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人尽其才 ——《送东阳马生序》《马说》.doc_第1页
砥砺前行 人尽其才 ——《送东阳马生序》《马说》.doc_第2页
砥砺前行 人尽其才 ——《送东阳马生序》《马说》.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砥砺前行 人尽其才” 送东阳马生序马说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牢记文言实词的注释,正确熟练的翻译全文。2、掌握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二、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当今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凸显人才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成才”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二) 师友互助重点实词: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不以千里称也。4、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才美不外见 。7、策之不以其道 。8、食之不能尽其材 。9、执策而临之。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余幼时即嗜学。 12、无从致书以观 。1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4、走送之 。15、弗之怠 。16、不敢稍逾约 。17、益慕圣贤之道 。1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9、援疑质理 。20、或遇其叱咄 。语句翻译: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三)问题探究1、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中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2、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是否正确?4、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说作者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原因有哪些?5、综合全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6、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四)拓展延伸两篇文章反映了不同的人才观,送东阳马生序从主观角度,论述了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成功,以激励人为目的,促使其迸发力学苦学的精神;马说则从客观角度,论述了人才的发现需要善于发现,任用人才的人。(五)检测反馈1、梳理文章结构,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文中揭示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句子是“伯乐不常有”造成的悲剧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最后一段,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贯穿本文的中心句是: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3、给文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