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选修31.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他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2.20世纪30年代,国联的所作所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联是一个软弱的国际机构b.国联虽然无法制止战争,但却是伸张正义的讲坛c.它成了法西斯国家操纵的工具d.它成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3.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b.国会明确支持法西斯侵略c.已经放弃“中立”政策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4.在1938年9月,张伯伦回到伦敦,站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对群众说,他“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了”“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张伯伦所谓的“和平”文件是指( )a.枫丹白露备忘录b.慕尼黑协议c.波茨坦公告d.联合国宪章5.1939年,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没有实质性结果,原因有( )慕尼黑阴谋加深了英法与苏联的猜疑与分歧双方在确定义务和履行义务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上意见相左苏联不愿与英法合作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还未触及其根本利益a.b.c.d.6.(2012昆明高二检测)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 ,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二、非选择题7.(2011山东高考)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集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8.(2012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年以后,当德国军队违反上述条约而大举侵入俄国的时候,斯大林仍然认为他背着到莫斯科谈判的英法军事代表团而同希特勒进行的这笔丑恶的交易是有理的。1941年7月3日他在对苏联人民的广播中自吹自擂地说:“我们保证了我国获得一年半的和平及准备自己的力量来回击敌人的可能,如果法西斯德国敢于冒险违反条约来进犯我国的话,因此这毫无疑义,是我们赢了,而法西斯德国输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百年潮材料二 普京指出:“毫无疑问,完全有理由可以谴责1939年8月签署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我国该条约的非道德性质得到了单一的议会评价。(但是)就此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扣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的扳机并不准确,因为之前一年法国和英国在慕尼黑和希特勒签署了著名的绥靖条约,使建立统一的反法西斯同盟的所有希望全部破坏。况且,当时的苏联外交界完全有理由认为,拒绝德国提出的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至少是不理智的。”2009年8月31日俄罗斯晨报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2)斯大林和普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有何异同?为何会有不同?【备选习题】1.慕尼黑协议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时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 )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认为绥靖政策是在纵容侵略a.b.c.d.2.(2012浙江综合模拟六)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推断,下图反映的形势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38年3月b1938年9月c1939年3月d1939年8月答案解析1.【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等国惧怕战争,推行绥靖政策,“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该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解析】选d。本题首先要理解30年代国联的所作所为是什么。它主要包括:面对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进军莱茵非军事区、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及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等行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实质上是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而当时国联主要是由英法控制,故而选d。3.【解析】选a。从题目中众议院通过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说明主张中立的议员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所以选择“孤立主义”仍占优势。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张伯伦到德国慕尼黑,协同法、德、意,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了割让苏台德区的慕尼黑协议,得到了希特勒“这是在欧洲的最后一个领土要求”的口头承诺,张伯伦自以为收到了“时代和平”的保证书。【规律方法】慕尼黑阴谋为什么是绥靖政策的顶点绥靖政策是用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换取苟安局面并祸水东引的政策。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问题上,英、法等国或貌似公允,或置身事外,但在慕尼黑,英法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不惜从幕后走到前台,抛开当事国,公开把捷克斯洛伐克送到法西斯铁蹄之下,这是大国强权主义和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30年代末,在法西斯严重的战争威胁下,苏联希望得到英法的安全保证,并非不愿合作,而是互不信任,故排除含的选项。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希特勒的话有以下两方面信息:反布尔什维主义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获得英法等国信任。德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并扩充军事力量。依据这两方面信息,我们可以判定c项不正确。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绥靖政策的认识,解答本题应结合教材所学分析判断。第(1)题回答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注意要史论结合,但是必须要注意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第(2)题,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中史料价值的认识,历史史料既有一定历史参考价值,又要考虑史料编纂者的阶级性与主观性。答案:(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8.【解析】第(1)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大战来临前夕各国的外交策略: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意图祸水东引。德国意欲发动战争,但竭力避免两线同时作战。苏联向英、法寻求和平保障无果退而自保等。第(2)题第一问从异同两方面比较:相同点是都认识到了条约的签订在一定时间内对苏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同点是对该条约的认识。第二问不同的原因要从立场、角度等方面分析。答案:(1)欧洲局势紧张,英、法、苏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利用英法与苏联社会制度的矛盾,积极进行外交活动;苏联为了避战自保和赢得备战时间,单独与德国结盟;斯大林幻想运用条约的道德性约束德国的侵略。(2)相同点:都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有积极性,为苏联赢得了充足的备战时间。不同点:斯大林认为条约的签订是正确的;普京认为条约的签订是非道德的,应该遭到谴责;但是其主要原因是英法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破坏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希望。不同原因:斯大林是条约的决定者,具有自我辩护性质,对条约的评价具有片面性;普京站在客观角度,能够辩证全面、较客观地认识条约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面性。【备选习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