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单元专项排查练.doc_第1页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单元专项排查练.doc_第2页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单元专项排查练.doc_第3页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单元专项排查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 单元专项排查练1 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弛2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达到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3 甲午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约为七百三十万元。甲午战争后6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共为七十九个,其资本总额为一千七百多万元。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a小农经济彻底破产b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d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4 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其影响、英荷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等。5 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中的主要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d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6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大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a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c大力地推行自由贸易政策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7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 000吨至10 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c殖民扩张的加剧 d鸦片战争的爆发8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9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10下表是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当时中国()- 4 -项目1920年1936年机器制造品12.9%20.5%手工制造品32.2%25.5%农产品45.4%45.9%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产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11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12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肩挑34.0驴车18.0公路汽车30.0轻便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大题冲关规范练13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其中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为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材料二图中的四幅图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图中白色部分是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材料三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美洲、非洲、西亚、南亚、西南太平洋诸岛、大洋洲先后沦为殖民地其它地区,包括很多欧洲国家,都不得不在西欧工业巨大优势的影响和压力下,先后不一地作出反应。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因。(2)依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说说西方人眼中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各地所作出的反应及影响。答案(1)物质生产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2)变化:打破了相对分散、隔绝状态,了解范围逐渐扩大,地域性历史逐渐融合为世界历史。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新的交通工具及通讯手段的发明。(3)反应:第一,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手段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第二,实现工业化。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第四,掀起社会主义运动。影响:密切了国际交流;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联系逐渐加强并成为一个整体。解析(1)根据材料中“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可得答案。(2)根据材料可知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在不断扩大且地区间的地理联系增强。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识的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新航路的开辟、通过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讯工具的革新促进对世界了解的加深。(3)工业国家在殖民扩张和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