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圣泽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圣泽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圣泽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3页
山东省圣泽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4页
山东省圣泽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汶上圣泽中学201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 文 试 卷 第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赍(j)发 吃饭防噎(y) 氽(tn)水 锣鼓喧阗(tin)b、埋(mi)怨 心惮(dn)远役 讥诮(qio) 日光翳翳(y)c、提(d)防 寒砧(zhn) 央浼(mi) 剜(wn)肉补疮d、撮(cu)合 蜂窠(k) 坍(tn)缩 锱铢(zzh)必较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题词 调剂 默契 发泄 丰富多采b 洗练 清圆 褐绿 干躁 叫嚣呐喊c 棉密 疏朗 迢远 精髓 拔木转石d 譬如 羡妒 颦蹙 归宿 词藻典故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之类的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叙离情不离“”;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叫“付梓”“杀青”。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传奇,那些的英雄壮举,只有放在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来看,才更显得。“秋风五丈原”将这种反抗命运的悲剧渲染到了极点:“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这就是令杜甫感叹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a、柳岸灞桥 春花秋月 可歌可泣 慷慨激昂b、春花秋月 柳岸灞桥 可歌可泣 慷慨激昂c、柳岸灞桥 春花秋月 慷慨激昂 可歌可泣d、春花秋月 柳岸灞桥 慷慨激昂 可歌可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b王好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d高二年级的学生一定要不耻下问,不断地请教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来提高学习成绩。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团购是一种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传递团体购买邀约,进而将众多消费者联合起来,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来求得最优的价格的消费模式。b大选前18个月,奥巴马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c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d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b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7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b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b“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注释: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闾里:乡里。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使酒:酗酒任性。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9、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d.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1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b.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11、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晚乃遁于光、黄间a. b. c. d. 12、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d.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第卷(114分)四、(24分)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分)(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3分)(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8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春天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季节,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第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15古诗文填空。(6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五、语言表达(12分)16、把句按正确顺序填入下面横线处(只填序号 ) ,与幸福指数衡量个人主观愿望不同,痛苦指数是用来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指数,它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失业率。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小越幸福。幸福与效用同方向变化,与欲望反方向变化。如果欲望是无穷大,则幸福为零。幸福指数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来的,他认为幸福等于效用与欲望之比。幸福指数衡量的是个人的主观愿望,每个人认为自己幸福与否和自己的欲望及效用有关。幸福和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体会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17、仿照例句,写两组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4分)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1) , , 。(2) ,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地球生命如何在严酷的远古冰川时期生存下来一直是个谜。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在澳大利亚找到了当时有大片地区未封冻的证据,说明当地曾是冰川时期的“生命绿洲”。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韦学院研究人员和澳大利亚同行在新一期地质学杂志上报告说,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弗林德斯山脉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检测结果显示,地质样本的“岁数”约有7亿年,当时正是地球上最严酷的冰川时期之一,曾有许多研究认为由于陆地和海洋几乎完全封冻,当时的地球就是一个“大冰球”。然而,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这种特殊地质结构只有在海上发生巨大风暴,海底沙子被卷起并反复冲刷海床时才会形成。这说明当地曾是一片海洋,并且当时海水并未封冻。 参与这项研究的丹勒赫伦博士说,这是迄今最清楚的证据,说明在这一冰川期仍有较大面积的海洋并未封冻。在条件恶劣的冰川时期,一些微生物可能在这些“生命绿洲”中生存下来,并在之后气候转暖时大量繁殖和进化,最终形成了今天多种多样的生物。答: 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禅房的树指尖古树长在墙里,像人挤在人群里。红尘拥挤,一些细碎的磕碰和不悦暗自滋生。树不说,它被泥灰和石头框裹、挤压时,身上的生疼和心下的酸楚。树总是比人活得更坚强,更有尊严,更沉默,所以也更长久。人是向往活成树的境界的,也炼丹熬药,求仙问道,却到底抗不过时间的摧枯折腐,连百年也难熬,便自行消亡。树活了百年千年的,活过一辈一辈的人,像找到了逃脱的诀窍,被时间忽略了。所以,越是隐蔽的村庄,古树的数量越多,越健康。一个叫禅房的村庄,隐在蜿蜒的道路和重峦叠嶂中央。途中有核桃林、尘沙飞扬的矾石场、杨槐紫和白的花、斑鸠和啄木鸟的声音,我沿新修水泥路去寻找一棵树的根部,竟走完了一整条街。街,于初夏呈现出干热的饥渴。像旺火,要烧灼和烘烤了人间通衢。街两旁是新建的宅子,高墙深院,不见其里。没有水,村庄里的水在很久前就消失了,久到连老辈人都忘了河流和泉。五行里说,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树在,就证明水在过,村庄的清幽和湿润在过。单“禅房”这村名,如果不是赴踏在这火一般的街道,我定会想象它是树木葳蕤,流水遍野之所,禅房花木生,浓荫深处,水气氤氲,一盏茶,一张琴,一人,一几,悠然,清远,若颂歌里的传奇,好景好态好湖山,人间因之多了留恋意,多了可爱心。远山近坡,连绵一色的黄,土叠着土,石堆着石。“禅房”,在这里,不过美丽装饰,既欺骗想象,又瞒哄天下,它是习俗和模仿,是远离事物本宗的附属,不具任何形容和表达意味。逼仄的旧街景,堆积的红砖,青石,废气的朽木,柴薪,挖掘机的轰鸣,所有人间繁琐忙乱之后,才是古树的样子。无委屈,无埋怨,长在逼仄街巷的墙里,新砖砌的墙,墙墙相围,是不该长的地方。不知是树挡了人间出路,还是墙挡了树的地盘。这样的纠纷是村庄里的风景。人多喜热闹,亦少分辨,谁对谁错,树和墙不说,人也不讲究。只可惜了树的笔直貌态,穿了整面墙的不屈服,不对抗,长得自觉,不闻不问。倒似禅房花木深处的僧,诗歌里的大美,不争不强,端正安详地活,地老天荒地活,日夜无休的活。活到无动于衷,熬罢四时,坐断红尘。村里人说它老。但到底多老,又说不上个所以然,他们看我端着相机,以为寻宝,某说家里有老货,某某说家里有元宝,一时好不热闹。笑而不语,古树揣了千古秘密,连鸟雀虫蚁都不相告。假如某和某某的祖辈地下有知,会为后代生出的贪婪感到惭愧吗?或某和某某不过藏了假货,想得几许钱财?如此更令老辈蒙羞了。树总是比人强了千百倍的,它懂得善良,懂得道,懂得顺应,皆因它懂得,所以生命久长。树的老枝长得密密的,伸得长长的,墙内人家半边院子的荫凉。树是不计较人的好歹的。他们把它砌在墙里,若人在夏天穿了冬衣,自由套了刑枷,失了自在,但树照常努力地庇护凡人。树好几百年了,人嫌它碍事,又不敢砍伐。倒不是对它多恭敬,而是俗世的繁文缛节令人头疼。获赦的树恭敬天地,也恭敬生命。天地给养人间万物,人也知道,所以建了新庙,庙里供着泥胎新神。人跪下去,身体匍伏,头额顶地。树在远处看着。一辈一辈的人跪下去,一辈一辈的人跋涉在寻觅水源的途中,一辈一辈人从遥远的地方挑水,扁担担折了,人死了。只有树活着。树活着,村庄就活着,人也一辈一辈地活着,神也活着,希望也活着。有一天,村庄会知道树的好,人也会知道。19.文章结尾说“村庄会知道树的好,人也会知道”,结合全文来看,“树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1.文章在表现古树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例子分析其作用。(4分)21.分析下列句子含义。(4分)(1)古树长在墙里,像人挤在人群里。(2)树活着,村庄就活着,人也一辈一辈地活着,神也活着,希望也活着。2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现了哪些情感?请具体说明。(6分)七、作文 (60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一位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到山顶的雪。”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3、11、6 1 bmn、 2 、d 3 、b 4.a. b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互敬爱,对象不当。c文不加点:指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形成,形容文思敏捷,对象意思都不当。d不耻下问:指不以向自己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对象不当。a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色秀丽。5a(b“部分原因引起的”句式杂糅,可将“引起”去掉。c主谓不搭配,“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不能作“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的主语。d成分残缺,应在“情况”后加上“的汇报”)6b 解析:a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项“由低到高”错。d项“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7a 解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8a 解析:b项 “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项“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项 “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错误。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9、c 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10、b (b 连词 递进 a 的样子 代词这样 c 介词 在 比 d 代词 他的 副词 大概 表推测)11、b (1、3 描述的他的侠) 12、c13、 略 14、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2分)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2分)、三、四两句因内心之情感受外物,以环境景物体现人物心情。(2分)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啁哳难闻。(2分)五、【解析】由引入关于“幸福和痛苦”的话题,然后明确“幸福指数”的概念,对幸福指数进行理论阐述,和语境中的“痛苦指数”进行比较陈述,指出“幸福指数”与“痛苦指数”的不同之处。综上所述,答案应为, 18、答案:科学家发现远古冰川时期存在“生命绿洲”命题思路:这题是隶属一句话压缩语段题,所选材料是最新科学网发布的地理科学类知识,可以在文段中找到中心句关键词“远古冰川”“生命绿洲”“可能生存”“微生物”后再归纳后压缩成答案。19树活得坚强,有尊严,不计较生活的地方;树宽容大度,无委屈,无埋怨,不计较人的好歹;对人不屈服,不对抗;懂得善良,懂得道,懂得顺应;努力地庇护凡人。(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20例如:用人对树的态度和树对人的态度相对比,人忽略树、摧残树、局囿树,树却努力地庇护凡人,(例子2分)通过对比突出了“树的好”,树的大度善良。(作用2分)21.(1)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1分),说明古树被人砌在墙里的框裹、挤压,表明作者对古树的同情,对人这一做法的不满。(1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