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经历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典型。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分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3.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分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4.衬托或烘托: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5.渲染: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分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具有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分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这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7.对比或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比较。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分析前三句描写的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的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例句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分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曾愁”,但在凝妆上楼后,忽见春光,顿觉孤寂,所以后面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分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题目中的“暮雨”,又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10.动静: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分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11.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分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12.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分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13.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物、事件与想象的景物、事件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分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寂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14.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例句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分析首联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代指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颈联写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作者巧用主客移位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拓展提升】一、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分析用叙述的方式写出作者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生凉的秋天,与夫君离别后,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外出乘舟解忧的情形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分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如下情境:白鹭蜷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分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分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二、修辞手法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说出看法。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句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蟾宫曲)分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可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例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分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8.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也称“意象并列”。作用:凝练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练的效果。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例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分析将“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词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心领神会,也让诗歌意韵深长三、篇章结构结构类别解析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树立了“航标”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曲笔入题不马上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伏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的作用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点面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描写主体物,还描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这样往往可以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四、常用典故集锦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作者常反其意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9.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10.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11.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12.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3.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常用来指称送别地。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14.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阳关”。15.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地。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8.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19.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0.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