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1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1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1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1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版高三地理人教版全程复习课时作业 人文地理 第1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肇庆模拟)读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完成1、2题。1.由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 )由省外迁往省内由省内山区迁往东翼和西翼由省外迁往东翼和西翼由省内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a.b.c.d.2.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2013淄博模拟)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图,读图完成3、4题。3读图可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a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b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c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d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4流动人口增加的积极意义是( )a使得劳动力的空间配置进一步合理化 b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困难c缓解了流入地区的人地矛盾 d提高了流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2013南昌模拟)读下表完成5、6题。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资料(单位:万人)5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a bc d6下列关于城市人口迁移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然导致该城市人口老龄化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c必然加剧该城市的环境污染d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2013大同模拟)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区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79题。7.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b.人口流动量大c.经济发达 d.人口大省8.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9.目前丁市人口增长状况易导致( )a.人口增长模式改变 b.老龄化加重c.城市化减缓 d.城市管理难度加大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10、11题。10.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b.c.d.11.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材料三 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变化。(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三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13.(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如下:材料二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材料四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答案解析1、2.【解析】1选d,2选b。第1题,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户籍人口在省际之间迁入大于迁出,在省内间人口主要迁往“珠三角”。第2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户籍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为“珠三角”,这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高等有关。3、4.【解析】3选a,4选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其中城市人口增长数量最大。第4题,流动人口增加的积极意义是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素材链接】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1)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2)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3)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5、6.【解析】5选a,6选d。第5题,经计算(年末人口减去年净迁入人口之差除以年初人口,再乘以100%)比较可知,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是。第6题,城市人口外迁,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状况。79.【解析】7选d,8选d,9选d。由表可知,甲、乙两省两次人口普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都较大,并有所下降,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丙省两次人口普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都较大,并有所上升,丁市两次人口普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都较小,并有所上升,说明丙省、丁市可能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人口快速增长,会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造成城市管理难度加大。10、11.【解析】10选d,11选b。第10题,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主要是工程移民;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都是受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影响;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主要是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第11题,一个地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容量就会引发资源短缺,产生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知识拓展】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三江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12.【解析】第(1)题,“孩子上学”属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我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第(2)题,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出人口的流动方向,结合材料三可判断出人口流动的特点。第(3)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2)人口流动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 人口流动方向:由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13.【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了解到我国流动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从材料二中可知目前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城市;从材料三中可得到,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且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第(2)题,读材料四可总结出流动人口从事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收入较低的行业。第(3)题,要从有利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