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月潭教案设计.doc_第1页
4日月潭教案设计.doc_第2页
4日月潭教案设计.doc_第3页
4日月潭教案设计.doc_第4页
4日月潭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在学习中体会日月潭风光秀丽的景色特点,产生对台湾宝岛的向往之情。2.学习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环绕、秀丽、吸引”等词语。3.学习课文,了解日月潭的景色特点,体会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日月潭风光秀丽的景色特点。2.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语句描写的景象。教学课时两课时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句导读:点明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句导读: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优美。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句导读:点明日月潭水深、水绿的特点。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句导读:这几句话介绍了光华岛把湖面分成了像太阳的日潭和像月亮的月潭。段导读:写了日月潭名称的由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句导读:薄薄的雾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句导读:“隐隐约约”“倒映”勾画出了日月潭清晨的秀丽风光。段导读:描写了日月潭清晨的景色。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句导读:“清晰”与“隐隐约约”形成对比,说明雾散了,美景清晰地展现出来了。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句导读:描写了中午下雨时日月潭的奇特风光,与午晴时的美景形成对比,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日月潭的独特风景。段导读:描写了日月潭中午晴天、雨天的不同风光。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不同时间的秀丽风光。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句导读:这是一个总结句。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了日月潭是旅游胜地。字 词 导 读 环绕(hun ro):围绕。茂盛(mo shn):(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名胜古迹(mng shng j):指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古迹,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例句)中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参观。隐隐约约(yn yn yu yu):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例句)远处的山林里传来隐隐约约的鸟鸣声。清晰(qn x):非常清楚。展现:呈现。好像:似乎;仿佛。朦胧(mn ln):不清楚,模糊。仙境:神话中仙人住的地方。风光秀丽:风景清秀美丽。吸:这里读x。1.学习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日月潭风光的声像资料);中国地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中国地图,指向台湾的位置,提问:哪个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台湾。)2.教师介绍台湾的有关情况。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欣赏驰名中外的日月潭的迷人风光。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章的大意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2.自学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字音。3.反馈生字的读音。(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朗读。(2)教师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准以下生字的读音:附近美丽岛吸引片4.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记忆生字。(1)形声字记字法:附 近 华(2)给熟字加偏旁:不环央映少纱 (3)形近字比较:名各岛鸟5.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词语。附近 环绕 中央 小岛 倒映 仙境 秀丽 美丽 吸引 名胜古迹6.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2.读一读每句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学生汇报。学生1:第一句话主要介绍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学生2:第二句话介绍了日月潭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教师追问:“附近”是什么意思?(附近:指靠近某地。)学生3:第三句介绍了日月潭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它坐落在群山之中,树木非常茂盛。教师追问:“名胜古迹”“环绕”分别是什么意思?(名胜古迹:著名的风景区和古代遗迹。环绕:围绕。)4.再读这段文字,说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日月潭的景色一定非常迷人;日月潭坐落在群山之间,树木非常茂盛,空气一定非常清新)5.欣赏多媒体课件,感知日月潭的迷人风光。(播放多媒体课件)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1.引导学生质疑:日月潭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2.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1:日月潭的湖水很深,湖水碧绿。学生2:我了解到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因为湖中央有一个小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了两半。北边的一半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的一半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学生3:我了解到湖中央的这个小岛叫做“光华岛”。3.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播放录像资料,从画面上能够清晰地看出日月潭的形状)看了这段录像资料,能说出你此时的感受吗?(日月潭风光迷人,景色优美,名字非常巧妙)4.表达训练:出示投影,完成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因为(),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1.学习本课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2.利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的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畅所欲言,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1.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体会日月潭秀丽的景色。2.学习课文中描写日月潭风光的语句,感受重点语句描绘出的景象。3.背诵课文中感兴趣的段落。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表现日月潭清晨、中午不同时间段风光的录像资料;表现细雨霏霏中的日月潭的风光资料)。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抽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准字音。2.读字、读词,练习扩词。央中央央求央告南南方南瓜南半球岛小岛岛屿岛国3.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现在我们开展“读书接龙”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读得最好。4.哪个同学能够说出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呢?(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二学习课文,整体把握日月潭的特点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仅了解到日月潭的地理位置,而且了解到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日月潭的风光吧!2.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日月潭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在文中标画出有关的语句。(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人。)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感受日月潭秀丽的景色1.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日月潭秀丽的景色呢?自学课文的第3、4自然段,把相关的语句标画出来。2.学生自学,标画有关的语句。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彼此的观点。4.全班汇报,进行交流。学生1:清晨的日月潭景色秀丽。学生2: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日月潭上飘着薄雾,天上还有一闪一闪的晨星,山上闪着点点灯火,这一切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景色真美呀!(1)教师追问:什么是“隐隐约约”?(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是很清楚。)(2)观看课件,感受清晨日月潭的迷人风光。(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学生3:天气晴朗的中午,日月潭的风光十分秀丽。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呈现在游客的眼前。学生4:在蒙蒙的细雨中,日月潭似乎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4)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细雨中日月潭的风光。(5)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日月潭的迷人风光。5.出示投影,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所以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四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台湾的日月潭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文章的叙述上,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围绕着“日月潭风光秀丽”这一特点,分别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日月潭的景色。在具体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使读者如身临其境。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作业本上。五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1.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怎样设计自己的导游词呢?2.实践活动:我是一名小导游。1.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教师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设计得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2.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自然段都背下来。1.照样子,写句子。例:小月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最要好的朋友是小月。(1)今天的升旗手是张方。张方是今天的升旗手。(2)这本书是小军送给我的礼物。小军送给我的礼物是这本书。2.你知道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吗?光华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3.你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日月潭,为什么?一台湾省概况台湾省简称台。在中国东南海上,东海和南海之间。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赤尾屿、绿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等岛屿。陆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高山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日月潭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可去哪儿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又重新见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儿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日月潭。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的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1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2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3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4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晴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