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感悟杂谈.doc_第1页
太极感悟杂谈.doc_第2页
太极感悟杂谈.doc_第3页
太极感悟杂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极感悟杂谈汝阳县太极拳研究会 刘超超屈指算来,练习太极拳已经有十年时间了,在十年的习练中,收获的不仅仅有强健的身体,在通过研习拳利中,还得到了很多对生活和人生的一些感悟。这些感悟虽是自己的,但是都是在先人和老师的教导中得来,并且加以吸收,进行了总结,归为杂谈,与大家共同商榷。1、能够看到自身的缺点是个很高的境界,也是有修为的人所必备的一种修养。能较为客观的发现自身优势,并使优势得以发扬,来弥补我们的缺陷,无疑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2、以人为本,人是任何竞技的第一因素,而核心,就是思想。思想能强壮我们的身体,强壮我们的头脑。贫瘠的头脑,不会有强壮的身体的。3、推手,推手第一要减少自己的缺陷,把缺陷消化掉,对方在寻找你的漏洞,引诱你的漏洞出现,这个引诱是非常微弱的一种力量,可以找到对手的漏洞,这个漏洞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找到可以让自己利用,并且能让对方失去平衡的一个力点。推手就是推重心,这个推必然是要有力量的,不给对方着力点,对方也就难以推动自己的重心。太极拳讲究立身中正,这样身体可以最大限度的承受压力。重心的破坏来自于躯干和下肢的不平衡,太极拳一直训练的就是这样一个能力。对方推我,我以捋引化,如果万一不能引化,也要确保身体中正的基本结构不能被破坏。4、体能上升后,当力量不是瓶颈,才能趋于放松。5、关节技不是太极拳的独有技术,太极拳最有价值的是战术、心态、技术、爆发力。6、由拳理入拳,得其理,再来习拳,随拳艺不足以克敌制胜,但得太极精神之精华,知自己,知他人,心胸随太极研习而开阔,随太极拳演练而舒心。7、太极拳是动桩功,练起拳来,追求的是意到气到,形意兼备。力量呈螺旋状在周身游动,动作快慢与意气相结合,通过长期的训练,身体更为协调,周身极具变化,内心极度冷静平和,呼吸绵长。8、多单式练习,纠正慢慢变形的姿势,规矩不能改,可以在推手中校正自己的劲路。9、臀部翻起,重心才能立于足,浑身很轻便,灵活。稳。10、太极推手是一种练习太极身法的活动,太极拳技术在腰身,所以推手就成了练习和切磋的技法。推手的动作模仿敌人进攻与自我防守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以连续进行的方式周而复始的演练。可以适当的加入攻防手法,而对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加以引化。11、站桩和行拳要求应该是一样的,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感觉比较均衡,发力重心也便于控制。12、翻臀,沿肚脐平着剖开,就是腰的横截面,向下10厘米左右,这个中心就是翻臀的中心,这个是轴心。也就是常说的丹田位。丹田位翻转的时候,肚脐正下方从上至下,向后翻转,臀部向上泛起。在行拳中这个翻动动作很多,应该是缠丝运动和呼吸导致的翻转。13、推手和套路中,一定得以桩的要求来连,这样才能体会出变化,转关才是精华。14、散手的站粘连随,不光体现在手法上,与对方的距离也是一个,对方攻来,自己必然也要有所变化。15、太极拳的打法是灵活多变,没有定律的,但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快,不仅动作快,而且意识也要比对方快,听劲,听出对方力量大小,更听出对方进攻意图,这样才好。16、骨节放松,内心安详,体若金刚。17、把套路理解为修炼的一个法门,一个途径,而不要看着叶子去问树干为什么长的不一样。18、从哪里被拿,就从哪里转化。一旦无法逆转,才用次一级的关节化解。其实也就放弃了被拿的那个关节。这样可以解脱,但是已经失去了先机。19、拿人一般通过两手相合、上下击打(采)、身体姿势,步法上来进行控制。解脱被抓关节,解脱过程是个立体的螺旋的复杂的路线。消耗对方抓力,用的就是旋转,往自己舒服的地方旋转,并且达到顶点,对方也可能跟不上了,跟上也就被拿了。20、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家机会是公平的,局势是随时变化的,结果是要看双方实力的,实力是需要练习的,练习是需要方法的、方法需要技巧的,技巧需要琢磨的,琢磨需要正确的。正确需要坚持的。这个坚持的核心,就是立身中正,沉肩坠肘,塌腰翻臀,屈膝松跨。21、练习套路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周身感官非常灵敏,内心极为冷静。22、放松后回归于劲路的完善,也就有领劲的感觉了,如齿轮般咬合,没松懈。23、太极拳是需要力量的,只是这个力量的流动是以缠丝劲的形式来体现的。24、精神高度集中,用身体的整劲猛然催动,瞬间完成出拳,然后回归松。25、身体只要旋转,就有引带的力量了。26、太极拳的练法,基本功、套路、推手、器械、辅助器械。这个都是相辅相成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培养特定的能力,单论一种都可以增强人的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继而增强攻击力和抵抗力。27、丹田在小腹处,在腰裆间。力量的转换往往从这里开始,变化的动作都是从骨盆与腰肢和腿部的变化开始的,太极拳的练法,也是强调这一部分的稳重与变化,起始在腰腹,催动在下盘,节节贯穿至腰胯、肩肘。转关在肩:转关处,是一力尽,一力生的地方,其实转关有何处不在?但是肩部的转关主要是靠腰胯左右旋转和下盘的升降结合起来的立体的螺旋。肩部的转关是非常困难的,不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