也不期望一定能射中的人,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没有志向。(2)如果不立志,即使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做学问这么大的事呢!(3)如今大司寇的上士开封浚仪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但有规制,严格却没隔阂。【参考译文】(你们)曾经看过射箭吗?靶心,是射箭的人所确立的目标。于是挑选好你的弓,修直你的箭,蓄养你的精神,积攒你的力量,站正你的身子,遵守射箭的方法,面对箭靶。拉弓一定要拉满,瞄准一定要仔细,发射一定要果断,以求射中靶心罢了。如果靶心没有树立,就没有专一的方向,那么,即使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也会一片茫然,(箭)要往哪里发射呢?更何况那些放松弓弦来游戏,随意地把箭发射出去,开始没有固定的目标,也不期望一定要射中靶心,这种人,君子是要和他绝交、不和他交朋友的,因为他没有目标。善于学习的人,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大概能够稍微有些警惕了吧!求学的人要想达到圣贤的境界,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心一样。不以圣贤作为目标而学习的人,这就是不设置靶心而射箭的人。志向(如果)没有确定,就像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漂浮不知抵达的地方(或不知要到达哪里)。这种人不沦为荒诞无知的人,大概很少吧!这是立志的最首要因素。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要追求实现目标的方法了,这尤其是没有志向的人所不能做到的。所以拜师、交友,读书、探究事理,都是实现目标所应做的事情。于是,平时家居没有事情的时候,这份志向不曾懈怠过;处理事情、待人接物的时候,这份志向不曾混乱过;生活安逸,处境顺利的时候,志向不要因之而丧失;身处患境、心情忧郁的时候,志向不因之而屈服,一定要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才罢休。这就是立下志向始终不要改变啊。所以如果立下了志向,即使是想成为圣人也是可以实现的。古人说过:“有志向的人,事业终究会成功。”又说:“用心专一,不分心,就可以聚精会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即使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做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凭借天生智慧的资质,他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谈到志向,更何况我们这些特别愚昧无知的小人物呢?一定不能不把重视立志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来对待啊,慎重啊。如今大司寇的上士开封浚仪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但有规制,严格却没隔阂。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也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有一天他暂时回到家乡,又来请我(就斋名)写一篇说,我提笔写出我想说的话,不感到黄济的要求是烦扰。黄济啊,还是想想(怎么)立志吧。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离娄上)【注】 至:极。幽、厉:谥号名。周幽王、周厉王。14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分) 答:_答案意在说明治国如果实行的不是仁政,就是不仁之政。15孟子说:“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公孙丑上)请结合文段中“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_答案圣人大智大德,是人类中最理想的人格,代表着孟子对人格的最高追求,但圣人与一般人之间并不是具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或“圣人其实是从一般人中升华出来的”),平凡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是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的。【参考译文】孟子说:“曲尺、圆规是方、圆的最高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