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5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安徽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5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安徽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5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安徽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5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语文版.doc_第4页
安徽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5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语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重点了解并掌握母亲所具有的品质。难点理解并把握朴素文笔下蕴含的深沉真挚的感情。教学设计详案二次备课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能告诉我这世上对你最好的那个人是谁吗?是呀,是妈妈。我们每个人都在妈妈编织的爱的摇篮里长大,我们的血管里流着妈妈的血,我们的言行中有妈妈的教导和叮咛。不管我们长多大,走多远,都会感念母亲的深恩,不管她在身边还是在远方,我们会记得,记得她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记得她给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影响,因为妈妈永在儿女的心中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今天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一同走进伟人朱德的情感世界。2、文体知识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方法指导(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的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3、朱德简介:朱德同志是中国伟大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解放后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用圈划法把重点字词句圈注出来。2、根据学法指导,找出叙事主线,并沿着叙事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3、读完全文,你对朱德母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勤劳一生。)(三)、朗读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体会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她勤劳一生。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爱我母亲。(四)、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学生小组内讨论归纳,教师随机指导)课文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体现母亲优秀品德的几件小事为纬线编织的。时 间事 迹表现的品质作者小时候: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勤劳俭仆、任劳任怨、宽厚仁慈18951900年前后: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深明大义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勤劳,热爱劳动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勤劳热爱劳动(学生对于母亲品质的分析,有的比较深刻,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补充)(五)、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串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民对母亲的深情赞歌。(六)、学习小结我们通过朱德对其母亲一生的回忆,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个具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的女性。(七)、布置作业结合文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来描写一个人物,要求用一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他(她)所具备的一种品质。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实例,通过作者的议论抒情,我们认识了朱德母亲平凡的形象,高尚的品质。(二)、朗读第十三节,思考这节的作用。这节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即结束“回忆”,对母亲的思想品质作出简要的归纳:“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以劳动为生命,“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直至晚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以便使文章自然地转入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三)、学习第十四、十五节。1.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四)、放声朗读第十六、十七节。1、作者是如何评价母亲的?2、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这段热烈慷慨、明朗坚决,掷地有声,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文章的主题。)(五)、品味课文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的特点: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品味: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品味: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将这件事情不经意地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品味: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品味:以可感的形象“强健身体”“勤劳习惯”等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在实实在在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不救的。品味: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六)、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首先,开头和结尾在时间上相照应开头写“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结尾写“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现在”同“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的时间完全一致。然后展开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我能记忆时”起,到“母亲离我而去”为止,其中,各有侧重地写了“四五岁时”、“八九岁时”、“庚子年”、“乙未年”“1905年”、“1908年”、“1909年”、“1919年”发生的事情。其间还插入横的顺序,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俭朴善良”、“深明大义”、“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纵与横”、“点与面”结合得巧妙自然,入情合理,顺理成章,令人信服。(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全文紧扣开头的中心句“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选材和组材。重点详写了母亲“吃苦耐劳”、“持家有方”、“善良俭朴”、“身传言教”以照应和突出“特别”;又用一定篇幅写母亲的其他优秀品质以照应“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这便是中心统率材料,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3)详略得当。回忆母亲优秀品质部分写得详尽,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突出母亲的平凡和伟大。分析母亲优秀品质对“我”的深刻影响和“我”对母亲的感思、怀念、哀悼写得略。以议为主,结合抒情。详略得当,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并突出了母亲的各种优秀品质及其对“我”的深刻教育和影响,从而使报答母亲的深恩升华到尽忠于祖国母亲的高度。(4)过度和衔接自然。纵向顺序叙述,用了表时间推移的词语,如“从我能记忆时起”、“我到四五岁时”、“庚子年(1900年)前后”等,过渡自然,前后衔接。横向顺序记叙,则以表现母亲各种优秀品质的提示语来连接上下文。如“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母亲的聪明能干”等。通过“回忆”这条线索的串接和提示语的过渡,将文章各部分内容巧妙而紧密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四、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常的琐事中感受母亲,更加体会母爱的伟大。五、作业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不辍(chu) 勉强(qing) b.外甥(shng) 祖籍(j)c.规律(l) 溺死(n) d.劳碌(l) 慰勉(wi)提示:a项中“强”应读“qing”;b项中“籍”应读“j”;c项中“律”应读“l”。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溺死 迁涉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提示:a项中“迁涉”应为“迁徙”;b项中“碾转”应为“辗转”;c项中“通辑”应为“通缉”。答案:d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1)母亲这样整日地( )着。(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3)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4)母亲(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 )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沉重 时代 b.沉痛 时期)提示:既要求我们辨析近义词的区别,又要求我们对课文非常熟悉。答案:(1)b (2)a (3)a (4)b(4)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坚忍不拔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2)母亲那种_的习惯,母亲那种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等几个方面。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_(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_(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普通、平凡、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