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__分区规划_(中规院)(2009.03.04).doc_第1页
光明新区__分区规划_(中规院)(2009.03.04).doc_第2页
光明新区__分区规划_(中规院)(2009.03.04).doc_第3页
光明新区__分区规划_(中规院)(2009.03.04).doc_第4页
光明新区__分区规划_(中规院)(2009.03.0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光明新区规划文本项目名称:深圳市光明新区分区规划(2007-2020)组织编制单位:深圳市规划局局 长:王 芃主 管 副局长:许重光主要参加人员:唐绍杰、潘京江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 建设部城规编第(02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12003012号编 制 时 间: 2008年12月出 图 专 用 章:院 长: 刘仁根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副 院 长: 朱荣远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范钟铭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 朱荣远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室主任: 石爱华 城市规划师、规划二室主任项目负责人: 陈晓晶 城市规划师 张 文 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二室主任工项目组成人员: 牛瑞玲 城市规划师朱 枫 城市规划师周路燕 工程师曹 靓 工程师刘 缨 高级工程师陈晚莲 工程师邴启亮 工程师陈 琳 规划师助理余爱雯 规划师助理 35前言深圳市光明新区规划为指导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非法定性文件,规划层次与深度和深圳市西部高新组团规划对应,审批通过后将替代深圳市西部高新组团规划作为光明新区最主要的规划管理文件,并作为下层次专项规划、法定图则、详细蓝图、城市设计编制的依据。深圳市光明新区规划中涉及规划区范围、规划区总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内容作为下层次规划必须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其他均为规划建议。土地利用规划为执行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土地使用及具体开发建设条件由下层次法定图则拟定。深圳市光明新区规划编制过程中,多个重要专项规划正在同步开展。对于将作为法定内容的专项规划,本次规划对经审批或经深圳市规划局局技委及以上程序认可的成果予以落实,包括深圳市蓝线规划、深圳市黄线规划,其他完成审批程序后由下层次法定图则落实,如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调整。对于非法定的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详细规划,本次规划仅对经规划主管部门认可的阶段成果予以落实,包括光明新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深圳市光明新区广深港城铁车站地区规划开发研究、光明新城万丈坡居住小区详细蓝图设计、深圳市光明中心区开发指导规划、光明新区三个产业集聚基地详细蓝图等,未来发生之修改需符合本次规划相关规定,在具体规划中落实。目 录前言0第一章 总则2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2第三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4第四章 土地综合利用规划4第五章 布局结构和功能区发展策略6第六章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9第七章 综合交通规划11第八章 公共设施规划13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16第十章 城市设计导引18第十一章 产业发展导引19第十二章 城市更新20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规划21第十四章 环卫设施规划22第十五章 给水工程规划22第十六章 污水工程规划23第十七章 雨水及防洪工程23第十八章 “绿色用水”规划25第十九章 电力工程规划26第二十章 通信工程规划27第二十一章 燃气工程规划27第二十二章 规划实施对策28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光明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其它经批准的上层次规划文件)以及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本规划是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法定图则、详细蓝图、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第三条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光明、公明街道办的行政辖区,规划用地总面积156.13平方公里。第四条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远期为2010-2020年。第五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效力。第六条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第七条 本规划经深圳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深圳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第八条 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光明新区应“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以21世纪的标准、国际化的视野、后现代的理念,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把光明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的目标要求,探索光明新区对应新主体、新目标、新思路的可操作性的“绿色城市”规划思路。第九条 规划总目标建设深圳第一个“绿色城市”,担当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试验基地。第十条 规划分目标1、新的生态结构:高效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河流水系,构筑与城市空间有机契合、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格局。2、新的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的公交及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以TOD交通发展模式引导城市高强度区域的开发和城市功能的混合利用,控制其他地区开发强度,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建设生态化的、促进资源循环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广泛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各项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考虑本土居民和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共融。3、新的生产方式:建立多元的产业模式,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健康高效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并实现聚集发展,鼓励循环经济;积极引入和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外包、总部经济、创意产业等高效低耗的新兴产业;发挥地区资源特色,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和高新农业经济,实现地区产业的多元发展和健康发展。第十一条 发展策略1、塑造优美城市形象通过对城市意象要素的设计处理,塑造优美的城市空间形象;通过功能融合、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居住、营商和休闲设施,营造富有魅力和城市活力的人文形象;通过品牌再造策略,改变光明偏居一域、偏远落后的形象,塑造生态优美、安全健康、舒适休闲的生活方式形象。2、营造宜人生活方式应用TOD的开发模式,鼓励轨道站点周边的较高强度开发,适当降低居住社区开发强度,以合理的建设量分配营造宜人的生活空间;鼓励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关注舒适、优美、安全、健康而不是通行效率,对城市的工作系统和生活休闲系统予以适度分离;保留低成本生活区,体现多元、活力,为培育城市创意产业、培育创业群体创造条件。3、打造诱人创业平台通过规划居家办公设施(SOHO)、积极引导旧城区内工业厂房向“科技创业街”改造;鼓励工业用地上发展2.5产业,降低创业营商成本;规划建设商务园、中小企业总部园等功能设施,吸引港深莞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光明设立总部,把发展思路从“招商引资”为重点调整到“招商引税”为重点。4、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坚持公交优先、公交主导的交通政策;打造数字新城,核心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增强亲商亲民意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5、培育城市竞争优势借鉴国际上明星城市的成功经验,从多元化、有效管理、培养和吸引技术人才、保障生活质量、提升交通通达性、培育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亲商的引资氛围、树立知名的城市品牌、融入区域求发展、增强市民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和提升城市竞争力。6、保护城市资源环境在保护城市资源环境,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等方面体现示范性,主动应用和积极应用成熟的生态建设技术手段,提供相应的政策引导,保障前期资金投入。第十二条 绿色指标体系 1、“绿色城市”标准的指标化根据光明新区在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方面的“绿色”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可比较的指标体系,监测和引导城市的发展进程,进行客观评估。2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3)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3指标体系的执行原则 “绿色指标体系”共分为控制性指标(附表04-1)和引导性指标(附表04-2)两大类,共计30项。其中控制性指标26项,引导性指标4项。光明新城(光明中心区和光明高新区)于近期规划年限内(2012年)达到控制性指标,新区于本次规划年限内(2020年)达到控制性指标。新区规划和建设需全面执行引导性指标。第三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十三条 功能定位 1、深圳绿色城市示范区。2、深圳市五个城市副中心之一;3、深圳创新型高新产业基地及其配套服务区;4、承接香港、辐射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中心;5、深港大都会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第十四条 人口控制规模1、人口现状截止2006年底,新区现状总人口为8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万人,外来人口77.68万人。2、规划人口控制规模光明新区人口规模的确定以留有余地、增加弹性,坚持土地、人口双从紧的原则确定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实现人口基数的基本稳定,建立合理的人口结构。规划期内光明新区人口规模为70100万的弹性区间。基础性公共设施配套按80万人口规模控制,市政设施人口配套按100万规模控制。 第十五条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模1、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截止2006年底,光明新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9.04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为31.57%,人均城市建设用地60平方米。2、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光明新区总用地面积为156.13平方公里,至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基本控制在72.34平方公里以内,占总用地规模的46.57%。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2.34103.34平方米。第四章 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第十六条 土地综合利用目标1、贯彻“绿色城市”标准,切实保护新区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用地连续完整与生态安全,坚持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综合协调,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逐步达到城市生态良性循环;2、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避免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侵蚀和破坏,促进新区集约发展;3、实现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严格控制分散开发,对生态用地内的建设严格控制与管理,对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重点建设项目预留发展空间;4、贯彻规划的可实施性原则,充分考虑规划用地与现状的关系,为新区循序渐进发展打好基础。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根据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划定光明新区基本生态控制线,结合光明新区城市建设目标和发展弹性要求,划定规划建设控制线,并确定城市建设区和城市限制区(城市发展备用地)。光明新区基本生态控制线以内总用地为82.18平方公里,主要土地用途为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等非城市建设用地和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绿地、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设施、旅游及特殊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用地严格限制居住、工业等其他用途用地。光明新区基本生态控制线以外总用地为73.15 平方公里,主要用途为城市建设用地,同时包括部分水域等非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发展备用地。城市限制区即城市发展备用地主要为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建设项目预留用地,为重点控制用地。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总用地光明新区规划总用地为156.13平方公里。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用地规划汇总表见附表1。第十九条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是指规划期内用于城市开发建设的土地,新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2.34平方公里(包含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占城市规划总用地比例为46.57%。第二十条 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新区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2.99平方公里,占城市规划总用地比例为53.43%。1、水域(含湿地):指位于城市规划总用地内的,以大陂河-洋涌河及其支流、公明水库、鹅颈水库以及生态湿地为主体的大小水体,其中鹅颈水库为饮用水源,规划的公明水库是未来深圳中西部地区的储备水源之一。本次规划水域及湿地的总面积为1605.13公顷,占城市规划总用地的10.33%。新区内的水体应加强进行综合治理,按照不同类型水体功能,分别达到相应水质要求。2、耕地指以种植各类农作物为主的用地,总面积656.55公顷,占城市规划总用地的4.23%。3、园地以种植各类水果为主的多年生木本作物的土地,总面积1800.10公顷,占城市规划总用地的11.59%。4、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等林木的土地,总面积3046.50公顷,占城市规划总用地的19.10%。5、牧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发展的土地,总面积33.30公顷,占城市规划总用地的0.21%。6、其它农用地指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公明-光明高新生态农业产业园用地,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面积806.93公顷,占城市规划总用地的5.19%。7、发展备用地发展备用地是指位于限制区内的可建设用地,总面积430.71公顷,占城市规划总用地的2.77%。第二十一条 农业保护用地规划农业保护用地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和其它农用地。主要分布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光明北、公明楼村鹅颈水库、公明根玉路两侧区域。规划的农业保护用地应划定严格的保护范围,禁止城市建设对农业保护用地的侵占,其中位于鹅颈水库、公明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农业保护用地应加强对农药和施肥的控制和管理,防止对饮用水源的污染。光明新区农保用地总面积约680公顷。第五章 布局结构和功能区发展策略第二十二条 总体空间结构1、利用光明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背景,优化城市建设区与周边生态用地的边界,控制制城市生长边界,建设紧凑型城市,通过与新区隔离带、公园绿地、河流、水库、湿地等各种绿化开敞空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紧凑集中、功能多元、生态优先、相互关联的集约效益型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2、城市建设区形成“一轴、两心、一门户”,“一环、四点、八片区”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轴”:沿大陂河-洋涌河空间景观轴,是新区建成区最重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特征景观轴。“两心”:新区中心和生态绿心。新区中心包括光明和公明中心城区,是光明新区新的城市服务核心和具有区域辐射力的深圳城市副中心。公明红花山公园及街道办周边为西片区,光明中心区(包括公明楼村部分用地)为东片区。其中,光明中心区重点发展商贸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休闲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公明中心区重点发展商业、行政办公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侧重于功能提升和环境改善。生态绿心-从北环大道至周家大道,沿大陂河-洋涌河分布的生态绿地与湿地的集中地区,不仅是生态格局的中心,也是未来光明新区的中央滨河公园。“一门户”: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城际站及周边地区,为光明新区城市门户地区。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将提升光明新区在港深大都会乃至港深莞广发展带的地位,该地区将有条件成为承接香港、辐射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深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一环”:快速公交引导发展环。将新区主要的中心区串联起来的快速公交环线,同时也成为引导新区内各级中心及其他功能片区发展的主要环线。“四点”:将石、玉田、红坳、高新区四个与轨道交通站点和快速公交环线站点结合紧密的片区发展引导点。“八片区”:由城市功能格局、道路及自然要素形成的八个功能区。包括:公明老城区、光明中心区、高新片区、将石片区、玉田片区、莲塘片区、同富裕片区、百花洞片区。第二十三条 城市功能布局新区功能布局确定为:四组城市综合功能区,六片产业聚集发展区,三片特色产业引导区、一片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一个城铁车站特殊发展地区;基本生态控制线包括两片森林/郊野公园引导区、一片生态防护控制区、一片湿地公园控制区。1、城市建设地区:(1)四组城市综合功能区,包括公明中心区、光明中心区、将石和玉田服务区,是为新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重点地区。l 公明中心区:包括新中心区西片区和周边居住社区,现状建设已基本饱和,加强旧城改造,外迁不符合发展要求的工业项目,改善城区环境,建设多种类型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分级建设,对市区级等重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控制。l 光明中心区:新中心区东片区,包括公明楼村和光明老城区。规划光明新城综合城市中心,新区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绿色城市”的集中试验区。片区内新规划和建设均应符合新区绿色指标(见附表04-1,04-2)。l 玉田综合服务区:紧邻深圳市模具产业集聚基地的生活服务区。重点进行旧区改造,建设多种类型住宅,完善配套设施。l 将石综合服务区:新区重点居住地区、公明中心区功能延伸区。重点加强旧区改造,现状工业外迁,完善片区功能,建设高质量住宅,创造良好居住环境。(2)六片产业聚集发展区,包括由深圳市产业布局专项规划确定的三个产业集聚地,以及新区北部的三个小型产业片区。引导地区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化发展,实现园区化经营。加强旧工业区改造,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升工业等级,加强污染治理,提倡循环经济和产业链发展模式。l 产业集聚基地:包括深圳市内衣产业集聚基地、模具产业集聚基地及拟建的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基地。提升各集聚基地的生产性服务和园区内生活配套功能,重大产业项目可在发展备用地内统筹安排。(3)三片特色产业引导区:包括莲塘片区龙大路东北片区、同富裕片区公常路北部片区和白花洞片区。对一般性的城市建设进行控制,积极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引导地方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如高新农业研发、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环保型产业,作为都市区和生态地区的缓冲带。(4)一片高新技术产业区:光明中心区以南、规划光明新城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发展区。在红坳和光明中心区南、塘明路两侧配套综合服务区,其中光明高新区综合配套服务区为高新园区行政、管理、商贸服务中心,为新区管委会、招商引资中心、文化中心所在地。l 光明高新区:以国家级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节能环保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设定“两低三高”(低污染、低环境能耗、高税收、高效益、高科技)的项目准入门槛,“选商选资”。(5)一个城铁车站特殊发展地区: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城际站周边地区。着重做好用地准备,对发展内容进行专项研究和判断,实际成熟后迅速启动。2、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地区新区基本生态线内用地按主体功能划分为三类类生态区,即森林/郊野公园引导区、生态防护控制区、湿地公园控制区。(1)森林/郊野公园引导区:引导新区东部公明水库生态地区和北部铁坑、莲塘水库生态地区建设森林/郊野公园。公明水库生态地区主体用地性质为林地、园地、其它农用地和高尔夫球场绿地,引导高标准建设高新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以高新生态农业观光为主题和以自然体验为主体的“陆地田园”风光旅游业,除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外禁止开发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新区北部的铁坑、莲塘水库生态地区主体用地性质为林地、水域、牧草地,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型旅游业,防止旅游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生态防护控制区:鹅颈水库、石岩水库等饮用水源一、二级生态保护区。主体用地性质为水域、林地。重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整治水源环境,提高森林和水源涵养林覆盖率,控制建设规模;石岩水库地区可在保护饮用水源的前提下,结合现有旅游设施适度开发。(3)湿地公园控制区:光明、公明中心区中央两明湿地公园,对于大陂河-洋涌河水系防洪排涝、稳定生态安全格局、城市景观美化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第二十四条 标准分区(片区)划分1、标准分区(片区)划分原则与依据按照光明新区独立设区的背景并利于下层次规划的编制分区,本次规划以深圳市标准分区为基础,将光明新区按照一个独立新区从宝安标准分区体系中独立出来,并按照主要功能结构划分为六个大区,每个大区根据城市道路、主体功能和相关规划控制界限划分为若干普通片区和特殊区,共计32个片区,其中普通片区是指一般城市功能区,特殊区主要以水域及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要的区域。2、标准分区(片区)引导规划区按照主要功能结构及发展控制与引导划分为六个大区,分别为:郊野公园引导区、生态核心控制区、生态防护控制、优先发展引导区、产业提升引导区、城市建设控制区高新产业发展区和综合改造引导区。各区发展指引如下:l 郊野公园引导区主要用地为市级郊野公园,以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为主,总用地面积57.25平方公里,包括GM01-T1、GM05-T1片区。GM01-T1片区用地面积23.26平方公里,主体用地性质为耕地、林地、园地和水域,片区南部是深圳基本农田比较集中的地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限制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对区内特色性的奶牛养殖、乳鸽养殖等应加强引导发展,并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片区北部以山体、水系为主,重点建设罗田森林、郊野公园。GM05-T1片区用地面积33.99平方公里,主体用地性质为林地、高新生态农业园用地和公众高尔夫体育公园绿地。片区是深圳市生态旅游基地之一,应重点建设高新生态农业产业园和以高新生态农业观光为主题、以自然观光为主体的“陆地田园”风光旅游区,除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外禁止开发建设。l 生态核心控制区光明新区城市生态绿心和主要的生态景观轴,总用地面积4.67平方公里,包括GM02-T1、GM04-02片区。GM02-T1片区即“两明”中心区湿地公园,用地面积1.53平方公里,主体用地性质为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厂用地和水域。片区是公明-光明联合中区的纽带和过度地区,重点加强生态湿地建设,结合大陂河-洋涌河营造大型开放滨水综合公共活动空间,加强污水处理厂生态景观的建设,与城市公园融为一体。GM04-02片区即光明高新区滨河公园,用地面积3.14平方公里,主体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生态湿地和水域。片区是整个光明新区的绿心,应重点加强公共绿地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恢复,结合大陂河-洋涌河营造大型公共活动空间。严格控制现有建设规模,禁止新建、扩建与改建,条件成熟时逐步搬迁。l 生态防护控制区光明新区与宝安区之间重要的生态防护控制区,总用地面积26.11平方公里,包括GM02-T2、GM05-T2、GM06-T1片区,分别占地4.85平方公里、7.80平方公里和13.46平方公里。片区主体用地性质为耕地、林地、园地和水域。片区内包括后底坑水库、塘尾水 库、鹅颈水库的大部分以及石岩水库的一小部分,应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提高水源涵养林和森林植被覆盖率,严格控制建设规模。l 优先发展引导区总用地面积20.80平方公里,包括GM02-04、GM03-01、GM03-02、GM04-03、GM04-06和GM04-10片区,分别占地4.11平方公里、3.54平方公里、4.53平方公里、3.65平方公里、2.10平方公里和2.87平方公里。片区主体用地性质为居住、商业、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和大型公共绿地。重点加强新城建设,改善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加强城市设计引导。l 产业提升引导区总用地面积17.33平方公里,包括GM01-01、GM01-03、GM01-05、GM02-01、GM02-03、GM05-01和GM06-01片区,分别占地4.12平方公里、1.82平方公里、2.55平方公里、2.10平方公里、3.72平方公里、1.21平方公里和1.81平方公里。片区主体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发展备用地。重点实现产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建设内衣、钟表珠宝、模具三大产业集聚基地,引导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在该片区布局,加强发展备用地控制与引导,适量建设职工单身宿舍。对现状工业实施产业升级,新建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以单身公寓和以小户型为主住宅,为产业工人提供社会化服务。l 城市建设控制区总用地面积4.65平方公里,包括GM01-02、GM01-04和GM06-03片区,分别占地0.98平方公里、1.79平方公里和1.88平方公里。片区主体用地性质为发展备用地和工业用地。重点加强对现状建设控制,禁止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张,对不符合发展要求的现状设施应逐步搬迁,为重点建设项目引进创造条件。l 高新产业发展区总用地面积10.72平方公里,包括GM04-01、GM04-04、GM04-05、GM04-07、GM04-08和GM04-09片区,分别占地2.06平方公里、2.01平方公里、1.55平方公里、1.22平方公里、2.38平方公里和1.50平方公里。片区主体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是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核心片区,是光明新区 未来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地区,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加强环境建设,项目引进必须进行严格技术经济论证,适量建设单身公寓和职工宿舍。l 综合改造引导区总用地面积13.81平方公里,包括GM02-02、GM02-05和GM06-02片区,分别占地6.63平方公里、4.13平方公里和3.05平方公里。片区主要为现状建设密集区,重点加强旧城更新改造,完善片区城市功能,规划主体用地性质为居住、商业和工业用地。第二十五条 本着“统筹规划土地开发强度、形成主次分明的城市格局”的原则,规划针对大区及片区提出相应得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包括:居住人口容量、毛容积率、总建筑量、绿地率等。第六章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第二十六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规划原则1、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2.34平方公里之内。2、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确保土地的有效供应,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与市政设施、公共绿地等政府提供的城市综合配套设施用地必须优先保证。3、光明老城、公明老城及其他旧村、旧工业区通过旧城更新改造和用地功能置换等方式,实现城市土地开发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其他区域以整合土地资源为重点,实现城市土地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工业用地的相对集中布局、居住模式及住宅形式改进等城市化措施,使城市用地形态向“城区型”转变。4、鼓励用地的适度混合布局,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区域以城市综合功能为主,除必须独立占地的公共与市政设施、绿地之外,鼓励其他用地进行不同程度的功能混合。在一般性居住区鼓励沿生活性次干道和支路混合一定比例的商业性功能。5、城市各类建设用地布局应优先满足城市生态结构要求和河流水系的生态治理要求,尽可能保证现有河流水系的基本形态和城市滞洪的要求,禁止硬质河岸处理和暗渠等渠化的河流治理方式。第二十七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要点1、为保障土地利用的灵活性,在下层次规划编制中可在相容性许可范围内对土地功能进行适当调整。2、规划所确定的土地用途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合法的土地用途与规划规定用途不符的,如政府社团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及非城市建设用地,政府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或置换土地,并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补偿;其它原则上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要求进行改造与重建时,必须与规划规定的用途相符。3、规划确定的配套设施的内容和规模为强制性实施内容,必须按规划严格实施,但规划位置是引导性的,当配套设施实际开发时,可在符合国家规范、服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调整。第二十八条 建设用地分类光明新区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按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执行,建设用地分为九大类(特殊用地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以保留现状为主),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见附表2。1、居住用地规划(增加关于重点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用地内容)居住用地布局以实现居住与就业就近平衡为基本目标,便于合理组织社会生活网络,注重人文精神塑造和居住环境建设。分区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1061.75公顷,占新区建设用地比例为14.68%。公明街道居住用地主要布置于松白路以北、北环路以南地区,塘尾蒋石、楼村地区和玉律田寮地区;光明居住用地主要布置于中心地区;工业园区可适量建设集体宿舍和职工住宅,应进行总量控制,以社会化服务为主。规划居住用地内的现状工业应依据新区功能结构逐步外迁,加大力度改造城中村和旧村,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严格控制居民自建房,逐步向城市型生活形态过渡。居住区规划建设应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文明进步,根据不同区位条件建设多样化多选择性住宅,满足不同层次社会群体需求;居住社区建设应确保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项目齐全,同步建设,一并交付使用。2、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布局以实现产业园区化、集聚基地化为目标,以现状主要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基础,形成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的具有规模经济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基地,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益,现状与规划功能不符的工业用地应逐步搬迁或改造利用,完善新区规划功能结构。新区工业用地总面积1740.60公顷,占新区建设用地比例为24.06%。公明街道:工业用地主要布置于振兴路以南、马田路以西和李松蓢西田地区,规划期内主要完成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三个产业集聚地的规模化发展。光明街道:重点打造、高标准建设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内现状用地条件较好,拆迁量较小。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结合两级城市中心、轨道交通沿线、社区生活网络等因素布局,形成分布合理,重点突出,服务均衡的商业服务业体系。新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以商业用地、商业性办公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业用地为主,加强用地总量控制和引导。新区大型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结合旧城改造和尚未建设用地,主要布置于公明中心区、光明中心区光明大街两侧及中央公园周边,形成具有光明特色的商业街区,其它级别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主要结合轨道站点、快速公交站点与集中居住区布置。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市场发展需要,各类商业服务业用地依据相容性原则可综合利用,发挥多功能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尤其是光明大街和中央公园周边的商业用地,尤其需要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效益。新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面积366.40公顷,占新区建设用地比例为5.07%。4、商住混合用地商住混合用地(综合功能用地)是本次规划新增加的一类用地,主要是以商业和居住功能为主,同时兼容其他功能的用地。目的主要是促进新区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土地利用功能进一步混合,尤其是实现提高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地区,城市各级中心区的土地功能混合程度,提高地区活力。商住混合用地(综合功能用地)主要布局在公明中心区,光明中心区,四个片区级中心区,可以根据所在片区的不同发展特征兼容其他不同的城市功能,比如酒店,商务办公、或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并在高新区内部沿塘明路安排适当混合功能用地,作为产业区的综合配套用地并突出塘明路的道路景观特色。新区商住混合用地总面积236.88公顷,占新区建设用地比例为3.27%。5、政府社团用地规划政府社团用地以面向大众为原则,重点配置市区级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娱乐体育等设施用地,完善居住地区级、居住区级设施用地布局;按新区新的目标要求,配置市级重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除小学外,其它居住小区级设施用地应在下层次规划中具体落实。市区级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布置于新区“两明”中心区;结合居住区,布置为社区服务的公共设施用地;本着固本强基原则,加强基层服务设施用地布局。政府社团用地应严格保证用地规模,不得随意占用,并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逐步完善。除市区级重要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设施用地外,其它设施用地可结合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以相容性为原则综合利用。政府社团用地总面积为504.60公顷,占新区规划建设用地的比例为6.98%。6、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主要结合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基地和主要货运交通道路布置,以普通仓库用地为主。新区规划仓储用地总用地面积为18.87公顷,占新区规划建设用地比例为0.26%。7、道路广场用地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包括城市道路用地、广场用地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规划着重解决公明与光明之间的交通联系,整合道路功能,合理匹配道路等级,提高道路系统性,适当提高道路网密度;协调处理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加强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用地布局。本次新区规划,重点在两级城市中心区,增加了支路的密度,但这些新增加的支路不作强制性规定,建议在下层次规划中根据用地情况,予以具体落实。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1973.59公顷,占新区规划建设用地比例为27.28%。道路广场用地用地应进行严格控制,不得任意占用,现状占用道路广场用地的建筑应逐步退让道路红线。8、对外交通用地规划对外交通用地主要包括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城际站、龙大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站、客运枢纽站和货运站场等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63.31公顷,占新区规划建设用地比例为0.88%。广深港客运专线因光明区内段主要是高架方式穿越,故除车站用的外,其余未计入对外交通用地。本次规划沿广深港客运专线两侧各按80米控制出一条对外交通用地走廊,在走廊内预留远期龙大高速东移的线位,规划建议应加强沿线两侧用地的控制和管理。8、市政设施用地规划市政设施用地主要包括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政电信设施用地以及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总用地面积为204.95公顷,占新区规划建设用地比例为2.83%。市政设施用地应进行严格控制,不得任意占用。供应设施用地包括:给水厂、变电站、燃气供应与储存设施以及相关配套等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包括:公共交通、货运交通、公共加油加气站等设施用地。其它小型设施,如汽车维修站、洗车场用地可结合相容性要求在下层次规划或专项规划中具体落实;深圳市轨道交通六号和十三号线贯穿新区,因具体线位尚需进一步研究,未能落实具体用地范围,规划结合拟选线位预留交通枢纽转换站和车辆段用地。邮政电信设施用地包括:电信局、邮政支局等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包括:污水处理厂、雨污水泵站、生活垃圾转运站等设施用地。其它小型设施,如公共厕所、废物箱、小型垃圾场站等设施可结合相容性要求在下层次规划或专项规划中具体落实。9、绿地规划新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生态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公共绿地包括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等;生态湿地是沿茅洲河及其支流水系分布的用于滞洪和生态保育的湿地;生态防护绿地是位于规划建设区内的高压走廊绿地、园林生产绿地、高速公路及快速干道两侧的防护绿地。绿地总面积为1007.70公顷,占新区规划建设用地比例为13.93%,其中公共绿地为672.5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4平方米。新区绿地应加强总量控制,不得任意缩减规模。10、特殊用地新区现状有军事用地两处,均位于光明北片区,规划予以保留,总用地面积为55.14公顷,占新区建设用地比例为0.78%。第七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二十九条 规划目标深入贯彻“绿色交通”的发展理念,构筑与城市土地利用相结合、功能结构清晰、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第三十条 规划策略1、道路建设注重以人为本,推行公交主导,步行、自行车优先的绿色交通模式;2、建立“TOD”发展模式,实现土地开发和交通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3、利用轨道6号线、BRT专线和普通公交线路构建多层次的公交服务模式,提高公交覆盖率和换乘效率;4、结合轨道站点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划定非机动车优先区,构建良好的步行、自行车环境;5、建立联系各中心区之间及其与郊野公园之间联系的自行车网络,各区内步行系统自成体系。第三十一条 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由高速公路、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三个层次的道路组成,其中规划区内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分别包括龙大高速公路、大外环快速路、南光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包括公明北环大道、东明大道(龙大高速以西段)观光路、光侨大道(南北向段)、公明西环路根玉大道、东长大道。第三十二条 城市内部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由主干道、次干道两个层次的道路组成,其中主干道包括民生大道公常路、公明南环大道双明大道华夏路、东明大道(龙大高速至华夏二路段)、塘明大道光明大道、光侨路(东西向段)、田园路、富利路南玉大道、长春路玉塘路、松白大道、科发一路,次干道包括红燕路、李松朗路、李楼路、水荫路红花路通兴路、别墅大道中央公园大道、振明路月亮绿八号路、振兴路田湾路、竹园路华发路、太阳路、周家大道、东周路、宝山路同观大道兴科路、田寮路、玉泉路长圳路圳塘二路、马田路、水滨路宝安路将石路、科裕路、光辉大道、楼园路、常辉东路、高新西路、新园路高新路、荔林路、凝翠路文枫路光明后街、翠湖路、东周一街东周二街碧眼路、公园路、邦凯二路。第三十三条 轨道交通规划规划区内基本明确的轨道交通为:京广深客运专线、轨道6号线(包括深莞城际线)。其中广深客运专线属国家铁路,深莞城际线为轨道号线支线,预留与东莞城际线对接。l 京广深客运专线从规划区东侧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南北向穿越,向南接入龙华二客站,并延伸到香港,本次规划按两侧各80米进行用地控制,在光明新区南部的观光路以南、大外环快速路以北设有1处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城际站。l 轨道6号线连接龙华新城、石岩、光明高新区、光明中心区、公明、松岗等片区,并通过4号线在龙华火车站换乘至福田中心区,涉及光明新区的线路长度17.7公里,共设有公明西站、下村站、公明广场站、公明中英文学校站、龙大高速站、光明新城站、光明站、观光路站、光明高新区站9个站。深莞城际线自轨道6号线光明站引入,向北接东莞R1线,可直达东莞松山湖、莞城等地。正在研究的轨道交通为:轨道6号线和轨道13号线。l 轨道13号线从规划区南侧东西向穿过,向西经沙井对接深圳机场,向东连接观澜地区;规划区内主要在光明新区管委会、光明城铁车站设站点,可换乘广深港客运专线。l 轨道15号线线位和站点尚处于研究阶段,目的是加强新区与特区内南山地区的轨道交通联系,于公明中心区对接轨道号线。建议新区未来可建设区内轻轨交通,线位和站点布置须充分考虑与快速公交引导环的关系。第三十四条 公共交通规划快速公交线沿民生大道、公常路、观光路、光侨大道、松白路、龙大高速公路、光侨路等区内主要干道系统上设置快速公交线路,联系光明新区与石岩、松岗、沙井、龙华新城等周边地区,解决规划区长距离交通出行。普通公交沿主干道、次干道等道路敷设,联系公明中心区、光明中心区、光明高新区内的大中型人流集散点,解决规划区内中、短距离交通出行。结合轨道站点和用地布局,规划区共设置4处公交枢纽站,站点处设置公交场站、自行车存放点、机动车停车场等接驳设施,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沿快速公交线设置6处快速公交换乘点,站点提供公交首末站、自行车存放点、机动车停车场等接驳设施,提供快速公交、普通公交、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第三十五条 步行、自行车系统规划在光明中心区、公明中心区、将石片区、玉田片区、红坳片区、光明高新区服务区6处片区划定步行及非机动车优先区,通过加密路网、交通拥挤收费、提高停车收费标准、交通进出时间段管制等手段限制社会机动车辆大量进出和穿越,改善这些地区的公交、步行、自行车行驶环境。在局部特别重要的街道、地区(如光明大街),宜根据周边用地布局因地制宜的设置全日制或分时段步行街、步行区。在主干道及以下级别的道路断面设计上提供独立的自行车系统、步行系统,并形成系统和网络,联系生活区、工作区及主要公园、绿地等。围绕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专用步行区、公明水库等休闲购物活动场所,结合地形地貌、用地布局设置专用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第八章 公共设施规划第三十六条 公共设施规划原则1、以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公共设施规划的基本思路,公共设施布局体现层级化和系统化,结合开放空间和生态绿地布置;2、重大公共设施选址应结合公共交通系统组织综合考虑,规划建设体现“绿色建筑”的示范性,并有利于城市环境品质和文化品质的改善和提高。3、按照新区城市定位高标准配置公共设施,在完善区级保障型公共设施的基础上,预留提升型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市级大型公共设施和旅游休闲、度假型公共设施。4、面向大众,加大社区基层网点和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规划保障型公共设施分四级:市级公共设施、区级公共设施、居住地区级和居住区级公共设施。除小学外,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在下层次规划中具体落实。第三十七条 多层级的公共服务体系1区域级公共服务系统: 北部和东部区域型生态绿地,主要配置生态旅游、观光型生态农业等服务设施,服务于深港及更大区域;广深港光明城际站周边,结合深港合作产业基地的建设,配置高标准的商贸、金融、办公、酒店等生产服务型设施,以建设莞深港区域节点型商贸服务中心为目标。2城市级公共服务系统:由光明、公明双中心共同构建的新区中心应承担深圳西部重要公共服务中心职能,设置高标准的商贸、行政管理、文化、医疗、教育和休闲服务设施,通过快速公交系统(轨道)与其他城市中心区形成城区型公共服务网络。3片区级公共服务系统:结合轨道站点、公交换乘枢纽周边布置公共设施及开放空间,形成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提供市场、街区公园和广场、银行、邮局等服务,并通过新区公交系统联系成网络。4社区级公共服务系统:结合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配套生活区,广泛布置社区公共中心,提供开敞空间、文化站、小学、幼托、卫生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并与普通公交站点良好衔接。第三十八条 教育设施规划1.教育设施规划目标:2020年形成公平合理、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配置标准:规划建议光明新区小学学位按60-65座/千人的标准配置;初中学位按30-35座/千人的标准配置;高中学位按30-32座/千人的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